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楚 吳 越的愛恨交纏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5-30 23:52      字數:1328
  而與齊國相比,另外一個戰國時期與秦國分庭抗禮的強國楚國,就有出息得多了,楚國地處南方,但是當時南方可不比後世,雖然土地依然肥沃,但是人煙甚少,乃是蠻夷之地。

  楚國當時被周王室封在南方,且爵位還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僅次於最低爵位“男”的“子”爵,亦是當時受封諸國中爵位最低的一級,就連當時亦是同樣不受重視,封到西方抵禦西邊蠻族的秦國,其爵位都是“伯”,可比楚國的爵位還要高。

  由此分析,當時楚國封地位置不好、疆域不大、爵位幾乎處於最末等,應該是受到周王室稍有不公的待遇的,亦同樣受到中原諸國的輕蔑。

  所以其實楚國早期的立國經曆,與秦國也頗有相似之處,及後楚國日漸強大,自然就追求應有的政治地位,可惜中原諸國俱指楚國為蠻夷,總是拒絕楚國的來往。

  而楚國也甚是頭鐵,竟然不顧當時列國間崇尚的禮儀,直接用武力打服甚為南方諸封國之首的隨國,強迫隨國這個“侯爵”之國,為楚國向周王室請求提高爵位,周王室自是對這種不合於當時主流思想的做法不予理睬,無視了楚國這種請求。

  當時楚國既然能夠打敗隨國這個南方為首的國家,自然就已經有了稱霸南方的實力,所以以楚國當時的想法就是,周王室無視自己如此合理的請求,明顯就是侮辱自己,自此之後,楚國就公然以“蠻夷”自居,不再強行與中原諸國結交,甚至悍然自封為“王”,與周王室公然對立,成為了列國之中首個稱“王”的國家。

  如此一來,楚國就是公然鬧起了獨立,自此之後,中原凡是稱霸成為老大的國家,都會將楚國視為自身大敵,盡力防止楚國對中原諸國造成影響,改變了整個天下的政治環境。

  齊桓公九合諸侯、尊王攘夷,就將楚國作為最大的蠻夷之一,屢次聯合諸國軍隊攻打楚國,逼楚國向周王室臣服,最終楚國懾於齊桓公所領諸國軍隊,與齊桓公訂下了“召陵之盟”,承認齊國的霸主地位,並重新向周王室納貢。

  而繼齊國之後崛起的晉國,更是與楚國相爭了近百年,甚至為了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還想出了一個奇招,就是扶植比楚國還要偏遠的一個小國吳國,讓吳國去騷擾楚國的後方。

  隻要楚國後方不穩,自然就不能全力與晉國在中原爭霸,為了這個目的,晉國就派遣重臣巫臣,帶著戰車去到吳國,教導吳國車戰射箭之術,還派了不少人帶著典冊等書物,將當時中原地區最先進的文化製度等向吳國教授。

  由此,吳國在晉國的大力扶持下,國力逐漸壯大,由伍子胥營建了當時吳國首個中原樣式的城市——姑蘇城,就是後世的蘇州了。

  吳國不斷學習中原諸國的製度和文化,待到吳王闔閭之時,吳國在孫武的幫助下已經練出了一支強兵,於是屢次興兵攻打楚國,連續數次得勝,最後更攻破了楚國都城郢都,伍子胥還將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中拖出來鞭打,報了其父兄被殺之仇。

  伍子胥如此做法,引起了其好友申包胥的憤慨,於是上演了一出“申包胥哭秦庭”的好戲,引來了秦國大軍,擊退了吳國,保全了楚國社稷。

  楚國經此一役,心有餘悸,於是也有樣學樣,學習晉國的做法,在吳國的更南方,扶植了一個屢受吳國壓迫,甚為弱小的越國。

  於是乎,引出了由夫差、勾踐、範蠡、西施、文仲等諸多人物構成的“吳越爭霸”大戲,“臥薪嚐膽”、“西施浣紗”、“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等等膾炙人口的詞句也由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