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九宮布局環環相扣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2-27 23:19      字數:4423
  吳大誌微笑頷首,“還是那句話,高手不會玩什麽小算計的。”

  此時,化肥再度掙著繩子要往裏麵走,這次吳大誌旋即便跟上了,“走吧,繼續。”

  吳奪揚了揚拳頭,“走起!”

  石門自動重新關閉。

  走過通道,上了斜坡。

  這處斜坡比較長,走了十餘分鍾才到“頂”。

  沒想到,這頂部很狹小,和石門等高等寬,長也不過兩米,是一處很局促的方形“平台”。

  不過,上方卻露出了一個如同窨井的洞。

  洞的直徑大概七八十厘米,過人倒是綽綽有餘。

  吳奪拿起手電筒,往上照了照,上方應該就是一處很寬闊的空間了,最起碼高度很高,得有五米上下。

  目前他們所在這處“平台”的四周“牆壁”,凹凸不平,有不少地方可以借力,上去應該不難。

  “爺爺,我先上去看看!”

  吳大誌點點頭,“上方的空間,看來應該就是孤丘墓葬了!這裏就是向下打通的過渡。你上去之後,不要亂動,先看看四周。”

  吳奪嗯了一聲,便先將手電放回腰包,手腳並用攀爬而上。

  順利。

  上去之後,吳奪站立在洞口一側,拿起手電四下看了看,這個空間確實比較大,大致呈現一個圓形,這處小洞口,處在大圓形邊緣的一個點。吳奪身邊就是石壁。

  這個大圓形的直徑大概有二十米。

  往上看,頂部是類似穹頂的形狀。

  整個空間,如同一個大蒙古包。

  就在穹頂中央的位置,垂下了四根粗大的鏈條,鏈條拴住的,果是一口青銅懸棺!

  青銅懸棺距離地麵大概兩米。不過,這青銅懸棺本身並不大,長度也就一米半左右,寬度在七八十厘米,厚度隻有半米。

  吳奪隻是大致看了看,吳大誌和化肥還在下麵呢,先讓他們上來再說。

  “爺爺,確實是孤丘墓葬所在之處!您和化肥先上來吧。”

  “好!”吳大誌先舉手將化肥送到洞口,吳奪探身接過放下;吳大誌上來的時候,吳奪又拉了一把。

  吳大誌到了“蒙古包”之後,先把應急燈放到了青銅懸棺下方一側的位置。

  化肥去直接跑到了其中一處邊緣。

  若以“蒙古包”地麵圓形的圓點來看,假設小洞口是六點鍾方向,那麽化肥跑向的,就是九點鍾方向,與小洞口正對的邊緣點,自是十二點鍾方向。

  而在九點鍾方向、十二點鍾方向,還有三點鍾方向的三處邊緣點,都有高於地麵的“結構”;不過吳大誌和吳奪現在還沒細看,先是抬頭看了看青銅懸棺。

  “化肥,不要輕舉妄動啊!”吳奪同時衝化肥喊了一聲。

  這口青銅懸棺看著很精美。

  上邊緣的四條邊棱凸起,應是棺蓋扣合之處。四周的四個麵上,有夔龍紋、鳳鳥紋、雲雷紋。

  “除了棺蓋,青銅棺本身像是整體鑄造的啊!”吳奪不由開口。

  “嗯,這青銅棺本身,就是一件價值不菲的文物!”吳大誌舉起手電,照向青銅棺的底麵。

  青銅棺的底麵,平素無紋,但卻刻了字!

  字數比較多,豎向排列,在棺材底麵的中央位置排了四列,其中一列隻有兩字,其他三列都是七個字。

  依然是籀文。

  吳大誌仰著脖子仔細審視,緩緩讀了出來:

  子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

  “子曰?”吳奪略略一怔,旋即說道,“這個子,不是如今說‘子曰’自然想到的孔子,而是墨子!”

  “對!”吳大誌接口,“這就是墨子的話。”

  這幾句話比較容易理解,是一種高尚賢達的倡導。

  “看來,我們猜對了,這青銅棺裏,極有可能是《墨子》全篇!”吳奪又道。

  吳大誌:“嗯,如果我猜得沒錯,九點鍾方向、十二點鍾方向、三點鍾方向的三處地方,其中一處就是開啟青銅懸棺的機關,另外兩處嘛······”

  吳奪接口,“秘藏豫州鼎的機關,孤丘墓葬的入口!”

