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三駕馬車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50      字數:2182
  一場長達一個時辰的通議結束。

  以忠君愛國為主要思想,以昌盛大明為最高目標,以變法改製為實行手段的思危局總綱赫然出爐。

  其中李天為首任終身局長,楊士奇四人為思危局第一期終身成員。

  至此,變法圖強一事已然成為大明的最高國策之一。

  寫滿了拚音的紙張楊士奇幾人看不懂,李天也懶得解釋,示意四位思危局的第一批成員飲茶休息,悠然出聲道:

  “以往你們說朕乾綱獨斷,一意孤行推行戶改之法,朕葉從未向你們解釋過,不過咱們現在也算同僚了,朕也不能再瞞著你們。”

  “臣等豈敢與陛下稱呼同僚。”

  李天話音剛落,楊士奇四人便滿臉惶恐的起身拱禮道。

  “不要在意這些小細節。”輕笑了兩聲,李天換了副口氣:

  “戶改之法乃是朕計劃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自永樂八年全國人口普查後,天下已有十多年沒有普查過戶數人口。

  下麵的縣府州府每年雖年年上報,但裏頭的貓膩你們想必比朕清楚。

  朕所推行的戶改之法,其實就是變相的戶口普查,朕必須知道,我大明現在有多少戶口多少人丁。”

  戶改之法變相普查人口的事情,李天就是不說,楊士奇幾人也早就猜到了。

  不過眼下聽到皇上親口成承認,楊士奇幾人心中還是掠過一抹熱火,直接從戶口人丁入手,皇上圖謀必然不小。

  頓了一頓喝口茶潤潤嗓子,李天繼續道:

  “朕隻有知道我大明確切的戶口人丁,才能準備下一步變法。

  戶改之法已經推行半月有餘,宗於給朕匯報過,說是調集了京城內外八百畫師為百姓繪製,到今日應該已有三十萬百姓繪製完畢。

  順天府下轄五州十九縣之地,人口兩百六十萬餘人,京城占了足足四成。

  再有一個月,想必京城繪製之事便能告一段落。朕的下一步計劃,便是先變京城稅製。

  京城百姓多是民戶商戶,農戶極少,想來朝堂之上反對之聲也不會太大。”

  皇上果然是要變法稅製,楊士奇早有預料,不由得暗歎一聲,麵露苦笑道:

  “陛下,我大明對商賈向來收稅不高,僅是五十取其一,陛下可是要對商戶加稅?”

  “不錯。”李天微微頷首,說出了自己的考量:

  “商戶在九籍之中,是身家最為豐厚的一等,朝廷看不上商賈那些投機取利之人,對其鄙夷有加,朕卻不那麽認為。

  京中百姓能吃上蘇州的糕點,用上川蜀的絲綿,這些都是商賈的功勞,朕準備到時廢除商戶的課稅和徭役,以後再收商戶賦稅,隻收銀子。”

  李天這招隻收銀子的稅改,其實算不上多麽開天辟地。

  因為再過一百年,這套隻收銀子的稅法,便會以“一條鞭法”的名義,在張居正的改革下推行全國,給奄奄一息的大明朝續上最後一百年國祚。

  不過聽在楊士奇幾人耳中,這招稅改已經足夠標新立異,楊榮當即拱手起身道:

  “敢問陛下,為何要廢除課稅和徭役,可有什麽深意?”

  “當然有。”李天抿嘴一笑,不置可否道:

  “商戶的課稅雜物收了有什麽用?不就是為了給百官發放俸祿,最多再給宮裏用些。

  在朕看來,收取實物稅弊端太多,每年各地轉運進京的課稅雜物損耗,可是真的損耗了?

  不還是被轉運司層層扒皮,沒有損耗也要創造損耗貪墨。若是收銀子,各地轉運司可敢跟朕說損耗兩成?

  至於百官俸祿,朕也一並說了吧。以後朕會慢慢廢除俸祿,隻留薪俸,給百官多發些銀子。

  想用什麽自己買不就行了,讓戶部發放夏冰冬炭米麵糧油,實在是多此一舉。”

  楊榮聞言有些怔神,正說著稅改,怎麽突然蹦到官員的俸祿之事了?

  黃準一直在認真豎耳傾聽,李天話音剛落,便麵露喜色接過話茬道:

  “陛下,稅改之法和薪俸改製微臣都讚成,若是能如此變法,不但稅賦能多上一大截子,戶部也能免去不少瑣事雜務”

  “還是宗於明白朕的心意,朕就是這個意思。”李天連連點頭,含笑看了一眼黃準,轉而看向楊士奇三人說道。

  見皇上看向自己,楊士奇心中了然,知道皇上是在等自己這個首輔發話,稍加沉吟起身道:

  “稅改一事老臣沒有意見,但改製百官的俸祿發放,老臣以為火候還不到,還不如到時戶部直接發不了祿米,直接給百官銀子補償。”

  李天聞言眼神微亮,嗨呀,還是老家夥陰損的法子多。

  楊士奇的意思很簡單,戶部到時候什麽也不用說,直接說戶部沒有祿米糧油,用銀子折價代發就是。

  不錯不錯,李天對楊士奇這招陰損法子很是滿意,暗暗記下,轉而繼續道:

  “至於徭役,朕不用解釋你們應該也懂。

  讓百姓強行履行徭役的效率,還不如一天隻喝一碗稀粥的災民。

  徭役這個東西在朕看來,根本毫無可取之處,純粹就是朝廷沒銀子的產物。

  國庫若是充盈,給服徭役的百姓一天五百大錢,朕不信沒有百信願意服役。”

  李天所言條理清晰,每句話都在點子上,楊士奇幾人再傻,也明白皇上定是心中早有章程,不再贅言,紛紛出聲附和起來。

  說完了戶改一事,李天轉而看先楊榮,繼續說起為何要設立天工院衙門的緣由。

  天工院還在籌建之中,李天沒有那麽多安排要說,僅僅暗示了一番天工院日後的重要性後,便轉而說起練兵一事。

  練兵同樣是重中之重,先前被京中勳貴阻攔戶改之法的黃準,更是深有感觸。待李天將練兵一事言罷,楊士奇幾人心中已是一片明朗。

  戶改之法和其延伸而出的稅改之法,意味著錢糧;天工院和天工院兩個衙門,意味著技藝;親軍二十六衛練兵,則意味著兵權和保駕護航。

  有這三駕馬車拉著大明往前一路狂奔,何愁變法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