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水上人家
作者:趙子龍的兄弟      更新:2020-07-29 02:57      字數:2348
  裏下河。

  在李家莊的東北方,有一片一望無際的湖蕩。

  這裏是李文正想要的兵源之地水鄉裏下河。

  在唐宋時期,這裏還是一片海濱灘塗。

  由於海浪不斷的衝刷,逐漸形成了麵積巨大,縱橫交織的水網地帶。

  大明立國以後,這裏陸續的聚集了人氣,生存在這裏的人們以船為家,擇水而居。

  逐漸形成了富有水鄉特色的生存方式和生產技能。

  裏下河的蘆葦茂密繁盛,高可過人。

  由於這裏靠近鹽場,老百姓發明使用食鹽來促進蘆葦生長的方法,茂盛的蘆葦成了水鄉居民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經濟作物。

  同時也使得水鄉顯得曲折神奇,充滿魅力。

  裏下河的水質清澈透明,幾乎沒有汙染,這裏盛產的水鮮野味品種豐富,深的大戶人家的歡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裏的水上人家世代相傳了許多別具特色的漁獵方式。

  李文正看過粘網趕魚,粘網是這裏最為常用的工具,粘網的網眼寬大,小魚可以安然脫身,在幾道平行的粘網之間來回用聲響趕魚,可以節省時間,提高產量。

  李文正覺得,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他們漁獵時敬天畏神,懂得竭澤而漁的道理,頗有些後世保護自然的味道。

  一網下去,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收獲,裏下河對漁民一向是毫不吝嗇。

  這裏的魚個大體重,肉質堅實,味道鮮美,在周邊縣鄉那是有口皆碑的,也使得漁民能一直維持著基本的生活。

  李文正幾日前來到這,還下河用了丫子。

  它是專門用來捕捉鱔魚的,鱔魚覓食鑽進“丫子”之後,找不到出路,隻好在裏麵坐以待斃了。

  而捕撈者則顯得悠然自得,四處蕩舟去收獲昨日埋下的丫子。

  不過李文正最喜歡的還是魚鷹。

  魚鷹一般都要經過2年左右的馴化和喂養才能夠熟練地配合主人捕魚。

  放鷹人將魚鷹的脖子底部用細繩紮起,讓魚處於饑餓的狀態,魚鷹下水後本能地奮力捕魚,抓住魚後吞咽不下,魚便為放鷹人所獲了。

  有漁民就會有以造船謀生的工匠。

  不過這裏的造船人,大多都被李文正收為己用了。

  李文正在裏下河悠閑的玩了兩天,體會了兒時捕魚摸蝦的趣味。

  第三天,李文正幹起了正式。

  他是來招募水手的!

  經過幾天的接觸,觀察,李文正發現這裏的小夥子們都是比較純樸的,同時也有一顆走出這片水鄉的願望。

  正合李文正的心意。

  正字營招募水手:每人每月2兩銀子的工錢,由於出海有風險,常年飄在海外,還要和海盜水匪打交道,每人還有10兩銀子的安家費。

  水

  鄉的平靜被打破了,時不時的,三人一群,五人一黨的說著這件事。

  李文正的大名,這裏的人自然不陌生。

  他們都信的過李文正,正字營裏可都是一等一的好漢。

  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們興高采烈的報名參加,他們也有一顆熱血沸騰的心。

  帶著李文正捕魚摸蝦的青年也來了,他們家兄弟6個,這次來個3人!

  在裏下河停留了幾日,李文正帶著招募的500多年輕的水手,回到了李家莊。

  李文正之前吩咐過王小花,讓她的製衣廠定製一批新式軍服出來。

  都是李文正在係統裏弄出來的民國時期的軍裝。

  沒啥理由,就是李文正前世覺得這種軍服很帥氣,直接拿過來用了,就是這麽簡單。

  對於水師的訓練,李文正打算學學曾國藩的辦法。

  以最小的單位創建軍隊模型,經過不斷的檢測,改善,修補,防範,從而完善軍隊,隨後大量複製繁衍,從而達到迅速強軍的效果。

  不過在此之前,這500個小夥子還得和正字營軍訓,操練一番才行。

  至少有個軍人的模樣!

  李文正接到了一份請帖,是鹽場裏的。

  原來是一場祭祀活動。

  明天是四月初八。

  每逢這一日,每個鹽場和大多村子都要舉行莊重的祭祀太陽神的儀式。

  對於鹽民來說,祈禱太陽就是祈禱豐收,期盼天地間的溫暖。

  第二天,李文正好好收拾下自己,換了身得體的衣服準時出現在了鹽場。

  對於李文正的到來,廟灣的鹽民灶戶們大聲的歡呼雀躍起來。

  李文正對於他們來說,那是活命之恩。

  熱熱鬧鬧的把李文正迎上了高台,祭祀儀式就要開始了!

  為了表示大家對太陽的敬重,今天廟灣鹽場組織了一支樂隊,28支嗩呐同時響起,那聲音,透徹天際。

  鹽場還花錢專門從縣裏請來了有名的歌舞班子。

  李文正有些看不懂,錢大使在邊上解釋,隻見少女們跳起古怪的舞蹈,並反複探手向天空伸去,象征著村民們對太陽的無比渴望。

  在長期的煮海為鹽的實踐中,鹽民們早已明白,單個的人在世上的力量是多麽渺小。

  在大明,可沒有後世的機械化生產。

  太陽恩威冷暖是生活的全部基礎,這是鹽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求,也是對大自然的深刻敬畏。

  讓太陽來的更毒辣一些吧,這樣可以曬出更多的鹽水並節省大量的柴草;讓爐火燃燒得更猛烈一些吧,這樣可以燒出更多更純淨的鹽巴!

  李文正感觸頗深。

  他也沒辦法,他所能做的就是用係統慢慢的影響,慢慢的改變著大明。

  任重而道遠!

  看著前麵虔誠跪地的百姓

  ,李文正覺得有些計劃得要開啟了!

  祭祀活動圓滿成功,最後在大家熱烈的歡迎下,李文正給大家講幾句話。

  “鄉親父老,你們好,我是李文正,眾所周知,咱們鹽城縣的鹽以卓越的鹽味、鹽色和鹽質名聞天下,行銷四海,創下了“吳鹽如花皎白雪”的美名。”

  “這些白花花的食鹽凝聚了在坐的各位無窮的心血,是你們才有了兩淮鹽業的美名。”

  “為了感謝你們的辛勞,感謝你們的付出,我李文正今日在此宣布一個重大的消息。”

  “凡是鹽場的鹽民灶戶,我李文正免費辦書院,供他們孩子讀書識字,以後能有出息。”

  李文正趁著機會,宣布了計劃好的書院計劃。

  李文正的人才培養計劃,可不指望那些讀書人家的孩子,那些都是想著科舉的!

  李文正可不會教什麽八股文章,至於交些什麽,李文正早有了打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