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漢末群雄之猛虎孫文台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0-11-24 21:13      字數:7066
  狄道縣,在唐朝改為臨洮。

  就是“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的那個臨洮。

  狄道靠近洮水,城外河邊,連綿數裏帳篷,成群結隊的馬匹被帶到河邊喝水。

  馬群每過一處,都留下一地的馬糞,刺鼻腥臭的味道足以讓任何敢於正視淋漓鮮血的勇士聞而生畏。

  酉時末戌時初,夜幕降臨,陰雲暗日在暮靄下朦朧生輝,夕陽斜照,透過厚厚的雲朵,映照在被青草植被覆蓋的廣袤大地上。

  在黃河上遊還未被完全破壞的漢朝,此時的涼州並不是一片荒漠,反而到處都是青山綠水,充滿了勃勃生機。

  “敵襲!”

  就在這個時候,隨著一聲尖銳的長嘯,本來應該已經陷入沉寂的南城大營仿佛突然從死一般的寂靜中蘇醒過來。

  乒乒戰鼓哞哞號角聲不絕,在幾座互為犄角的營盤裏,一隊隊士兵從夯土寨牆的垛口後麵冒出頭,不遠處的狄道城樓上,不斷冒出人影,站滿了城牆。

  弓上弦刀出鞘,到處都是鐵甲葉子呼啦嘩啦的碰撞聲、焦急惱怒的催促聲、齊整整的呐喊聲,還有簡短急促的號令聲和尖銳的警哨聲,以及戰馬奔馳的巨響,讓營寨上下亂成一鍋粥。

  住在城裏的漢人將領站在城牆上眺望。

  就看到遠方的地平線上,不知何時浮現出一道密密麻麻的黑線,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列列狂奔的馬匹,漫天的塵土飛揚,然後整個大地都像是在震動,在夕陽映照下,連綿不絕的身影仿佛填平了整個地平線。

  那高舉的軍旗,奔馳的馬匹,成群結隊向前行走的士兵。這是西涼人最熟悉的場景,也是西涼人最害怕的場景。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韓遂的叛軍——官軍打過來了。

  “狄道縣!”

  作為隊伍前鋒,董卓高坐戰馬之上,眯起眼睛,打量著遠方奔湧的洮水盡頭上的那座城池。

  韓遂的叛軍人數實在太多了,根本沒法全都住進縣城裏,所以大部隊全都住在城外。十餘萬人的部隊光是帳篷就連綿數裏,密密麻麻地駐紮在河邊,遠望過去,敵營正一片混亂。

  “將軍,賊營亂作一團,正是攻打的好時機。”

  徐榮遠望。

  城外大營雞飛狗跳,一隊隊的士兵在夕陽下變成小黑點快速往河邊草地跑,騎上馬匹之後又快速往正麵城南而來,出營的士兵稀稀拉拉,還沒有列好方陣,顯然也是沒有想到官軍會在傍晚忽然襲擊。

  “嗯。”

  董卓緩緩點頭,他也是涼州與羌胡人打了半輩子仗,經驗豐富的老將。深諳羌胡人習性,胡人結水草而居,打仗的時候會把馬匹放在河邊草原放牧,戰時才會集結。

  現在自己大軍抵達的時候,羌胡人忽然沒有集結戰馬騎馬,可見他們根本意識到官軍已經打來,這正是突襲的好機會。

  “傳令,全軍進攻!”

  董卓揮舞著環首刀,一聲長嘯。

  “全軍進攻!”

  十多名主將傳令兵分散向各層軍官下達命令。

  最先動手的自然是騎兵。

  董卓自己就有三萬人馬,張溫又將耿鄙的兩萬騎兵與新招募的羌胡騎兵全都交給了他,所以他的總兵力已經接近六萬,光騎兵就有三萬。

  這些騎兵大部分都是羌胡人,弓馬嫻熟,可謂天下精銳之師,在各級軍官們“緩行”、“肅靜”和“保持隊型”的命令中,一列列的騎兵開始集結隊形,環繞在主將董卓身後,呈現錐子陣型。

  “第一輪射擊!”

  傳令兵再次下達董卓的指令。

  此時騎兵陣型已經靠近營寨,距離一百多米,幾乎是在命令下達的那一刻,所有的羌胡人本能地舉起了手中的弓,馬速在他們刻意控製下雖然不是很快,相當於一路小跑,但也足夠驚人。

  漢人中除了少數邊關出身的高級武將,比如劉備董卓呂布公孫瓚這些人能做到這一點,甚至還能左右開弓以外,中原地區的頂級武將都做不到。

  而西涼的羌胡人、匈奴人,幽州的鮮卑人、烏桓人,卻幾乎人人都能做到在奔跑的戰馬背上拉弓射箭!

