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巡視地方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0-11-24 21:13      字數:4572
  中平四年五月,青州。

  齊國巨澱湖附近廣饒縣,綠油油的稻穀一望無際,風吹稻花,香味撲鼻。

  陳暮在氏儀等人陪同下,帶著學生巡視稻田,體察民情。

  當他走過的時候,每一個在田裏幹活的農夫都停下了手,向他彎腰鞠躬。

  戴著帽子的人脫帽敬禮,少年敬畏又帶著一絲羨慕,少女們眉目含羞,眼眸中透露著絲絲情意。

  每當陳暮從縣城裏出來的時候,不說萬人空巷,至少每一個已經嫁作人婦的女子都咬碎銀牙,暗恨跺腳。每一個未嫁的女子都暗送秋波,眉目傳情。

  若不是出行的時候皆有護衛保護,恐怕投在他身上的香囊、鮮花,以及擁擠過來的人群,要將他淹沒在海洋裏。

  不得不說,今年已經20歲,正式及冠的陳暮外貌已經徹底定型,身高約有一米七八,體態修長,皮膚潔白,五官精致到足以讓任何一個女人嫉妒。

  特別是那一雙狐眼,含笑看人的時候,即便是男人也頂不住,以至於廣饒城甚至有喜好男風的豪強公子朝思暮想,積憂而死。

  青州第一美男的名號,也慢慢傳播開來。無數豪強的女兒聞風而動,提親的人踏破門檻。

  “這占城稻顆粒飽滿,穗大穀實,確實比我們的水稻要強很多。”

  氏儀蹲在田埂上,摸著一串稻穀,滿意地點點頭。

  “可惜水利跟不上,青州也時而大旱,隻能在湖邊耕種,不能推廣。”

  陳暮心道宋朝靠占城稻,以半壁江山能養活上億百姓可不就是因為占城稻產量高嗎?

  別說什麽時隔千年,漢朝的占城稻不一定有那麽高產量。

  在沒有生物學知識的古代,沒有人為幹預,靠植物野生雜交改變整個族群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加不可能基因突變。

  所以宋朝的占城稻和漢朝的占城稻,一定是沒有什麽區別,除非天降猛男,誕生出一個叫孟德爾或者袁神農的人,否則沒有人為推廣,偶爾誕生一顆野生高產種也沒法傳播開。

  “師君,如果天有旱災,我們該怎麽辦呢?”

  已經11歲的陳群像個小大人似的,跟在陳暮身後,作為大班的班長,陳群遠比年紀比他大一歲的崔林更活潑,求學好問,每天都有無數個問題。

  陳暮笑道:“天有旱災,就得興修水利。平日農閑之時,招呼百姓通渠挖湖,蓄水備旱,還得多建水井,存儲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哦。”

  諸多學生若有所思。

  這些辦法可不是陳暮創的,自古以來的能臣幹吏應付旱災的時候,基本也就這幾個方式。

  帶著學生們下鄉,就是來教他們這樣的治世之道。

  親自到民間體驗生活,以後還得上戰場帶他們行軍打仗,多積累實幹經驗,不能學馬謖眼高手低,兵法謀略說得一套一套的,實戰起來就拉垮。

  在這一點上還是劉備看人眼光準,諸葛亮重用馬謖,劉備卻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可見劉備確實是知人善用的典範。

  “那若是洪澇呢?”

  陳群又問。

  陳暮想了想道:“那就得多種樹,多挖渠挖湖。”

  “多種樹?”

  學生們麵麵相覷。

  沒聽說過種樹還能防洪澇災害的。

  “洪澇災害最大的危害是水流到處奔湧,又裹挾著泥土,如此泥石流衝刷,不僅田地受損,房屋也要被淹沒。而種樹可以鎖住泥土,泥土可以吸收水,不讓洪水泛濫成災。”

  陳暮就趁著這個機會,將樹木與水土流失簡單地敘述了一遍。

  漢朝的水土流失情況並不嚴重,根據《水經注》中記載,當時的黃土高原“雜木交蔭,雲垂煙接,翠柏煙峰,清泉灌頂”。

  另外據現代考證,在秦漢時期的黃土高原,森林的覆蓋率達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

  那時的黃河裏流的是清碧的河水,黃河也很少泛濫成災。

  一直要到宋朝人口暴漲,經濟發達,樹木開始大量被砍伐,情況才會變得十分嚴重,天災不斷。

  所以這個時候黃河中下遊的洪澇災害並不算多,都是大雨導致,最多的就是旱災。

  如果是普通的暴雨,可以不用去管。但如果是那種連續很多天的暴雨,使得河流漲水,確實需要防範洪澇,就得多建造蓄水的人工湖泊,多挖通人工渠,多種樹鎖住土地讓土地吸收水分。

