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崢嶸歲月 第197章:規矩【上】
作者:孟婆湯有點甜      更新:2020-12-01 19:37      字數:5179
  寶玉如今的修為已是四境九轉圓滿,若想突破至五境的話,按山神的說法很可能還要經曆一番凶險考驗,須擇淨地閉關,武夫丘上倒是一個好地方。但寶玉倒不著急,反正時間也不緊,先好好看看紅錦城一帶的風土人情,這裏有很多事物與巴原別處不同。

  再度煉化石頭蛋完畢,他穿出深野來到了山間小路上,沿著小路經過了一些山村。那些世代居住山中的樸素村民,看見寶玉時並不感到太驚訝,反倒令寶玉有些意外了,照說這麽偏僻的地方是很少能見到外來人的。

  就與在相室國中行路時一樣,寶玉偶爾也會找人家投宿,並順手幫助幹活。攀談之中他才得知,別看這裏是高原山野,可經常有人路過,來的大多是身懷功夫或神通修為之人。

  武夫丘鎮守一方太平,這一帶的妖邪作亂早已幾百年前的往事了,如今連巴國都一分為五,而武夫丘也成為一派修行傳承宗門。但紅錦城一帶,仍是各妖族雜居混處之地,武夫丘之外的蠻荒中有不少支妖族出沒,甚至紅錦城的轄境內也有妖族世代生活。

  寶玉在山中行走的時候,就曾路過一個妖族村落。此地山深林密很是偏僻,隻有一條小道通向外麵,村外還有一道很高很寬的飛瀑。村落中居住了大約四百多人,乍看上去他們的樣子與常人並沒什麽區別,隻是服飾獨特一些。

  但寶玉卻看出了一些端倪。這個村落的房舍都是圓形的,像一個個巨巢,上麵覆蓋著一種很特殊的茅草。這裏的族人比附近別的村落居民普遍都要矮半個頭,四肢與身長的比例也略有差異,最重要的是生機律動特征有所不同。

  這是一個妖族村落,他們的很多生活習慣已經被同化了,一般人幾乎看不出差別,就連寶玉都沒搞清楚他們究竟是哪一種妖物的後裔?須知各種妖族的起源都差不多,是八境妖王之間、或八境妖王與人類之間的後裔,擁有同樣的天賦特征,彼此繁衍成了一個獨特的種族。

  他們有的可能與人無異,隻是帶著某種潛能而已,但有的外貌上的差別卻非常明顯,比如寶玉就曾見過羽民族、角榮族、山膏族。他們並不是修煉有成的妖獸,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天賦特異的人,若是修煉有成的話,也可能擁有祖先的天賦神通。

  寶玉也在這個自稱“多木族”的村落中投宿。這裏的族人很和善,還給了他一間單獨的圓形草房休息,並提供了食物。寶玉並沒有點破他們的妖族身份,第二天還幫村民們幹活,翻耕山坡上的田地、用晾幹的茅草修補屋頂。

  這個村寨中的女子,大多妖嬈誘人。可能是由於身材比例的關係,男子顯得不是那麽協調,可是女人們的身材不僅嬌小,且有一種特別的動人美感。寶玉關心的倒不是這些,他主要在觀察那些女子紡布,終於發現這支妖族的特殊天賦是什麽?

  多木族人的眼力非常好,遠超過一般人,他們能看清非常細小的東西,而這裏的女子手也特別靈巧。男人們春季在山中采集紅錦花蕊,經過特殊的晾製,到了冬季,便由女人們編織成蕊錦。她們既可以將蕊錦編得很質密、堪比最上品的絲緞;也可以編織得特別輕薄,宛如半透明的雲煙。

