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其心可誅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2-02-10 22:39      字數:4519
  過了黃河之後,就到了平縣。

  作為洛陽北麵的兩大最重要的關隘之一,小平津渡口便在平縣以北。

  渡口一般選在較為平坦開闊的河灘上,船隻緩緩靠岸,岸邊天子派來的儀仗隊早已經在這裏等著他們。

  為首之人是太中大夫孔融以及河南尹司馬防,朝廷之所以派他們主要是因為二人與青州的關係都還不錯,讓他們來迎接算是一種表達善意的方式。

  當年董卓派孔融去當東海相,想利用他給劉備搗亂,結果去了後被陳暮利用孔融的好友蔡邕等人將他拖住,雖然沒有去北海上任,但孔融在青州被劉備禮遇,好吃好喝地供著,雙方沒有交惡。

  最重要的是孔融對在偏遠地方當地方官沒什麽興趣,他隻想回到天子身邊侍奉天子。後來陳暮幫忙向朝廷舉薦他回洛陽,算是幫了他的大忙,因此裏麵有一定的恩情在。

  至於司馬防,他人老成精,判斷將來劉備會把持朝政,所以早早地把兩個兒子放到陳暮這裏做準備,在洛陽的時候就經常往陳暮府上拜訪,在朝中也經常幫劉備集團說話,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政治盟友。

  二人走到近前,孔融昂首挺胸,鼻孔翹著,對劉備說道:“衛將軍,你雖權重,但麵對天子,不可失了禮儀,天子派我等儀仗前來迎接,便是代表了陛下,見了我們,為何還不行禮呀?”

  劉備一頭霧水,心說就算行禮,也該正式一點,好歹把儀仗亮出來,把詔書宣讀一下,然後再行禮不遲。哪有剛見麵,大家夥才湊到邊上,都還沒有寒暄兩句就立即行禮的?

  不過見他這麽說,劉備也是立即拱手行禮道:“備見過二位天使。”

  司馬防白了孔融一眼,取出詔書,等劉備跪下準備接旨的時候宣讀道:“永漢三年,漢天子劉虞詔書:玄德子歸忠君愛國,乃國之棟梁,朕心慰之。特遣司空儀仗護送,使持節,加羽葆、鼓吹!”

  “多謝陛下天恩,臣萬死不辭!”

  劉備大喜過望,磕頭接旨。這對於臣子來說,可以說是最大的恩賜。

  所謂的使持節,就是拿根代表天子的符節以為憑證,一般作為出使的象征,但也有作為皇帝恩賜的作用。

  比如楊賜死的時候,就有漢孝康帝劉宏命侍禦史持節送葬,還有蘇武牧羊的故事裏,也有漢武帝派遣蘇武以中郎將身份持漢節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去的典故。

  因此持節要麽是出使某個國家或者代表天子巡視地方的官員使用,要麽就是皇帝下令讓持節的官員護送某個重要人物去某個地方。

  劉備這裏便是第二種情況,劉虞讓孔融和司馬防持節護送劉備和陳暮到洛陽以示恩寵。

  至於加羽葆和鼓吹就不用多說,劉備小時候還曾經說過要羽葆蓋車呢,羽葆是帝王儀仗上用鳥羽毛聯綴為飾的華蓋,理論上來說,隻有天子能用,但天子可以賜給公卿使用。

  比如漢孝康帝劉宏在平樂觀舉行閱兵儀式的時候,劉宏用的是大羽葆,旁邊的何進就用小羽葆,還有讓公卿出使地方的時候,也會賜羽葆蓋車,表示皇恩浩蕩。

  所以說劉備現在的待遇,規格算是比較高的了。

  之所以說是算比較高的,是因為還有更高的規格。如王儀鹵簿,公卿相迎,乘六乘傳等等。

  但這些規格可以說是漢朝最高級別,王儀鹵簿是天子親衛儀仗,公卿相迎是派三公九卿親自迎接,六乘傳是六輛由四馬駕車而組成的車隊。

  即便是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也隻是乘六乘傳。

  劉備連袁紹都沒有平定,派個司空儀仗加兩個中高層官員來迎接就不錯了,也沒有什麽超標的車輛規格,是普通的諸侯儀仗,有車十四輛,騎士四十九人,還有樂隊鼓吹迎接,加上隨行奴仆,總計一百餘人。

  最前頭的那輛馬車由四匹馬拉著,其它的車都是兩匹馬,劉備與陳暮都是侯爵,登上了這輛馬車,並排列坐,最前麵的孔融和司馬防就持著天子節杖,騎馬為他們開路。

  在樂隊們的鼓吹聲當中,在左右騎士的護衛之下,馬車夫催促馬匹行進,上麵有一把華蓋傘的馬車緩緩行駛,向著洛陽的方向而去。

  坐在馬車上,劉備注意到孔融時不時目光就投射過來,死死地盯著他,不由如坐針氈,左右看看,見四下應該聽不到他的話,便對身邊的陳暮悄聲道:“四弟,我們什麽時候得罪過孔文舉了?”

