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流言
作者:嘉木      更新:2020-03-10 07:27      字數:2687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蘇長清的兩個兒子一個嫡出,一個庶出。嫡出的蘇世昌今年隻有十一歲,庶出的蘇世盛十歲半,正是淘氣的時候。二太太所出的蘇世吉和蘇世祥分別是十二歲和十歲。四人年紀相差不大,又都在一個學堂裏念書;雖分了家,院子卻是連在一起的,隻隔了一堵牆,故而平日裏四人都在一塊兒玩。

  蘇世盛膽小些,剛才就被嚇到了。此時聽了長姐的話,蒼白著小臉用力點頭:“我知道了。”

  蘇世昌卻拉了拉蘇玉畹的袖子:“姐,現在雨正大,你先回房換身衣服。等雨停了,我跟你去茶園。”

  蘇玉畹心慰地摸摸弟弟的頭:“也好。你也大了,該是時候學著管理茶園了。爹以前總說,等你年滿十二,就不上學了,帶你在身邊教你打理生意。”說到後麵,聲音不由哽咽,眼裏落下淚來。

  在場的人俱都垂淚低泣,大太太殷氏剛停下的哭聲又哀哀地響了起來。

  蘇玉畹吸吸鼻子,用帕子擦幹眼淚,抬頭掃了眾人一眼:“爹不在了,可咱們的日子還得過下去。隻要咱們齊心協力,一定會把日子過好的。”

  “嗯。”蘇世昌用力地點點頭。

  “好了,大家都回去吧。”蘇玉畹見母親仍舊嚶嚶而泣,不由歎了口氣。

  “太太,人死不能複生,您想開些。這兒風大,咱們回去吧。”殷氏的奶娘關嬤嬤安慰著她,扶著她便要離去。

  “你們也快些回房。畹姐兒,雨這麽大,茶園明日再去也不遲,今天就別去了,生病了可不行。”殷氏雖軟弱沒什麽主見,又哀戚於丈夫的離世,卻是將兒女放在心尖上的。她回頭來叮囑一聲,見眾人都應了,方扶著關嬤嬤的手抹著眼淚去了。

  蘇世盛的親娘孟姨娘見蘇玉畹拉著蘇世昌的手要走,忙用力地推了蘇世盛一把,又在他耳邊嘀咕了兩句,蘇世盛就高聲道:“大姐姐,你去茶園的時候也帶我一塊兒,可以麽?”說著,可憐巴巴地望著蘇玉畹。

  蘇玉畹天生便生就一副玲瓏心腸,剛才孟姨娘的舉動她看在了眼裏,哪還不知道是什麽個意思?她似笑非笑地看了孟姨娘一眼,點點頭道:“可以呀,到時我派人去叫你。”

  “謝謝姐。”蘇世盛很是高興。

  孟姨娘被蘇玉畹那一眼看得頗不自在。

  “走罷,回去。”蘇玉畹領著蘇世昌,慢慢沿著回廊走遠了。

  “呸,得什麽意?以前是老爺寵你。現在老爺沒了,看你能蹦躂出什麽花樣來?”孟姨娘望著蘇玉畹窈窕的背影,暗啐一口,也拉著蘇世盛回了房。

  “姨娘,咱們也回罷。”丫鬟小苗見大家都走了,對自家主子袁姨娘道。

  “嗯。”袁姨娘隻生了個女兒,又是個溫柔安靜的性子,平日最是規矩。此時見眾人都走了,這才帶著女兒離開。

  蘇玉畹回房換了衣服,奶娘黎媽媽便端了碗薑湯來,看著她喝下去。見她忙忙地吃兩口點心,一副馬上要外出的樣子,忙勸道:“姑娘,外麵雨這麽大,要不等明兒個再去吧?你可是答應了太太,要等雨停的。”

  “奶娘,我就這麽一說,安我娘的心罷了,哪裏能等得了雨停?這季節的雨你也知道,淅淅瀝瀝的,還不知道要下幾天呢。爹去的突然,茶園裏不知亂成什麽樣了。眼看著要采春茶,我不去看看,哪裏能放心?”蘇玉畹一邊係著披風帶子,一邊往外走。

  黎媽媽無法,隻得跟在後麵,又歎氣道:“真是苦了姑娘了。”