  “放箭!”

  隨著無數聲弦響,一枝枝樹幹樣粗細長短的鐵頭箭簇,帶著鬼哭狼嚎般的呼嘯聲,遮天蔽日如雨點一般向著在營外還處於列隊狀態下的韓遂軍拋射而去。

  密密麻麻的箭雨揮灑進敵人陣營裏,慘叫與哀嚎聲傳來,韓遂的大軍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很多人已經開始下意識逃跑。

  “第二輪射擊!”

  在距離已經到百米的時候,傳令官嘶聲怒吼。

  “咻咻咻!”

  騎兵們嫻熟地抽箭拉弓,第二輪不再是仰天拋射,而是箭頭向下,接近於平射的角度。

  箭支劃破虛空,迎麵而來,足以將任何悍勇之士嚇得尿褲子。

  這一刻,韓遂的步兵再也撐不住,第一排士兵直接丟下武器逃跑,卻被密集如雨的箭矢紛紛射中倒地,前排成片成片地倒下,後排轉身開始往營寨裏跑。

  “殺!”

  董卓將手中的彎弓掛在馬側,抽出長刀,一馬當先怒喝道:“衝入營寨!”

  轟隆隆!

  仿佛滾滾雷霆在霹靂,又如黃河奔湧咆哮。

  原本隻是勻速小跑的馬匹被全力催動,不到數十米的距離足夠馬匹將爆發力全部展現出來。

  一匹匹健壯的戰馬奔騰如飛,在傍晚呼嘯的冷風中發出陣陣嘶鳴。

  隻是片刻,三萬騎兵就已經呈錐字形殺入了營寨裏。

  叛軍為什麽要出營寨結陣?

  因為邊關草原缺少木料,大軍安營紮寨的時候沒法砍伐樹木來製作柵欄。

  所以除了挖土壘起的幾處夯土寨牆以外,其它地方沒有任何防備,騎兵可以直接衝入營寨踩踏一人高的帳篷。

  三萬匹奔馬卷起一道洪流,衝入營寨內掀起腥風血雨。

  不遠處狄道縣的城牆上,韓遂睜大了眼睛,眼睜睜地看著官軍殺入他的營寨之中。

  雖然已經用最快的速度下令士兵防守,但敵人來得實在是太快了,已經處於完全鬆懈狀態下的士兵根本反應不過來,就已經被敵人殺到近前。

  韓遂陰沉著臉,對身邊未來的女婿閻行說道:“彥明,官軍襲擊,為何耿鄙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

  閻行也摸不著頭腦,試探道:“也許這不是耿鄙的官軍。”

  “那是誰的?”

  “將軍快看,那為首的軍旗上寫董,莫非是董卓?”

  “皇甫嵩!”

  韓遂咬牙切齒,他還不知道皇甫嵩已經被下獄,張溫被秘密調過來,還以為是皇甫嵩幹的好事。

  閻行問道:“將軍,現在該如何是好?”

  韓遂在城牆上狠狠一拍,暗恨道:“傳令,撤軍。”

  “往哪裏撤?”

  “大夏。”

  “唯。”

  閻行匆匆下馬而去,他素有勇力,在軍中威望很高,如今也隻有他出馬才能安撫住潰敗的士兵。

  一夜激戰,韓遂死傷慘重,一路潰敗,連夜逃到了狄道西北麵的大夏縣。

  安頓好兵馬之後,發現死傷萬人,逃散兩萬多人,十餘萬人馬隻剩下八萬,這一仗韓遂僅僅隻是被官軍的前鋒軍董卓突襲,就是一場大敗。

  回到大夏縣休整兩日之後,韓遂才得到消息,原來這次率領官軍襲擊他的根本不是皇甫嵩,而是三公之一的司空張溫。

  而且他安排在耿鄙身邊的內應,也就是曆史上殺死耿鄙的那位別駕從事,包括耿鄙陽球等涼州刺史身邊的人在內,全都被張溫控製起來,耿鄙的兵權也被奪走,使得他的內應無法過來報信。

  “可恨!”

  韓遂氣得不行,惱怒道:“到底是誰識破了我的計策?”

