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王安石變法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9-09 23:45      字數:1290
  王莽新政乃是從創設開始就走上了歪路,失敗基本上就是無可避免的了,即使以王莽空前高漲的威望,也隻能使新朝延續了十五年。

  而王莽的本家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在宋神宗時期進行的“熙寧變法”(由王安石在在熙寧元年提出,與熙寧二年經宋神宗批準施行,故史稱“熙寧變法”,但是一般世人都稱為“王安石變法”,可見王安石在此次變法中可謂中流砥柱。),立意鮮明,綱目並舉,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麵,可惜由於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良運作,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王安石變法”,旨在富國強兵,消除宋朝的三冗危機(冗員、冗兵、冗費),革除宋朝存在的積弊,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內強國力,外抗敵侮。

  為此,王安石得宋神宗授權,先後頒布了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輸法等富國之法,以及保甲法、裁兵法、置將法、保馬法等強兵之法。

  除了這些富國強兵之法外,王安石還改革科舉製度、整頓太學、惟才用人,意在為變法儲備一大批人才,不使變法中途廢止。

  可惜王安石不吸取曆代變法“緩而圖之,則為大利;急而成之,則為大害”的教訓,還是在變法中操之過急,急功近利。

  加上王安石變法本已損及不少人的利益,朝中存在相當一部分保守派,不願意變法,樂見變法失敗甚至主動破壞變法,而王安石又用人不當,其變法派中最重要的支持者與助手呂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呂嘉問、蔡京、李定、鄧綰、薛向等人操守品質多有問題,有的當時就被視為小人,而其中呂惠卿、曾布、蔡卞、蔡京等人都被列入《宋史·奸臣傳》中。

  故此整個變法可說是不得其人而施,逐漸出現動機與效果背離、條文與執行偏差的現象,變法派這邊的人大斂其財,保守派那邊的人絕不幹涉甚至有點放任自流和縱容的意思。

  例如青苗法本是官府在農民青黃不接之時向農民貸款,待秋收之時再讓農民向官府還款,用官府貸款代替私人高利貸,以免農民無法還款要用土地抵賬,變相促使土地兼並越演越烈,是遏製土地兼並、保護自耕農這一稅收重要組成部分的良法。

  但是在官吏執行期間,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層層分派、製訂指標,不管農民是否需要借貸,都強行要求農民借貸,又私下調整貸款利率,不斷增高,使得農民負擔不起,最後還是要變賣土地抵賬,而這些官吏又與鄉間富豪勾結,這些變賣的土地還是流進地主富豪手上。

  又如免役法,本是讓農民專心耕種自家土地,可以不參加差役,改為向官府支付免役錢,讓官府雇人承擔差役,這樣農民有更多的時間生產耕種,官府又有經濟收入不致使得差役荒廢,影響了一些國家建設。

  這樣也是兩全其美之法,但是執行此法的官吏,肆意攤派,平民百姓但凡搞一點點營生如擔水、理發、茶販之類的小買賣,都要交納免役錢,不然就不得經營,可謂民不聊生了。

  而與變法派向抗爭的保守派一方,卻是人才濟濟,司馬光、韓維、文彥博、歐陽修、富弼、韓琦、範縝、蘇軾等都是這一派的,單是司馬光、歐陽修、蘇軾這三個人,不但是當時聲名赫赫,就算是後世也是被人稱譽有加,蘇軾更是被稱為“坡仙”,是當時及後世一段長時間中,東方文化圈內一名領軍人物,可算是與唐朝李白齊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