  “大哥此話怎講?”

  陳暮笑問道。

  劉備說道:“四弟沒感覺他有些奇怪嗎?”

  “是有些奇怪。”

  陳暮搖搖頭道:“不過大哥也無須在意。”

  “為何?”

  “大哥入了朝就知道了。”

  “哦。”

  聽到陳暮的回答,劉備稍微放心了些,四弟不會無的放矢,觀望一下再說。

  穿過邙山之後,很快就到了洛陽城北。

  此時已經接近晌午,按理來說如果從北麵進城的話,應該是過縠水自穀門進入東明街。

  然後順著東明街一路往南,過太倉武庫、濯龍園、永安宮、北宮、步廣裏、永和裏,最後自北屯門或者玄武門進入南宮。

  但北宮的穀門和夏門在董卓火燒洛陽的時候就沒了,或者說,大半個北宮都被董卓焚毀,即便是南宮,也是後來劉備派人撲滅,不然的話整個洛陽都毀於一旦。

  所以現在的洛陽早就不複當年繁華,劉虞也沒有錢來修繕宮室。北宮算是荒廢,已是一片殘垣斷壁,因此車隊不得不繞道自縠水南下,繞道上東門。

  上東門、中東門以及耗門就是東城三大城門,城外便是洛陽東市,東市也遭到戰火,但商業依舊需要運轉,洛陽重建之後,東市再次興盛。

  雖比不得當年繁華,但如今也是人聲鼎沸。車隊浩浩蕩蕩到了上東門外大街,百姓見到車隊,連忙避讓,好奇地看著大隊馬車路過。

  “竟然是司空儀仗,還有持節護送,洛陽好多年沒看到這種盛況了,這是哪位大人物出使歸來了?莫非是司空穎伯公?”

  “陛下派大臣出使外地諸侯的話,消息怎麽可能會不傳出去?而且穎伯公根本沒有出洛陽,前些日子還聽說因為身體不好而沒有去上朝,這也不像是誰出使歸來了呀。”

  “你們這都不知道嗎?這是衛將軍劉備劉玄德回洛陽了,天子特遣太中大夫孔文舉、河南尹司馬建公來迎,車隊一大早就出了上東門往小平津去了。”

  “竟然是衛將軍來了,衛將軍可是對我等有大恩呀,當年若不是他,我與家人都得死在長安。不行,我也必須去通知我父母過來迎接。”

  百姓們議論紛紛,天子腳下的百姓見多識廣,見慣了達官貴人出行,隻看馬車數量和護衛人數就能瞧出是什麽規格的儀仗。

  因為是司空依仗,所以有人猜測是司空種拂被皇帝派到外地出使回來了。

  但很快就被其他人辟謠,當知道具體情況的人透露消息之後,幾乎瞬間點爆了百姓們的熱情,紛紛呼朋喚友過來觀看。

  這跟當年劉備對冀州百姓施舍不一樣,當年冀州百姓得到劉備恩惠的人極少,畢竟冀州是黃巾之亂的重災區,遭殃人數何止百萬,他當時不過幾千萬錢,哪裏幫得過來?

  而洛陽百姓則不同,董卓遷移洛陽百姓導致洛陽十室九空,大量百姓在長安無家可歸,無地可種,糧食不足乃至於引發人吃人的慘劇,丁口銳減無數。

  如果不是劉備繼續進攻關中,憐惜百姓,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將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遷移回來,恐怕整個長安關中平原上盡是森森白骨。

  因此冀州百姓記劉備恩情,隻能說比較虛,因為絕大多數冀州百姓都沒有體會到劉備的仁義。而洛陽百姓則是親身體會,所以在聽說多年未來過洛陽的劉備居然來了,頓時無數人聞風而動。

  很快,大街小巷擠滿了來看劉備的人。

  有人喊著“衛將軍在何處?衛將軍在何處?”“若不是衛將軍,小人的屍骸都已經曝於荒野了,我要見見衛將軍。”“前麵那個四馬駕車的肯定是衛將軍,隻有諸侯才能坐四駕馬車!”“快過去看看。”

  一時間,很多百姓都蜂擁著過來,裏三層外三層地將車隊圍住,甚至有不少百姓紛紛跑到了馬車前麵,將道路阻塞住,然後跪地磕頭大喊著劉備的職務。

  見到周圍的百姓越來越多,人山人海,乃至於已經鬧到了封堵道路的地步,護送儀仗隊頓時怒了起來。他們的職責就是把劉備護送到城裏去,現在百姓阻攔道路,就是讓他們失職,這還得了?