  王國李相如黃衍等人麵麵相覷。

  他們也知道韓遂早就製定了計劃,但具體什麽計劃,就不得而知。

  “將軍早在耿鄙身邊埋伏了內間,等耿鄙帶著人馬過來的時候,他就帶領士兵嘩變,我們再一舉殺出,沒想到朝廷派了張溫過來,將耿鄙身邊的人全部控製住,內間無法向我們提供消息。”

  閻行見他們疑惑,就解釋了一舉。

  李相如這才明白為什麽之前韓遂這麽信誓旦旦說可以擊潰耿鄙,但如今官軍殺來,作為叛變的原隴西太守,他無比慌張地說道:“現在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如今朝廷大軍殺來,我等應當如何是好?”

  “為今之計,也隻能先退回金城,再做打算。”

  韓遂左思右想,覺得隻能這樣,原本計劃是擊敗耿鄙之後,就順勢吞並耿鄙的人馬,再攜二十萬大軍進攻三輔之地,燒殺搶掠,以補充軍需。

  現在一場大敗,士氣跌落,朝廷又氣勢如虹,應當退軍先穩住士氣,把朝廷官軍的士氣消磨掉再說。

  就在韓遂準備撤軍離開隴西郡,回金城郡的時候。

  已經收複了狄道縣的官軍在城外駐紮,張溫在縣衙裏開始論功行賞,作為三公之一,又是持假節的官員,他的地位可遠比當初皇甫嵩盧植朱儁平黃巾之時高得多。

  皇甫嵩盧植朱儁三人頂多提拔個小官,朱儁想給孫堅弄個軍司馬還得請示朝廷,而張溫則有直接任命官員的權力。

  “此戰諸位克敵立功,大獲全勝,都有封賞。”

  張溫笑嗬嗬地道:“首功為董卓,攻克了狄道,次功為周慎,攻克了首陽,你二人功績,我當上奏朝廷,予以表彰。”

  之前董卓帶前鋒軍包圍了首陽,由於首陽城門緊閉,董卓騎兵一時間久攻不下。等中軍抵達後,就由周慎繼續圍攻,董卓則率領前鋒軍北上去狄道縣,剛好傍晚時分,一舉擊潰了韓遂的部隊。

  如此二人一個擊破了韓遂主力軍,另外一個攻破了首陽縣,自然是首功與次功。

  隻是董卓和周慎現在的官職一個是破虜將軍,一個是蕩寇將軍,雖然是雜號將軍,但怎麽說也是將軍,秩二千石大員,張溫肯定是封賞不了,隻能向洛陽請示。

  “多謝明公。”

  二人站出來行禮感謝。

  等他們二人行禮結束,接下來才是重頭戲,諸多底層軍官翹首以待,都在等著賞賜。

  “狄道一戰,我聽說有一位勇士,叫馬騰,馬騰何在?”

  被之前耿鄙封為軍司馬,成為中層軍官的馬騰喜出望外,進入廳堂內,當著左右兩側高級官員向張溫拱手道:“明公,馬騰在。”

  張溫上下打量,見馬騰氣勢不凡,威武雄壯,點點頭道:“不錯,此戰你殺敵37人,勇猛無匹,遷裨將軍。”

  “謝明公!”

  馬騰興奮地出去。

  裨將軍是王莽時候創的官職,授予地方縣令,為六百石,東漢繼承了這個官職,屬於次於將軍、校尉、軍司馬的低級武將。

  看起來之前馬騰是個千石軍司馬,現在成為六百石裨將軍是降職。

  但軍司馬除了常備軍以外,在其它部隊中都屬於臨時官職,仗打完職務就沒了,沒有太大意義。現在成為裨將軍則是固定職位,相當於臨時工轉正,馬騰自然很開心。

  “孫堅何在?”

  張溫又問。

  門外的孫堅進來:“明公。”

  “你攻打首陽,身先士卒,第一個登上城池,殺26人,遷北軍司馬。”

  “謝明公。”

  孫堅大喜,他被張溫請來當參軍,這個職務同樣是個臨時職務,而現在升北軍司馬,則是千石實職,總算熬出頭了。

  當然。

  要是孫堅知道,與他一同在黃巾之亂出道的劉備早在三年前就做過北軍司馬,現在已經遠遠地走在他前麵,不知道他該如何做想。

  不過這些他自然不清楚,依舊十分感激張溫的提拔。畢竟在被張溫請來做參軍之前,孫堅隻是朱儁的別部司馬,依舊是臨時工職務,到現在終於能有個實職,真的很不容易。

  張溫又賞賜了其它立有功勞的中層軍官之後,最後定下基調,笑著說道:“將士們用命廝殺,都辛苦了,傳我命令,犒賞三軍。”

  “噢噢噢噢噢!”

