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責任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08-20 21:13      字數:5840
  雖說新郎新娘不許見麵,可陳暮探視了秦風之後,按照禮儀,賓主盡歡,大家就得開席享宴。

  因此秦氏宗族、家中奴仆、陳暮帶來的千餘送禮團隊以及附近鄉鄰百姓總計三四千人,就在莊園外的大片空地之上,擺起了酒宴,所有人紛紛入席落座。

  趁著這個人多混亂的時刻,陳暮就讓小舅子秦琪帶著他去找秦羅敷,理由是去看看秦羅敷住的院子位置,方便明天接送。

  其實也是陳暮想羅敷了,原本答應去年春完婚,推遲了近兩年,確實心有愧疚,於是便想遠遠看一眼,卻剛好在門口看到她正爬那座假山,就讓秦琪引開門口的女師,自己偷偷溜了進來。

  陳暮的身高是一米七八,經過多年修習五禽戲,身子骨壯碩了不少,羅敷個子也不矮,竟有一米七,卻體態修長,輕盈苗條,穩穩接在手上並不覺得重。

  撲鼻而來的處子香氣令人陶醉,青年已非當初那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少年,強壯的臂彎將女子牢牢環住,笑吟吟地看著她。

  秦羅敷隻覺得霞飛雙頰,在自己心愛的人麵前差點出糗,臉蛋微紅,模樣煞是可愛。

  “你是何......唉喲,小娘子呀,你怎麽爬到那上麵去了。”

  院外的老嬤嬤遠遠地瞧見這邊的景象,氣得差點沒背過去,因為自家娘子竟是在別人懷裏,好在秦琪反應快,跟她解釋是新婿,這才沒一口老血吐出來,隻瞧著羅敷那模樣,急急奔來喊道:“外婿,有失禮儀,有失禮儀呀。”

  陳暮也不想為難這老媽子,將羅敷輕輕放下來,拱手笑道:“剛才路過此地,原本隻是想在院外看看,倒是沒想到羅敷會爬到假山上去,怕她跌倒擅自進來了,卻是讓鄰媼受驚了。”

  老嬤嬤隻是秦家奴仆,見外婿如此禮貌,氣也消了大半,何況她也知道外婿身份高貴,得罪不起,便連連擺手道:“此皆小事,然禮不可廢......”

  言外之意,就是趕他走。

  陳暮笑了笑,微撫著羅敷可愛的小腦瓜,白皙的手掌從她柔順地發間穿過,深情的目光看著她,輕聲說道:“我先走了,乖乖在房間等我,明日黃昏之時,我來娶你。”

  “好。”

  羅敷乖巧地應了一聲,駐足原地,目不轉睛地看著陳暮。

  陳暮又笑了笑,這才轉身離開。

  一直到他的背影離開了羅敷住的小院,消失在了院外,還一刻不停地看著。

  “娘子,外婿走遠了。”

  阿翠古靈精怪,眼珠子滴溜溜地轉,掩嘴取笑道:“你怎麽還在癡癡望著,莫不是在回味外婿身上的味道?”

  秦羅敷又氣又好笑,上來就抱住阿翠,撓她的癢癢,邊打鬧還邊惡狠狠地道:“好你個小阿翠,你以後跟著我進了夫君家做陳家媵婢,我就是女家主,看我不好好修理修理你。”

  阿翠被撓得全身癢癢,咯咯發笑,邊跑邊求饒道:“娘子,阿翠錯了,你放過我吧。”

  這邊主仆二人還在打鬧。

  那邊陳暮入席與秦家近親,包括蔡氏、蔡陽以及秦羅敷的幾個叔叔一起坐在一桌,這些人就是秦羅敷最親近的幾個近親。

  古代平均壽命比較低,能活到六七十歲的老人比較少,因為四十歲以後,身體免疫力會變差,稍微一點小病就有可能要人命,因此秦羅敷的爺爺奶奶,二老已經過世多年了,隻有幾個叔叔。

