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巡撫遇刺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2-30 20:28      字數:2223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除了兩京之外,都設有,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掌各省軍、司法權力。

  三司權利劃分的十分明確,相互並不統屬,李天對他們操刀,即便有人不願意,也翻不起什麽浪花來。

  可兩京就不一樣了。

  南京的行政區域,包括十七個州府,占地麵積相當於,後世的江蘇、上海、安徽三個省的大部分地區。

  既是大明疆域的中心,又是天下最為富庶的地方之一。

  在明朝的前期,南京先是被當做京城,後來變成了陪都,再後來就成了現如今的南直隸。

  在永樂十九年,北京廢除了布政使司之後,南京也同時廢除了布政使司。

  由於沒了直接的管理的行政長官,所以南直隸名義上是直接受六部管轄。

  可是明白人都知道,直接歸中央管轄,就等於沒人管轄。

  從此之後,南直隸就等於進入了各管各的散亂狀態之中。

  南京六部雖然也在名義上分管南直隸的十七個州府的財政權利。

  可因為沒有一個直轄的有效的管理機構,這十七個州府的管理其實是相當不如人意的。

  這種混亂的情況,也就給了南京那些勳貴們插手進這些州府日常管理的機會。

  各個州府的官員任免,可以說完全是掌握在那些勳貴的手中,有的地方甚至幹脆就是他們自己安排的人手。

  這樣的狀態下,他們一年能從這些州府中獲取多少利益,可想而知。

  若是南京擁有布政使司,李天還能有機會,安排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去管理南直隸。

  可現在,李天即便想這麽做,也是沒機會的。

  想要真正的將南直隸控製在自己的手中,他少說要一下子撤換十七個州府的官員。

  這樣絕大的調動,不要說朝廷了,估計百姓們也也是受不了的。

  可李天有不能放著南直隸不管,於是他就想向後世的明朝一樣,安排一個巡撫去統一管理南直隸的各項事務。

  也好為將來,裁撤南京陪都的事情做個準備。

  卻不成想,他這邊剛有了備案,還沒確定巡撫的人選呢,朝堂和南京六部就炸開了鍋。

  南京的六部官員反對還情有可原,畢竟南京不管怎麽說也是陪都,在地位上可是和北京持平的。

  你一下弄來一個監管一切事物的巡撫來,不就等於是在南京六部的頭上多了一層束縛嗎。

  看上去似乎和之前沒什麽區別,實際上那就是生生將南京六部給降了一級,這讓南京六部的人如何能忍受。

  至於朝堂上的人為什麽也反對。

  李天後來也是明白了。

  有的人認為,南京的地位特殊,如果給他弄一個監管一切的巡撫,權利未免太大,今後恐怕會有尾大不掉的可能。

  也有人認為,現如今的六部直接管轄的方式就很不錯,何必多次一舉呢。

  李天總結了這些人的說辭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朝堂之中反對最為激烈的其實就是六部的官員。

  至於他們為什麽這麽反對,李天也知道。

  還不是因為利益嗎。

  從前,南直隸名義上歸六部管轄,那不管是在稅收還是人員任免上,六部的人都機會插手其中。

  而南京作為天下最為富庶的地方,任何方麵的油水都是最大的,隻要他們稍微動一動小手指頭,每年都會有諸多好處送上。

  如果李天真的給南直隸安排一個巡撫,那他們的好處可就等於一下子全沒了,所以他們才會如此的反對。

  了解這個情況之後,李天更加堅定了要安排一個南直隸巡撫的決心了。

  可誰知道,李天力排眾議,千挑萬選挑出來的巡撫,還沒到任,半路上就被不明身份的人襲擊了。

  幸好臨出發之前,李天預感到一路上可能不會太平,給他安排了好幾個功夫精湛的大內侍衛作為保鏢。

  在幾個護衛的拚死保護之下,他算是勉強逃了一命,不過也因此受傷,不得不暫時停了下來休養。

  這個巡撫不是別人,正是明朝初期的名臣周忱。

  他是永樂二年進士,和京報司的杜忠是同年,候補庶吉士,授文淵閣學士,擢刑部員外郎。

  沒想到,他在員外郎這個職位上,一幹就是二十年,一直未能得到升遷。

  永樂二十一年被夏元吉推薦,得了一個越府長史的官。

  所謂長史其實就是幕僚,在任一年多的時間,多有建樹。

  李天登基之後,被楊士奇等人舉薦成了工部侍郎,成了周鎮的同僚。

  他們兩人不僅同姓,名字和官職聽起來也很相近,時常被人搞混,李天也是因為周鎮的關係才逐漸認識了他這麽一個名聲不顯的家夥。

  後來經過幾次攀談,李天這才了解到,這個周忱其實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雖然任職工部,卻不像周鎮那樣精通工科事物,反倒是對稅務,漕運等事情非常的熟稔。

  因為,南直隸巡撫,不僅要管轄十七個州府的各種事物,還要負責征收糧食等事宜,於是李天就選了他成為南直隸的巡撫。

  其實選他當巡撫,總督一省事物,尤其還是兩京之一的南直隸,以他的資曆來看,他還稍顯有點不夠格。

  不過李天恰巧知道,這個周忱在前世的曆史上就當過南直隸的巡撫,而且在任上幹得還相當不錯。

  也正是因為他在當巡撫的時候,稽理欠賦,修改稅法,屢請減免江南重賦,為了百姓甚至不惜得罪權貴,這才讓他的名字,被後世記住,成為名副其實的明朝前期名臣。

  李天也是因為知道他,這才力排眾議,將他扶上了巡撫的高位。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親自安排的巡撫居然還未上任,就被人刺殺,如此打他臉的事,李天如何能忍,當即就下令讓黃嚴的東廠徹查此事。

  同時又派出了一對精銳錦衣衛,去追趕周忱等人。

  他有一種預感,刺殺巡撫這件事的主謀一定和先前的茶馬案背後之人有所關聯。

  他仿佛感到,一隻無形的大網,已經緩緩張開,明目張膽的刺殺,或許隻是一個開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