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封王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2-02-10 22:39      字數:4724
  第二日,關張在黃河渡口與劉陳送別。

  夏風吹拂著河岸蓬蒿飄動,遠處野鴨野鷗在河流附近的沼澤當中起落,更遠的地方有百姓在田間耕作。

  河畔烏壓壓數千人,因為朝廷派來的天使在身邊,不便多說話,因此劉備隻是對關張叮囑道:“二弟三弟,袁紹雖元氣大傷,但尤有反撲之力,多聽公與元浩公達他們的話,切莫魯莽行事。”

  “我知道的。”

  “放心吧大哥,袁紹若是敢來,我必讓他們有來無回。”

  關羽和張飛一個個都拍著胸脯保證。

  劉備掃了眼旁邊低眉順目的天使,笑了笑,拍著二人的手道:“小心些,我不日就會回冀州,到時候咱們奮起努力,徹底將袁紹鏟平。”

  “明白。”

  “好!”

  “嗯,那我與四弟便去了。”

  等關張說完之後,劉備此時才轉過身,走上了渡河的船隻,陳暮則上給了關羽一個眼神,兩人都微微點頭之後,這才離去。

  岸上眾人眺望,船隻在波濤的河水當中飄蕩,載著劉備陳暮許褚以及百來名護衛回洛陽去。

  按照慣例,除非朝廷征召,軍隊是不能去洛陽的。所以這次帶的五千兵馬,隻不過是關張隨行帶的護衛士兵,到了洛陽之後,他們就隻能各自帶著幾十名親衛前行。

  雖然有許褚在,但如果朝廷想要弄死劉備,還是非常簡單。之前陳暮分析朝廷已經在袁紹大勢已去之後會忌憚劉備,劉備也問過這個問題。

  上層權力鬥爭還是非常可怕,他怕自己一進宮,立即就是左右五百刀斧手,跟當年何進一樣,被亂刀砍死在宮門前。

  不過陳暮倒是笑著讓他不要擔心這種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朝廷這幫老臣全是瘋子,不然的話,把劉備和自己弄死在皇宮裏,那是取死之道,關羽和張飛會發瘋般殺向洛陽。

  因此這個情況屬實是杞人憂天,那幫老家夥是漢室死忠,不是一幫反社會人格,真把劉備弄死,就像赤壁之戰把曹操弄死一樣,天下會更亂。

  所以陳暮勸他放心大膽地去洛陽就行。

  而就在劉備陳暮正渡河往小平津渡口去的時候,此時的洛陽,皇宮當中,已經六十多歲,胡子和頭發灰白相間,滿臉褶皺,穿著天子龍袍的劉虞,正在與幾名大臣在後殿開小會。

  如今已經是永漢三年,公元199年,曾經與劉虞一同回洛陽的這幫老臣已經所剩無幾,張喜、淳於嘉、韓融、馬日磾、趙謙、朱儁等相繼病死。

  還有一些大臣也久病辭官,如趙岐去年年末就偶感風寒,已經九十歲高齡,確實不宜繼續在朝堂上,還有陳群的父親陳紀,已經因病回了潁川,曆史上就在下個月會病逝。

  老臣們相繼去世,剩餘的人緬懷的同時,難免不讓人感覺到那種日薄西山之景。

  如今整個朝堂上,少壯派大部分都投向劉備,甚至也有一部分老臣亦傾向於他。如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陳群的父親陳紀以及曆史上曾構陷孔融,持節冊封曹操為魏公的郗慮等等。

  現在還跟劉虞一條心的老臣已經不多,僅剩下司徒趙溫,司空楊彪,光祿勳種拂,大司農士孫瑞,廷尉魯旭,衛尉周忠,以及恒典、王邑、徐璆、田邠、張義等人。

  前者是長安時期就已經是朝廷重臣的三公九卿,後者則是在長安時期的一些重臣,比如王邑曾經是離石縣令,後來調任河東太守,如今有入朝為官。

  徐璆之前是汝南太守,劉虞回洛陽之後,就召回朝廷。張義在長安時期做過短時間的大司農,田邠也做過少府,曆史上都死於李郭之亂。

  由於現在曆史改變,不少老臣都沒有死在李郭之亂,多活了四五年,因此在陳暮迎滿朝公卿回洛陽之後,都跟了過來。

  但時過境遷,當年跟著陳暮回來的老臣約有三四十人,再加上一些中下層官員,總計有一百多人的班底,現在卻滿打滿算不超過十五個,那些中下層官員更是大量投奔劉備集團,人才損失嚴重。

  老臣們即便是加上他們自己在朝中的勢力、門生、子侄,加起來也不過三四十人,與大量占據中下層官吏的數百人的少壯派比起來,杯水車薪,根本沒辦法抗衡。

  要麽說曆史上曹操時期為了給曹丕上位掃清障礙的時候,弄死皇後皇子以及這樣的漢室老臣幾乎沒什麽阻礙呢?