  眾人輪番進酒,好在陳暮身份地位比較高,別人也不敢讓他一杯全喝了,隻是淺嚐即止,午宴之後,蔡氏與幾個叔伯就代表秦風這個家主一直送陳暮到了附近照亭外。

  秦風當然得裝病裝到底,不然女婿過來一瞧,病就好了,傻子都能看出來他是裝的,等明天女兒出嫁的時候再出來,至少麵子上也說得過去。

  到了下午黃昏晚宴的時候,陳暮又得繼續陪酒飲宴。

  張遼田豐高順黃忠以及青州諸多文武百官,泰山學宮的那群夫子都過來了,陳暮必須照顧好每一個人的情緒,事無巨細,包括徐和司馬俱管承張饒這些降將,也都好好作陪。

  因為他們隻能待一日,參加完宴席之後,就馬不停蹄地又回到了平原國,繼續駐守冀州與青州的邊境。

  這是打算輪流駐防,畢竟第三日是最重要的結婚之日,張飛和沮授與陳暮認識了多年,自然不能錯過他的婚禮現場,可邊境不能沒有人防守,就采取這樣的形勢。

  趁著這個機會,陳暮也剛好認識了蔡邕孔融這些人,孔融其實在當初師君楊賜去世的時候見過一麵,但不是很熟,今天就算是正式見麵認識。

  孔融今年四十歲,有些鬱鬱不得誌地在喝悶酒,他被董卓弄到青州來,但青州牧劉備卻撤了他的北海相,讓他隻能留在泰山學宮,與老友蔡邕一起整日針砭時政,卻不能參與,實在是令他很難受。

  在人潮宴席之中,陳暮走過去,笑嗬嗬地道:“文舉公。”

  “光祿大夫。”

  孔融勉強打起精神,今天是人家的大喜之日,沒必要這麽故作姿態。

  “文舉公為何在此獨酌,悶悶不樂呀。”

  陳暮上前敬酒。

  “唉。”

  孔融與他共飲一杯之後道:“隻因整日在此蹉跎時光,不能為朝廷效力。”

  “文舉公莫憂,公有大才,抱大器,乃治世之能臣也,當初也是為董卓陷害,才離開了朝廷去了地方,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計,我欲向朝廷舉薦公回洛陽,不知公意下如何?”

  陳暮立即打蛇上棍,孔融是個定時炸彈,特別喜歡循規蹈矩,後來觸怒了曹操被曹操殺了全家,其實就是因為他多次請求曹操把權力回歸天子。

  曹操那個時候正在準備赤壁之戰,一來怕後方不穩,萬一朝廷那些元老趁著自己在外征伐搞什麽政變,二來他那時已經有了篡逆之心,就等著赤壁之戰打贏了,順勢就可以逼迫獻帝退位,所以當然要把孔融這些漢朝老臣弄死。

  在青州由於劉備一直沒有什麽僭越的地方,而且他多次上書規勸劉備,劉備都很聽他的話,倒一直沒有什麽可以指摘的地方,但孔融這個人本身就是漢室死忠,可不能讓他繼續留在這裏給老大哥洗腦。

  孔融聽到陳暮要舉薦他回朝廷,大喜道:“若真是如此,就多謝子歸了。”

  陳暮笑道:“其實朝廷也一直在征召像文舉公這樣的老臣回朝廷效力,隻是先帝才罹難,我與師兄等公卿不得已,隻能先推舉伯安公為帝,等將來平定天下,再從宗室中尋找合適人選繼任,所以一直沒來得及征召文舉公,現在有文舉公回朝廷輔佐,穩定朝政,大事便成矣。”

  孔融冷哼一聲道:“那些逆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特別是冀州王芬,竟在先帝尚存之時擅立偽帝,我若回朝廷,必寫信痛罵於他!而且我在冀州倒也有幾個好友,若能規勸他們回來,想必也對朝廷有所幫助。”

  陳暮笑了笑,隻是拱手道:“那就全靠文舉公了。”

  作為古代有名的鍵盤俠,孔融的戰鬥力可不弱,若跟諸葛亮對罵,恐怕都是不分上下。光他多次諷刺嘲笑曹操,就引經據典,罵得曹操頭皮發麻,戰鬥力可見一斑。若能回到朝廷當噴子,削弱冀州實力,也是一件好事。

  這邊與孔融交談之後,那邊陳暮又要去給下一位敬酒,仔細一看,卻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者,頭發花白,但精神矍鑠,白白淨淨的皮膚,打理得整整齊齊的山羊胡,令人心有好感。

  旁邊的鄭玄笑眯眯地介紹道:“子歸,來,我為你引薦。此人便是蔡邕蔡伯喈,你曾經問我當世隸書誰第一,我就跟你說過,唯有蔡伯喈的字體最好。”

  陳暮立即恭恭敬敬地執弟子禮:“暮見過伯喈公。”

  弟子禮就是跪下磕頭。

  很多人都說漢朝不興跪拜,但在正式場合麵見師長、父母、君王的時候,都要執弟子禮、晚輩禮、臣子禮。

  這三個禮,都是跪拜,名字叫做稽首,為九禮之中最為隆重的禮儀。

  蔡邕見陳暮給他執弟子禮,一頭霧水,連忙去把他扶起來,問道:“光祿大夫與我非親非故,緣何行如此大禮?”

