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炎黃子孫的傳統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7-11 00:00      字數:1651
  畢竟孫權飽受掣肘的原因,並不是幹不過國內的世家大族,畢竟東吳過半數的力量,還是掌控在孫權手中的,特別是軍隊這塊,曆任的東吳大都督,都是孫權定下的人,基本上都是可以信任的。

  ??而世家大族並不是鐵板一塊,東吳國內數得上的起碼也有十數到數十個世家大族,這些世家大族合起來的力量雖然不容小覷,但是卻難以聚合起來、統一號令,因此孫權若立定決心要對付這些世家大族的話,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隻是對付這些世家大族的話,消滅少數完全沒有效果,反而會激起剩下那些世家大族的拚死反抗之心,使得他們團結一致起來自保。

  ??所以要達到削弱世家大族影響力的效果,起碼要消滅一半到三分之二的世家大族,這樣才能將世家大族的力量壓縮到隻占國家一城左右的比例,再無法危及到君王的地位。

  ??但是一下子消滅這麽多世家大族的話,他們遺留下來的力量,孫權並沒有辦法完全掌控,起碼也要花個三到五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掌控這些世家大族的力量,加上屠殺這麽多世家大族,孫權的人望肯定大跌,如果有人拿這件事做文章的話,孫權要花個十年八載重新掌控這些被滅的世家大族遺留下來的力量,也一點不足為奇。

  ??一下子失去讓自己失去三分一左右的力量,要花個三五年,甚至十年八載才能恢複,在這個有曹魏在北方虎視眈眈的三國亂世,就差不多等於宣布自殺了,就是有這層顧慮,孫權才對這些世家大族一再容忍。

  ??如果沒有了曹魏這個強大外敵的存在,相信孫權早就對這些危及君權的世家大族出手了,就如西漢的漢景帝那樣,當時各諸侯國不尊重皇帝,頗有驕橫之姿,漢景帝和大臣晁錯商議,意欲削奪各諸侯國的封地,使君權更為集中。

  ??如此一來,首當其衝的吳王劉濞當即起兵,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國的諸侯王以“清君側”的名義向漢景帝發難。

  ??漢景帝此時並沒有必勝的把握,本就有意與各諸侯國和解,拖延一段時間再作打算,正好此時袁盎向漢景帝進言,隻要誅殺晁錯,各諸侯國自然再沒口實,隻能退兵。

  ??漢景帝聽信了袁盎的話,腰斬晁錯於東市,並封袁盎為太常,讓他出使吳國,而七國聯兵自然沒有如此輕易退兵,吳王劉濞更自稱東帝,顯是衝著漢景帝的帝位而來,於是漢景帝不再心存幻想,命令太尉周亞夫率三十六位將軍,出動大軍平定此場“七國之亂”。

  ??周亞夫頗具名將之姿,僅僅用了兩個多月就平定了這場涉及半個國家的叛亂了,於是周亞夫之名及細柳營之事也傳唱天下,名聲直達後世,民間有些地方甚至為其立廟祭拜(筆者家鄉身處嶺南,就有一座周將軍廟,筆者年少時候第一次聽聞,還以為在南方出名的將軍肯定是周瑜,誰知道細細打聽,竟然是周亞夫將軍,真是囧囧有神了),七個諸侯王全部被殺,六個封國被廢除,隻有楚國這個封國得以保留。

  ??漢景帝與眾諸侯王還是同宗同源之血親,也上演了這麽一場相互廝殺的大戲,孫權與這些世家大族無親無故,若非對付他們等於間接自殺,想必早就對這些世家大族動手了。

  ??隻要孫權帶著心腹人馬去到海外之地,就再無顧慮,大可放開手腳大幹特幹,畢竟海外之地,現在要麽是無人之地,就算是有人,也不是同種的炎黃子孫。

  ??而炎黃子孫自三皇五帝以來,一向有一個避而不談的傳統,那就是隻要不是自己同種的人,就算殺伐再多,也忽略不計,書麵上是不會寫上半個字的,看看炎黃子孫起源自黃河兩岸,但是隨後的版圖不斷擴大,那麽這些土地難道是別人白白拱手相送的嗎?

  ??但是浩如煙海的諸多史書中,可有半條記錄,記載了這些土地上原先居住的人去哪了,他們可曾建立國家,可有文化,一概全無,仿佛真的是自古以來一樣。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