  這也是陳暮現在在做的事情。

  畢竟他想要推廣占城稻,水利設施就不可避免地要大興修建。趁著現在還有錢的時候,多修渠挖湖造路,百利而無一害也。

  一者,民眾農閑之時,官府出糧食,給少量工錢,讓民眾農閑時有飯吃,有錢賺,利於經濟流通。

  二者,水利設施可以防洪澇,防旱情,對抗天災的時候很有好處。

  三者,占城稻能夠慢慢普及,增長糧食。

  因此陳暮現在在整個青州大興土木,招攬冀、徐、揚三地無家可歸的流民,讓他們開墾荒野,挖通水渠,建造人工湖泊。

  陳暮從中平二年十一月來青州上任,到現在已經中平四年五月,一年半的時間,是青州人口增速最快的一年半。

  不僅政局穩定,經濟平穩增長,甚至連原本四處盜匪的北海東萊都已經海晏河清,少有匪患,可見他施政手段還是相當不錯。

  當然。

  這也是目前青州土地兼並不嚴重,豪強被陳暮施展雷霆手段扼製,大量百姓擁有自己的田地可以耕種,不需要造反。

  如果土地兼並嚴重,官員又沒法處理,那不管什麽施政手段,都沒什麽用,百姓該造反還是得造反。

  “原來土地是靠植物的根部來緊密,我一直以為土地疏鬆,是植物太多導致。”

  就連氏儀也沒有想到大地跟樹木還有這層關係。

  12歲的崔林有了一定思考能力,不像小班的孩子們,老師教什麽他們就學什麽,沒有反抗權威意識,所以崔林問道:“師君,如何能夠證明樹木對土地的作用呢?”

  “想證明也簡單。”

  陳暮笑道:“你們又可以成立一個新的興趣小組,去尋找一片沒有任何植物的土地,再找一片有植物的土地,用鋤頭挖,看看哪片土地更容易被挖塌就是。”

  “又成立興趣小組呀。”

  “上次我們想驗證風的來源,到現在還沒驗證成功呢。”

  “咱們今年已經成立了十多個興趣小組,現在也隻是用火焰燈證明了熱空氣上流,還有好多實驗沒做呢。”

  大班的孩子們一個個苦著臉。

  火焰燈就是孔明燈,是陳暮教孩子們製作,以用來證明空氣密度。

  現在大班已經開始做研究課題,成立興趣小組,做各種實驗證明,這也是讓他們自己動手來證明一些物理知識,強化他們的學習。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就算我將這些知識傳授給你們,你們也隻是一知半解,不如自己親自動手實驗來得簡單明了。”

  陳暮摸了摸崔林的腦袋,笑著說道:“它日你們學貫古今,可以出將入相的時候,我相信你們就不會有今天的抱怨了。”

  “唯,師君!”

  大班的孩子們一個個拱手行禮,表示知道了。

  巡視了一圈田野,又去看了眼巨澱湖漁民捕撈情況,官府鼓勵漁民下水捕撈魚蝦,讓流民有魚獲收入,使得今年漁業豐收,陳暮去一趟,漁民爭相贈送肥魚,與民同樂霈恩均。

  巨澱湖後世由於圍湖造田,麵積小得可憐,隻有20平方公裏不到。但現在卻有數百平方公裏麵積,雖比不得如今雲夢澤(洞庭湖)浩瀚如海上萬平方公裏,卻也是一望無際,在當時被稱為少海。

  而且由於古時漁具不發達,捕撈能力低下,因此短時間內大肆發展漁業並不會給魚蝦造成滅絕性打擊。隻要把網孔弄大一些,並不影響生態環境,是一條不錯的可持續性發展道路。

  在廣饒和南豐二縣視察了半個月,到五月中旬的時候,陳暮就聽到了劉備獲勝的好消息,剛好這邊視察工作也差不多,於是返回齊國,繼續回泰山書院教書。

  回去的路上,翻看起這次劉備打仗的戰報。

  三月份丘力居入侵平原國,燒殺擄掠,平原國相陳紀無法抵擋,隻能固守城池以待朝廷援軍。

  居住在城外的鄉鎮百姓紛紛棄家逃跑,跑得慢的,就被丘力居殺死掠奪,死傷上萬,近十萬流民被迫往南麵濟南遷移。

  劉備一邊派人安撫百姓,一邊在陳暮的允許下,盡起大軍,北上迎敵。

  隻是平原國的地形實在是太糟糕,魯北平原區幾乎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帶,騎兵來去如風,初期劉備打得很艱難,連番敗仗,麵對三萬輕騎兵苦不堪言。

