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博戲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5-06 23:59      字數:1310
  長安城中,丞相府內,我像之前數次一樣,在諸葛老大的書房內見到了諸葛老大,將我打算明天率軍拔營離城的事向他報備了,諸葛老大沒有多作言語,點頭允許了我的計劃,隻是我提醒我一切小心謹慎行事就算了,然後就讓我回營好好準備。

  返回營中,一路看來,營中已經遵照我的吩咐,停止了訓練,營中沒有了訓練呐喊之聲,頓時安靜了許多,而士卒們不是待在自己的營帳中休息,就是三三兩兩聚在自己的營帳前,有的在閑聊,有的在博戲,玩的是一種好像骰子一樣的東西,不過礙於我身為主將,我也不便過去細看了,而玩博戲的人身旁,還圍著不少人在旁觀,果然這種事情還是古今如一啊。

  不過這種事我之前也已經聽馬坤等人說過,治軍當然首重軍紀,但是軍中本來就是壓抑,若沒有一些適當的娛樂給士卒排遣一下煩悶,光是一直壓製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容易引發營嘯等不可預估的災難。

  所以古時的軍隊中,戰時當然禁絕一切娛樂,軍中不是戰就是吃,不是吃就是睡,不是睡就是拉,反正吃喝拉撒睡這幾樣就是軍中常事。

  但是平日不是戰鬥之時,其實軍中還是允許士卒有一定娛樂,以安定軍心的,其中最出名的一項娛樂就非營妓莫屬了。

  營妓,相傳最早是由“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中吳越爭霸的主角越王勾踐創立的。

  《吳越春秋》記載:“越王勾踐輸有過寡婦於山上,使士之尤思者遊之,以娛其意。”《越絕書》也記載有:“獨婦山者,勾踐將伐吳,徒寡婦致獨山上,以為死士,未得專一也。去縣四十裏,後說之者,蓋勾踐所以遊軍士也。”

  這些文字,都說了同一件事,就是越王勾踐在將要討伐吳王夫差之前,為了激勵軍心,使軍中將士樂於赴死,把一批犯了過錯的寡婦遷徙到獨婦山上,然後讓將士上山遊玩,將士遊玩過後,心情愉悅,成為了越王勾踐討伐吳王夫差的“死士”,而其中遊玩的內容,就不言而喻了。

  史書有載,而且還不是單一記載,故此曆來文人都將營妓的發明歸於越王勾踐了,但是雖然我命今日軍中上下好好休息,但是明日一早就要拔營而去,為了保全體力,趙統沒有得到我的允許,自然不會放軍中士卒前去軍中的“女營”去遊玩了。

  至於博戲的話,相傳商周之時已經被發明出來了,到了漢代已經是大行其道了,上至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好博戲,據史書記載,漢代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和宣帝都是博戲迷。

  博戲的玩法,相傳是“兩人相對坐,棋盤為12道,兩頭當中為水。把長方形的黑白各六個棋子放在棋盤上。又用魚兩枚,置於水中。比賽雙方輪流擲瓊(即骰子),根據擲采的大小,借以決定棋子前進的步數。棋子到達終點,將棋子豎起來,成為驍棋(或稱梟棋)。成為驍的棋,便可入水“牽魚”獲籌。獲六籌為勝。未成驍的棋,就稱為散棋。驍棋可以攻擊對方的棋子,也可以放棄行走的機會而不動,散棋卻不可。”

  至於軍中博戲,自然沒有這麽講究,我離遠一看,應該是像後世的飛行棋一樣簡單了,雙方放數個石頭以為棋子,然後擲骰子決定前進步數,先走完己方棋子的就是勝利者。

  若是戰時,一班士卒這樣玩的話,我肯定命人拿下杖責,不過既然今日是我下令全軍上下休息,隻要他們不是喧嘩太過或通宵達旦影響其他士卒休息的話,我自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