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該想的人去想 第120章:觀念
作者:孟婆湯有點甜      更新:2020-10-16 20:12      字數:6303
  這些人也並非都是修士,他們除了教授弟子修煉之道,也傳授各種其他的技藝。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居然和采風官在各城郭所做的事情很類似,就是講述各地的事物以及史上所發生的各種事情,聽上去就像是在講故事。

  偏遠村寨中的民眾可能一輩子也親眼不到幾次采風官,他們所聽說的國中大事都是口口相傳而來;但學宮中的弟子們,每天都可以聽聞博士們講述各種世事。見聞與閱曆本身就是知識的來源與積累,高明的博士講解諸事諸物之時,也會告訴弟子們其中應遵從的道理,人們為什麽會那麽做、又為何得到了那樣的結果,這對於弟子們來說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為何在各部族之中,年紀最大的長者往往都會受到族人們的敬重?不僅是因為人們對長壽的向往,也不僅是因為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獲得受人尊敬的地位,最重要的是他們經曆了足夠多的事情、遇事有足夠多的經驗知道該怎麽辦,還有著寶貴的人生感悟。

  人們的生活日複一日處於簡單樸素的狀態中,往往幾十年都不會有什麽變化,若遇到從未經曆過的突發事件,也不會知曉該如何應對。所以不僅年長者受到尊敬,那些曆代口口相傳的知識也受到重視。對於學宮中的弟子們而言,可以集中學到平日要花很長時間、去很多地方才能得到的知識。

  也有不少人在離開學宮很長時間之後,才能完全明白這段經曆的寶貴。因為大部分人被各城廓選拔舉薦到學宮中受教,最關心的事情是他們能否突破初境得以修煉,或者是能否得到更高境界的秘法傳承指點。修煉之所以顯得這麽重要,並非是人人都奢望能踏上登天之徑得以長生。而是它確實能讓人擁有他人所不具備神奇能力。

  在原始部族中,邁入初境得以修煉者往往也將成為祭司或巫祝,而且很自然的會被族人推舉為首領。且不說三境以上修士所擁有的強大神通,初境修士敏銳的內審感知、二境修士完美的身體狀態,都足以使他們在險惡的環境中活的更久、變得更強大。人也更敏銳、更聰明。

  各部族推舉的族長,通常都是族中的修士,如果族中不止一名修士,那麽就推選修為最高者,大家所信服的也正是這樣的人,在寶玉自幼生活的這片蠻荒中。基本就是這種情況。青山族長、蠱辛、宵白、月牛兒、大毛、大角,都是各自族中修為最高的人。隻有一個人是例外,就是有魚一族的族長魚大殼。

  魚大殼是一位三境修士,而有魚村的第一高手曾是狩獵隊伍的首領魚梁,魚梁已有四境修為。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魚大殼當上族長時。魚梁的修為還不如他;而有魚村是這片蠻荒種人口最多、生產最發達、村寨最為繁榮富足的一個部族。

  當一個村寨的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漸漸脫離了最原始古樸的狀態,那麽對各種事務的管理與經營就需要最擅長的人才。所以有魚村有長老會,長老會中還有三位年紀最大的長者,他們共同議定族中事務。魚大殼雖不是青山族長的對手,但不能否認這個人很出色,在蠻荒中已是很罕見的人才。他素有心機手段,也擅長分派與謀劃大事,這些能力是魚梁所不具備的。

  有魚村的情況在這片蠻荒各部族中看似特例,其實當年的朱明氏族一族也是這樣。當時朱明氏族族中修為最高者是盤瓠的父母,但他們並非是族長與祭司,而朱明氏族是比有魚村規模更大、更繁榮富足的一個部族。

  這種情況在巴原上的城郭中,則顯得較為常見了。比如高城城主悅耕,不僅並非高城氏的第一高手,而且是一個連初境都沒有邁入的普通人。悅耕能當上城主原因是多方麵的。他的爺爺曾是一位五境修士也是國都中的共工,最喜歡這個孫子。從小將悅耕帶在身邊去過很多地方。悅耕因此擁有了很多閱曆與見知,同時在族人中的地位當然也不低。

  相比族中其他的年輕人,悅耕在管理各項事務方麵能力最為突出,也更懂國中禮法,在族中幾位重要長輩的支持下。被推選為族長。那時這一族還沒有高城氏這個氏號,是悅耕立下大功成為高城城主之後,才得到了這樣一個新氏號。而一個部族,可能會擁有好幾個不同的氏號,後代也會因此出現不同的分支。

