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罵孔融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2-02-10 22:39      字數:4724
  “四弟,這孔文舉到底什麽意思,你確定我們沒有得罪過他?”

  劉備低聲詢問。

  “怎麽了?”

  “他剛才說我收買人心,其心可誅。”

  “說得這麽難聽?”

  陳暮皺起眉頭,倒是沒想到孔融情商這麽低,不過一想到他跟邊讓禰衡這些人是好朋友,倒也釋然。

  孔融、邊讓、禰衡、許攸,這四個在漢末屬於出了名的作死小能手。

  “是啊,他說這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劉備詢問。

  “立場問題,不是私人原因。”

  “立場問題?”

  與陳暮在一起久了,劉備也學會一些新的詞匯。

  他曾經聽過陳暮分析過黃巾起義的原因,知道了所謂的階級對立的情況。

  階級不同,大家代表的立場也就不同,自然形成天然對立麵。

  可問題是劉備想破腦袋,也沒想明白他與孔融有什麽階級對立的,講道理,大家不都是官嗎?

  隻是現在已經進入了洛陽城,無數雙眼睛盯著,一些話也不好問,劉備隻好暫時把想問的咽進肚子裏,想著以後再找機會詢問。

  車隊浩浩蕩蕩從上東門進入,進了城後,就到了上東街,北麵是永安宮,南麵就是永和裏與步廣裏,不過隻能說曾經是,因為現在也都是沒有修好的殘垣斷壁。

  永和裏與步廣裏都是曾經洛陽城的達官貴人們居住地,現在勉強修複了一些,永安宮則已經徹底燒毀,畢竟如今大漢沒有太後,不需要它的存在。

  自東明街南下,到了蒼龍門,車隊在宮門口停下,孔融司馬防劉備陳暮四人進入其中,來到了蒼龍門內的竹殿等候。

  “玄德,子歸,我們先去向天子稟報。”

  司馬防對他們說。

  正常情況下,大臣覲見皇帝,應有宦官或者宮女通報,天子許可之後,再引領去見天子。

  比如陳暮當年每次去見康帝,都是由宮女或者大宦官們帶領,有時候是張讓,有時候是趙忠,更多時候是王鈞。

  但劉虞這天子當得應該算是漢朝曆史上最窮酸的天子,皇宮破破爛爛,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宮女宦官加起來不超過二十個,宮中僅限的那點生氣,就隻有守衛皇宮的那點羽林衛和虎賁軍了。

  孔融皮笑肉不笑地對司馬防說道:“建公你去吧,我留在這裏陪衛將軍與少府。”

  “這.......”

  司馬防皺起眉,但又不好說什麽,便道:“那好吧。”

  轉身出了竹殿去崇德殿通報去。

  等他走後,孔融斜著眼睛看著劉備和陳暮,對他們說道:“劉玄德,陳子歸。”

  “哦?”

  陳暮故作不知道:“文舉兄有何見教?”

  不要以為孔融年齡很大,他出生於永興元年,也就是153年,就比劉備大7歲,比陳暮大14歲,所以不管論地位還是年齡,大家都可以平輩交往。

  孔融冷笑道:“我是問問玄德,昔晉國遭趙魏韓三家分晉,齊國被田氏代薑,前漢又有王莽弄權,這是因為何故?”

  “額......”

  劉備看了看陳暮,遲疑說道:“這皆是因為主弱而臣強之故也。”

  孔融又道:“不錯,太康失國,後羿代夏;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此般又是何故?”

  “此皆是君主不明,賢臣不得已而為之。”

  劉備又答。

  孔融便道:“玄德以為,當今天子何如?”

  “賢明若聖,仁德勤政。”

  “既然如此,那為何天子政令出不了洛陽,德行不能施加於天下?”

  “這是因為王室不靜,諸侯欲規不軌所致。”

  “天下諸侯桀逆放恣,多行僣偽,天子有討伐諸侯不臣之心,玄德以為,陛下能否順應天命,讓大漢再歸一統?”

  “陛下仁愛百姓,寬厚守道,自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下人自然願意為大漢赴湯蹈火。”

  劉備毫不猶豫地說道。

  “可天子賢明,卻無兵馬征討賊寇,詔令所達之處,無一響應,這是何道理?”

  說到最後,孔融已是圖窮匕見,對劉備說道:“我常聽聞玄德在青州之時,自比周公霍光,言談間說要中興漢室,然則麾下兵馬二十萬,有六年未上朝覲見天子陛下,於青州如國中之國,莫不是要擬儀社稷,圖謀不軌?”

  “孔文舉!”

  陳暮眼見他引經據典,開始給老大哥下套,立即冷笑嗬斥道:“我忍你很久了,你是不是想說我大哥鼎立青州,要學趙魏韓三家分晉,學田氏王莽代薑篡漢啊!”

  孔融伶牙俐齒,立即說道:“我可沒這般說過,陳子歸,這是你自己的妄加猜測,枉狀構罪之說爾。”

  陳暮就說道:“那為何問我兄要擬儀社稷,圖謀不軌?言談之間,句句不離古之貳臣,難道這不是你自己的妄加猜測,枉狀構罪之說嗎?”