  “走,先看看化肥直奔的九點鍾方向!”吳大誌抬了抬手。

  化肥倒是很安靜,他們過去之後,它還坐在那裏,歪著腦袋“研究”。

  這裏是一處石台,石台後麵的石壁上,又是一道石門。

  這道石門高約兩米,寬約一米半。四條邊和石壁相接之處,居然鑲嵌了青銅邊框。

  石台並不高,一尺左右,是以化肥也能坐在旁邊觀察。

  吳奪和吳大誌也蹲下了。

  石台表麵,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是正方形,以陰刻線條畫出了一個九宮格的圖形。每一個宮格中心,都有一個孔洞,也就小孩子玩的玻璃球那麽大,用手電照射,下行不深就“拐彎”了。

  另一部分就在正方形邊上,是個長條形的石槽;裏麵,放著九顆如同玻璃球大小的圓球,材質和顏色不一。

  “又玩這套!”吳奪輕咳一聲,“最後取青州鼎,也得這麽幹。”

  “這哪能一樣呢?青州鼎那裏,是明確告訴你哪個洞口放什麽。這裏,得破解。”

  他們先看了看九顆小球,又一一上手掂量。

  材質倒是不難辨認。

  九顆小球,其中有五種硬度和質量偏大的玉石:黃玉、墨玉、白玉、青玉、赤玉(南紅瑪瑙)。

  還有四顆小球,分別是黑色的陰沉木質地、白色的硨磲質地、紅色的朱砂質地、青綠色的鬆石質地。

  “九宮格?陰陽八方,九鼎於宮!這石門之中,應該就是放置的豫州鼎所在了!”吳奪說道。

  “應該是。”吳大誌道,“這九顆小球,也應該是打開石門的‘鑰匙’。”

  “好像不難啊?”吳奪點了點九宮格。

  “嗯?”吳大誌看向吳奪。

  “爺爺您看,以五顆偏重的玉石球指代五隻陽鼎,以四顆偏輕的小球指代四隻陰鼎。而後根據五行五色,確定東西南北中,再根據九鼎所指代的九州方位,將這些小球放入孔洞不就完了?”

  吳大誌笑而不語。

  吳奪說的方法,確實很簡單。

  五行五色,黃居中央,青為東方,白為西方,紅為南方,黑為北方。隻有一顆黃玉球,指代豫州鼎,放入中央的孔洞。

  其他八鼎,根據古九州所在東西南北,也可一一放入。四顆四色玉石球,是陽鼎所代表的州;另外四顆偏輕的小球,是陰鼎所代表的州。

  吳奪見吳大誌笑而不語,“看您這意思,我說的不對?”

  “對不對暫且不說,就在這九宮格裏,你給我說說,哪是東,哪是西,哪是南,哪是北?”

  “咱有指南針啊,確定了不就行了?”吳奪話音未落,自己也反應過來了,“不對!這九宮石台,並不是在這處空間的中央放置,不能依照實際的東西南北。”

  “反應還不慢。”吳大誌接口道,“你說的方法沒問題,問題是現在確定不了這九宮石台上的東西南北!”

  吳奪沉吟,“不能以實際方向確定,會不會······以石門的角度來看,坐北朝南?”

  “不,若這石門之內,放置的是豫州鼎,豫州鼎是中央之位,不是居北。”

  “這······”吳奪撓頭。

  “再想想,我們剛從什麽地方過來?”吳大誌說著就起了身,“這機關,現在是開不了的!”

  “原來是根據迷宮裏的‘地理模型’的方位啊!”吳奪終於想明白了,“我們必須找到九處‘地理模型’,才能確定這九宮格上的東西南北!而這九處‘地理模型’,並不是根據實際的東西南北設置的。”

  “對嘍!”

