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趕盡殺絕
作者:吉吉的狗      更新:2020-07-29 03:01      字數:2721
  徐正帶著百餘名親衛回到殿上,一步一步的走到魏王麵前,恭敬的跪下說道:“禁軍已經全部收押大牢,聽候大王發落!”

  魏王如釋重負的鬆了一口氣,欣慰的伸手扶起了徐正,感激的說道:“徐將軍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斜,是我大魏的忠臣,快快請起!”

  徐正仍舊是麵有愧色的起身,毫無居功自傲的神色,懺愧的說道:“臣在來時的路上,遇到黃老將軍攔路刺殺吳魁,臣迫不得已出手殺了老將軍。”

  魏王愣了一下,隨後輕歎了一口氣道:“徐將軍不要過多自責,你也是為了瞞過吳魁的耳目,如若黃老將軍在天有靈,也會認可你的這番良苦用心,定然不會怪罪你的。”

  徐正的慚愧之色並未削減,但他還是看了眼殿上被百餘名親衛團團圍住,正在瑟瑟發抖的百官,接著問道:“這些人要怎麽處置,還望大王示下。”

  魏王看向殿上那群瑟瑟發抖的群臣,眼神中滿是猶豫之色。

  百官見狀趕忙在地上跪著磕起頭來,嘴裏不住的說著“臣該死,望大王網開一麵!”

  魏王看著百官如此作態,麵上掠過一抹譏諷之色,隨後他望向一名官員,出聲問道:“鄭大夫,你曾經輔佐我父王,是三朝老臣,為何跟著吳魁反叛!”

  鄭大夫不住的磕著頭,解釋道:“吳魁以我一家老小作為要挾,臣實在是沒有辦法啊!”

  魏王冷笑一聲道:“撒謊!斬了!”

  一名士兵上前揮刀結果了鄭大夫的性命。

  魏王接著看向一名身穿將官服飾的將軍問道:“何將軍,你是我大梁禁軍副統領,職責是護衛寡人的安全,可為何今日要與吳魁張作虎等人一同上殿逼宮?”

  何將軍見到方才鄭大夫一語不慎便死於非命,早已嚇出一聲冷汗,他隻能說道:“禁軍一向由張將軍,不不不,是張作虎這個逆賊把控,臣畢竟是副手,壓根不知道他是要逼宮啊!”

  魏王冷笑道:“撒謊!斬了!”

  又一名士兵上前欲揮刀斬去,但是這何將軍畢竟是武官出身,見情況不對卻也反應機敏,一個閃躲避開了一刀,而後一把抽出了腰間的刀,準備進行反抗。

  但是早有十數名甲士上前將他團團圍住,何將軍最終還是雙拳難敵四手。

  魏王接著一個個的問向殿上的群臣,沒有漏過一個官員,百官膽顫心驚之際卻也是沒想到這麽一個甚少理會朝政的年輕君王竟然記得在場每一個人的名字。

  一名又一名的造反官員被斬首,直到殿前已經布滿了鮮血,百官再無一人立在殿上。

  魏王有些恍然的看著滿殿流淌著的鮮血,看著地上一具具大臣的屍體,長歎一聲,吩咐了伍胥幾人幾句,轉頭便走了。

  魏王的身後是滿殿的屍體,那些倒下的人本來都應該是大魏的股肱之臣,一刻盡皆身首異處,本該可惜,但是魏王遠去的身影決絕無比。

  ......

  轉身離去後的魏王並沒有選擇先回到自己的寢宮,而是徑直去了陳子遊休養的住所。

  一直站在門外的陳子遊看到漸漸走近的魏王身影,終於長舒了一口氣,懸在心底的那塊石頭也終於是放了下來。

  既然魏王安全回來,那麽吳魁的叛亂必然已經被平息。

  走近前來的魏王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這一跪卻把陳子遊嚇了一跳。

  陳子遊趕忙扶起魏王,說道:“大王何需行此大禮。”

  魏王感激的站起身來,拉著陳子遊的手,說道:“我大魏社稷得以延續,全賴先生籌謀,寡人這一跪,還算輕了。”

  陳子遊撓了撓頭,也不好推辭,與魏王攜手進了房子裏。

  兩人麵向而坐,魏王一臉欲言又止,陳子遊笑了笑道:“大王有話不妨直說。”

  魏王尷尬的笑了笑,終於是說出了他的疑問:“百官雖然附和吳魁,但是畢竟是被挾持了把柄,為何要趕盡殺絕?”