  “你!”

  孔融想說點什麽反駁,但又不好反駁,於是就道:“天子賢明,政令卻出不了朝堂。玄德坐擁大軍二十萬,六年不進洛陽朝見陛下,此人臣乎?我疑之慮之,有何不可?”

  陳暮立即說道:“歪風邪道之說也,陛下親自下詔,令我大哥坐鎮青州,剿滅叛賊袁紹,這數年間,我們與冀州大戰小戰不知凡幾,若非大哥親自領軍與袁紹決一死戰,哪有今日能收複河北?照孔大夫之意,我大哥回洛陽,由孔大夫去上陣殺敵嗎?”

  “是啊,孔大夫若有這般拳拳報國之意,我倒是可以成全,不如來我青州自小卒做起,數萬人上陣衝殺,我可讓大夫做馬前之卒。”

  劉備也揶揄道:“若是大夫不幸戰死沙場,吾必然會親自吊唁。”

  “你!”

  孔融被劉備氣了個半死,指著他半天說不出話來。

  陳暮卻不給他整理思路的機會,而是開繼續說道:“我知道文舉兄想說什麽,無非是皇室孱弱而外臣強大。那我倒是想問問文舉兄,我兄可有過郊祀天地,擬斥乘輿等僭越之舉?”

  “沒有!”

  孔融回了句。

  “我兄可有過目無法紀,不遵上令?”

  “沒有!”

  “我兄可有過不供職貢,不上表稱臣之事?”

  “沒有!”

  “那有過稱王篡位,不服皇命之說?”

  “沒有。”

  “什麽都沒有,你便說我兄擬儀社稷,圖謀不軌?”

  陳暮冷笑起來,向著皇宮的方向拱手說道:“天子就在宮中,不若待會我們上表天子,看天子評判是你在構陷誣告,還是我兄如你孔文舉所言在圖謀不軌?”

  孔融狡辯道:“玄德自比周公霍光,此二人在天子賢明之後就將權歸於陛下,如今玄德也說陛下仁政愛民,勤持國政,玄德既是忠君之臣,將權歸於聖上,這難道不是理所當然之事嗎?”

  陳暮鼓動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道:“昔年周公與霍光正是天下承平,海內安寧之時,權歸於上,乃創太平盛世,此時天下大亂,海內叛賊遍地,郡郡作帝,縣縣為王,西蜀有劉璋號稱天子,南有劉表袁術僭越不服王化,此難道是太平之世嗎?”

  孔融就說道:“正是如此,才更應該歸權於上,陛下奉天命而征討四方,若兵馬歸了朝廷,又有冀州幽州青州服從王命,南方與關中西蜀之地,很快便能平定。”

  “笑話。”

  陳暮頓時樂了起來:“朝廷不將兵馬讓善戰之將率領,難道讓你去統領幾十萬兵馬?”

  孔融道:“可差上將取而代之。”

  “那誰是上將?”

  陳暮冷笑道:“你去當?”

  孔融倨傲道:“我不擅長領軍,不過這大漢天下,自有善戰之輩。”

  “笑話,這能征善戰之輩你說有就有?”

  陳暮冷然道:“昔年趙王令趙括取代廉頗,致使長平之戰大敗。又令趙蔥取代李牧,致使趙國滅亡。燕王讓騎劫取代樂毅,致使伐齊之戰功敗垂成。趙之郭開,齊之後勝,恐怕便是今日之孔融吧!”

  “你!”

  孔融大怒,被噴得頭皮發麻,惱羞成怒之下,想要去摸腰間的劍砍人,結果摸了空才想起來皇宮內不準佩劍,在蒼龍門門口就被解劍了,於是揮拳要打。

  他那戰鬥力估計能打過陳暮,但別忘記劉備可在旁邊,劉備也聰明,衝過去護住陳暮,受了孔融一拳之後,才抬腿一腳重踹,將孔融踹飛,殿內外虎賁軍士兵看到這一幕,連忙衝進來將雙方隔開。

  孔融氣不過,嚷嚷著要和陳暮單挑,可如狼似虎的虎賁軍又怎麽可能讓他在皇宮內惹事,因此七八個人像抬轎子一樣給他抬了出去,等他被抬到殿外還聽到罵罵咧咧的聲音傳來。

  不怪孔融那麽氣,主要也是陳暮嘴太損。將孔融比做郭開和後勝,這兩人什麽玩意兒?一個把趙國坑死,一個把齊國坑死,被司馬遷釘在曆史恥辱柱上的奸逆之臣。

  孔融向來都是自詡為國之棟梁,陳暮把他跟這兩個人比,將他比成葬送國家的貳臣賊子,簡直是把他的尊嚴和信仰摁在地上踩,怎麽不讓他暴怒?

