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鳥銃二三事
作者:趙子龍的兄弟      更新:2020-07-29 02:57      字數:2336
  自從演武大獲全勝,家丁們士氣振奮。

  知道少爺教的軍陣很是厲害,操練時更加投入。

  據說,家丁隊伍要擴編,自己這些人都能混個伍長幹幹。

  要好好表現,免得被少爺看不上。那還不丟死個人!

  李武,李忠,很快就把需要的人送了過來。

  都是年輕力壯,有些是家生子,也有一些本分的鹽戶。

  這是李文正要求的,一定要選老實本分的人,滑頭在機靈也不要。

  李文正給以前的伍長,小隊長,提了一級。

  李文正取了個名號:正字營。

  李文正領營長一職。

  正字營現有4個大隊。

  每個大隊有4個小隊。(45人,又配備5個夥夫,湊了50人)

  正字營又有營長親衛火槍隊100人。

  共計301人。

  李文正吩咐大隊長,小隊長們負責操練,他自己正帶著工匠們講解著鳥銃。

  大明現階段規模使用的鳥銃:

  鳥嘴銃:由馬憲、李槐等人在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比西番尤為精絕”的中國第一批火繩槍一萬支,稱之為“鳥嘴銃”。

  這銃用熟鐵打造,重約5~6斤,有準星、照門,安裝木托之上。

  《武備誌》說:“後手不棄把,點火則不動,故十發有八九中,即飛鳥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成為當時戰鬥中的“利器”。

  魯密鳥銃:明萬曆二十六年,中國古代著名火器專家趙世禎在魯密國(今土耳其)貢入的鳥槍基礎上,創製了比鳥嘴銃射程更遠的火繩機槍,稱之為“魯密銃”。

  銃全重8斤,長5~7尺,裝藥4錢,鉛彈重3錢,火繩機的板機安在槍托內,撥之則落於火門,火燃之後,自行昂起。

  槍托尾部有鋼刃,敵人逼近時,即倒轉來作斬馬大刀用。

  這銃射程遠,威力大,在結構上也優於鳥嘴。

  《武備誌》說:“鳥銑:唯魯密銃最遠最毒”。

  每名鳥槍手配備火藥罐2個,一個裝發射火,藥,―個裝引火藥,攜帶鉛彈300發。

  由於發射速度較慢,為彌補這一缺點,通常在戰術上采用三排輪放法。

  即一排裝銃,一排進銃,一排放銃,第一排發射完畢後,退至第三排裝銃,第二排進至第一排位置放銃,如此輪流發射。(和古代箭陣相識)

  這些都是火繩槍,缺點很多:怕雨怕風,不確定因素很多。

  李文正想要打造的是明末清初出現的自生火銃。

  也就是燧發槍!

  比起火繩槍,射的更遠,射的更快,射的更準。

  也是不懼風雨,簡單輕便,便於攜帶。

  李文正把係統裏的燧發槍打造方法,一一講解給工匠聽。

  這些匠人都是簽了賣身契的,生是李家人,死是李家鬼。

  不得不吐槽,封建時代的匠戶社會地位真是低的可憐。

  李文正把圖紙,原理,掰開了一點點的灌輸給他們。

  說開了,也不是太難。

  這些匠人本來就是衛所裏打造鳥銃的,匠人們表示,熟悉一下,就可以著手打造了。

  李文正當場宣布,誰能最先製造出來合格的燧發槍,賞銀子30兩。

  匠戶們當時就急紅了眼,錢帛動人心!

  自古不便的道理。

  太陽照常升起,落下。

  李文正一邊和匠戶摸索著火槍的打造,一邊操練著正字營。

  父親李源派人過來傳話,要李文正回家。

  回到家裏的李文正,母親自是一番噓寒問暖。

  兒子能出息,母親是驕傲的,但又心疼兒子在外麵摸爬滾打。

  李文正又是拜見爺爺奶奶一番不提。

  李源書房裏。

  “正哥兒,為父過幾日就會進京,準備明年早春的大考,”李源看著眼前的兒子:“你也出來做事了,家裏有你母親操持,外麵的事多向你爺爺請教。”

  “父親,孩兒知道,此番進京,父親金榜題名,蟾宮折桂。”李文正祝福:“父親可是認識楊漣,高攀龍?”

  “自是有過交往,都是我東林君子,若是我東林能眾正臨朝,江山社稷豈能敗壞如此模樣!”李源一臉正氣。

  我去,還要不要臉。

  李文正哭笑不得,自己父親也是書生意氣,太想當然了。

  “父親可知魏忠賢?”李文正試探道。

  “一階閹宦,還妄想把持朝堂,內閣諸公誰能答應。我輩讀書人恥與為伍。”

  得,這就是清高的毛病!

  魏忠賢太監一個,又大字不識幾個,讀書人當然不服氣了。

  天子都照噴不誤,何況你一區區家奴。

  李文正有些腦子疼。

  他就怕李源進京,讀書人腦子一熱,被人當槍使。

  “父親,孩兒覺得科舉為重,現在不宜分心太多,朝堂博弈,等咱做了官再說。”

  “你這小子,為父會是那等不知輕重之人?有些話隻是咱父子二人說說罷了!”

  說實在話,官場怎麽混,李文正也是兩眼一抹黑。

  這就是他為什麽,寧願自己從頭打拚,也不招惹朝廷。

  總不能就是一通殺吧,要不然就無止盡的扯皮,別想做事了。

  李文正也沒有勸說父親和東林黨

  疏遠。

  天地君親師,可不是說著玩的,李源的身上就是東林黨的烙印,撇不清的。

  父子二人又說了一通話,又和弟弟妹妹們玩鬧一會。

  姐姐快要出嫁了,正在給自己繡嫁衣,娘親也傳授一些管理內宅的經驗。

  親事去年就定下來了,是個讀書人,是父親同年的兒子。

  李文正尋思著找個時間看看這個姐夫怎樣,要是尋花問柳,不務正業,有必要攪黃了。

  別人管不了,自家姐姐可不能受委屈!

  李文正沒留在李府過夜,回到了李家莊。

  現在的李文正很忙,係統裏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整理出來學習。

  晚上沒時間在給正字營講三國啥的了。

  就請了幾個說書的,李文正把三國,水滸,以及毛爺爺長征的故事整理出來。

  讓說書的來講。(不清楚那會老百姓知不知道羅貫中,施耐庵,我覺得話本小說不算主流,那個年代不可能流傳多廣。)

  早晨的操練,李文正聽到喜鵲叫聲,總感覺有什麽喜事會來找自己。

  果不其然,匠戶們傳來喜訊,第一支燧發槍成了!

  李文正也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具體效果怎樣。

  找來一個用鳥銃的老手,準備測試一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