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廟灣鹽場
作者:趙子龍的兄弟      更新:2020-07-29 02:57      字數:2420
  演武場上。

  李文正一群人正在測試火槍。

  鳥嘴銃,魯密銃,還有新打造的燧發槍。

  李文正要看看這三種槍的優缺點,來製定裝備情況。

  30步,50步,70步(大明1步=1.4米)置靶,披甲一層。

  幾輪實驗下來,李文正大致了解了明朝火器的情況。

  鳥嘴銃,魯密銃都能30步破甲,魯密銃50步也能破甲,但是打不透。

  燧發槍較之鳥銃,能在70步破甲,而且一分鍾能打2~3發,是鳥銃的倍數。

  這還是槍手不熟練的緣故。

  百步外,100個燧發槍手一輪射擊,怎麽也能幹掉20來個人吧。

  不過現在這款燧發槍裝填也很麻煩,李文正找來周強和他的幾個徒弟。

  周強,也就是這次打造燧發槍的匠人,40來歲,生下來就是匠戶,幾十年的手藝。

  “正少爺,有什麽吩咐小人的。”拿了30兩賞銀的周強可謂是幹勁十足。

  李文正找來周強,就是膛線啊,紙包彈,後填裝技術什麽的,連同圖紙,一起打包給他,讓他好好研究。(匠戶不識字,隻能看圖紙)

  “周強,好好做事,少爺虧待不了你的。”李文正道:“先全力打造100杆燧發槍。”

  周強離去時,信誓旦旦的保證盡快完成。

  正字營按部就班的操練,李文正帶著幾個親隨,一路直奔廟灣鹽場。

  廟灣因為幾百年前大宋朝修建真武廟得名。

  也是射陽河的入海口,水利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廟灣場有鹽亭六百多,煎丁近四千人。

  這在大明朝已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化群體。

  隨著煮海工藝的日臻成熟,鹽產效率也在不斷提高。

  刈草於蕩,燒灰於場,曬灰淋鹵,歸鹵於池,煎鹽於。

  這無疑就是於流水線作業,簡潔、明快、實用,古人的智慧可見一斑。

  烈日燒曬,鹵氣熏蒸的生產環境使煎丁之苦,非同一般。

  廟灣鹽場裏勞作的漢子都是赤裸著上身的,太熱。

  看著眼前一片忙碌的景象,李文正有點唏噓:老百姓在是辛苦,流血流汗,也難活的像個人樣子!

  串場河,是專門為鹽場開挖的河道,連接著兩淮大大小小鹽場,正好經過李家莊,直通揚州府。

  大大小小的運鹽船隻往來不斷,據說,揚州那邊的屯鹽不下5億公斤!

  這就是都是金山銀海。

  李文正來的目地,也是看看這一片情況,怎麽能咬上一口,分一杯羹。

  走了一會,來到一處鹽丁的居所,外麵玩鬧

  的孩子都是破衣爛衫的,沒一件好衣裳。

  孩童們看到李文正一行人,衣著光鮮,好奇地看了過了,注意到李文正的目光,又一哄而散。

  家裏大人都有交代,富貴人家要離得遠遠的,前幾天小六子衝撞了貴人,被抽了鞭子,現在還不能下床。

  李文正覺得自己既然來到了大明,又有係統加身,至少得改變些什麽。

  比如:這些孩子的生活。

  李文正讓手下出去打探消息,自己悠哉悠哉的晃悠。

  來到大明3,4個月,不是在家,就是在莊子裏操練。

  李文正被不遠處的吵鬧聲引了過去。

  隻見一個漢子拿著鞭子,抽打著幾個鹽戶,一個看模樣快50來歲的人,護著個10幾歲的小子,被打的皮開肉綻的。

  周圍群情激憤,但沒人敢上前阻止,估計抽人的漢子是鹽場的巡丁。

  “那漢子,在打就把人打死了。”李文正開口:“打傷了,怎麽幹活,教訓一下就行了。”

  漢子看著李文正,白白淨淨,衣衫華麗,非富即貴。

  “小郎君有所不知,這些人偷奸耍滑的,就是欠抽,”漢子賠笑一聲,轉身對那幾人說到:“既然小郎君說話了,今日就算了,以後仔細著些。”

  惡狠狠的說完,走向李文正笑臉說到:“不知小郎君是哪家公子。”

  嗬嗬,盤道啊,李文正也不慫:“家父是個舉人,家祖是個遊擊將軍,世職千戶。在下不才,隻是個童生。”

  嘿嘿,傳說中的“我爸是xx”,感覺真爽!

  舉人雖說不是官,但在地方上,那都是臉麵人物,見著了,得叫聲舉人老爺。

  “小人是這裏的巡丁趙洪,不知小公子來此有何貴幹?小人在這裏算是熟門熟路。”趙洪湊近乎說。

  “沒啥事,就是城裏待的煩悶,出來看個新鮮,到處瞧瞧。”李文正覺得這趙洪就是底層小人物的真實寫照。

  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完美體現,大明可沒有什麽“不欺少年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李文正也沒計較剛剛的事,這種事多說無益。

  要是李文正幫鹽戶出頭,他一走,這些鹽戶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那些大俠,路見不平一聲吼,也不想想事後,那些人的日子咋過,還不被報複死啊。

  在趙洪的帶路下,李文正看了不少鹽場裏的事。

  現在是鹽場直接出鹽,商人們帶著鹽引現銀,來鹽場買鹽,運到揚州,再由揚州向全國出售。

  李文正覺得這裏有文章可以做啊。

  運鹽船隻,碼頭,有朝廷的,有大鹽商的,也有幫會的

  。

  就說廟灣鹽場,大大小小的幫會5-6個,多的五六百人,少的也有幾十號人。

  李文正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吃下去。

  具體的還得在做計劃,現在隻能和幫派爭利,朝廷,大鹽商還沒必要惹。

  知道天色漸晚,李文正一行人才回到李家莊。

  巡視的一圈正字營,又看看工匠,李文正回到書房,開始思考起來,分析各種利弊。

  要想富,先修路。

  係統裏石灰,水泥,怎麽修路,一目了然。

  也就是李文正知道了李源和東林黨大佬的關係,才敢拿出來用。

  朝廷,東林不伸手,李文正在東南現在誰也不慫。

  一大早,就回到李府,李源已經進京了,和母親說笑一會,就去找爺爺李忠了。

  “這水泥的方子,真有這麽神奇?”李忠聽完李文正的話,對於水泥很是好奇。

  “是的,爺爺,水泥修路,又平穩,又結實,不止可以修路,蓋房子什麽的都可以用。”李文正說到:“這是孫兒在書院淘來的古方,據載是墨家的,後來失傳了。”

  李文正沒說的事,用水泥來修城牆,現在的大炮真轟不開。

  爺孫二人,又到大爺爺的衛所,弄了一些工匠,打算先試試效果。

  工廠就放在莊子上,有正字營守護,沒什麽問題。

  這些交給下麵的人去弄,李文正打算對幫會動刀子了。

  幫會火並開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