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趙國的決定
作者:一醉夢傾城      更新:2022-04-02 09:21      字數:3570
  第六百章:趙國的決定

  天統三年,四月十五日,趙國都城,承乾殿中,趙國君臣接見了從長安而來的秦國使者。

  “太皇太後,鄧國正在調集數十萬大軍,欲進犯我大秦關中之地,我朝深感勢單力孤,恐不敵的敵軍,我皇派在下前來晉陽,就是希望貴國念在同盟之約,出兵相助。”秦使不卑不亢的說道。

  此時的承乾殿中,趙國小皇帝張淵坐在皇座,而兩宮太後分坐皇座左右聽政,不過太後孟氏也隻不過是一個吉祥物罷了,真正的大權掌握在太皇太後宋氏手中。

  宋氏說道:“有關鄧國調兵遣將一事,哀家也是略有耳聞,隻不過現如今鄧軍還沒有真正的發動攻勢,貴國至於做好準備就好了,我大趙此時出兵是不是太早了點?”

  在宋氏看來,秦國似乎有些小題大做了,如果鄧國真的攻打秦國,秦國不敵之下,派人來晉陽求援是理所應當的,畢竟兩國現在是盟友, 趙國也會出兵, 可問題是,現在人家鄧國還隻是在調兵遣將, 並沒有一兵一卒進入秦國地界,都還沒打,就來求援,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不然!”秦使說道:“鄧國勢大, 一舉一動都威脅到了貴我兩國的安危, 而且此次鄧國出兵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了,如若貴我兩國不能未雨綢繆,到了真正打起來的那一天,恐措手不及, 如果大秦不敵鄧軍, 大秦一敗,貴國的禍事就不遠矣,唇亡齒寒, 還望太皇太後明鑒。”秦使唯恐趙國不重視,故意將事情說得很嚴重。

  “這……”宋氏有些不知道怎麽回話了,於是求助五大輔臣。

  莊平看到宋氏的囧樣,出列對秦使說道:“尊駕是不是太過悲觀了,貴國的實力雖然不及鄧國,可是關中之地,有著四塞天險,鄧軍沒有數倍以上的兵力, 根本不可能突破四塞進入關中的, 況且現在都還沒打起來,尊駕就斷然貴國必敗, 是不是太過武斷了?”

  “莊相, 這是誤會在下了。”秦使見莊平出來,先是道了一禮, 然後說道:“不是在下長他人誌氣, 滅自家威風, 以如今鄧國的實力, 無論是我大秦還是貴國,單獨對上, 恐怕都不會是對手,三年前不就足以證明了嗎?”

  “尊駕這是什麽意思?這是看不起我大趙嗎?”秦使提起三年前的舊事, 李如秉就不高興了,直接出列嗬斥道,要知道三年前的中原之戰,是李如秉一生中最大的汙點,作為趙國的三軍統帥,不敵鄧軍,葬送了趙國數十萬精銳的同時,也葬送了趙國爭霸天下的雄心壯誌,不過事實是事實, 但是李如秉不會願意聽到有人提起這件事的,特別現在提起這件事的人還是秦國人。

  “李大將軍誤會了!”秦使也知道自己一時失言了, 先是跟李如秉道了個不是,然後說道:“在下並不是要揭貴國的短,隻不過是在陳述一個事實罷了, 事實證明,無論是大秦還是貴國,單獨對上鄧國勝算都不喊, 想要與鄧國抗衡,非兩國合力不可。”

  “哼!”李如秉還是很不滿,還想說些什麽。

  這時林清風見李如秉有不依不饒的架勢,連忙出列說道:“大將軍,秦使隻是一時失言,還望大將軍海涵,莫要因為此事影響了我大趙與秦國的盟友關係。”

  李如秉這才作罷,隨後林清風對秦使說道:“尊駕,出兵事關重大,我大趙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此事還需要好好商議才是, 反正鄧國出兵之日未定,我等也不必急於一時, 莫不如尊駕暫且在晉陽盤桓些許日子, 待我等商議過後再給尊駕一個答複如何?”

  “對、對、對, 尊駕暫且在晉陽盤桓些許日子, 待哀家與眾大臣商議過後再給出一個答複, 如何?”上首的太皇太後宋氏連忙說道。

  “好吧,那在下就要晉陽逗留些許日子,不過在下希望太皇太後和諸位大人將軍能夠明白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道理,做出一個正確的決定。”秦使也知道,想要趙國立刻決定出兵是不現實的了,於是隻好大營現在晉陽逗留,等待消息。

  “好,請尊駕放心,趙秦盟約還在,我大趙絕不會做出損害盟友的事情來的,大鴻臚,秦使在晉陽的一切起居皆有鴻臚寺安排。”宋氏說道,然後安排鴻臚寺去安排秦使在晉陽的一切生活起居。

  打發了秦使之後,宋氏連忙將五大輔臣召集起來,商議出兵的事宜。

  宋氏問道:“諸卿,你們覺得今日秦使所說的是否屬實?秦國真的擋不住鄧軍嗎?”

