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袁紹西遁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2-02-10 22:39      字數:4460
  張飛得到劉備命令的時候已經是四月九日,他此時的位置是在界橋。

  四月六日,袁紹正式開始發動三路合圍的進攻,袁尚部南下從東武城入駐陳固,郭圖則從甘陵前往臨西。

  此時陳暮讓張飛北上,準備繞道奇襲長樂。同時再派張遼典韋,冒充牽招部,北進陳固,做出逐個擊破,準備先襲擊陳固鄉的打算。

  四月七日,郭圖抵達臨西,聽聞陳固被劉備部襲擊,並沒有支援,而是派部將冒充主力部隊,佯裝北上,引誘敵人增援。

  劉備果然“上當”,又為陳固增添了一萬人馬,這樣根據郭圖的推算,此時劉備整個營寨,隻有約一萬五千人。

  而實際情況是,劉備營寨裏此時還有近四萬人馬,正守株待兔。

  四月八日早晨,陳固鄉戰役率先打響,典韋張遼得許褚增援之後,揮師北上,擊潰袁尚部。

  而郭圖部則襲擊劉備後營,被陳暮用計放火燒得大敗,就連郭圖本人,也瘋瘋癲癲地一頭撞入了火海當中,死在了那裏。

  緊接著不知道情況的袁紹以為郭圖得手,立即下達全軍進攻的命令,在四月八日傍晚,被劉備軍擊潰。

  因為天色已晚,再加上袁軍火燒界橋,使橋麵不得過去,因此青州軍停下了追擊的腳步。

  陳暮立即向劉備建議,讓他給三哥張飛寫信,命令他南下追擊袁紹。

  張飛是四月六日晚上出發,因為要繞開袁軍控製的區域,躲避他們的崗哨眼線,所以一百七十裏的路程走了一天一夜,等到四月七日晚上的時候,才堪堪到達長樂鄉附近。

  當時他並沒有立即行動,將士們趕了一天的路,十分疲倦,所以那時他們找了一處僻靜無人的荒郊野嶺,在一處山嶺附近休息了一夜。

  等到第二天,剛好袁紹與劉備之間的戰爭打響的時候,他才對長樂發動襲擊,此時袁劉大戰也進入了白熱化。

  長樂的戰鬥結束得很快,大火焚燒,等到傍晚時分,長樂的火勢就已經很大了。

  確定已經無法人為滅火之後,張飛準備回去。

  隨軍軍師田豐卻提出建議,勸他多留一日,先派斥候查探清楚前線的情況,如果袁紹派人來救,再走也不遲。

  原本田豐的意思是打算看看能不能圍點打援,袁紹來救,人少就攻之,人多就走之。

  反正騎兵來去如風,即便不走界橋,長樂走廣川回去,也不過一百七十裏,他們來時帶了人馬兩日幹糧,再逗留一日,對人馬也不會造成損傷。

  張飛聽了勸說,便帶兵往北進入經縣境內,一邊派人四處查看情況,一邊望著十多裏外的長樂鄉滾滾升起的黑煙高興不已。

  恰好到晚間時袁紹兵敗,兵馬撤回界橋以東,當時如果張飛領兵直奔界橋,肯定能百分百生擒袁紹等人。

  但那時他並不知道這些,所以隻是原地駐足觀望,白白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等到斥候把界橋那邊的情況帶回來的時候,就已經是第三天早上。

