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兩河口(1)
作者:馬泰泉      更新:2020-07-27 16:20      字數:5147
  1.平波靜浪裏風雲際會

  多柯河與磨梭河像兩匹野馬,分頭從巴顏喀拉山脈吼嘯著奔騰而來,在馬爾康縣城南麵的一座小鎮匯流之後,似乎變得溫順多了,緩緩地經懋功南下匯入了大渡河。

  這座小鎮,就叫兩河口。

  在紅軍到來之前,小鎮的知名在人口稀少的阿壩地區幾乎等於零。在中華民國三十八年的《中國政區地圖》上,就連西康藏族首府阿壩所轄的地區也幾乎是一片空白。隻因紅軍進駐小鎮,在此召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才使兩河口極榮幸地載入史冊,名揚天下。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在兩河口一座古老的喇嘛寺裏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張國燾、朱德、周恩來、張聞天、博古六位政治局委員均出席了會議。

  因為是政治局會議,自然是由中央總書記張聞天主持。等出席、列席會議的人員到齊後,他微笑著推了推眼鏡,宣布開會,並首先講話。

  “同誌們,一、四方麵軍的會合,是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勝利。這一會合,不但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大大加強了我們同敵人作戰的力量,更有利於我們大規模地消滅敵人。同時由於我們的會合,大大提高了全體紅軍指戰員的戰鬥情緒和勝利的信心,使過去在兩個戰線上分開的兩大主力,現在完全歸到了黨中央和軍委的統一指揮之下。

  “目前,從我們會合的地域看,地形上不利於作戰,物質給養上也非常困難,眼下敵人正在使用全力,力圖把我們封鎖在這一地區。楊森、鄧錫侯的部隊,正在從南麵構築工事,逐步推進;劉湘、孫震、李家鈺的部隊,正在封鎖岷江以東和汶川至北川以南地區;胡宗南指揮27個團的兵力,盤踞在平武、鬆潘一線;而蔣介石的主力也正在川軍的後麵集結待機;在我們的西麵,劉文輝、李抱冰也集中了約15個團的兵力,以阻止我們向西康發展。

  “綜合起來判斷,蔣介石封鎖我們在這一地區的企圖是十分明顯的。今天召開這個會議,就是要好好研究一下目前的戰略方針,共商大計。下麵就請總政委周恩來同誌代表中共中央和軍委作目前戰略方針的報告,然後請大家討論,發表意見。”

  張聞天的這段開場白,是有準備的。他在開會前兩天,就同朱德、、劉伯承、聶榮臻、楊尚昆等人分析研究了當前敵我雙方的態勢,曾寫了一篇題為《奪取鬆潘,赤化川陝甘》的文章,由紅一軍團政治部印發向部隊宣傳。剛才講的隻是這篇文章的簡要內容。

  張國燾聽了張聞天的講話,隱隱感到不快。因為張聞天在開場白裏講的,明顯不同意他對目前戰略方針的看法,還影射了幾日前他給中央電報提出的問題。他向張聞天投去一個斜視的帶有譏諷的微笑:你洛甫一介書生,謙謙君子,肚子裏裝了不少馬列主義理論,今天竟大言不慚地談起軍事和戰略大計來了。嘿嘿,不簡單,不簡單!看來長征路上學到了不少軍事方麵的知識。周恩來開始發言。

  他著重講了兩軍會師後的戰略方針、戰略行動與戰爭指揮三個問題。他說:

  “關於戰略方針問題,兩個方麵軍的意見是不同的。四方麵軍決定向西,向西康、天全前進;一方麵軍決定到岷江東岸,必要時派出一個支隊到新疆。應該在什麽地方建立新根據地呢?中央和軍委認為:第一,必須是便利於我們作戰的;第二,必須有利於消滅蔣介石的主力,這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對於新的根據地的要求,應該是地域廣大,回旋餘地大,便於機動的地區;群眾條件好,人口多、經濟條件好的地區。鬆潘、理番、懋功地區雖較大,但道路狹窄,不易反攻;而且人口稀少,少數民族又占多數,糧食缺乏,經濟條件不好,隻是大草原,遊牧區。因此,我們新的戰略方針應是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川陝甘建立根據地。

  “至於戰略行動問題,目前一、四方麵軍向南發展不利,向東過岷江對我亦不利,因敵已在東岸調集重兵扼守,向西北是大草原。現隻有向甘肅、向岷山山脈以北進攻,爭取這一地域。那裏道路較多,人口也多,有利於我們開展運動戰消滅敵人;還可向陝西推進,再向北行動,以青海南部作依靠。川西北這些地區,可以成為遊擊區。我們現在是反攻,是無後方的運動戰,我們要勇猛果敢,巧妙機動,毫不遲疑地打擊敵人。我們戰略行動的具體要求是:第一,向鬆潘同胡宗南作戰,向鬆北轉移;第二,現在敵人已先我部署,因此我們要高度機動,使敵人對我們的估計發生動搖,讓他們的部署趕不上我們;第三,兩個方麵軍部隊大,要特別堅決地統一指揮,統一意誌。

