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無衣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5-06 23:59      字數:1299
  不過軍中的娛樂,除了博戲還有遊玩之外,還有一些娛樂活動也是後世認知中比較正規和崇尚的,那就是唱歌了,後世軍營中,拉歌甚是平常,隻要是個兵,都會吼那麽幾句。

  而在這個時代,由於缺乏娛樂活動,博戲和遊玩,隻限於少數人參與,故此軍中士卒,最普遍的活動還是唱歌,畢竟唱歌這種活動,獨唱也可,合唱亦行,群唱更佳,真是人多人少也能玩,而且也不需要什麽額外道具,是個人能說話就可以玩,就算唱功不行,混在一群人裏麵吼幾句,在一群都是粗漢子的軍隊裏麵,也沒有人介意啊。

  在軍隊這種充滿競爭信念和爭強鬥勝思想的群體裏麵,隻要不同的人或群體唱起歌來,就基本上都會鬥上一鬥,而軍隊中又滿是不識字的糙漢子,自然不會鬥誰記得的歌多,又或者鬥誰唱得動聽婉轉之類的,隻能是鬥誰的歌聲夠大夠雄渾,慢慢就會形成像後世拉歌一樣的鬥歌現場,這點還真的可能是軍隊中一脈相承的傳統了。

  至於唱的是什麽歌,這個年代凡是作曲作詞的都是王公貴族或是飽讀詩書之人,可沒有像後世一樣,軍隊中專門有文宣部搞這種事情,所以這個時代主流音樂合集《詩經》,裏麵多是《采薇》、《關睢》、《鹿鳴》、《蒹葭》、《靜女》、《淇奧》、《風雨》、《木瓜》、《桃夭》這類婉轉哀怨寄情的詩歌,要不就是《黃鳥》、《碩鼠》、《小雅·節南山》、《正月》這類發泄對當權者不滿的詩歌,關於軍隊征戰之詩並不多,但其中亦有不少精品。

  而這些關於軍隊征戰的詩歌裏麵,最令人熟悉就是《秦風·無衣》和《小雅·出車》了,《秦風·無衣》乃是戰士出征之詩歌,《小雅·出車》則是軍隊勝利凱旋歸來之詩歌。

  《秦風·無衣》裏麵的詞乃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全詩慷慨激昂,相傳乃是周幽王末期,周王室內訌,導致戎族入侵,攻進鎬京,秦國受周王室之命,出兵保護周王室,擊退戎族,將周王室護送到洛陽(古稱洛邑)重新定都,史稱東周這個時期被人創作出來的。

  《無衣》裏麵“王於興師”說的就是周王室,而不是一般人認為的秦王,因為秦國稱王乃是商鞅死後之事了,離秦始皇嬴政“奮六世餘烈”一統天下隻有一百餘年,是戰國後期了,而之前秦國之主,一直都是稱“公”的,看秦穆公、秦孝公這些名稱就知道了。

  而《無衣》發生的背景,其實就是《東周列國誌》裏麵說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用烽火台戲弄諸侯,以致後來戎狄攻破西周都城鎬京(現在的西安)之時,眾諸侯都沒有出兵救援,最後是距離鎬京最近的秦國出兵擊退戎狄,保護周王室前往洛邑(現今的洛陽)。

  周王室為了表彰秦國之功,將已經被戎狄占領的西方大片土地(包括都城鎬京)封給了秦國,讓秦國為周王室守護邊境,抵禦戎狄,所以後來秦國不斷擊敗戎狄,才有了廣闊的土地,最終統一了天下,後來秦始皇的兵馬俑也會出現在西安(鎬京)這個地方了。

  自此而後,《無衣》就成為了秦國的戰歌,相傳秦國銳士就是唱著這首歌,逐一擊敗六國的強大軍隊,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偉業,而大漢繼承自秦,所以大漢軍中,能唱《無衣》這首詩歌的人多的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