  但巴原上仍有不少城主,就是由當地勢力最大的部族中修為最高者擔任。因為顯而易見的原因,個人實力使他們也更容易在族人中建立權威,被推選為城主並不令人意外。但治理城郭的水平和手段恐怕就參差不齊了,並非人人處置事務都能像山爺這麽出色與老練。

  但有很多修士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修煉上,並不願意操心各種繁雜的俗事,隻要能夠接受供養安心地修煉,偶爾出手幫族人做些事情,其他雜物便不過問了。尤其是那些到五境八、九轉的修士,其目標就是突破六境、成為真正能留下傳承的高人。

  而突破六境之後,大多數修士當然會尋求登天之徑上更高的修為境界,甚至長生成仙,也就不太在乎什麽族長或者城主之位了。

  倒是每座城廓中的工師看上去最辛苦的職位,因為它必須要由四境以上的修士擔任。但凡事皆無絕對,也有不少高手還是喜歡坐在族長或城主的位置上,也能享有修煉中更多的資源,平時將很多雜事交給屬下處置便是。

  但無論如何,能夠邁入初境得以修煉者,都會受到各個部族的重視,在國中也能擁有更高的的地位,為了使他們能夠更好的修煉,都會被免除平常人的勞役。假如能擁有三境以上修為,那更會受到部族與城廓的尊敬、擁有高貴的身份;如果他們願意效力,很容易得到種種職位,大部分人也會選擇以共工的身份得到供養。

  其實青山族長何嚐不想落個清閑,但是說實話,除了他之外,也沒有人能主持山水城的大局。這片蠻荒中十幾年的變化與紛爭既劇烈又複雜,就連青山部族與花海村都差點遭受滅頂之災,如今終於剛剛恢複了安定。年輕一代族人中雖也有出色的人才,但能力和威望還不足以服眾。

  朱明在這段時間,重點向寶玉介紹他所了解的世間事物。他可能是如今巴原上最好的一位老師,不僅有著三百多年的閱曆、百年山神的經曆、本人還做過學宮主持。假如換一個人,在短短半年時間內,也不可能將太多東西都告訴寶玉。

  這時就能理解,為何六境以上修士才能留下自己的傳承,被稱為世間真正的高人。因為修為突破了六境,就擁有了一種手段,可以將複雜的信息以神念的方式印入他人的元神。否則一段簡單的經曆,可能講幾天都講不完,而且很難將最重要的細節描述清楚。

  這樣的神念心印多包含的信息不僅是語言,還有各種具體的場景演示、複雜的身心體驗,使人如身臨其境。當然了,使用這種手段也不是沒有限製的,假如對普通人施展,神念心印就不能太複雜,否則會衝擊人的神智、對方也無法接受與解讀。

  理論上擁有三境修為者,在定境中才能接受較複雜的神念心印,而達到四境修為後,解讀這種神念心印才會基本順暢無礙。青山族長已有五境九轉圓滿修為數十年,但就是邁往六境的最後一步遲遲不得突破,所以他也沒有掌握這種手段。

  對於世間高人來說,神念心印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是用來講故事的,而是用以指引傳人。因為修煉中的很多境界與感悟,單純用語言很難描述與表達清楚,它包含著很多非常直觀或抽象的感受,隻有用神念心印才能清晰完整地傳授,否則弟子要用很長時間去體會摸索,往往還不得真切。

  但朱明既沒有傳授寶玉什麽修煉秘法,就等於在給寶玉講故事,很多年來在很多地方發生的很多事情,使寶玉在未出山之前便能知曉世間諸事,明白世上都有什麽樣的人、什麽樣的東西,假如遇到了也好心中有數。但這些都是朱明的見知,還需要寶玉在實際中去經曆,屆時也許會有著不同的感受。

  有太多的事情,還是一個孩子不能一下子理解的。所以朱明就從寶玉最熟悉的情況講起,首先介紹的就是這片蠻荒中的人和事。寶玉這些年隻生活在青山部族與花海村,他甚至沒有去過中央穀地。而朱明以山神的眼界,向寶玉介紹他所生活的蠻荒中,他沒有親眼看見的那些事情。

  這十幾年,這片蠻荒可以說經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的劇變,甚至是一種漫長的曆史年代演變過程的濃縮,很多事情發生得如此突然卻又如此自然,就是從寶玉睜開眼睛後開始的。

