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水碓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4-21 23:44      字數:1261
  蒙古騎兵集團憑著將這種騎兵戰術發揮得出神入化,擊敗了蒙古騎兵遇到的所有敵人,使得蒙古帝國在擊敗金朝和宋朝統一中原後,一直向西方展開征伐的腳步,滅國無數,最終使得蒙古帝國成為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占領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陸地麵積的龐大帝國。

  蒙古帝國三次西征,據後世考證,先後滅掉四十多個國家,共有一億多到兩億人死傷,沿途征服了700多個民族,成為了當時歐洲眾多國家和人民的夢魘,被稱為“黃禍”,就算到了後世,歐洲人依然對這個詞語異常敏感。

  蒙古的騎兵集團如此厲害,就算過了八百多年,依然是後世人們談論的話題,蒙古疆域的龐大以及一手創建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也仍然是人們口中常常議論的事情。

  這樣看來的話,將來有機會,我也要向蒙古偷師一二,將這個劃時代的戰法拿出來與馬鐵和馬岱商討一下,如果他們都覺得行得通的話,我也不妨再向諸葛老大述說一番,爭取在騎兵部隊裏麵再增設一支重騎兵,那樣就讓往後征戰中原的時候,對陣曹魏的騎兵部隊就能增添多一點勝算了。

  不過在這個時代要組建一支成規模的重騎兵,可就相當難了,光是集齊重騎兵身上的盔甲就不是一件容易的是,就算是直接抄作業,用上騎兵的最終版本胸甲騎兵,就是隻在身體軀幹和頭部兩個地方裝備盔甲,這樣就大大減低了騎兵的負重,也保留了盡量大的防禦,應該算是速度與防禦之間最適合的配比了。

  但是盡管如此,這種胸甲騎兵所用的胸甲,還是以整體一體鍛造而成的板甲為最好的,那樣的話不易損壞,也能防禦住大部分的攻擊。

  而說到板甲的話,光靠人手捶打成型,可就真的是一項想想就頭皮發麻的工作,所以在中國古代曆史上,紮甲(也就是鐵片穿成的盔甲)和皮甲成為了主流,板甲這種東西,因為耗費極大,不是軍中高級將領一般都沒有條件去造,一旦造了出來,通常都會被視為傳家寶,代代相傳。

  中國古代的板甲,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唐代盛傳的明光甲了,不過明光甲雖說是板式鎧甲,但也不是全身板甲,而是半身板甲,隻是胸前防禦部位為板甲,其他部位還是紮甲,然後練成一體,成為一副完整的明光甲。

  就算是這種半板甲性質的明光甲,在如此鼎盛的唐代也沒有大規模列裝,可想而知打造明光甲所需的代價絕對不低,要想在這個比唐代還要早的漢代,搞全身板甲,至不濟也是半身板甲的話,可真不是說說就可以的了。

  而且板甲這種東西,可不是馬鐙、馬掌或馬刀這些不算巨大的裝備,如果還是用模坑鑄造的話,質量肯定不行,隨時變成一碰就碎的豆腐渣。

  想到這個問題,我隨即開始苦思冥想起來,看看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這件事,還好拜後世眾多穿越小說所賜,我想起了通吃所寫的《聖光》裏麵,周青峰搞得那個水利鍛錘,書中也是拿水利鍛錘打造板甲的,這個可要好好參考一下。

  嗯,想起水利鍛錘,我又不由想起當年看到《聖光》這段的時候,我還專門上網查過一些利用水利工作的資料,裏麵說過,其實中國漢代就出現了一種水力裝置,其實已經與水力鍛錘十分接近了。

  那就是水碓,這與歐洲那邊的水力鍛錘的工作原理完全一致,隻不過水碓用來舂米,水力鍛錘用來鍛造板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