  整個朝堂上下,除了少部分老臣以外,大多數都被曹操的人把持,自然無濟於事。

  由於這兩年又有老臣病死或者病退,三公九卿的位置出現了空缺,原來朱儁是太尉,現在楊彪遷為太尉,趙溫改為司徒,種拂老頭子也已經七十多了,身體不好,但強撐著擔任司空。

  衛尉周忠還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太尉,因此本來是要遷太常的,但因為他比較尊敬士孫瑞的為人,所以大力舉薦士孫瑞,士孫瑞便成為了九卿之首太常。

  劉虞讓周忠擔任光祿勳,廷尉魯旭遷為太仆,王邑為大司農,宗正劉艾不變,大鴻臚為徐璆,衛尉田邠,廷尉張義,這樣再加上少府陳暮,三公九卿,好歹勉強湊了一個班子。

  不過最核心的,還是從長安回來互相扶持的那幾名老人,楊彪、趙溫、種拂再加上士孫瑞。

  士孫瑞跟他們比起來,還差來一個輩分,之前還曾經隻是淳於嘉王允等人策劃除去董卓時的執行者。但現在也已經五十多,在朱儁馬日磾等人去世之後,已經開始進入最高決策群裏。

  四人以及劉虞,目前是老臣派最核心的五個人,劉虞穿著天子服跪坐在主位上,右手邊依次坐著太尉楊彪,司徒趙溫,左手邊則孫司空種拂,太常士孫瑞。

  幾人當中,最年輕的是士孫瑞,剛滿五十不久。其次是楊彪,五十七歲,趙溫六十二歲,劉虞六十三歲,種拂七十一歲。

  在後世這些人也就到剛剛退休的年紀,但在漢代,可以說黃土已經埋來半邊身子,隨時都會病死。

  去歲和前歲的冬天,因為體質越來越弱,劉虞和種拂都生病了,劉虞還好一點,種拂到現在才康複沒多久,偶爾小聲劇烈咳嗽幾句,白花花的胡子亂顫,都要擔心他會不會隨時病倒下來。

  劉虞左右看看,緩緩開口說道:“衛將軍和少府馬上就要進京了,此事,確定要這麽做嗎?”

  楊彪苦笑道:“陛下,不得不為之爾。”

  “唉。”

  另外幾人都歎了口氣。

  關於這件事情,他們之前就已經開來很多次會討論了,可是不管是天子還是幾人,都一直猶豫不決。

  哪怕之前鬧過上書彈奏的風波,但其實也就是確定敲打敲打一下而已,並不敢真鬧大。

  說到底,一是現在朝廷手裏沒太多的兵力,手中沒兵權底氣不足。二是他們這些人,都欠劉備的,真要奪劉備的權,難免有忘恩負義的嫌疑。

  當年董卓之亂,他們這些人全都被擄去長安。袁紹等關東軍諸侯紛紛離開,隻有劉備孫堅曹操等少數人繼續追擊,最終通過數次戰爭,再加上內部策反呂布,殺死董卓,勉強將滿朝公卿救回去。

  到洛陽之後,整個洛陽都是一窮二白,原本沃野千裏的洛陽盆地無數土地無人耕種,千裏孤墳遍地,堂堂一個大漢帝國首都,曾經人口百萬,現在卻隻有不到萬人,淒慘又可憐。

  同樣是劉備陳暮他們幫原本洛陽百姓回歸家鄉,遷移黔首,奉養公卿,還派遣士兵保護洛陽,幫助朝廷將秩序建起來,可以說沒有劉備他們,現在他們屍體都涼了。

  按理來說,一個破落的朝廷,遇到劉備這樣的忠臣,怎麽樣也該感恩戴德才對。

  像唐朝安史之亂後,李亨碰上李光弼和郭子儀,簡直是燒了高香,兩個都封郡王,恨不得把這兩個祖宗給供起來。

  然而等安史之亂平定之後看朝廷對二人的態度也該明白,為什麽劉虞他們也要著手削劉備兵權的問題。

  依舊是封建王朝的通病,亂世的時候可以重用你,等太平一點了,權力必須收歸中央。

  你一個地方軍頭,還掌握著極大的權力,朝廷怎麽可能不會忌憚?

  郭子儀被罷官,李光弼不敢入朝,都是明證。

  就連嶽飛狄青這樣忠心耿耿的臣子都被中央朝廷那麽迫害,更何況劉備這樣的劉姓宗室。

  還是那句話,屁股決定了腦袋。

  如果劉備是光武帝劉秀的後代,或許他們還不會那麽忌憚,甚至還會考慮把天子之位交到他的手上。

  畢竟隻要是光武一脈,這亂世本就能者居之,誰當皇帝不是當?

  漢桓帝和漢康帝不就是這樣上位的嘛?