  陳暮起身之後解釋道:“伯喈公有所不知,當初我蒙康帝所召,入鴻都門學學習書畫,其中書體一道,便是習自伯喈公的飛白體,我日夜臨摹,有所長進,全拜伯喈公所賜。”

  “原來如此。”

  蔡邕這才知道裏麵還有這淵源,笑嗬嗬地道:“若子歸喜歡我的自創的書體,以後可勤來學宮,我現在在學宮教書,隨時來交流都可。”

  “多謝伯喈公,我必時常來往。”

  陳暮笑了笑作答。

  “其實我還得多謝你才對。”

  蔡邕感歎道:“當初我為董賊所召,本不願去往,奈何董賊以陳留宗族威逼,迫我前去,正欲無奈動身,幸好有你幫助我從陳留遷移了宗族來青州,才讓我在這世外之地苟得安全,如今青州藏書數十萬卷,又有那有趣的新學,令人心向往之呀。”

  這些所謂新學,就是陳暮留下來的初中數學、物理和化學知識,隻是青州數理化才剛剛起步,涉及的都是加減乘除最多是一元二次方程式,以及聲音的傳播,光的折射之類的理論知識,都需要學生自己去實踐。

  但即便如此也足夠大家去摸索了,畢竟這些知識是西方數百年下來的總結,即便有陳暮在,恐怕也得花百年功夫,才有可能達到西方人數百年下來的積累,不能一蹴而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馬鈞早就來了青州,正在根據陳暮的描述製作蒸汽機,蒸汽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是橡膠,需要一定的密封性才能運作。

  橡膠產於南美,想要靠漢代的木船漂洋過海那實在是為難了點,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替代,杜仲膠就行。

  杜仲樹記載於《神農本草經》,廣泛生長於大漢朝各地,它的樹皮被《神農本草經》當作藥材,可以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但它的汁液,也就是杜仲膠卻沒人知道可以用來做什麽,現在就有了用武之處。

  蒸汽機如果發明出來,並且正式投入使用的話,蒸汽朋克的時代估計要不了就能到來。隻不過科研創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便有理論知識,實際製作還是得很長時間。

  而且現在蒸汽機還屬於草創時期,即便是發明出來,也得經過多次實驗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快的話兩三年,慢得話七八年也有可能。

  所以並不急於一時。

  與蔡邕交談之後,陳暮又去別的桌敬酒,四處攀談交心,與各路將領、官員、學者都打好關係,青州上下其樂融融,這樣才能一起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嘛。

  很快忙碌了一日,晚上醉醺醺地回家,陳暮在城裏有一套宅院,在城外的陳家村還有一套,不過他現在住在城裏。

  包括父母、弟弟妹妹也都在,弟弟陳誌今年已經二十二歲,他隻比陳暮小四歲,個子很高,泰山學宮的老夫子們將他教育得年輕儒雅,一身青色長袍,倒也有幾分陳暮當年的風範。

  見到兄長被人扶回來,他上去迎接道:“阿兄。”

  “嗯。”

  陳暮順勢被弟弟攙扶住,對送他回來的州牧府奴仆道:“你們回去吧。”

  奴仆們便紛紛離開。

  下午酒宴的時候陳家人自然也在,隻不過他們畢竟不像陳暮一樣要招待來賓,吃完飯就走了。

  所以現在都在家等著他回來,見兄長回家,妹妹阿鳳也出來迎接。

  “大兄。”

  阿鳳今年十五歲,剛剛及笄之年,少女體態修長,繼承了陳家良好的基因,長得極美,與陳誌一左一右攙扶著陳暮進去。

  進到廳內堂屋,看到父親陳青一個人坐在屋外的門檻上,一輩子當了老農,忽然家裏發達了,家中雕梁畫棟,亭台樓閣成群,奴仆數十人,反倒不習慣,平日裏更喜歡像個老農一樣蹲坐在家門口或者去外麵的田野上。

  “父親。”

  陳暮連忙行禮。

  陳青笑嗬嗬地道:“喝了多少酒?”

  “數不過來了。”

  陳暮苦笑。

  陳青拍了拍自己身旁的席子,說道:“陪我坐坐吧。”

  “嗯。”

  陳暮對陳誌陳鳳道:“阿誌阿鳳,你們先去休息。”

  “那我們先去了。”

  陳誌陳鳳就把他扶到了席子上,自己離開了。

  陳暮轉頭看向身邊並不高大,但坐得筆直的父親問道:“母親呢?”

