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遠大理想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50      字數:2207
  任瑾一番折中之法說的極好,除了百姓,方方麵麵都考慮進去了,但李天心中卻並沒有多少喜意。

  先下幾道免稅的聖旨試探各地藩王反應,這法子聽上去兩全其美。

  但在朝臣眼中,這就是朝廷怕了藩王,而在藩王眼中,更是會以為朝廷畏懼他們。

  無意識的噠噠敲著桌案,李天陷入了沉思,好半晌才抬起頭:

  “士奇,先按宗於說的擬幾道聖旨下去,看看各地藩王反應,措辭不要那麽溫和,要嚴厲一些。”

  李天所憂,正是楊士奇所想。

  聽到皇上要在聖旨的口氣上做文章,楊士奇眼神一亮,心中大呼絕妙,拱手道:

  “陛下思慮縝密,老臣佩服。”

  內閣首輔的馬屁,李天還是很受用的,輕笑著喊住就要出去擬旨的任瑾,轉臉看向眾人道:

  “要是別人說朕思慮縝密,朕肯定當他是拍馬屁,但要是士奇說的,那朕還真有點不得不信了。”

  皇上逗趣首輔,這可是八百年都難得一見的橋段,楊榮三人聞聲皆是放聲大笑起來。

  待三位大學士笑完,李天抿了抿嘴,神色稍整,沉聲道:

  “說正事,朕有意在朝中秘密增設思危局,你們給朕參謀參謀。”

  參謀參謀就是這事必須要辦,沒有商量的餘地,楊士奇幾人心中了然,轉而陷入沉思。

  思危二字不言而喻,取得是居安思危後兩字,和大明現在的局勢十分貼切。

  自太祖開國到太宗建業,大明開國已有七十餘年,百姓安居樂業,四海萬國來朝,可以算得上是一片太平盛世。

  但在太平之下,也有種種危機,比如怎麽剿也剿不完的明教,隨時可能卷土重來的瓦剌韃靼,還有貪汙腐敗日漸嚴重的朝堂地方。

  莫非陛下是準備做長遠打算?幾人皆是暗暗想到。

  稍加沉吟,黃準率先拱手:

  “陛下口中所言思危局,可是要為以後做長遠打算?”

  黃準一語既出,楊士奇幾人便都將目光投向了李天。

  要說滿朝文武現在誰勢頭最盛,黃準定是當仁不讓,他們也想看看現在皇上身前的大紅人,到底能揣摩皇上幾分心意。

  “仲常說對了一半。”李天聞言點著頭抿嘴一笑,押了口茶沉聲道:

  “朕也不怕你們多想,實話告訴你們,朕要設立的思危局,說白了也是朝中眾多派係的一支,隻不過為的是大明罷了。”

  朝中明麵上風平浪靜,但平靜之下其實早就暗流湧動,李天想設立思危局的念頭,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不過聽到四閣大學士耳中,卻是以為皇上要親自下場結黨。

  黃準暗暗咂舌,楊士奇臉色微變,楊榮和任瑾也是麵色一緊。

  見四人都是一臉緊張,李天啞然一笑,擺了擺手笑出了聲:

  “朕都說了是秘密設立,你們緊張什麽。”

  “陛下,這容不得臣等不緊張。”楊士奇起身拱禮,麵露憂色道:

  “陛下若是親自下場在朝中結黨,讒言媚進之徒必將橫掃朝堂。

  到時人人都自詡保皇一黨,借著陛下的名頭鏟除異己,謀取私利,到頭來朝廷政務也不辦了,都削尖腦袋變著法子討陛下歡心。

  長此以往,不出三年,我大明社稷將有累卵之危,百姓必有倒懸之急。”

  楊士奇說的這麽嚴重,李天也不好再笑,臉色稍正道:

  “難道朕秘密設立也不行?”

  楊士奇頓了頓神,沒有再長篇大論,知道這種事情隻能緩著勸,眯眼側耳道:

  “陛下怎麽個秘密之法,容臣等一聽。”

  深吸了口氣,李天這還是第一次準備吐露心聲,拾級而下,與楊士奇麵對麵道:

  “這麽說吧,朕心中有個翻天覆地的大計劃。若是計劃能成,田野城鄉之間,將再無流民;朝野廟堂之上,將再無巨貪。

  到了那時,我大明百姓人人皆可穿金戴銀,頓頓都能吃上蛋肉蔬果。

  農戶不必再守著田地為口糧發愁,商戶不必再背井離鄉為生計奔波。

  鰥寡孤獨者,皆有人所養,蒙童小兒者,皆有學可上,染疾患病者,皆有醫可治。”

  “陛下,別說了,別說了,再說臣等就要哭出來了。”

  楊士奇掩麵哽咽,極其少見的打斷了李天話語。

  李天聞言臉色一頓,定睛看去,隻見楊士奇四人皆是兩眼發紅,渾身戰栗,情不能以的暗暗哽咽。

  楊士奇拖著身子,重重跪地道:

  “陛下恕罪,老臣不是不願意聽,實在...實在是陛下口中所言,比世外桃源還要讓人向往,我大明若有朝一日真能如陛下口中所言,老臣就是死也值了。”

  古代文臣,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

  楊士奇楊榮幾人在曆史上,也是名垂青史的忠臣能臣,李天很能明白楊士奇幾人心中的堅持和激動。

  將四人分別攙起,李天不由得感慨自己運氣不錯,沒碰上秦檜嚴嵩那幾個大奸臣。

  楊士奇幾人一生雖然不能說全為了黎民百姓,起碼在忠君愛國這方麵是沒得挑的。

  把四人拉倒自己身邊,李天語重心長道:

  “朕所設立之思危局,便是為朕先前所言之盛景而努力的衙門,朕萬分希望,你們是第一批加入進來的。”

  “臣等願意加入。”楊士奇四人連忙拜地,異口同聲道。

  “好,朕就知道四位閣老與朕同心同德。”李天目露神采,再度將四人攙起道:

  “思危局乃是朕秘密成立,絕不留下任何文字記載,每一名屬員加入,朕都會慎之又慎,與你們四人再三商討。

  不過思危局的章程編製,還是要有的,朕先說第一條,忠君愛國,你們可以補充了。”

  李天今日所描繪的盛景,如同尖刀般刻入了楊士奇四人的骨髓。

  李天拋磚引玉後,楊士奇四人表露出了極大的熱忱,七嘴八舌的開始為新生的思危局添磚加瓦。

  他們幾人博聞強識,細則條例都能記得清清楚楚,李天就沒那麽大本事了,隻能捏起朱筆認真記寫。

  不過李天寫的是拚音,想來這個朝代的人應該是看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