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田氏代齊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5-30 23:52      字數:1435
  至於齊楚兩國,都是當時一等一的大國,疆域廣大、糧草充盈、兵員眾多,自春秋以來就是世所公認的強國,春秋五霸中,不記一箭之仇,大膽任用管仲的齊桓公,以及“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就是齊楚兩國強大國力的體現。

  雖然齊楚兩國都是國力超群,不過其各有各的取死之道,所以最終還是被秦國後來居上,一躍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直至最後將齊楚兩國置於死地,宗廟社稷不存。

  首先說一下齊國,齊國本來是輔佐周武王伐紂、建立周王朝的薑尚薑子牙的封國,薑子牙其人被後世尊稱為薑太公,更是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是周武王時期整個周朝的軍事統帥。

  以薑子牙當時的地位,其所獲封國必然是最好的那一等次的了,而且後世薑子牙被稱為“謀聖”及兵家鼻祖,由此可知薑子牙的能力絕對亦是超等的。

  齊國底子既好,又得薑子牙如此人物操持,國力自是蒸蒸日上,基礎打得極好,後世君主隻要不是太過昏庸,自能維持住強國地位。

  然後到了齊桓公的時代,最終將曆年來積儲的國力爆發出來,成為了春秋時期列國中的第一個霸主,其在名相管仲的盡心輔佐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甚至後世的孔子也說出了“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這等話語,就是說如果沒有管仲輔佐齊桓公抗擊蠻夷,後世之人都會變成蠻夷了,可見齊桓公所建立的功業是何等彪炳。

  本來薑氏所統治的齊國,雖然後來再沒有出過齊桓公這樣的人物,但是也依然秉承齊桓公“尊王攘夷”的宗旨,努力壓製楚國,與當時另一強國晉國默契配合,分別壓製南麵的楚國與西麵的秦國,勉強維持住周王室的統治名義。

  故此後來的齊國,雖則沒有多少建樹,但也算是當時周王室維持統治的重要砝碼,與晉國聯手一起維持住這個天下的安慰,所以當時列國就算是有什麽糾紛,都會訴諸周王室,由周王室調停解決,而不會像後來戰國時期一樣,動不動就共伐敵國。

  這個時期,由於齊晉兩大強國尚親近周王室,故此列國雖有互相共伐之舉,但最終也會聽周王室的調停,鮮有滅國之舉。

  到了後來,發生了魏、韓、趙三國分晉及田氏代齊的事情,周王室名義上的統治就再難維持,列國就開始公然攻滅他國,大國吞並小國,逐漸全天下就隻剩下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個國家,史稱“戰國七雄”。

  而這個戰爭不斷的時期就被後世稱為“戰國時期”,以三國分晉和田氏代齊兩個事件為分界線,之前的時期就被稱為“春秋時期”。

  田氏代齊,用的手段十分著名,就是後世時常提及的“大鬥出小鬥進”,但裏麵有一些東西要說清楚,田氏代齊並非如此簡單的。

  第一是田氏此時已經在齊國經營了五代共一百二十多年,可謂是根深蒂固,勢力龐大,不是齊國君主可以輕易除去的了。

  第二是齊國君主是個奢侈之君,向民眾征收重稅以致民不聊生,國民大多對齊國君主不滿,故此田氏才有了收買人心的機會。

  第三就是田氏的手段了,此時田氏乃是掌管全國糧食征收及發放事務的大夫,等於是後世的戶部了,於是田氏就利用這個身份,製訂了新的規定,就是將原來四升為一鬥的四進製,改為五升為一鬥的五進製,當向國民借出糧食的時候,就用新製,國民收糧後向國家歸還糧食的時候,就用舊製,如此一來,國民向國家借糧食,就等於獲利了一升,這就是所謂的“大鬥出小鬥進”了。

  而田氏用這種手段,卻沒有提君主半句(雖然提了估計國民也不信),田氏“借公事施私恩”,國民獲利自然對田氏感激不盡,由此全國民心逐漸被田氏收買,慢慢架空齊國君主,最終實現了替代薑氏成為齊國君主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