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恥辱的齊國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5-30 23:52      字數:1384
  田氏如此得國之手段,與後世某個國家用經濟手段顛覆自己最大的對手,頗有異曲同工之處,後世那個慘被解體的偉大國家,也是輕易相信了敵國,以為那些資本主義國家真的會挽救自己的經濟,於是將全國的經濟大權給交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的所謂專家操控,眾所周知,結果就是被這些資本主義國家戲耍了一通,整個國家經濟錯過了最後挽救的機會,經濟崩潰,民心盡失,最後悲慘地離開了世界舞台。

  而田氏代齊這個事件,也猶如那個偉大國家解體事件一樣,給予了後世很大的警醒,自此之後,後世中國曆史上,就再沒有人可以用這種類似買賣的方式,收買人心以達到變換國主的目的了。

  因為自從田氏代齊發生以後,後世君主便都十分重視糧庫發放糧食這件事情,但有官吏無上級批示,私下開倉放糧,輕則罷官免職,重則流放斬首,嚴重者還有抄家滅族之禍。

  就算是民間富戶鄉紳,在青黃不接之時接濟一下同鄉之人,也要注意影響,萬一接濟太多太久,鄉間讚譽太過,引來官府之人注意,一項“邀買人心、意圖謀反”的罪名就會飛到頭上,讓其明白“破家縣令,滅門令尹”的厲害。

  故此,中國曆史上富戶捐錢賑災,基本上都是在官府的倡議下,聯合起來捐款的,絕不會有人那麽傻,自己做領頭羊私下牽頭組織賑災活動的,因為在古代那種社會環境之下,這樣做慈善,不是幫助別人,而是自己找死啊。

  田氏以如此等同買賣的手段取代薑氏,造成了一個很大的貽害,那就是齊國再沒有了薑氏當國時的煌煌大氣,而變成了如商賈一般,每每要衡量利害才會行動。

  而一個國家,缺乏了擔當,每每隻以利害關係而行事,自然就會慢慢變成一個守財奴一樣的角色,齊國也是如此,隻對眼前之利在意,對一些可能招惹損失的事情興趣缺缺。

  就以東方各國合縱抗秦為例,戰國後期,秦國獨大,對趙魏韓三國日夜攻伐,使得這三國日漸衰弱,其餘諸國也慢慢感到“唇亡齒寒”的危險,於是出去秦國之外的其餘六國,在縱橫家公孫衍、蘇秦等人的影響下,便有合六國之力共同抵禦秦國的共識了。

  由於齊、楚、趙、魏、韓、燕六國,無論哪兩個聯合,在地圖上都是從北到南的縱向排列,所以這些國家的聯合就稱作“合縱”。

  而東方列國合宗抗秦,在戰國時期共發生了四次,但是齊國如此於秦國分庭抗禮、並稱東西二帝的大國,本來擊敗秦國,對齊國最為有利,基本天下就是齊國獨大了。

  按理說齊國對合縱共秦應該是最為上心的國家才是,但是戰國曆來四次合縱,齊國隻參與了一次,而且還是借合縱期間,諸國無暇他顧,分兵攻占了宋國,最終導致了這次合縱半途而廢,齊國如此做法,自然逐漸失去了天下諸國對其的信任,也使齊國的影響力猶如江河日下,日漸式微。

  到了秦始皇攻滅六國的時候,齊國雖然由於被燕昭王聯合五國幾乎滅國,元氣未複,尚不能恢複到巔峰之時,但是其疆域與兵員也是不容小覷的,按理說也應該大有作為的。

  但是齊國竟然坐視秦國一而再再而三攻滅其他各國,就連倒數第二個被滅,也是最接近齊國的燕國,也絲毫沒有一點兒援手的動作。

  如此坐視隊友一一被點殺,讓人以為齊國有什麽厲害之處,可以獨立對抗秦國精銳大軍的時候,秦國卻是輕易用一招“聲東擊西”,將齊國主力調到西邊,王賁、李信、蒙恬三將率秦軍從齊國北部直殺到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建出降,就這樣,齊國連一場像樣的戰鬥也沒有,就黯然離場了,就連諸多曆史上,對齊國滅亡的戰鬥,都沒留下任何記載,真可謂羞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