  這裏特產的蕊錦,別的村落恐怕織不出來,其品質要好得多。多木族人並不穿著蕊錦衣料,他們編織蕊錦,是為了運到山外的集市中交換所需之物。

  寶玉不動聲色地觀察他們的眼睛,在特殊的時候會發生變化,眼黑內部仿佛會出現不止一個細小的瞳孔。但在平常時,他們的眼眸又與常人無異。

  這個村子叫多木村,村民們自稱多木族,聽上去就是周圍有很多樹的意思。而寶玉猜想,最早的時候那可能就是“多目”的意思,但這裏的村民並非倉頡,並不會寫出對應語言的文字,外人也不知內情,久而久之便誤會為“多木”了。

  像多木族這樣的妖族,紅錦城周邊一帶的山中應該還有不少,而出了武夫丘的蠻荒深處可能則有更多。他們中有的很容易分辨,有的則不為人知,或者隻有寶玉這樣的“高人”才能察覺端倪。

  正因為如此,紅錦城一帶有很多別的地方見不到的特產,比如像寶玉所見到的這種織錦,也恐怕隻有多木村才能出產。另一方麵,由於各妖族的棲居地情況各異,天賦能力也各不相同,他們總能找到或使用平常人難以見到的東西,其中或許就有修士所需的天材地寶。

  這裏是接近蠻荒的高原地帶,生存環境相對巴原其他地方則更為惡劣。因為自古傳說,武夫丘之外的南荒深處是作亂的妖邪出沒之地,總有很多修士越過武夫丘深入南荒試煉,自稱假如遇見妖邪便順手降妖除魔。

  巴原上有很多修士出山行遊時,往往都會跑到紅錦城一帶看看,找一些特殊的物產,另一方麵也進入山野中苦修。紅錦城所轄的山野非常廣袤,恐怕連城主都說不清範圍究竟有多大。在不是那麽險惡的山中,也有大大小小不少其他的宗門,聚集著一批自稱苦修之士。

  這是寶玉與沿途所遇的村寨居民攀談,打聽到的各種的情況。寶玉聽見“苦修”這詞時感覺有些好笑,紅錦城一帶的生活雖然比巴原上的富庶城廓要艱苦,但也算不得是什麽苦日子,那些人見過真正的深野蠻荒嗎?

  但是轉念一想,世間修士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礪心誌,其目的也是不為了去做蠻荒野人啊。紅錦城一帶妖族雜居,有很多特殊的物產,蠻荒深山中可能還有真正的妖類出沒,能找到別處所沒有的靈藥與天材地寶,所以經常有修士來此行遊並不令人奇怪。

  這一帶除了武夫丘之外,還有大大小小十餘個修行宗門,而平時往來行遊的修士則更多。寶玉路過這裏,並不令沿途的村寨的居民感到驚訝,他們曆年所見形形色色的人已不少,不僅有帶狗的。還有帶著各種飛禽走獸的。

  看寶玉的樣子,背著包袱帶著條狗獨自穿行山野,連隨身的弓箭武器都沒有,顯然也是一名行遊曆練的修士。但他實在太年輕了,所以有很多村民都叫他小先生。寶玉聽見這個很耳熟的稱呼如今已習以為常,估計村民們對路過的少年修士都曾這樣稱呼吧。

  當他轉出山村之間的小道,進入前往紅錦城可行車馬的大道時,沿途所遇到的人就更多了。迎麵走來的大多是商隊,趁著歇冬之時,從紅錦城向巴原上運送一車車的特產貨物。而走在同一個方向的。很多都是寶玉這樣的修士,獨行者較少,大多三五人一夥出自同門。

  這些人在半路上或驛站中遇見,彼此之間也會打招呼,自報身份來曆,是出自何處何宗門的修士、叫什麽名號、師承於哪位高人?有很多人居然來自很遠的地方,巴原各國的都有。大派宗門弟子往往都會受到他人羨慕,而寶玉自稱是來自相室國邊荒的散修,並不引人注目。