  等孔融被抬走之後,陳暮還啐了一口道:“呸,就這點水平也在我麵前引經據典旁證博引,我還沒開始呢就急眼了,廢物一個。”

  劉備在一旁目瞪口呆,沒想到自己四弟居然如此儒雅隨和,以前倒是沒想到他罵人還這麽厲害。

  不過劉備卻是不知道,陳暮大招還沒放呢。

  諸葛亮罵王朗的時候,先證明劉備的季漢政權的正統性,然後再開始人身攻擊,把王朗給罵死。

  陳暮則是先證明了孔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劉備要造反,然後說孔融的舉動是在陷害國家棟梁,把他比喻為奸臣,這還僅僅隻是個開胃菜,正準備學諸葛亮開始人身攻擊,孔融就不行了。

  這水平真是.......又菜又愛玩說的就是這種人。

  等陳暮鄙夷過後,劉備才說道:“四弟,我也算是明白了。這孔融是看我手握重兵,想要我交出兵權,封侯歸國吧。”

  “嗯,這就是所謂的立場問題。”

  陳暮解釋道:“大哥也應該清楚,我們青州軍自青州而始,將士們隻認兄弟四人而不認朝廷陛下,那些自詡為大漢忠良之臣的人,必然會猜忌我們,害怕我們自恃大軍而篡奪皇位,大哥看著吧,這還隻是一個開始,隻要我們挪窩,多的是人從背後攻訐。”

  劉備擔憂道:“這莫非也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和公卿們沒那麽蠢。”

  陳暮搖搖頭道:“這孔融就是一個腐儒之輩,空讀了那麽多書,什麽才能都沒有。若是陛下和公卿們,必然不會像孔融這般隻會搖唇舞舌嚶嚶狂吠,自然會有帝王權謀之術來解決。或是分化取之,或是以大義壓之,或是以利益誘之。大哥得小心一些,千萬不要上套。”

  “嗯,我明白了。”

  劉備長舒了一口氣,他在朝堂的時候不多,對於朝堂上的陰謀詭譎不似陳暮那樣深深洞悉。

  不過不擅長權謀不代表他不明白裏麵的套路,曾經也做過一段河南尹,知道朝堂上暗地裏的刀光劍影不比戰場上的風險小,因此打定主意,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能給敵人抓住把柄,找到攻擊他的機會。

  事實上他的擔心其實是多餘的,因為孔融搞事,是他自己的行為,並沒有劉虞等公卿指使,畢竟孔融的行為,幾乎相當於撕破臉皮下場親自來對線,天子公卿不至於這樣。

  但正如陳暮所說,一名手握重兵的權臣,跟這些所謂的保皇派老臣之間,肯定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如韓信一樣,因為手握大權一直被劉邦忌憚,然後各種套路,利用陳平的計策將他騙出來抓住之後,才解決了這個心腹大患。

  劉備現在也是如此,兵馬二十萬,朝廷弱而地方諸侯強,雙方立場天然對立,想要解決的話隻有兩個可能。

  一是劉備放棄兵權,把所有的兵權和青州冀州的賦稅財政人事大權全交給皇帝,老老實實地去當他的好臣子,一旦朝廷有人要害他,向皇帝進讒言,隻需一道詔令,就能讓他家破人亡。

  二嘛......自然是篡位。

  否則的話,隻要劉備還在一天,這種攻擊就必不可少。

  隻不過目前劉虞不可能那麽愚蠢地挑戰劉備的底線,會一步步來慢慢弄而已。

  所以雙方鬥法,就看誰棋高一招了。

  正在此時,司馬防過來了,臉色不太好看,對劉備陳暮說道:“玄德,子歸,陛下召見。”

  “嗯。”

  二人便出了竹殿跟著他往崇德殿去。

  路上司馬防對他們說道:“我剛才過來的時候,聽人說那孔文舉行事無狀,沒有冒犯到二位吧。”

  陳暮說道:“無妨,不過是一口無遮攔的宵小之輩爾。”

  “那就好。”

  司馬防也不喜歡孔融這樣恃才傲物,喜歡到處噴別人的人,點點頭道:“子歸,不若當著陛下狀告他一番,我為你作證。”

  陳暮眼睛一亮,饒有興趣地看著司馬防,讚許道:“司馬公當真是忠厚之人,那就依司馬公之言了。”

  “哈哈哈哈,好說,好說。”

  司馬防也樂了起來,兩個人相視一笑,一切盡不言之中。

  劉備還以為單純隻是狀告孔融,沒有去多想,畢竟在皇宮內打架,本來就不是件小事,夠孔融喝一壺的。

  很快一行人來到了崇德殿門口,大門緩緩打開,宦官唱讚之後,三人進入其中。

  劉虞高坐天子之位,左右楊彪、種拂、趙溫、士孫瑞、周忠、魯旭、劉艾、王邑、徐璆、田邠、張義等三公九卿就坐,所有人的目光,都看著他們。

  劉備陳暮深呼一口氣,小碎步走到殿中央,跪下雙手高舉,然後向下磕頭趴伏喊道:“臣劉備(陳暮),叩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