  《六蹈》裏記載,周武王問薑太公,步兵和騎兵的戰鬥力如何換算。薑子牙說,平原之上,一騎當八步,山路狹窄地帶,一騎當四步。

  而宋朝《武經總要》認為,一個騎兵相當於五個步兵。

  這還是已經對騎兵有各種辦法的北宋,而在漢朝更加沒辦法,又是平原地區,可見步兵打騎兵有多艱難。

  雖然劉備也有一千重騎兵和三四千輕騎兵,但重騎兵追不上輕騎兵,平原上騎兵遊擊戰,除非有相同兵種,不然實在是太難。

  劉備五萬大軍與丘力居打了半個月,野戰潰敗之後,不得不據城死守才沒有被丘力居反殲滅。

  僵持了一段時間後,反倒是丘力居見劫掠得差不多,準備撤回遼東,不跟劉備打了。

  結果剛好朝廷的大軍趕到,鄒靖帶著數萬援軍抵達,駐紮在河間國。

  鄒靖不僅帶來了援軍,還帶來了朝廷詔書,封劉備為騎都尉,允許劉備出青州作戰。

  這是陳暮上書的結果,為劉備爭取出兵大義。

  不然光有陳暮這個青州刺史的公文,劉備也隻能出兵平原,不能去冀州的渤海。

  有了這份詔書,劉備就可以名正言順了。

  鄒靖有四萬人馬,劉備有五萬,合起來九萬人。

  再加上各地郡兵,騎兵接近一萬,總兵力超過十萬,已經可以在野外與丘力居正麵抗衡。

  荀攸料丘力居掠奪大量財富,行動必然緩慢,不如剛開始的劫掠如風,於是向劉備建議,以四麵包夾之策,聚集平原河間二郡兵力,將丘力居包夾在渤海,來一個關門打狗。

  這個計策有一個漏洞,那就是萬一把丘力居逼急了,丟下輜重,帶著騎兵衝出包圍圈,闖入冀州和青州腹地,四處作亂,那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為此荀攸殫精竭慮地製定計劃,想辦法收縮包圍圈,製定埋伏點,完善策略。

  最終通過軍情司的情報,總算是在渤海章武縣截到了丘力居。

  這場戰鬥劉備采納荀攸的計劃,與鄒靖商議過後,以南麵和西麵組織包圍圈,開北麵口子,逼丘力居往北逃,放他回幽州。

  大戰之後,丘力居確實如荀攸所料那般沒有南下或者西去。

  畢竟丘力居不是傻子,去冀州與青徐腹地,那就是遠離自己的老巢,騎兵再能跑,也有人困馬乏的時候,一旦被官軍圍上,那就是死路一條。

  現在北麵沒有敵人,自然選擇北歸。

  於是丘力居丟下千餘具屍體以及一半以上的輜重,以比步兵稍快的速度,往北麵逃。

  還是舍棄不下那麽多財務,貪心不足。

  可惜丘力居忘了北麵還有個公孫瓚在等他。

  公孫瓚跑去鮮卑花費重金雇傭了一批鮮卑人,於泉州(今天津武清區)堵截到了丘力居。

  前狼後虎,經過一天激戰,丘力居傷亡慘重,死了六七千人,不得不將輜重全部拋棄掉才脫離戰場逃回遼東。

  如此一來,這次南下,丘力居可謂殺敵八百,自損一萬,不僅什麽好處都沒撈到,部落人口還少了二十分之一,對於他的打擊很大。

  看完了戰況報告,陳暮也是很佩服荀攸的計策。

  古代戰爭中在平原地區對付騎兵確實無比艱難,唯一的辦法,隻有通過人海戰術包圍,而且成功率很低,在步兵對騎兵戰爭最多的宋朝,經常有騎兵打不過就跑,步兵完全追不上的案例。

  荀攸雖然同樣選擇了包圍戰術,卻是用的欲擒故縱之計,先通過兩麵包夾,逼得丘力居北上,再在他北上的道路上安排公孫瓚做伏兵,打得丘力居狼狽而逃,戰術布置得確實好。

  如今朝廷命劉備鄒靖公孫瓚三人出兵遼東,平定張純張舉丘力居叛亂,現在的情況已經比曆史上好得多。

  看樣子,應該也不需要等到明年劉虞出馬。

  接下來,就得謀劃另外的事情了。

  坐在馬車上,陳暮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