  寶玉從離開北刀氏所率領的使團。直至進入紅錦城,路上大約走了一個月的時間,據他離開彭山禁地則過去了三個多月。工正伯勞曾以神念在他的元神中留下了一份地圖,指的就是從巴室國的邊境前往武夫丘的主路。但寶玉在山野中還兜了不少圈子。

  假如測算一下,駕著馬車在大道上趕路,一天都不耽誤的話,從武夫丘沿路徑最短的大道回到巴室國。大約需要兩個多月。若是修為高超直接抄近道穿行山野,時間則更短。寶玉登上武夫丘找到少務轉告消息,少務也完全來得及按時趕回去。

  但關鍵是。他以什麽方式登上武夫丘呢?後廩叮囑他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與目的,也更不能暴露少務的身份,所以隻能私下裏隱秘進行。

  寶玉在紅錦城的集市上轉了好幾天,見到了各種稀奇的東西,也遇到了多木村的族人來到這裏販賣織錦。多木村的織錦顯然很搶手,有專門的商隊收購,由於前不久剛剛見過麵,這幾名族人還和寶玉笑著打了聲招呼聊了幾句。就連那些正在做交易的商人們,也不清楚他們是在與妖族打交道。

  多木族人不容易被看出端倪,可是集市上還有不少人的形容很獨特,一看便知是妖族出身。他們在販賣自己村寨裏的特產,往往點名要用什麽東西來交換。有些剛來到這裏的人很好奇地在遠方指點議論,而大部分當地人已見怪不怪了。

  寶玉不禁想起了遙遠的家鄉山水城,山水城的集市上也有頭生雙角的角榮族人出沒,剛開始人們看見他們都很驚訝,但後來也就習慣了。

  寶玉並不是一名很好的顧客,因為他在集市上轉了好幾天卻連一件東西都沒買。不買也就罷了,偏偏還將所看到的每一件器物都觀察得很仔細,還總喜歡打聽那是什麽東西、出產在哪裏、有什麽用處、以何物加工、怎樣加工等等。

  寶玉在飛虹城的集市中也這麽幹過,很不受那裏的商販的待見。但在紅錦城卻不一樣,無論是專門出售貨物的商鋪,還是擺攤販賣各自村寨物產的鄉民,對寶玉的態度都很客氣很有耐心,盡量詳細的解釋與回答各種問題,買不買東西倒無所謂,他們似乎也很樂意與人攀談介紹。

  可見此地的民風比巴原上大多數城廓更為淳樸,人們也很好客。但另一方麵,恐怕這些商販也清楚,來到此地的生麵孔大多是各宗門的修士,沒有必要輕易得罪,更沒必要無端給人臉色看。

  其實這裏也有許多令寶玉挺感興趣的東西,所以他才會觀察並打聽的那麽詳細,但感興趣未必就要買下來帶走。寶玉還要走很遠的路,因為修為上淺,他的那枚獸牙神器隻能往外取東西卻不能再裝回去,所以一路上包裹裏的東西已越來越多。

  盤點一下他背後的麻布包裹裏中的物件,如今已有裝著九支短箭的竹筒;一根棍狀的短弓;一個指肚大小的金花法器;一支得自異獸駮馬的銀角;一瓶得自白溪村的碧針丹;在彭山禁地中拿的七個寶器小瓶,裏麵裝的是各式各樣能補益生機元氣的靈藥;一塊曾想送田逍卻沒送出手的金子;相室、巴室兩國的國工信物與赤望丘星煞的信物;一套水布單衣;一雙鞋。

  那雙鞋是半路上換下來的,水婆婆親手所製,但如今已經有點小了,寶玉卻沒舍得扔,此鞋經過法力處置十分耐用,並沒有壞,而且穿著很舒服。他將之洗幹淨又收起來了,從獸牙神器中取出了另一雙稍大點的鞋再穿上,那套水布單衣也是一樣的情況。

  十四、五歲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這一年寶玉的個頭高了不少,身子也壯實了不少。至於去年冬天取出的狐裘,以及他在集市上買的氈布長袍,原本就比較寬大,今年還可以接著穿,看上去倒是更合身了。