  “關於戰爭指揮問題,我想簡單講三點:一是應集中統一,指揮權在軍委;二是為使作戰更有力量,須組成左、中、右三個縱隊;三是要實現戰略計劃,須有政治的保證,當前的一些困難,須從政治工作的加強來克服。……”

  周恩來的報告結束後,朱德、博古、彭德懷、林彪等相繼發言,均讚同周恩來對當前紅軍所處的環境與敵情的分析,以及一、四方麵軍會合後應繼續北進,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的戰備方針。

  一直沉默的張國燾緊靠著毛澤東的位置坐著。他一支接一支地抽煙。

  毛澤東也不停地抽煙,靜聽大家的發言。

  在大家發言的一個空隙,毛澤東笑著向張國燾打招呼:“‘輪番轟炸’,輪到你了,快談談你的高見。”

  張國燾環視了一下會場,隨即提高嗓音:“好,我講講——”他稍稍停頓了一下,似要給大家一個集中注意力的準備。

  他先報告了四方麵軍粉碎敵人六路圍攻,西渡嘉陵江,撤離川陝蘇區,在川西北立住腳成立聯邦政府,以及為策應中央紅軍直至會合的簡要情況。見大家聽得很認真,很感興趣,他便戛然止住,把話題引到會議的中心上來。他說:

  “我同意恩來同誌的報告。也借此機會談談我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目前,接近我們的敵人主要是胡宗南與劉湘,其他都是配角。如果我們以現在占領的地區為起點,其主力向南、向成都方向進攻,消滅這些敵人是不成問題的。然後向川南至漢中一帶發展,以西康為後方,可名之為‘川康計劃’。如果我們北進,必須打通鬆潘,進占甘南,估計胡宗南至少有20個團的兵力牽製我們,我們也要集中20個團在鬆潘對付胡宗南,不然會吃虧。鬆潘以北是茫茫草地,一片澤國,我們將被地勢所限而入困境。”

  從他的演講中不難聽出,他的言辭非常巧妙,既不反對“北上”方針,也不放棄自己的“南下”計劃。

  這時,毛澤東將夾在手指間的半截熄了火的煙卷重又點上,貪婪地吸一口,將煙霧緩緩吐出。大家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了過來,聆聽他的發言。

  毛澤東首先表示同意周恩來的報告及張國燾等人的發言。接下來著重講了關於建立根據地問題、戰爭性質問題以及高度機動、集中兵力、統一指揮等問題。他強調指出:

  “我們考慮在任何地方建立根據地時,必須著眼於把創造蘇區放在更加鞏固的基礎上,現在決定在川陝甘建立根據地就是基於這種考慮,這是戰略進攻的方針。

  “國燾同誌想要去打成都,即川康計劃,我看應該放一放,向四方麵軍做好解釋工作。如果實施這一計劃,會使一、四方麵軍被逼退到西康地區,敵人正企圖在這些地方逼死我們。當然新疆倒是紅軍得到休整的地方,隻是離內地太遠。

  “我們的戰爭性質不是決戰防禦,不是跑,而是進攻(顯然,這是對張國燾把紅軍北進認為是尋找退路的一種反駁),根據地是依靠進攻發展起來的。為了實現這一戰略方針,必須堅決反對避開戰爭的退卻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動的傾向。這些右傾機會主義的動搖,是目前創造新蘇區鬥爭中的主要危險。

  “為使我們更好地向甘南發展,部隊必須高度機動,以遊擊戰或帶遊擊性的運動戰去對付敵人。要保持紅軍遊擊戰的傳統,不能跟敵人硬拚。我還是那句老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我們不是已經走了好幾千裏了嘛,搞不好已經上萬裏了,你強大,讓你一下嘛,忍耐著點。

  “目前,我們主要是集中兵力去進攻鬆潘,打開北進通道,迅速打破胡敵封鎖。今天決定,明天即須行動。國燾同誌說,攻打鬆潘要集中20個團是對的。這地區條件太壞,後退不利,應力爭在6月突破,經鬆潘到決定地區去,雖然那裏要經過草地。……要完成這個計劃,必須統一指揮,這是個不言而喻的問題。要責成常委、軍委解決。”

  毛澤東這個總結性的講話,贏得了與會者的讚同。包括張國燾也覺得毛的講話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既風趣、幽默,又富有鼓動性和權威性。但他也聽得出,毛澤東雖然對他的“川康計劃”沒有提出過多異議,隻是讓他先“放一放”,而毛說的那句“你強大,讓你一下嘛,忍耐著點”的話,聽起來有點不那麽舒服。此話不僅僅是指蔣介石和川軍吧?