  這個時候張飛就立即開始向東發動進攻。

  別看長樂繞道廣川回界橋要走一百七十多裏,但實際上長樂就在廣宗邊上,離廣宗不過二三十離,走界橋的話,僅僅四十裏而已。

  所以幾乎沒過多久,張飛就到了界橋以西,占據了袁紹原本在河西的營寨,同時派人滅火接應青州軍過河。

  可惜的是他們撲了個空,營地裏除了斷後繼續放火的一些士兵外,袁紹他們早就沒了蹤影。

  經過一天一夜的撲救,到四月十日的時候,界橋的火是撲滅了,但石頭橋被燒得滾燙,想要過河不太現實,因此早在昨日,劉備就下令讓張飛先去追擊袁紹。

  接到這個命令後,張飛卻開始犯難,因為他的糧草已經不夠了,不止是人吃的食物,還有馬吃的精料。

  騎兵在漢朝非常精貴,如果隻養的話,光靠喂草就行,隻是那樣馬匹一天的時間須有一大半都在吃才能養膘,難以載人行動。

  因此正常情況下,一匹合格的戰馬,必須喂養精飼料,再加上草料,才能夠維持騎兵的運轉。

  而且沒有馬蹄鐵,會導致馬匹的蹄子磨損消耗,從而無法勞師遠征。

  所以很多時候,騎兵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麽萬能。

  包括五胡亂華時期,胡人大舉南下,多數並不是幾十萬騎兵浩浩蕩蕩,而是靠步兵征伐。

  曆史上一直到南宋末年,元朝初年的時候,馬蹄鐵才出現,使得蒙古大軍不怕馬蹄消耗,能夠出征很遠的地方,最終打到歐洲去。

  而此時陳暮已經改善了馬鐙,提前為馬蹄安裝了腳掌,讓馬蹄鐵早了一千多年出現,讓騎兵具備了超遠程打擊的條件。

  不過張飛是輕裝簡行,沒有帶大型輜重,這意味著騎兵們並沒有攜帶太多的精細飼料,物資補給十分困難。

  虎豹騎後來從襄陽追擊劉備,一晝夜三百裏到長阪坡已經是極限。張飛奇襲長樂要先北上進過東武城,再繞道廣川,然後從巨鹿方向南下經過經縣才能到。

  雖然全程隻有一百七十餘裏,沒有三百裏那麽遠,但他還得打仗。因此等到接到劉備命令的時候,騎兵們已經疲憊不堪。

  得了指令之後,張飛知道現在讓騎兵南下的話,士兵和馬匹不一定能夠堅持得住,因此有些頭痛,猶豫一會兒後,對田豐說道:“軍師......”

  “嗯。”

  田豐在一旁應了聲。

  張飛把對麵送過來的公文遞給他:“大哥命我南下封鎖平恩斥丘等地,攔截袁紹,可騎兵狂奔一百餘裏奇襲長樂,連夜戰鬥已有些疲倦,恐怕難以再南下了。”

  田豐沉吟道:“我們出來的時候帶了兩日糧草,能出來就能回去,平恩不遠,南下應該是沒問題,翼德怕的是孤懸敵人境內,沒有糧草輜重補充,不能喂養馬匹,導致騎兵戰力嚴重受損吧。”

  張飛點點頭:“是這樣,大哥在信裏還以為我們在這糧倉裏能夠解決糧草問題呢。殊不知我下令下得急,千萬石糧草讓我一把火燒了個幹淨,沒有什麽存糧可以讓我支撐到平恩去。”

  田豐白了他一眼:“翼德,我早就跟你說過,讓你不要如此魯莽。擊敗長樂守軍之後,應該給自己留一點餘地,為馬匹取一些菽豆,你卻說用不著,結果弄成了現在這樣。”

  張飛撓撓頭:“我以為燒了長樂就該回去了,哪裏知道現在還要南下去追擊袁紹?如今界橋燒得滾燙,大哥在河對麵過不來,怕是要等兩日火氣散了之後才行,可我軍的糧草所剩無幾,追不得袁紹了。”

  “讓我好好想想。”

  田豐摸著山羊須陷入沉思,現在軍中還有一日糧草,省著點吃,堅持兩日等到青州軍過河還是沒問題。

  但那樣的話袁紹早就跑了,所以不能不行動。

  可行動的話,人和馬的體力消耗都很快,人和馬匹不吃東西,又怎麽能行軍打仗呢?

  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

  他們留在此地,省吃儉用,讓馬匹去河邊吃草,可以等到青州軍過河補充輜重,可那樣會放跑袁紹。

  如果他們去追擊的話,糧草不夠,顯然是不能堅持作戰,容易出現人馬體力不支的問題。

  那能不能既保存一定體力,又能追擊敵人呢?

  田豐思索起來。

  “軍師,想到了沒有?”

  張飛催促道。

  再沒辦法,袁紹就跑得更遠了。

  “想到了。”

  田豐緩緩點頭:“可馬放南山,虛張聲勢!”

  “這是何意?”

  張飛詫異。

  田豐笑道:“馬匹又不是一定要吃豆料才能活,隻不過要想養膘,必須時時刻刻吃草而已,我們可以將豆料省下,做士兵夥食,讓馬匹吃草,一路南下如同放牧,這樣人和馬就能多堅持幾日。”

  “可是那樣的話,馬匹恐怕不堪驅使。”

  張飛擔憂起來,沒有大量豆料補充體力,馬就需要不斷吃草,那樣的話他們能夠奔跑的時間就少得可憐。

  田豐說道:“袁軍已經是殘兵敗將,沒有多少戰力,我們隻需要保持我們自己士兵的戰力即可,也沒必要一定要騎兵,馬匹用來趕路,遇到敵人下馬步戰,走一陣歇一陣,隻要戰馬不衝陣,就不會有體力不支之憂。”

  張飛頓時明白了田豐的意思。

  讓馬吃草,將大豆節省下來給人做食物,如此一來,人馬就能夠多堅持幾日,一邊追擊袁紹,一邊等待後方的輜重運送過來給予他們補充。

  雖然這樣的話馬匹很難完成戰馬的職責,不能夠帶騎兵衝鋒陷陣。可界橋之戰後,袁軍已經是一群殘兵敗將,不能衝鋒陷陣,那就下馬步戰,難道還怕打不過袁軍的這點殘兵不成?