  假如不是朱明氏族一族的突然覆滅,假如不是相室國從外部的介入,像這樣的蠻荒原始部族,他們的生活以及生存狀況,可能在數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內都不會發生太明顯的變化。巴原上部族聯盟的出現、城廓以及國家的建立,當初也經曆了漫長的年代。

  而如今山水城的出現過程,是將這個漫長的年代濃縮到了短短十幾年內。對於很多原始部族而言,經曆這樣劇烈的動蕩,結果可能有很多種,甚至是在紛爭中消亡。而這裏幸虧有青山族長在,目前可以說是最幸運的結局。

  寶玉沒有親眼見到太多的事情,有些事甚至連聽都沒聽說,而朱明逐一講述,他的世界曾發生了以及正在發生著,怎樣悄無聲息或驚心動魄的變化。鹽井以及中央穀地的紛爭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青山部族和花海村結盟又意味著什麽,有魚村怎樣得到了相室國的支持,又為何要勾結羽民一族……

  如果僅是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寶玉理解得可能還不夠深刻,隻是一個孩子在聽大人講故事而已。但寶玉本人經曆了這一切,有著切身的感受,所以朱明選擇首先向他介紹這片蠻荒中這十幾年的事情,也等於是在講解一個曆史年代的變遷。

  如此寶玉也能明白,世人的種種是如何伴隨利益出現的,不同的人麵對利益時又會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帶著各種目的做出各種事情、又得到了怎樣的結果。朱明讓這個孩子自行去思考答案——世上為何會有這樣的人和事。

  寶玉這些年除了玩耍就是修煉,過得非常開心快樂,他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隻是擁有自己的秘密。朱明的目的,並不是想讓這個孩子不再快樂,而是讓他將這個世界看得更清晰。

  有意識的是,這一切劇烈動蕩發生時。寶玉自幼所生活的村寨,看上去卻幾乎沒什麽變化。石屋還是那些石屋,人還是那些人,隻是他自己在長大。回顧這個過程,感覺有點像修煉中多體會的動中之靜與靜中之動。

  寶玉在定境中隻是在接受與解讀山神的神念,更多的思考隻能在事後,當時隻是一種自然的體會。

  蠻荒各部族的變遷,很像他本人這些年的修煉經曆。想當初的初照境,就宛如回到了一種嬰兒的狀態。清晰的察覺己身,在懵懂中睜開雙眼,然後去感受各種欲念的衝擊。這就像各部族從原始古樸的狀態中走來,經曆了各種利益的紛爭與衝突。

  從初境邁入二境,需要消除筋骨形骸中的隱患,從而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夠繼續修煉。就像各部族也要壯大自身的力量,能獲得更多的物產變得更加富足,才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麵對世上的種種艱難。二境中洗煉形骸,就是自身的壯大,同時能延伸出感知清晰的觀察周圍的事物。這就像人們認識自身、認識世界,從而能自我改造以及改造世界的發端。

  從二境突破到三境。要學會控製新出現的力量,因為它一不小心就會傷及己身。當學會控製和運用這種感知與力量的時候,便有了禦物之功。凡人們沒有禦物之能,但他們也會擁有更多的能力索求於外物。

  從三境突破到四境。對於修煉的境界而言,是一種質的飛躍。修士可以煉化並改變外物,甚至達到一種身心共處的狀態。這就是煉器禦器之功。那麽再看看山中各部族,他們學會了融合與共處,創造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有魚村舉族為奴、山水城出現在蠻荒,大家成為了山水氏一族,擁有了共同的城廓,生活與生產方式都不有所不同。

  寶玉的這些體會還很朦朧,就像曾經的夢境般難以形容,他嚐試將自己的感受告訴山神。而山神則說道:“修煉是尋求個人境界的超脫,但世間眾人也在尋找自己的道路,甚至這個世界本身的演變也在大道之中。世間萬事萬物,可能都是對修為境界的一種印證,能邁入初境得以修煉,你應該知道自己有多麽的幸運。”

  朱明向寶玉介紹的不僅是大勢變遷,也展開描述了很多事物的細節。比如他重點講述了青山部族與有魚村的爭端始末,青山族長當初為何要訓練那樣一支軍陣,他與若水以及蠱辛等人是怎麽商議的。解決麻煩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它露出苗頭之前就做好應對的準備。

  其未兆易謀,這是朱明通過這事告訴寶玉的道理。在有魚村剛剛開始訓練軍陣時,青山族長已就經在操練更強大的軍陣,否則等於衝突真正發生的時候,就都已經晚了。軍陣本是用來打仗的,可幾年後到了中央穀地中,雙方軍陣根本就沒動手。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解決對手最高的境界。但謀其未兆,是不戰而勝的前提。