  “她怕你喝多了傷身體,給你去熬碗熱湯呢。”

  陳青的頭上已經生出了白發,看著陳暮感歎道:“不知不覺,阿暮都已經要成親了。”

  “父親也很快會抱上孫子的。”

  陳暮笑了笑。

  天色已經暗了,月明星稀,遠方的朔風徐徐吹來,令人酒醒。

  “兒啊。”

  “嗯?”

  “以後要對新婦好些,多陪陪她,別像你父親,年輕時跟你母親成親之後,生了你就想著做大事業,於是出門在外數年,卻也沒掙個什麽家產又狼狽回來,後來又被征兵征走,打了幾年仗,落得一身清貧,讓你母親跟著我受苦。”

  “我知道的,父親的話,孩兒銘記於心,可能近幾年內,我都會留在青州,好好陪陪家人。”

  “這就好,這就好。”

  陳青長歎道:“你比父有本事,有能耐。今日我們陳家能這樣,都是依靠你的功勞。以後這陳家,你就是家主,有一大家子要靠你養活,所有人都指望你活著,你也許會很累,但這是你的責任,父親老了,又瘸腿,幫不了你什麽,可我還是希望你能頂天立地起來,撐起一天片。”

  “我明白了。”

  陳暮點點頭,自己有今天的地位,足以保證陳家一輩子衣食無憂。

  然而陳青卻笑了笑說道:“我說的陳家,可不是咱們自己家,而是整個宗族。這是族老們商議之後,確定的事情,以後,你就是陳氏宗族的族長,陳氏一脈的家主了。所有陳家之人,都會聽從你的號令。”

  整個宗族嗎?

  陳暮的臉色凝重起來。

  人一旦背負的東西太多,就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陳家村是陳暮帶來的青州,整個宗族數百人,在這裏人生地不熟,無依無靠,全都指望著陳暮一個人,一旦他人不在了,就像沒了主心骨,失去了靈魂。

  所以早在前兩年,陳老太公去世之後,大家就決定尊陳青為族長。

  在此時,族長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擔任,必須帶領全族興旺之人,才能被眾人公舉。

  比如秦風,就是秦氏宗族的族長。

  他不僅擁有整個宗族的財產,而且還能夠命令族人,陪他一起出兵迎戰。

  像當初在龍鳳山幫助陳暮擊退徐榮,就是秦風帶領著所有的族人以及家族的奴仆幾千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可以說,那一戰,其實就是秦風在賭整個家族的命運。賭贏了就發達,賭輸被董卓抄家滅族。

  幸運的是他賭贏了,帶領宗族將更加興旺。

  而在今天,陳青告訴陳暮,他也將變得和秦風一樣,成為一族之首。

  一旦陳暮接任,萬一將來他在某件事情上賭輸了,那就是整個家族陪葬,所有族人都要陪他去死。

  可以說,陳家宗族所有人的性命,就已經全部寄托在了陳暮身上,因此陳青之前的話,其實是在提醒他自己的義務和使命。

  同時陳暮也結了婚,有了家,就更應該要明白這種責任。

  做父母的或許會希望自己的兒女快樂,但古人更看重家族的延續,看重血脈親族能夠流傳,所以陳青現在是代表了陳氏宗族,來告訴陳暮他身上的擔子有多重。

  聽到陳青的話,陳暮的臉色就更加凝重,認認真真地道:“家國之大,沒有家,哪來的國。一家之主,便是一份小業,小業不能承,又如何承起國之大業?父親之話,我永記於心,必帶領族人斬荊披棘,讓陳氏永遠留存。”

  “好好好。”

  陳青高興地點點頭,老懷欣慰。

  而就在這個時候,母親方氏端著新熬好的雞湯過來。

  “母親。”

  陳暮連忙站起身。

  方氏笑道:“兒啊,來,喝點熱湯。”

  “好。”

  陳暮接過雞湯,一口飲下,並不燙,溫溫熱熱的,顯然是方氏已經將碗放在涼水裏冷過。

  雞湯飲下,胃暖烘烘地,特別舒服。

  方氏的鬢角也已經泛白,二老年近五十了,都笑吟吟地看著他們最出色的兒子。

  那目光中,飽含著深情。

  這世上哪有父母不愛兒女的。

  可自己的兒子,是要做家國大事。

  所以哪怕心疼兒子常年在外奔波,也隻能放之任之。

  但現在,兒子終於回來了,有了自己的家庭。

  他們,也可以陪陪兒子,在他的身邊,享受享受天倫之樂了。

  夜幕下,朔風中。

  柔柔的月光灑落在一家三口身上,照見了人間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