  為首的一名執金吾騎在馬上,將手中的長戟向前一指,對著越來越近的百姓們怒喝道:“止步,退後,再敢往前擠,殺無赦!”

  “再敢往前擠,殺無赦!”

  護送的衛士們也跟著他們的隊長一樣將手中的武器對準了百姓,同時發出怒喝,將已經靠近的百姓鎮住。

  一時間百姓愣住,前麵的也不敢靠近,後麵的遠遠瞧著都是麵麵相覷,不知道說什麽。

  眼看在場近千百姓不知所措,更遠的地方還有人呼朋喚友正在過來,附近的房院中不少人在觀看著街道上的情況,有越來越多,陳暮連忙對劉備說道:“大哥,該你出麵了。”

  劉備心領神會,立即從馬車上站起來,走下馬去,解開牽引車輛的一匹馬的繩子,在沒有馬鞍和馬鐙的情況下,一個漂亮的翻身,輕鬆跳上了馬背。

  騎沒有馬鞍的馬匹是一件技術活,好在劉備出身幽州燕地,馬術厲害,輕鬆可以駕馭,他雙腿緊緊夾著馬腹,白馬緩緩來到前麵。

  就看到劉備對那執金吾道:“士兵的武器應該對準的是敵人,而不是自己的百姓,把武器放下吧。”

  “可是衛將軍,他們.......”

  執金吾還想說什麽,但在劉備淩厲的眼神注視下,他隻好無奈地道:“收戟!”

  訓練有素的衛士們立即把對準百姓的長戟收了回來。

  劉備拍著他的肩膀說道:“你隻是履行你的職責,隻是萬民在前,即便是失職,我相信天子也不會責怪於你。”

  “多謝衛將軍。”

  有劉備這句話,那執金吾總算是鬆了一口氣,現在劉備麵子大,朝中權勢滔天,天子就算責怪,有衛將軍背書也不會怪到他頭上去。

  安撫了衛隊之後劉備才坐在馬背上環視一圈,因為在馬上坐得比較高,在場烏壓壓人山人海看得比較清楚,所以他看了一圈之後,才笑著說道:“諸位!”

  “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謔!”

  他才剛開口,人群當中就爆發出一陣歡呼聲,很快山呼海嘯一樣,隨著更多的人跪下磕頭感恩,前麵的人如排山倒海一樣紛紛開始下跪。

  這個場景可比當年在館陶時數百百姓拱手相送壯觀得多,畢竟情況不同,當年他救助冀州百姓不多,而洛陽絕大多數百姓都是他從長安救回來的,光劉備親自施粥就有多次,自然差別很大。

  看到這個情況,劉備隻好翻身下馬,前去攙扶,可他一個人能攙扶起幾個人?萬般無奈,等了片刻,眾人歡呼聲越來越低的時候,才重新回到馬背上高聲道:“大家起來吧。”

  “大家快起來吧,先聽我說兩句。”

  反複勸說數次之後,前麵的百姓才陸陸續續從地上起來。

  人都是從眾的,劉備喊話超過五十米以外基本就聽不到了,但後麵的人見前麵的起來,也紛紛站起身。

  一直到人潮恢複,劉備才繼續說道:“諸位,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這裏也確實有很多人因我而活,甚至很多人都是被我從長安帶回的洛陽。但我要告訴大家,我並不是要大家感恩於我,才施以援手。《尚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萬民是大漢根基,我救萬民,乃是救大漢江山也,諸位不必感恩於我,因為諸位便是大漢,有百姓才有這大漢天下,因而諸位不如常念國家,心懷社稷,才不負國家所托。有諸位存在,今後大漢天下,方能江山穩固,萬世太平!”

  “江山穩固,萬世太平!”

  “江山穩固,萬世太平!”

  “江山穩固,萬世太平!”

  “江山穩固,萬世太平!”

  前麵的觀眾紛紛發出呐喊,後麵的人雖聽不到,但前麵的人喊,他們也跟著喊。

  一時間再次山呼海嘯起來,人群當中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音。

  百姓鬧騰了許久,劉備好言相勸,最終才讓前麵擋路的百姓讓開一條道路,放車隊離去。

  劉備見已經成功勸說百姓,滿意地調轉馬頭回去,當他路過孔融身邊的時候,卻看到孔融目光森然地看著他,低聲說道:“收買人心,其心可誅!”

  劉備心中一凜,但並沒有發作,而是裝作什麽都沒有聽到的樣子回到了車隊當中,馬車繼續前進,一切都好像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

  在萬民的注視下,車隊緩緩駛入上東門,往皇宮的方向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