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相印相托
作者:吉吉的狗      更新:2020-07-29 03:01      字數:2785
  吳魁之亂過去了一個多月,陳子遊平日裏在宮中除了養病以外就是各種翻閱魏國的藏書,魏國不愧是繼承了大晉的國家,藏書之豐富可比中山國強了不隻是一星半點。

  卻說魏國的廟堂,因為吳魁之亂,處死了大半官員,此刻朝廷之上可以說是一片死氣。好在伍胥日夜辛勞,方才勉力保證了運轉。

  魏王坐在大殿的寶座上,看著殿下一大批陌生的百官麵龐,心底仍舊難免歎氣。

  現在提起來的官員,大多都是原先百官的副手,雖說也有工作經曆,但是比較原先的官員還是差得遠了,況且最讓魏王頭疼的還不止這一點。

  此時武官首席是城頭守備隊徐正,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徐正本次平叛親斬吳魁,功勞不淺,魏王又提了他的官階,現在徐正除了負責城頭守備的工作之外,還兼領禁軍,幾乎是掌握了大梁城全部軍事力量。

  這並不是一件好事,雖然徐正的忠心早已求證,但是也不能失去了製衡,人一旦權力大了,心思難免不會變,這也是魏王一直憂慮的事情。這就又牽涉到另一個問題了,吳魁被斬,相位空懸,又該托付於誰呢?

  殿上的百官大多是新上任,不可能也不具備相國的才能,如此人選就很窄了。

  就在魏王皺眉苦惱之時,就有伍胥出列道:“大王所煩之事,想必是相位空懸,文官沒有主心骨。”

  魏王點了點頭,看著暫居文官首位的伍胥,伍胥此次平叛,忠心畢露無遺,加之也是三朝老臣,工作經曆豐富,這幾日來朝政也頗多仰賴他,如果將相位托以他卻也不失為一個選擇。但是魏王還是很猶豫,因為提及相位,他總是會想起吳魁。

  伍胥自從吳魁死後,便暫領相國事,不少朝中官員都認為伍胥就是未來魏國的相國,因此近日來頗多官員造訪他家,有巴結的意味在內。

  因此馬上就有官員出列道:“啟稟大王,臣有一見,觀吳魁之亂後,國家朝政運轉,頗賴伍大人支持,兼之伍大人三朝老臣,資曆冠絕廟堂,臣以為可堪大任。”

  這一番頗多巴結之意的言語,立即就引來不少官員的嗤笑,但是卻也並無人出列反對,雖是巴結話語,但是占理。

  魏王點了點頭,看著伍胥許久,終究是下了決定,相國之位至關重要,需要趕快定下。

  可就在此時,伍胥卻出言道:“大王,臣舉薦一人。”

  魏王一愣,問道:“何人?”

  伍胥抬頭,眼神堅定:“本次平定吳魁之亂的首功之人,陳子遊!”

  話音剛落,便在殿上引起千層浪,沒有人想到伍胥舉薦之人竟然是陳子遊。

  魏王也是滿臉不解的看向伍胥。

  一名大臣出列道:“啟稟大王,陳子遊是他

  國臣子,雖然此次平叛對我國幫助頗多,但是怎可領我國相印!”

  這一番話說出了殿上眾人,包括魏王在內的心裏話。陳子遊即便再怎麽有功,但是畢竟是中山國的臣子,怎麽可以領我國相印呢?何況陳子遊在中山國擔任的還是相國之職。

  伍胥明白眾人的顧慮,接著說道:“大王且聽我說。據臣所知,陳子遊雖是中山相國,但實際上並不負責實際工作,這從他遠赴我國便可知道,諸位可曾見過以一國國相之姿,身邊不帶一個侍衛?這不像一個相國,更像一名縱橫家。”

  縱橫家,當伍胥說出這個詞匯時,殿上眾人都是微微一愣。一百年前那場百家爭鳴,最終真正得勢的不過十家,其中又以儒教獨占鼇頭。其中縱橫一派,不似其他流派注重治國,反而很多強調個人的作用,在那個時代培養出了一大批所謂的縱橫家,在諸國之間斡旋,非常強調外交策略的運用。

