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洞中洞,碑後骨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2-04-09 21:59      字數:2160
  聽了吳奪的話,化肥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而是坐在地上、歪著腦袋看向洞口,仿佛在“思索”什麽。

  吳奪見狀,便也沒有再繼續問它。

  四人一時也不想貿然進入,便又討論了一會兒。

  “怪不得叫‘擋鬼嶺’, 這裏暗藏佛門之境,還可能有佛門寶物,放置此嶺山體之中許久,估計能產生什麽作用。”吳奪不由又打望了一番這道無名荒嶺。

  葛亮應道,“死地原來是這麽‘活’的。”

  吳大誌隨後直接切入重點,“假設吳鏑來過, 他也得到了一件白玉塔頂;那麽, 他就很有可能進去過裏麵。”

  “七哥你的意思是,正是進入了‘空相寺’,吳鏑才會受到影響,由此投入佛門?”祁六鬥接口道。

  “嗯,這裏頭,具體有什麽不好猜,但是應該包含佛經和佛門法器等,吳鏑要是進去了,必定會看、會研究。而且在這種環境下,產生的效果非同一般。”

  吳奪想了想,“如果簡單捋一下,那麽我鏑叔就應該是和您分開去了燕京之後,查到或者聽到了什麽,同時又得到了一件白玉塔頂,於是便從燕京前來,結果順利進入了洞口。最後······他好像是又離開了,而且還在‘破境’之處加了塊石頭, 外觀又處理成了自然樣貌······”

  “但他之後去了哪裏,卻不得而知,就此銷聲匿跡。”吳大誌又撚動起了手指,“不過,他來之前,應該就能分析出和豫州鼎無關了,因為戰國時期,華夏並無佛教。”

  吳奪接口,“所以他沒通知您,純屬個人想就此一探究竟······”

  “即便和豫州鼎有關,他也可能先做再說。”吳大誌輕輕歎氣,“他這個人,有時候不能以常理揣度。”

  祁六鬥此時看了看化肥,“說我的壽限可能有轉機,居然和佛門有關······”

  吳大誌笑了笑,“老六,我也盼著你多活幾年,但你別去當和尚啊。”

  “那肯定不會,我和吳鏑不同,他之前沒有信仰,而我自小學道,豈能就此改變?”祁六鬥應道,“命數即便不能改變,我也會順其自然。”

  吳大誌嗯了一聲,又指了指洞口,“這個地方,最好也得上報。”

  其他三人都點了點頭。

  這不是一般的藏寶之地,而且對於他們來說,裏麵的東西未見得是寶,也未必有能力妥善處理這些東西。

  此時,化肥站了起來,走向了洞口。

  洞口下的幾層“台階”雖然不高,但對化肥來說,依然很難“攀登”;而且這並不是真正的台階,斜度很大,還沒有充分落腳的地方。

  吳奪跟上化肥,“肥哥,可以進去了麽?”

  化肥緩緩點頭。

  吳奪登時感到它這次點頭有點兒特別,甚至腦海中冷不伶仃冒出了化肥的“金身”。

  但眼前的化肥,依然是一隻長不大的小白狗。

  “那個坑,是不是要用土重新遮蓋處理一下?萬一我們進去了,有人拿走白玉塔頂,我們豈不是出不來了?”葛亮突然說道。

  這裏雖然是荒山野嶺,他們來了半天也沒見個人影,但葛亮所說,也並非絕無可能。

  於是,吳大誌和祁六鬥陪著化肥暫守洞口,吳奪和葛亮又前去坳口臨時處理了一番。

  回來之後,吳奪抱起化肥,一蹬一踏,便到了洞口內。

  吳奪放下化肥,又往一側讓了讓,其他三人也都進來了。

  化肥走在前麵,他們跟在後麵。

  繞過刻有“空相寺”的石壁,前方是一條筆直的通道。

  這條通道並不長,也就是三十多米;但是通道兩側,各有排列的一個個洞口。

  每側七個,一共十四個。

  洞口都是半圓拱門形。

  吳奪發現,這條主通道之中,居然有光!根本不用手電筒,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但是這裏麵並沒有光源,這光,卻又好像是無處不在,伴隨空間而生。

  化肥並沒有進兩側的任何一個洞口,而是徑直向通道盡頭走去。

  通道的盡頭,有一個類似大廳的地方,遠看似乎空無一物,隻是正對通道的石壁上好像有刻字和圖案。

  四人跟著化肥往前走,也沒有進兩側的洞口。

  不過,他們在走的過程中,也都往兩側的洞口看了看。

  左手側的七個洞口和右手側的七個洞口,深度差不多,都在十米左右。

  結構也差不多,都是一條寬約兩米的通道,而通道兩側的石壁上,則開鑿成了類似書架的樣式,是鑿出來的一個個內凹的方形壁洞。

  左手側的洞內的壁洞中,看起來基本都是經卷的樣子,以類似麻黃紙的紙質為主,也有帛類的織物。

  而右手側的洞內的壁洞中,前五個,基本也都是經卷的樣子。隻有靠近“大廳”的兩個洞內,壁洞中放的都是盒子。

  盒子的材質看起來像是木料掛漆,有大有小,有圓有方;最大的方盒長度超過兩尺,最大的圓盒直徑有半米左右。而最小的盒子,看起來不過成人拳頭大小。

  四人隨著化肥來到了主通道盡頭的大廳中。

  進了大廳才發現,並非空無一物,除了正對入口的石壁上有刻字和圖案,一側還有一尊達摩雕像,另一側還有一塊石碑。

  石碑正麵刻有“菩提達摩大師西行頌”的大字,背麵則是小字,內容主要是記述達摩來到華夏之後的經曆和圓寂後卻又被在蔥嶺發現,應為脫化成佛。

  落款則是北魏的年號和日子,還有“禦製”的字樣。

  這並不是全部。

  四人驚訝地發現,就在石碑的後麵,居然還歪斜陳有三具發黑的人的骨架!

  三具骨架發黑,旁邊還有灰燼,很像是屍體被焚燒過,皮肉化成了灰,骨架卻沒被燒化而殘留。

  化肥對石碑後的三具屍骨仿若毫無興趣,而是直接站在有刻字和圖案的石壁前,抬頭看了起來。

  而四人看到三具屍骨,必定不可能和化肥一樣置之不理;他們盯著三具屍骨,都不由皺起了眉頭。

  吳奪喉頭滾動,“這裏頭,不會有······”

  “沒有吳鏑。”吳大誌緩緩開口,“這三具屍骨雖然都是男子,但是身材不對;最矮的也比吳鏑明顯高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