  但可惜他是中山王劉勝的子孫,不是光武帝劉秀的子孫,這是劉備唯一的硬傷。

  所以朝廷這幫大臣,自然就得為漢室江山做考慮,劉虞已經六十多歲,又沒有兒子,活不了幾年。

  正如後世經典電影《黑社會》裏,大D要搞新和聯勝,立即就會被所有人針對一樣。

  劉虞楊彪他們希望的是延續劉秀的江山,而不是想再弄出一個新漢朝來。

  因此這也是為什麽劉虞他們在袁紹覆滅之後,開始著手要準備削劉備兵權的根本原因。

  河北是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州。青州現在的發展也很好,坐擁這兩大州,再加上朝廷握有大義,收複了冀州,平定天下就是遲早的事情。

  他們怕如果繼續放任劉備,等劉備拿下冀州,以青州加冀州的底子,遲早有一天會繼續強大,到時候中央的位置就非常尷尬。

  兵馬全是劉備的,朝廷沒有兵權就沒有話語權,再加上朝廷內部也有很多人支持他,劉備想要篡位,可謂易如反掌。

  那時劉秀的漢朝就會終結在他們手中,到時候死來有何麵目去見劉秀?所以他們也必須不得不為之。

  幾個人互相對視,皆是麵露苦澀,劉備有恩於他們,也從未反叛,還一直在匡扶漢室。

  現在卻要削劉備的兵權,屬實是恩將仇報,史書也不知道該怎麽寫他們。

  唯有劉虞長歎了一口氣,輕聲說道:“玄德一直是忠心於朝廷的,朝廷這麽待他,有愧於他呀。此事過後,我想封他為王,他三個兄弟,都封為侯,世襲罔替,你們覺得如何?”

  楊彪沉吟道:“玄德出身其實不太好,雖是景帝閣下苗裔,但畢竟已過了十七代。祖上到玄德曾祖,也僅是濟川亭侯,傳到他那一代,已與黔首百姓無異,想要封王爵,非天子近親族裔不可,有些困難呀。”

  “不過他的功勳卻是很大。”

  種拂緩緩說道:“高祖曾定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本意是非皇室宗親,不能封王,非有軍功者,不能封侯。玄德親族確實與光武帝閣下相去甚遠,但總歸是姓劉,又被康帝錄入族譜當中,勉強已算做皇室宗親,再加上平定袁紹,奪回河北的功勳,封王的話,倒也可以。”

  “我覺得不行。”

  士孫瑞搖搖頭道:“封王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劉玄德與陛下以及幾位先帝都非近嗣,按照我大漢慣例,非天子近親不能封王,若是封王的話,恐怕惹人非議,我覺得一個大將軍或者太傅之職足以。”

  趙溫想來想說道:“陛下給劉玄德封王,應該也有別的考慮,是在安撫劉備吧。劉備雖是宗室苗裔,但畢竟山野出身,能得王位已是感恩戴德,恐怕也不會計較兵權的事。”

  “朕確實是這樣想的,我們欲圖關羽在洛陽的十萬兵馬,給予玄德王位安撫,不至於讓他怨恨。”

  劉虞說道。

  “但祖製不太好違背呀。”

  “亂世之中,用非常之典嘛。何況玄德乃是宗室子嗣,也不算違背白馬之盟。”

  “我覺得最多給予大將軍之位足以,沒必要封王。”

  “還是封王好。”

  幾人議論紛紛,沒有一個統一意見。

  之前說過,漢代不是說你是劉邦後裔就算宗室,而應該要看你有沒有被錄入皇室族譜裏,一旦被錄入進去,至少都是一個亭侯。

  可以說,錄入皇室族譜和沒有被錄入皇室族譜,就是成為宗室的一個分水嶺。

  比如劉備的曾祖父劉慧,就是濟川亭侯,所以劉慧可以算是漢朝宗室,但到了劉慧的兒子劉雄那一代,也就是劉備的爺爺,已經沒有封爵,就意味著沒有被錄入宗室,不算皇親國戚。

  而且就算你被錄入宗室裏,想要封王也不容易。除了曹操那個厚臉皮的敢自封魏王以外,其他的王,都必須是皇帝的近親,比如親兄弟,堂兄弟等這樣的關係才可以。

  所以哪怕是劉備已經被漢康帝劉宏親自錄入了族譜裏,按理來說,也隻能是當臣子一樣按部就班升官,再怎麽了不起,給個大將軍或者太傅,就是極限。

  封王的話,除非劉備是劉虞的親侄子或者劉宏的親兄弟堂兄弟之類的關係,否則的話,難如登天。

  然而劉虞覺得對劉備虧欠太大,所以就提出來封王這個建議。

  楊彪士孫瑞覺得不太行,提出反對。

  種拂趙溫覺得以劉備的功績,或許勉強可以,也算是同意。

  而且最重要的是,封王可以安撫劉備的情緒。

  他們是打算奪取劉備在洛陽的軍隊,十萬大軍,換一個王爵,算是利益交換,這個買賣怎麽想都不算虧本。

  這樣四個大臣當中,2票反對,2票同意,就等作為天子的劉虞拍板決定。

  劉虞思來想去,沉吟許久,才做出最後的決斷。

  “玄德為國盡力,匡扶漢室於危難之際,又是宗室,理當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