  消息傳出去,城外大營一片歡呼,等後軍輜重部隊抵達後,成堆成堆的錢幣運往軍營賞賜給士兵。

  漢靈帝為了徹底平定西涼,下了大力氣,不僅將這兩年搜刮的錢財拿出來,還將北軍精銳給了他,張溫自然不希望走皇甫嵩的老路,還是得激勵士氣才行。

  打了勝仗,發下賞賜,蓋勳站出來說道:“明公,此時我等正應當趁勝追擊,將大夏縣團團圍住,防止韓遂逃跑。”

  張溫說道:“不錯,正當如此。傳令,大軍明日開拔,兵進大夏。”

  蓋勳笑道:“明公,以我對韓遂的了解,此人打了敗仗之後,必然會盡快退回金城郡。我怕等明日到後,隻留一座大夏空城。”

  “元固的意思是今日出發嗎?隻是才剛剛論功行賞,將士們恐怕打仗的行頭沒那麽高吧。”

  張溫遲疑。

  蓋勳說道:“非也,今日白天應當讓士兵們好好休息,養足精神,待傍晚時分,大軍開拔,悄然摸向大夏,今天夜裏,給韓遂一個驚喜,讓他徹夜難眠。”

  “善!”

  張溫覺得不錯,點頭道:“那便如此行事。”

  當天傍晚,官軍就出發,浩浩蕩蕩往大夏縣去,兩地相隔不遠,就是後世廣河到臨洮的距離,總計也就60公裏不到。

  西北高原丘陵地貌,在後世已經成為荒漠戈壁,但現在卻依舊存有植被,宛如一片草原。

  畢竟兩千年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還沒那麽嚴重,此時的西涼羌胡與匈奴人跟鮮卑一樣放牧為生,要是一片戈壁的話,他們早就餓死了。

  所以目前的不毛之地,隻有河西走廊那一帶。而隴西已經靠近蜀中,環境自然不會太差,沿途青山綠水,風景不能說比中原地帶更加優美,卻也平添了一份江南水鄉不曾有的波瀾壯闊。

  60公裏距離,兩三個時辰就抵達,此時已然天黑,大軍駐紮在城外,與遠處的大夏縣城和駐紮在縣城周圍的賊軍遙相對應。

  十多萬人馬的動靜實在太大,很快就被發現,賊軍軍營又是一片兵荒馬亂。

  但眼見官軍好像沒什麽動作,也在各部落頭領、中層軍官的安撫下慢慢平靜。隻是敵人就在身邊,沒有人能睡得安穩,第二日賊軍人人精神疲憊,苦不堪言。

  “報,將軍!”

  正當韓遂在大夏縣城與眾人議事,商量下一步行動時,外麵有士兵來報。

  韓遂問道:“何事?”

  “城外來了數十兵馬,為首二人自稱將軍舊識,一個叫蓋勳一個叫傅燮,邀請將軍去城外一敘。”

  “蓋勳和傅燮?”

  韓遂瞳孔一縮,原來是他們,難怪自己的計策被人看破。

  “是傅太守和蓋太守。”

  “如果是他們二人的話,確實得見一見。”

  “韓首領,出去看看吧。”

  幾個共同議事的羌胡首領大人與匈奴首領大人聽到是傅燮和蓋勳,肅然起敬。

  蓋勳是前任漢陽太守,對待羌胡人與匈奴人一視同仁,十分要好。

  後來羌人叛亂,蓋勳出兵作戰被打敗,羌人卻不敢殺死他,羌人首領滇吾說他是一位賢人,殺他會遭天譴,因此派人又將他送回漢陽郡,不敢加害。

  傅燮則是現任漢陽太守,跟蓋勳一樣,實行民族融合政策,不僅叫羌胡人種地,漢羌矛盾,向來都是誰有錯誤就懲罰,誰有道理就讚賞,從不偏袒,因此在羌胡人與匈奴人當中威望極高。

  在曆史上,傅燮會被王國率領的叛軍圍攻而死,當時城外有數千匈奴人,聽聞城裏的人是傅燮,紛紛跑到城外磕頭祈求傅燮投降,不要再抵抗,傅燮嚴詞拒絕,慷慨就義。

  甚至不僅羌胡人和匈奴人敬佩他們,連韓遂也很尊敬蓋勳,當初與邊章叛亂時,被蓋勳大罵,韓遂哭著說要是你早點來,我們或許能改過自新,現在已經回不了頭了,然後掩麵率領部隊離開,沒有攻打蓋勳。