  魚大殼雖敗給了青山族長,但其手段非沒有過人之處。勾結羽民族突襲青山部族和花海村,實在是出人意料,假如不是寶玉挺身而出,當時的結果就難說了,這片蠻荒如今也將會是另外一種情況。就算青山族長能在中央穀地中不敗,但村寨已滅,有魚村也肯定會被滅族的。

  睿智如青山族長,也沒有算到所有的事情,人總有未知之事,便總有不足之處,要時刻牢記這一點。但知道自己的不足,並不代表著便不去做事,人隻能利用現有的條件把應該做的事盡量做得更完美,這就是行事之正道

  有魚村利用羽民族,險些翻了盤,這是一支出人意料的奇兵。以正行事、以奇用兵,應對衝突的手段大多如此,不僅是在這片蠻荒中,放眼世間也是一樣的。

  朱明還特意提到了在青山部族中發生的戰鬥。若論修為,蠱辛當然不如大毛,但他再加上一個修為更低的叔壯,卻將大毛射傷。否則的話,僅憑寶玉一人也不足以扭轉戰局。蠱辛能勝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無路可退,一旦敗亡便是滅族之禍,所以隻能不顧生死,盡全力搏命而擊。

  而大毛的心態完全不同,他不是來拚命的,想的就是輕鬆洗劫青山部族與花海村,根本就沒有做好苦戰的準備,更別提死戰了。蠱辛加上叔壯,實力雖不如大毛,但也不是相差很遠,所以大毛敗了。當衝突雙方的實力對比,還不足以完全決定勝敗的時候,那麽哀兵必勝。

  謀其未兆、不戰屈人、以正行事、以奇用兵、哀兵必勝……這些道理都是朱明要告訴寶玉的,就蘊含在蠻荒諸事中。寶玉要學習的不僅僅是這些手段與智慧,更重要的是能明白,世間事物為何會那樣發展演變、呈現出人們所看見的結果。

  對一個孩子講這些,朱明從寶玉的最熟悉的切身經曆開始,然後推而廣之,介紹了廣闊巴原上的諸事諸物。朱明三百多年的見知,有很多事都是蠻荒中聞所未聞的。但無論如何變化,寶玉總能在其中找到似曾相識的東西,很多道理都是一樣的。

  巴原上的各國,生產更發達、城廓也更加繁榮富足,人們掌握的技藝也更先進,擁有的手段、能做到的事情也更多,行事的和選擇也有所不同。這是世事演變的大勢所趨,世人也在尋找著不同的道路,但其中總有自古就存在大道之理。

  這半年時光,寶玉並沒有修煉什麽秘傳法訣,每次來到太昊遺跡中定坐,便聽聞朱明的講述。回到村寨,也常常在定境中解讀回顧那些神念心印,朱明告訴了他太多的事情,他需要綿綿的去消化體會。而有些感悟,還必須在將來去親身經曆,才能有真正的體會。

  但無論如何,寶玉未出蠻荒,便知世間諸事。

  寶玉的那些石頭蛋,就一直靜靜地躺在五色蓮池中,半埋在五色神泥間,被萬年長清之泉浸泡,他並沒有去繼續煉製法器。這半年過去了,看似沒有修煉什麽秘法,但寶玉的法力無形中卻變得更加精深。寶玉已有四境幾轉修為,朱明沒有問,他自己也沒去想,因為每天要學習與思悟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寶玉在定境中接受與解讀那麽多那麽複雜的神念,幾乎沒有間歇之時,這也是一種非常難得的修煉。沒有哪個老師會這麽去教授一名弟子,除非他自己什麽事都別做了,而朱明恰恰就是什麽別的事都做不了,而且他也是不計代價的。

  這天午後,寶玉在自己的小屋中定坐,而族人們剛剛吃完飯。算起來,寶玉已經快一年沒有吃東西了,他也不覺得餓,反正自己也不需要,他少吃一份,族人們便能多分一份。這是辟穀之功,有四境修為便可以辟穀修煉,隻是像他這樣能自然辟穀這麽長時間的四境修士,實在太罕見。

  誰又能像寶玉這樣服用過那麽不死神藥,就算是普通人,也可以不用再吃其他任何食物。寶玉融合於形神中的神藥靈效,如今已知道怎樣煉化吸收,哪怕好幾年不吃東西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