第466章 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餘,處輔弼之地則不可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9-09 23:45      字數:1313
  於是,“王安石變法”僅僅取得了少許成效,但是弊端頻現,出現了開封等多地百姓為逃避保甲之法,自斷手腕等情況,然後免役錢之事有引起民怨沸騰,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加上保守派大臣不斷上表宋神宗,言王安石變法未見其利、先見其弊,與古人所言“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背道而馳,並非興國之舉,卻有亂天下之實,請罷王安石之法。

  宋神宗得聞民間之事,憂形於色、寢食不安,後熙寧七年(1074年)春,天大旱,久不雨,安上門監鄭俠繪東北《流民圖》,寫成《論新法進流民圖疏》,請求朝廷罷除新法。

  鄭俠奏疏送到閣門,不被接納,隻好假稱秘密緊急邊報,發馬遞直送銀台司,呈給神宗皇帝,疏稱:“但經眼目,已可涕泣,而況有甚於此者乎?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斬臣宣德門外,以正欺君之罪”。

  宋神宗閱畢疏奏,反複覽圖,長籲數四,袖以入,是夕寢不能寐,翌日即下令開封府發放免行錢,三司使查察市易法,司農發放常平倉糧,三衛上報熙河用兵之事,諸路上報人民流散原因,青苗、免役法暫停追索,方田,保甲法一起罷除,共采取了十八條措施。

  可以說新法大半被停止執行了,由是民間歡呼相賀,神宗又下《責躬詔》,求直言,恰巧三日後大雨,輔政大臣俱入宮祝賀,神宗皇帝把鄭俠所進的流民圖及奏疏拿給這些大臣看,並說出責備之言,群臣於是再拜謝罪。

  王安石不得不上表請求去職,宋神宗也沒有挽留,於是王安石首次罷相,被遣往江寧府做知府,幸得宋神宗還念君臣之義,同意了王安石的推薦,讓呂惠卿、韓絳任參知政事(等於後世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朝政還是掌握於變法派手中,於是以呂惠卿、鄧綰為首的變法新黨就圍著神宗痛哭流涕勸說道:“陛下數年以來,忘寐與食,成此美政,天下方被其賜,一旦用狂夫之言,罷廢殆盡,豈不惜哉。”

  宋神宗被變法新黨說服,將新法全部恢複,於是呂惠卿、韓絳二人繼續堅持王安石製定的成法,推進變法,及後呂惠卿掌握大權後,擔心王安石回朝奪其權位,便欲借辦理鄭俠案件的機會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又興起李士寧案件想入罪王安石,由此激起了與韓絳的矛盾,韓絳便秘密奏請宋神宗召回王安石。

  不久到了熙寧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但是宋神宗變法之心已經大大動搖,不再支持王安石力行變法,而且變法派內部分裂嚴重,新法很難繼續推行下去。

  王安石眼見現實如此,漸漸心灰意冷,次年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多次托病請求離職,同年長子王雱病故,王安石上辭表,宋神宗準許,王安石再次罷相,從此隱居江寧,其所頒法令亦陸陸續續被廢止。

  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高太後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為宰相,司馬光提出“以母改子”,新法幾乎全被廢掉,史稱“元祐更化”。

  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歲,獲贈太傅,葬於江寧半山園,至此,宋朝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王安石變法)就宣布壽終正寢,完全失敗了。

  王安石變法失敗,正應了宋神宗與韓琦問對時,韓琦說的那句話“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餘,處輔弼之地則不可。”,王安石學問和人品都好,但是治政能力還真的不是商鞅那個水平,無法使宋朝與秦朝一樣,變法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