  眾人麵麵相覷,然後林清風拱手說道:“回太皇太後,臣以為秦使所言非虛,如果秦國憑借四塞天險,尚能與鄧軍抗衡,然而四塞之一的武關落在了鄧國手中,四塞缺一,四塞的作用便不複存在了,鄧國如今擁兵百萬,但凡出動半數兵馬就不是秦國能夠抵抗的。”

  “那這麽說來,我大趙應該出兵相助了,不然秦國一旦被鄧國所滅,我大趙便危矣!”宋氏說道。

  “太皇太後,出兵是一定的,不過如今我大趙新君即位,各地的局勢略有不穩,還需要慢慢梳理,而且塞外胡人也有所異動,還需要精銳鎮守,就算出兵,也不宜出動太多的兵馬。”莊平說道,出兵是肯定的,不然秦國沒了,那趙國亡國之日還會遠嗎?不過現在的趙國情況也不是很好,新君繼位,兩宮攝政,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動亂,而且朝中五大輔臣輔政,朝堂分成幾個派係,明爭暗鬥,朝局不穩,就算出兵,也不會太多的,事實上,趙國現在剩下的兵馬也不是很多。

  再加上塞外的胡人有蠢蠢欲動,當年趙信一戰消滅了三十萬胡人大軍,但是這麽多年過去了,塞外胡人的實力早已經恢複了不少,反之趙國實力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塞外胡人的那不安的心又在蠢蠢欲動了,這種情況下,趙國又怎麽出動太多的兵馬呢?搞不好鄧軍還沒有打退,胡人大軍就殺到了晉陽城了。

  “太皇太後,莊相所言甚是。”左盛讚同道:“如今我大趙內憂外患尚未解除,實在不宜出動太多的兵馬,依臣看來,這一次鄧軍進攻關中,無非就是這幾個主攻的方向罷了,一是自漢中翻越八百裏秦川、二是自中原進攻虎牢關、三是自武關進攻關中,而這三路,八百裏秦川,最難突破,所以秦國隻需要在此地布置數萬精銳便可抵禦數以十萬計的鄧軍,而虎牢關也是一道天下雄關,鄧軍想要突破也不容易,唯獨武關,武關至關中長安,險要不多,也是最容易突破的,因此秦國一定會講大部分的兵馬布置在武關至長安一線,不過無論是秦川還是武關,都不是我大趙能夠幹預的,所以非要出兵,我大趙可派遣數萬精銳前去虎牢關協防,另外讓中原一帶的兵馬整軍備戰,牽製中原鄧軍。”

  宋氏默默地點了點頭,然後向李如秉問道:“大將軍,不知你覺得如何呢?”

  李如秉想了想,說道:“太皇太後,如果鄧國這一次出兵的目標真的是秦國,那如此安排事最好的選擇,可是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鄧國增兵鄧秦邊境隻是虛張聲勢呢?”

  “大將軍,你的意思是鄧國故意增兵鄧秦邊境是為了瞞天過海,等秦國和我大趙的精力都放在關中的時候,虛晃一槍,攻打我大趙?”聞言,莊平眉頭緊皺的說道。

  李如秉點了點頭,說道:“不無這種可能的,要知道這一次鄧國增兵,中原方向也是有著數十萬精銳的,這等兵力攻打我大趙綽綽有餘了,而一旦秦國將兵馬布置到了邊境,再想要重新集結並不容易,介時我大趙恐就要獨自麵對如狼似虎的鄧軍了。”

  眾人聞言,皆低頭不語,不得不說,李如秉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正所謂兵不厭詐,鄧國也不是非要打秦國的,以鄧國現今的實力,就算分出一部分兵馬吸引秦國的注意,剩下的兵力想要攻打趙國也是能夠做到的,而且現在阻攔鄧國一統天下的就隻剩下秦國和趙國了,說實話,無論是先打秦國還是先打趙國,對鄧國來說並沒有什麽不一樣。

  “大將軍所言不無道理啊!”林清風說道:“鄧國名將如雲、謀臣如雨,能夠想出這樣聲東擊西的計策來並不難,如果真的如大將軍所言,鄧國明麵上是要攻打秦國,事實上是在聲東擊西,等我大趙和秦國的精力都放在關中上麵的時候,忽然攻打我大趙,措不及防之下,我軍恐怕很難抵擋。”

  “可如果鄧國目標真是秦國,我大趙不出兵,秦國必敗,又該如何是好呢?”張楹說道。

  “嗬嗬!”

  李如秉笑了笑,說道:“也不是說不出兵,隻是不需要太早,以鄧國現在的架勢,肯定是奔著滅國而去,但是以鄧國如今的實力,如果想要發動滅國之戰,要麽就是攻打秦國,要麽就是攻打我大趙,絕無可能同時進攻秦國和我大趙的,所以隻要鄧軍攻勢一起來,我們便知道鄧國的目標是哪裏了,到那時候,我們也可從容麵對。”

  “沒錯!”左盛讚同道:“太皇太後,大將軍所言甚是,出兵不是不行,但是絕不能太早,在不清楚鄧國的目的的時候,我國的兵馬絕不能輕動。”

  宋氏點了點頭,說道:“好,既然如此,那就暫時按兵不動,莊相、林司徒、左司空,你等去與秦使陳以利弊,將鄧國可能是聲東擊西的猜想如實告知秦使,並向秦使保證,如果鄧國真的攻打秦國,我大趙定不會袖手旁觀的。我大趙數十萬大軍,隨時都可以入秦作戰。”

  “喏!”莊平、林清風、左盛三人應道。

  散朝之後,莊平、林清風、左盛三人便一同前去鴻臚寺見秦使,將李如秉的猜想如實告知了秦使,秦使聞言,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不得不說,這種可能還是有的,如果鄧國真的虛張聲勢,在鄧秦邊境大做文章,其真正的目的卻是趙國,秦趙一旦中計,那就是萬劫不複啊,於是秦使當下決定自己先行就在晉陽,與趙國周旋,另外派人返回長安,將趙國君臣的回話告知秦國君臣,並讓秦國早日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