  想到這裏,張飛豪氣頓生道:“還是軍師聰明,就這麽辦,我即刻帶著將士們南下追擊袁紹。”

  “嗯。”

  田豐站起身,說道:“事不宜遲,現在就走吧。”

  當下,張飛鐵騎出動,往平恩而去。

  此時此刻,袁紹卻不在界橋南麵的平恩,而是在西麵的曲周。

  因為怕劉備派騎兵南下追擊,因此他們並沒有選擇常規路線,而是往西渡過漳水,進入巨鹿郡境內。

  袁紹昏迷一天之後,總算是醒了過來,他的臉色慘白,毫無血色,整個人像是蒼老了十歲。

  “明公。”

  曲周縣衙府邸,劉惠愁容滿麵地看著他。

  袁紹抬起頭,掃了一眼,隻看到了劉惠和幾名親衛,一近侍隨從見他蘇醒,連忙過來攙扶,將他上半身扶起來。

  “這是何處?”

  “曲周。”

  劉惠回答道。

  袁紹茫然道:“我為何在此處?”

  劉惠說道:“昨日界橋兵敗之後,我們擔心劉備會令騎兵南下追擊明公,因而沒有去平恩,而是來了此處。”

  袁紹因為剛剛蘇醒而模糊的記憶頓時恢複如初,想到界橋兵敗,不由心絞痛,咳嗽兩聲,臉色就更加蒼白,勉強打起精神道:“現在戰況如何?我兒顯甫又在何處?”

  劉惠歎息道:“現在還不知道情況,蔣將軍去收攏士卒了,許子遠領了一些人去打探公子的消息,荀友若北上去聯絡巨鹿守軍,現在情況不太好。”

  “巨鹿,對了,我在巨鹿還有數萬士卒。”

  袁紹聽到荀諶去巨鹿了,立即想到之前為了應付幽州來的鮮於輔,征召了一批二線部隊在那邊防禦。因為巨鹿水係繁多,不利於騎兵馳騁,因此鮮於輔暫時拿他們沒辦法,雙方還處於僵持階段。

  如果這個時候立即逃回鄴城,等到青州軍過河之後,恐怕很快就會投降,所以此時利用他的威望先到巨鹿將這批人調走南下回防魏郡,至少要比拱手相讓強得多。

  劉惠說道:“也正是基於這兩點,所以我們才決定不南下,而是往西去。”

  袁紹緩緩點頭,算是認可了他們的意見,但轉而又皺眉道:“那劉玄德無甚可怕,唯獨那陳子歸狡詐如狐,我們能夠想到,他會不會也早就想到了?”

  “這個......”

  劉惠遲疑道:“我們西去也是臨時決定的,他應該不會這麽快反應過來吧。”

  “不行,咳咳。”

  袁紹強撐著身體準備站起來道:“曲周還是太危險了,我們必須盡快離開這裏,先往邯鄲去再說。”

  劉惠連忙扶住他道:“明公不可,你現在的身體不宜四處走動,當乘車馬緩行之。”

  袁紹皺眉道:“我騎馬便可,車馬速度太慢,恐敵人追上。”

  劉惠又道:“明公放心,我們商議過,蔣將軍收攏士卒,把守住曲周這邊的橋梁,如果劉備追兵已至,或者許子遠打探到了公子消息,找到了他,我們就立即斷橋,阻攔追兵,可拖延時日。”

  “若是這樣那還好。”

  袁紹稍微放心了一些,漳水上也有石橋,但曲周這邊因為兩岸離得較近,恰好是一座木橋,據水斷橋的話,確實能拖延時間。

  便在此時,蔣義渠進來,人還沒到,話就已經到了,說道:“明公醒了嗎?”

  “義渠!”

  袁紹輕聲呼喚。

  蔣義渠連忙走到床邊說道:“明公,外出探知查探消息的探子回來了。”

  “如何?”

  袁紹迫切想知道大戰之後的情況。

  蔣義渠臉色頗為難看,但還是報喜不報憂道:“那張飛部騎兵南下,往平恩去了,曲周還算安全。”

  “這樣便好......咳咳.......我兒顯甫呢?”

  袁紹又咳嗽了兩聲,他其實心裏一直很怒,對郭圖的怒,對手下那些無能將領的怒,但一發怒他就感覺頭暈目眩,所以強忍著不問郭圖,先問袁尚。

  蔣義渠的臉色就更加難看,支支吾吾許久,等見到袁紹越來越森然的目光之後,他才蠕動著嘴唇,緩緩說了幾個字。

  “公子他.......”

  “他怎麽樣了?”

  “他與審監軍,一同被青州軍俘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