  後廩本人的信物,還他那枚寶貝石頭蛋,則揣在懷裏貼身帶著。得自白溪村那支法寶長鞭,恰好係在腰間當衣帶。

  寶玉雖然幹看不買,但在這個集市上,他恐怕是最為富有的人,就像是一座移動的寶庫。寶玉對自己攜帶的每一件東西都很清楚,假如在這條路上看見什麽好東西都想帶走,到最後定是他無法背負的。

  武夫丘就在紅錦城之外,很多人都是慕武夫丘之名而來,所以此地集市還有一種特殊的東西販賣,就是各種各樣的劍。寶玉看見了赤銅或精鋼打造的寶器長劍,往往懸掛在最大型的商鋪中做為鎮鋪之寶,價格之昂貴尋常人根本無法接受,其中甚至還有法器。

  能在集市的商鋪裏買到法器,倒是很罕見,經常來逛這種商鋪的客人當然也不尋常,他們非富即貴。

  小型商鋪甚至地攤上,也能見到人們製的石劍或木劍,大多隻是玩具或者裝飾品。有人來到這裏買一柄回去,也算是留個紀念,有些看上去似玉質的短劍做得很小,隻有手指長短,很適合隨身攜帶。這種東西,恐怕就是最有當地特色之物。

  寶玉沒有買,他隻是四處看,可他的同伴卻幾乎一人買了一把劍,不同材質、不同大小、價值也不盡相同。寶玉是一個人來的,怎麽會有同伴呢?——驛站裏認識的。

  一般大型的村寨和各城廓都有驛站,並非是兵驛,而是供往來的行人與客商歇腳,驛站就是一個大院子、裏麵有幾間空屋子,屋內沿牆角鋪著木板和茅草可以簡單過個夜。寶玉第一次見到驛站是在飛虹城的雙流寨,他也是在那裏認識的靈寶。

  紅錦城中當然有驛站,而且不止一座,可以容納很多人,但還遠遠不夠。在每年不同的時間,湧入這個地方的商隊、各宗門行遊的修士、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非常多,驛站中經常住不下。

  而且來自各地的修士相比普通人往往非富即貴,他們也不喜歡驛站中嘈雜混亂的環境,也很不方便,尤其是對於一些女修更是如此。如果各宗門的修士都找到城廓的工師大人要求安排食宿,城廓也接待不過來。所以除了本國國工與本城共工,城廓便不會接待。

  於是當地就有商人做起了另一種生意,便是開設客棧,給外來的客人提供更好的住所,還可提供很有本地特色的膳食,而這些都是要收取報酬的。客棧中的房間有好有壞,有多人的大間也有單人的靜室,如果花錢足夠多,甚至還能獨享後麵清靜的小院。

  客棧中有夥計幫助照看牛馬等牲口,不僅各宗門修士喜歡住,一些運送貴重財貨的商隊也經常入住。

  寶玉進入紅錦城剛開始的兩天住的是驛站,和一支商隊擠在亂糟糟的大屋中過夜。後來聽說紅錦城中還有不少客棧,他便帶著小天搬到客棧去住了,找一家很大很好的,而且要了後麵一座單獨的小院。反正他也能付得起錢,順手把客棧買下來都行。

  寶玉並沒有什麽奢靡浪費的習慣,無論是住亂糟糟的驛站還是住客棧中的舒服的單間都可以。他帶著一條狗,還想定坐修煉,而且當時隻有這小院還沒人住,也沒有考慮別的。他之所以會來客棧,隻是想見識一下,以前還沒住過呢。

  可是寶玉在客棧裏隻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出門經過客棧的前院時,他發現客棧老板站在院中低聲下氣向一群人解釋著什麽,還在遭受對方的嗬斥。客棧中其他的客人皆不敢靠近,有人剛從門外走進來,卻嚇了一跳又悄悄地退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