  可是近年來儒家繼續如日中天,除了道,墨兩家在諸國仍有市場,其餘七家都已漸漸失勢。

  伍胥接著說道:“據臣近日來的觀察,陳子遊此人,誌不在一國,出仕中山國且領相印,並不是出其本心,況且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值得以相國之位籠絡。”

  魏王不發一言,但是雙眼卻微微眯了起來,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

  回到了寢宮的魏王邀請陳子遊來到住所,將今日朝中之事說了出來。

  陳子遊聽後一愣,開口說道:“在下是中山國的相國,怎麽可以領魏國的相印呢?伍胥大夫所言,過於荒唐了。”

  魏王卻是麵含笑意道:“伍胥大夫所言,雖然天馬行空,但是寡人事後思索,卻認為未嚐不可。”

  魏王接著說道:“我大魏雖然說不上大國,但是畢竟底蘊仍在,想來可以配得上先生的大才。”

  魏王這一句話卻讓陳子遊一驚,配得上三個字已然將陳子遊置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地步,如果拒絕,豈不是說明陳子遊看不上魏國?

  陳子遊趕忙說道:“不是臣不願意出仕魏國,隻是實在是已經領中山相印,中山伯以相印相托,在下實在是不好辜負。”

  魏王眯了眯眼,笑道:“寡人也沒有說要先生舍棄中山相印呀。”

  陳子遊這回是徹底的愣住了,依照魏王所言,是要他同時領魏國中山國兩國的相印嗎?這在古文明曆史上並非沒有出現過,當初蘇秦就曾經領六國相印,以此來組建聯盟對抗強秦。

  這是要我當蘇秦啊......

  陳子遊思索了一會,開口道:“可否容在下再思考幾日?”

  魏王笑著點了點頭道:“如此大事,自然是要多思考些時日的。”

  陳子遊鬆了口氣,回到

  了住所,一路上,他反複思考這件事的可行性。

  可是反複推演過後,他得出的結論竟然是——勢在必行。

  先說伍胥朝堂上這番舉薦,在陳子遊看來是個很聰明的行為。

  魏相之位,是文官之首。這本應該是一個香餑餑,但是偏偏出了個吳魁,權勢滔天,甚至打算推翻魏國王室。雖然叛亂已平,但是這個相國之位留在魏王心底的陰影卻是難以消磨的。伍胥固然可以坐這個位置,但是他就必須要隨時做好被殺頭的打算,國君的猜疑會始終存在。畢竟魏王實在不希望再出現第二個吳魁,伍胥這麽做,可以將自己推下風口浪尖,也不再需要日夜顧慮,深怕自己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況且陳子遊如果當上了國相,也不會在魏國長久呆留,魏國朝政依然需要伍胥去從中斡旋。這對伍胥來說,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再說對魏王而言,他最怕的就是出現第二個吳魁。但如果是由陳子遊來當這個相國呢?陳子遊不會長久呆留魏國,自然說不上培養自己的勢力,這所謂的相國之位不過是個虛銜。在解決了相國之位空懸的問題過後,還能避免日後再出現第二個吳魁的可能性。這麽一個選擇,對魏王來說也是再好不過了。

  可是為什麽說對陳子遊來說,做出這個選擇也是勢在必行呢?

  因為陳子遊這時才發現自己一直以來所忽視的一個問題,五國同盟組建,各國的實力相差不大,這固然是基礎。但是又要由何人來掌管這個聯盟呢?不管是由哪個國家的人來管理,都會引來其他國家的猜忌。那麽最好的辦法就是,這個管理者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卻又屬於任何一個國家。這句話很繞,但是也很好理解。古文明時期的蘇秦也是通過領六國相印從而去管理六國同盟的。

  陳子遊這番思索過後,心中頓時明朗了許多,風險雖然還是存在,但是相反的利好要更大。

  三日之後,陳子遊離開了魏國。

  離別之日,魏王親帶百官相送,送出城外一百裏。

  而在陳子遊離去時所帶的包裹裏,同時放著兩枚相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