  所以聽到是他們二人,韓遂也隻能站起來,無奈道:“那就出去見一見。”

  韓遂率領數百士兵出城,就看到四裏外官軍大營駐紮在遠處連綿起伏的丘陵山下,城外一箭之地有數十匹馬,為首之人正是老相識蓋勳。

  四十七歲的蓋勳穿著一身長袍,胡須與袖袍在風中飄蕩。

  諸多羌胡人首領與匈奴人首領見到他,連忙翻身下馬,彎腰向他們心目當中的賢者行禮。

  “文約,你肯來見我了。”

  蓋勳坐在馬上,目光嚴厲地看向韓遂道:“上次我就跟你說過,莫要再犯上作亂,消停兩年,怎地如此不聽勸又來生事?”

  韓遂無奈道:“若非朝廷步步緊逼,那耿鄙揚言要誅殺我等,我又怎麽會叛亂?”

  “好了,不用狡辯。你屢次作亂,禍害百姓,使得生靈塗炭,萬民受苦,早已經罪孽深重。如今朝廷軍馬已到,天子高坐明堂,欲中興天下,威加四海,現隻有涼州叛亂不止,你若還不投降,仍舊要負隅頑抗,則大禍臨頭,不若投降於朝廷大軍,隨我回洛陽麵見聖上,當麵坦陳自己的過失,莫再自誤矣。”

  蓋勳向東方拱手表達對漢靈帝的尊敬,又對韓遂侃侃而談,勸說投降,一番言語,既嚴詞嗬斥,又大義凜然。

  韓遂雖然感到羞愧,但還是咬牙道:“如投降,必死矣。元固公,我敬你為人,但讓我投降,萬萬不能。今日你就莫走了,留在我軍中為質,等我大軍撤回金城,我必然不會加害於君。”

  傅燮大怒,拔劍嗬斥道:“賊子安敢!”

  “抓住他們!”

  韓遂下令。

  閻行與身後士兵一擁而上。

  旁邊護衛的孫堅怒目而視,大喝道:“吳郡孫堅在此,誰敢上來送死!”

  馬騰低聲對蓋勳道:“元固公快走,我等斷後。”

  說罷催促士兵護衛蓋勳傅燮離開。

  閻行一馬當先,向著孫堅殺來,長矛如流星劃過虛空,直刺孫堅麵門。

  孫堅怒吼一聲,古錠刀在手中如蝴蝶翩飛,將長矛格開,順勢側麵橫掃劈砍,二人鬥在一起,打得昏天黑地。

  馬騰與其他護衛橫刀立馬,又跟閻行的手下戰在一起。敵人有四五百人,他們隻有三四十人,吃了很大的虧。但馬騰十分悍勇,竟是硬生生殺開一條道路,護送蓋勳傅燮逃出包圍圈。

  “孫文台還未走!”

  傅燮回頭看見孫堅還在死戰,連忙勒馬想要回去。

  馬騰急道:“公先走,我隨後去救他。”

  等二人跑近官軍大營,馬騰又帶領數百騎兵返回去救孫堅。

  遠遠地看見孫堅已經被敵人包圍,有四人護衛在他身邊,人人都身披數創,苦苦支撐。

  還未殺進去,就見到孫堅凶性大發,死命殺出一條血路,斬殺數十人,居然是硬生生帶著四部將衝出來。

  “快走!”

  馬騰過來接應,雙方才剛剛相遇,孫堅渾身是血,從馬上跌落。

  馬騰的馬還在奔馳,人就已經彎腰下馬,在孫堅還未落地之前伸手一撈,再一抬,就將孫堅拉上了自己的馬背,勒馬轉身回跑。

  這一手動作驚呆了很多羌胡人,即便是部落馬術最厲害的戰士也做不到這一點,一時間竟然忘記了追趕。

  等眾人回營,張溫已經在門口迎接。

  看到孫堅受了重傷,張溫大驚道:“文台如何?”

  “我無妨。”

  孫堅雖然虛弱,但還是咬牙堅持。

  “快去送醫。”

  張溫立即讓軍醫搶救。

  眾人看到孫堅帶著四名護衛居然從幾百人的包圍中殺出來,還殺死了數十人,紛紛驚訝於他的勇猛。

  即便是高傲如董卓,也是忍不住說道:“孫文台,真乃猛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