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西戎攻打周朝的原因沒有記載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7-11 00:00      字數:1523
  而到了周朝的時候,更是明確提出了國野體係,就是將周朝統治的人口分為國人和野人兩種身份,國人就是生活在都城裏麵的人,也就是《詩經》裏麵描述的那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也是創造了孔子口中“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那個禮儀、製度十分完善的文明的人,野人並不是後世人們口中的“野蠻之人”或是“野外生活的人”,隻是生活在田野之中的人,就是不能居住在都城裏麵,居住在都城外麵,負責農業、林業、漁業等的人。

  ??如果要打比方的話,就差不多等於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這個時間的城市人和農村人,這個時間段城市裏的人都在享受改革開放的福利,眼界、見識、教育等一係列東西都走在全國的前麵,相比之下,農村裏麵的人都是一輩子伺候土地,眼界和見識差了一大截,教育更是落後到難以望城市項背的程度,那時候農村裏麵,念完小學就輟學的大有人在,有些小學都無法讀完。

  ??到了後期,城市裏麵很多都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了,但是農村裏麵連六年義務教育的效果也是差強人意,如此一來,才出現了“民工潮”、“農民工”、“留守兒童”等種種名詞,這是因為農村太過落後,很多人看到城市裏麵機會更多,都想著進城市裏麵闖一闖。

  ??直到了二十世紀初期,國家力量足夠了,才開始越來越重視“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這個項目,陸陸續續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麵免除農業稅”、“鄉村振興”等政策,廣大的農村區域開始了紅紅火火的大建設。

  ??隨著這些政策的不斷落實,農村經濟和生活環境逐漸見好,吸引了大量人才留在農村建設自己的家鄉,甚至不少已經去了城市裏麵謀生活的人,通過比較,放棄了城市裏麵壓力太大的生活,回到自己土生土長的村裏謀求更好的發展。

  ??所以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這段長時間內,農村人是十分羨慕城市人的,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城市人,農村裏的人可是能夠犧牲很多東西的,甚至有不少傳聞。農村裏麵美麗的女子,為了落戶城市裏麵,願意嫁給一個乏善可陳的城市男子的。

  ??這還是在一個現代社會的背景中的場景,一定程度來說,農村和城市的人口還能有所流通,甚至一些農村人憑著自己的聰明和努力,真的能成功成為一個城市人的。

  ??但是在周朝那會兒,國人和野人的區分是極為嚴密的,基本上國人世世代代是國人,野人世世代代是野人,這是因為國人可以參軍從政,是統治階級,野人隻能務農種田,是被統治階級,所以野人要變為國人,除非是建立了救護國君這種滔天功勞,不然是想也別想了。

  ??周朝的國野體係,隻是說了國人和野人,這是周朝統治的人,但是卻沒有說統治外的人,那就是蠻夷之人,整本《詩經》三百篇,鮮有記載蠻夷之國,隻在一些出征詩篇裏麵稍有提及,而蠻夷的人,連一星半點也沒有記載,就算出征詩篇裏麵載明滅國或陷城,也絕口不提敵國之君或守城之將,仿似周朝軍隊隻是出去轉了一圈,某些土地就自然成為了周朝的國土一樣。

  ??就算是《東周列國誌》這種盡量詳細的小說,寫西戎攻陷鎬京,已隻是寫了周朝亡國之君乃是周幽王,但是西戎來犯之首是誰,是西戎國主還是先鋒大將,卻是毫無說明,真是“反派沒人權”的經典展示。

  ??而且西戎為什麽起兵攻打周朝,西戎與周朝有哪些愛恨交纏,周朝是否從西戎手上奪下了不少土地,這些種種,全無記述,由此可見,炎黃子孫的“欺負人不出聲,被人欺負大聲喊”這個技能,真的是自古以為就存在於華夏基因裏麵的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