  陳子遊歎了口氣道:“我明白大王的顧慮,這麽一大批官員的處死必然會導致魏國很長一段時間裏一蹶不振,畢竟都是魏國朝廷的脊梁。”

  魏王點了點頭道:“先生所說不錯,當初先生囑咐我要將百官斬盡殺絕之時,寡人甚至一度懷疑先生是為了削弱我大魏的國力。”

  陳子遊笑道:“大王倒是實誠,隻是我畢竟是中山國相,大王會如此推測也不無道理,但是在下卻從未有過這一想法,恰恰相反,殺盡百官是為了安定魏國。”

  魏王不解的看向陳子遊,陳子遊接著說道:“殺一儆百固然不錯,但是僅僅隻是殺了吳魁和張作虎還不夠。今日吳魁逼宮謀反,百官敢於附和,不僅僅是因為被把持把柄,更是因為心中早已沒有對王家的敬畏。如若不殺盡這些早已沒有敬畏之心的群臣,今日吳魁可以謀反,他日難保不會出現第二個吳魁。”

  魏王恍然大悟,有些抱歉的道:“是寡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陳子遊所言固然不假,但是陳子遊心頭卻是一片敞亮,勸說魏王殺盡群臣固然能夠震懾往後的官員,但是這帶來的代價確實是慘痛無比的,今日這一鬧,十年之內魏國想必都會一蹶不振,這場屠殺帶來的後果就是很長一段時間內魏國朝廷都是人才青黃不接。削弱了魏國的廟堂,進而削弱了魏國的實力,這其實也是陳子遊的一個目的。

  合縱合縱,最好的辦法就是實力無比相近,魏國在中部五國中實力實在太過突出,幾乎能以一國之力對抗其餘四國,這樣組建

  起來的五國同盟,仍然難以說得上是無比穩固。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削弱魏國的實力,這樣子才不會出現五國同盟中出現一言堂的情況。

  這一番思慮自然不能被魏王所知曉,最後一箭雙雕的隻有陳子遊。

  吳魁之亂能夠得以解決,不得不說仍然有運氣使然,當陳子遊負傷入宮之時,他與吳魁的博弈便已經落入了全麵下風,而在最後一刻選擇了將寶押在徐正的身上,賭他一腔熱血,一身忠義,已然是兵行險招。

  人性,往往是最難以揣測的東西,一個外表再忠義無比的人,你都很難去肯定他的內心,陳子遊這次押對了,但是難保下一次不會出錯。

  魏王眼裏的陳子遊運籌帷幄,但是隻有陳子遊自己這幾日常在半夜被噩夢驚醒,醒來時一身冷汗,後怕不已。

  自己的運氣,似乎不錯?

  陳子遊心底自嘲的笑了笑,廟堂之算本就非他所長。

  不管怎麽說,從此刻開始,陳子遊就是此次平叛的首功之人,加上魏王先前的許諾,合縱之計想必可以在進一步了。

  ......

  三天後,吳魁叛亂被處死的消息很快不脛而走,大街小巷的市民起初都對這名聲譽不錯的相國感到頗為可惜,可是當吳魁又被冠上了通敵罪名之後,百姓們的口徑馬上為之一變,全是一邊倒的唾棄。

  三晉的百姓,早已飽嚐國家分裂的苦楚,最是痛恨那些出賣國家的賊人,吳魁可以說是犯了最不能饒恕的罪過。

  而與此同時,魏國邊境的十萬秦軍停止了進軍,在魏國邊城守軍的注視下離開。

  領軍的主將李信雖然感到十分可惜,但是既然事情已經敗露,他也自知勢不可為,選擇了班師回國。

  騎在高頭大馬上的李信,離開前最後回頭看了眼魏國的國土,心下暗暗發誓,遲早有一天要再次領軍踏平魏國。

  這在心底發下的誓言無人知曉,但是在十年後最終一語成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