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船艦就得夠大
作者:趙子龍的兄弟      更新:2020-07-29 02:57      字數:2340
  衙役都是本地人。

  他們這些地頭蛇自是知曉李文正的名堂。

  熱情的把李文正迎進了衙門,又去稟告縣令去了。

  沒讓李文正久等,不消一會衙役轉了回來,說縣令在後廳。

  李文正隻在行冠禮上見過一次,這位而立之年的縣尊大人,據說正在活動,想著來年能去淮安府任個官職。

  “學生李文正見過老父母,今日冒然登門拜訪,還請見諒。”李文正說道。

  “賢侄不必拘禮,我與令尊也算是同年,有些交情。”縣令說道:“今日來我縣衙,可是有何事?”

  “今日文正來此,為的就是範公堤,海堤上次修建加固還是萬曆十年的事,學生打算聯合各鄉整修海堤,還望縣尊大人從中調度。”

  “嗯,到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不過衙門裏的銀錢不太充裕,還得賢侄和縣裏士紳鄉老們的支持。”知縣有些心動,為難的道。

  “還請大人安心,不必為了銀子的事擔心!”李文正本就沒指望衙門出銀子。

  李文正又和縣令商議了一會,具體的方案。

  二人兵分兩路,縣令在城內召集士紳,李文正去鄉裏動員鄉老。

  事情辦的很順利。

  縣令據說最近正在費力活動,想著來年更進一步,能去淮安府任個一官半職。

  修建海堤算是一大政績,對於縣令來說,自是求之不得,升官的事又多了幾分把握。

  鹽城各地的士紳鄉老們,當然也不會拒絕,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誰家沒受過水災的傷害。

  大水一來,可不管你是貧是富,什麽身份,洪水麵前,那還真是人人平等。

  李文正查看係統,決定從廟灣鎮至白駒鎮一段範公堤百十餘裏均加寬至4-9米,用磚石在加上水泥,動用工匠,石匠,河工近千餘人。

  參與修建海堤的青壯,李文正不禁解決一日三餐,每人還有30文工錢每天。

  青壯們樂開了花,他們沒想到出個徭役還有工錢。

  李文正的好名聲再次傳揚在鹽城周邊的縣鄉。

  花點銀子,買名聲,李文正是很樂意做的,在民間有個好名聲,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古代,要是有個修橋鋪路的事,富戶豪強都會爭著去做,府衙也是不管。甚至有時候衙門沒錢,還主動找當地的士紳來做。

  這邊順利動工,李文正也沒閑著,他在物色厲害的造船工匠。

  大明水師,李文正一想就恨的牙癢癢。

  說到水師,就不得不提大明曆史上最厲害的太監“鄭和”與他的“七次下南洋”。

  要知道明成祖朱棣鼎盛時期,我大

  明王朝擁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戰船。

  以及駐紮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運糧漕船,其中250艘是遠洋寶船。

  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實際上隻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

  其總規模相當於10個西班牙無敵艦隊。

  在看看現在,實施海禁,閉關鎖國,水師都多少年沒造新式大船了。

  還有明朝兵部職方司郎中劉大夏卻將具有重要戰略價值,曆經鄭和船隊數十年舍生忘死才得到的航海資料一把火銷毀,而且還受到明朝所有官員的稱讚。

  朱棣會不會氣的活過來,大罵子孫不孝,廢物點心。

  有時候李文正真的很想不管不顧,大開殺戒,看看這些人可恥的嘴臉在刀劍下會怎麽樣。

  扯遠了!

  東南沿海當年為了抗擊倭寇,戚繼光大帥在這裏造船備戰。

  大明現有的船艦類型有很多:樓船、蒙衝、鬥艦、海鶻、走舸、遊艇等外,還有四百料戰座船、四百料巡座船、九江式哨船、劃船。

  抗倭名將俞大猷曾經提出“海戰不過是以大船勝小船,以大銃勝小銃;以多船勝寡船,以多銃勝寡銃。”,

  李文正想要打造的就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寶船。

  長四十四丈四尺(151.18米),寬十八丈(61.6米)。

  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

  在使用國外的風帆戰艦的技術,外加上百十門火炮,那絕對是海上巨無霸。

  隻要舍得銀子,匠人大明從來沒缺少過。

  李文正招募了幾百出色的工匠,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圖紙,讓工匠們一起研究。

  當然這些人都是簽了鍥約,生死握在李文正手裏。

  至於造船需要的各種木料,資源,李文正找了朱定元。

  勳貴別的不行,賣大明的家底給自己撈銀子那是無師自通。

  撒了大把銀子下去,各種材料陸陸續續的運了過來。

  李文正從係統裏找出了一套流水線作業的方式,19世紀英國,西班牙等國的造船廠先進的管理體係都被李文正拿了出來,在船塢慢慢的摸索,實踐。

  船塢的管事,李文正在幾百個工匠裏找出了5個人,都是在朝廷水師裏幹過的,經驗豐富。

  船塢按部就班的進行,李文正還花銀子讓李定元做中間人,買了幾艘水師的閑置戰船。

  李文正要招募一批水手訓練,免得到時

  候船造出來,沒有足夠的人手。

  都是沿海地區,基本都是熟水性的。

  李文正看上了離得不遠的漁民子弟,都是打小在水裏長大的。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李文正很鬱悶的發現,自己沒有訓練水軍的人!

  水戰不同與陸戰,正字營李文正可以自己靠著係統一邊練兵,一邊摸索,水軍就不一樣了,還是得有個經驗豐富的人,保駕護航來的穩妥一點。

  還是得慢慢尋找,急不來。

  李文正讓自家三哥李文豹,領著一個連隊的正字營駐紮在船塢。

  李文虎負責李家莊的安全護衛。

  前期還是自家人用的放心。

  正字營已近悄無聲息的擴充到了3000人,每個鹽場都駐紮了一隊人馬。

  李文正還是以連隊為編製,3000人15個連隊,15位連長互不統屬,隻對李文正負責。

  李文正自身的親衛隊,也經過了一輪補充,現在600人,3個連隊。

  每人都配備1把新式擊發槍,50發子彈,每天都有實彈訓練。

  可以說,隻等輕巧靈便的大炮研究出來,正字營不管野戰,還是攻城,無所畏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