  蘇老太太孔氏作為繼母,雖不是那等下藥害人的惡毒婦人,卻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在為蘇長清議親的時候,隻說殷氏是秀才之女,知書達理,且容貌出眾、賢惠溫柔,是個百裏挑一的好姑娘。蘇老太爺作為公公,自不好去親見人家姑娘,派人打聽了一下,殷氏的為人果如孔氏所說,於是便給長子娶進了門。

  可進了門才知道,這個殷氏是個麵人兒,柔柔弱弱的,沒啥主見,遇事隻知道掉眼淚,半點擔不起事。孔氏便以此為借口,一直把持著後宅內務,便是要人相幫也隻叫二太太魏氏。後來蘇老太爺去世三兄弟分了家,大房單過,還是蘇玉畹接過管家權,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蘇長清才免了後顧之憂。

  如果蘇長清命長,早些幫蘇世昌娶個能幹妻子,接替蘇玉畹出嫁後留下的空缺,這個家的日子也能如常過下去。偏還沒等蘇世昌長大蘇長清就撒手西去了,這家裏裏外外的重擔不得都落在蘇玉畹身上?

  蘇玉畹吃過點心,又淨了手臉,便轉頭吩咐丫鬟穀雨:“去把王媽媽叫來。”

  “是。”穀雨應聲去了。

  隔不多久,一個四十多歲穿藕荷色綢緞褙子的婦人走了進來,行禮問安後,便安靜地站在那裏,等著蘇玉畹問話。

  她是管家劉安的妻子王氏。

  劉安小時候是蘇長清的小廝,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漸強,蘇家分家後蘇長清便讓他當了大房這邊的管家;而王氏則原是殷氏的陪嫁丫鬟,後嫁了劉安。蘇玉畹接管內宅事務後,便把原在殷氏身邊伺候的王氏提拔起來,暫且管著針線房的事。她原是想著通過劉安身邊的王氏來了解外院的動向,從而能更好的幫助到蘇長清。沒想到這做法如今倒成了一步妙棋,讓她能迅速將內外事情都掌控在自己手裏。

  想到這裏,蘇玉畹心裏一酸,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問王氏道:“這段時間茶園那邊可還好?”

  王氏搖搖頭,滿臉苦笑道:“還真被姑娘料著了,如今茶園裏人心惶惶。不知從哪來的流言,說姑娘根本管不了茶園,茶園不是被賣掉,就是要托給二老爺管,原先管事的人怕是要被換掉了,大家都沒心做事呢。”

  說著她抬起眼來,看了看蘇玉畹的臉色,小心翼翼地道:“其實茶園的情況還算好的。茶農那邊情況更糟糕,聽說已有人去找旁的茶商收茶了。”

  徽州這時候的茶商基本還屬於自產自銷,即自家出的茶葉,由自家的茶莊售出。而那些沒能力開茶莊、自家又有田地種茶的小地主或平民,則還得依附於某個大茶商,把每一季的毛茶賣給他。

  隆慶年間鬆蘿茶出來後,蘇老太爺便屬於第一批種茶、售茶的人,短短十幾年,蘇家由隻有些田地的小地主,發展到擁有百來畝茶園、另有一些小茶農依附的大茶商,在整個休寧縣也算得是富商。蘇老太爺去世前給三兄弟分家,大房分得了三十多畝茶園,外加休寧縣茶棧一間、徽州府茶莊一間,依附的茶農山地幾十畝。每年在茶農處收的茶,產量比自家茶園的產量還多出一倍。

  如果那些茶農把茶賣給別人,大房不光損失是今年那一部分茶的利潤,往後再想把這些茶農手上的茶買回來,怕是很難了。徽州人做生意還是以誠信為本,茶農跟茶商合作,隻要給的價錢合理,又沒有什麽大的矛盾,茶農一般都不會主動更換與之合作的茶商的。

  聽得這話,黎媽媽頓時擔心起來,問道:“咱們不是跟那些茶農簽了合約的嗎?難道他們就不怕吃官司?”

  王氏嫁了劉安十幾年,對於外麵的事情了解甚多,比起整日關在內宅裏的黎媽媽來,自然多了幾分見識。

  她搖搖頭道:“這種事官老爺是不會管的。老爺不在了,那些茶農為長期利益考慮,另找買家也是極正常的,最多不過是賠償咱家一些違約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