  他稍稍領略了一點毛澤東的智謀、氣度和領導藝術。

  毛澤東講話之後,又有幾位同誌發言。

  朱德說:“迅速打出鬆潘,進占甘南。”

  說:“不能向成都去。”

  博古說:“到什麽地方都行,隻是不喜歡這個吃糌粑的區域。”

  張國燾聽到博古這話,心裏“呼——”地直竄火,暗自罵了句:去你媽的,老子打成都,就是為了讓你吃大米!他提高嗓門說:“如果事實證明,我們不能在川康立足,然後再行北進或西進仍不遲嘛!即使那時北進路線被敵封鎖,仍可西進,因為西進路線是敵人所不易封鎖的!”

  毛澤東向大家擺了擺手,說:“至於北進或西進問題,還可進一步討論,從長計議嘛!呷飯呷飯。”

  周恩來掏出懷表,時針已指向下午1點。

  2.《前進》報載文,使張國燾擊案大怒

  散了會,張國燾回到自己的住處。

  這是一所當地小土司的院落,四周有高高的圍牆,房子皆用石塊壘砌,相當堅固,距喇嘛寺隻有百米之遙。房子的主人在紅軍到來之前,已攜帶妻妾和金銀細軟逃之夭夭。紅軍保衛局便在此辦公。得知張國燾即將到達,周恩來就叫保衛局長鄧發趕快把房子騰出來,讓張國燾一行居住。鄧發苦笑著對周恩來發牢騷:“這所‘王室’讓老毛住,他不住;讓你住,你也不住;本局就來住。呃!好好,我們搬出去,讓張‘帥主’住……”

  一進門就聞到了飯菜的香味。秘書長黃超已擺好一桌頗為豐盛的午餐,還擺上了幾聽水果罐頭。

  張國燾呷了一口雪梨糖水,口感不錯,便問黃超:“你這是從哪兒搞來的?”

  黃超說:“這是我們慰勞中央領導同誌的戰利品,你是中央政治局委員,理所當然有一份嘛。”

  張國燾笑笑,又呷了一口糖水。

  黃超問:“張主席,會議開得如何?”

  張國燾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還沒有作出正式決定。你聽到他們那裏有什麽反映沒有?”

  黃超說:“跟一些幹部聊天,他們也願意跟我們南下,打成都吃大米!”

  張國燾歎了口氣:“那是下邊的意見,不代表上邊的意誌,上邊說了算。”

  黃超聽出了什麽,小心翼翼地從衣袋裏掏出一張《前進》報遞過來,指著上麵刊登的一篇題為《列寧論聯邦》的文章,問:“張主席,你看過這篇文章嗎?”

  張國燾接過來掃了一眼文章的題目,署名是凱豐——也就是現任中央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何克全寫的。“凱豐”是何克全的蘇聯名字“凱斐也夫”演化而來,就像張聞天的蘇聯名字“洛甫”是由“依思美洛夫”演化而來,秦邦憲的蘇聯名字“博古”是由“波古良”演化而來一樣。他們都是當年在蘇聯中山大學稱之為“28個布爾什維克”(還有陳紹禹(王明)、王稼祥、沈澤民、陳昌浩、夏曦等)的成員,他們崇拜蘇維埃,相信斯大林和共產國際絕對正確。張國燾毫無興趣地把小報放在桌上,說:“吃飯吃飯,沒什麽好看的。”

  剛扒了幾口飯,他的目光卻不由自主地射進文章裏。看著看著,眉頭緊蹙,臉腮的肌肉也痙攣似地抽動起來,“啪——”他將筷子朝桌上一拍,勃然大怒道:“豈有此理!拿列寧反‘歐洲聯邦’的話來影射我們的西北聯邦政府!那幾位留俄人物,就會死搬硬套拿革命教條來打人,吃了幾天洋麵包有什麽了不起。我還見過列寧呢!”

  黃超連忙勸道:“張主席,吃飯吃飯,不值得為一篇文章生氣。”

  張國燾說:“列寧並不是反對聯邦製本身,而是指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建立聯邦是不正確的。我們成立西北聯邦政府,是依據這裏的實際情況,隻是承認西北少數民族的自治政府為聯邦的一員嘛。中共二大的宣言裏,不也提出過中華聯邦共和國的口號嗎?這怎麽能同列寧反對歐洲聯邦相提並論呢?說我們搞西北聯邦政府是否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看來這是有預謀的,凱豐這篇文章是受人唆使而炮製出來的。”

  張國燾認為,此事絕非偶然,凱豐隻不過是一個馬前卒,這篇文章也不過是在兩軍會師表麵歡慶的氣氛裏升起的一顆信號彈。這裏麵肯定有更深的背景,周恩來和毛澤東等人在會上的發言裏已散發出了一股火藥味,隻是他們善於調攝,策劃有術罷了。

  接著他問黃超:“這報紙你是從哪兒弄來的?”

  黃超答:“是一方麵軍的一個幹部私自交給我的。中央在兩三天前就印發了,聽說隻發給一方麵軍的幹部看。”

  “噢!”張國燾餘怒未息地說,“所以我說這裏麵是有預謀的!他們在軍事上的慘敗,無法挑剔我們什麽,隻好在西北聯邦問題上評頭論足,挑我們的毛病。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我看他們有些人別有用心廣黃超在一旁添油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