  吳奪便也起了身,“這幫人真是心思縝密,一環扣一環。”

  “你早就知道他們不是一般人了。”吳大誌一邊說,一邊沿著石壁邊緣向十二點鍾方向走去,“他們如此設置,也是在最大限度地保證九鼎能最終聚齊。”

  吳奪點點頭,“是啊,開啟此處機關,需要探全九處‘地理模型’,是為了讓來到這裏的人進一步深入,減少了隻取走豫州鼎而畏難放棄其他八鼎的可能性。”

  “環環相扣,深諳人心啊!”吳大誌忽而停步扭頭,“化肥,走吧,還得靠你找到其他幾處地方,才能開啟石門見到豫州鼎!”

  化肥本來還在看九宮格,吳大誌叫了它一聲,它略略猶豫,便又跟上來了。

  十二點鍾方向位置後麵的石壁上,又是一道石門,不過這道石門就小一些,高隻有一米半,寬度也就是高度的一半左右,七八十厘米。

  但是結構和迷宮入口的那道石門很像,左側有一根石質門柱,隻是這石柱上沒有圓形凸起,也沒刻字。

  這個位置上,是一隻石龜。確切地說,是半隻石龜,因為石門就壓在龜甲正中,它隻露出了半個身軀。仿佛馱著石門一般。

  龜······首昂起,結合處有間隙,好像是可以轉動的。

  這個腦袋,其實更像龍頭,最明顯的是兩處微微凸起的類似角的地方。

  “贔屭?”吳奪脫口而出。

  這個形象,應該就是贔屭了。

  贔屭,又叫霸下,龍龜,等等。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好負重,一般都會馱著個石碑。在很多古代石碑遺跡中,不難看到贔屭的身影。在一些寺廟觀院和祠堂裏,也能時不時見到贔屭。

  據說觸摸贔屭能得來好運,所以不少地方的贔屭都被盤得挺潤。

  不過從現在的位置來看,它馱的是門。

  吳大誌沉吟,“這石門的另一側,很可能真的像石碑一樣刻著碑文!”

  吳奪擼了擼袖子,“那就開開試試吧!”

  “你想好往哪擰了?”

  “想好了。這個門顯然不可能往咱們這個方向開,因為贔屭腦袋就卡住門了,隻能往外開。這和‘靜言庸違象恭滔天’門開的是一個角度。所以,贔屭的腦袋,應該是朝著門開的方向旋轉······”

  “臭小子,這機關設置,就一定是順應這個道理嗎?”

  “您聽我的,保準沒錯兒。”吳奪說著,便上手扶住了贔屭的腦袋。

  吳大誌微露疑惑,“這麽自信?”

  吳奪哈哈大笑,“爺爺,我正對化肥,你背對化肥,剛才它衝我轉腦袋了!”

  “臭小子!”吳大誌回頭看了看化肥,“化肥,他說的轉動方法對嗎?”

  化肥點了點頭。

  吳大誌:“······”

  吳奪手上用力,果然能轉動。

  喀啦啦······

  吳奪整整轉了一圈,感覺已經卡死轉不動了,便停了手。

  石門晃了晃,緊接著動了!

  但是,最終石門僅僅錯開了和石壁之間一厘米左右的邊,便又不動了!

  吳奪和吳大誌不由對視一眼。

  吳奪又問化肥:“肥哥,你不會說錯了轉動方向吧?”

  “嚏!”化肥坐在一旁,又發出了讓吳奪感到被鄙視的聲音。

  “這裏,應該是孤丘墓葬的入口。”吳大誌歎了口氣,“可能真開不了了!”

  “是啊!”吳奪揉了揉太陽穴,“原先他們來設置的時候,還是個天坑呢!現在天坑都被填平了!曆史上,沉沙河的河水衝刷,加上淤泥土石沉積,可能導致了外麵通道的塌方和堵塞!”

  “嗯。”吳大誌接著說道,“我剛才想了三個結果,最不想碰上的,就是這個結果!”

  吳大誌本來想的第一個結果是,入口之外有什麽通道,通道如果夠長,不在天坑之內,說不定會順著走出去找到其他地方的出口。

  第二個結果是,入口之外有通道,但是通道不長,出口還在天坑內。但是天坑已經被填埋了,所以出口是出不去了,但是能看看通道裏的情況。

  而第三個結果,就是現在這個結果,根本不可能知道通道的情況到底是怎樣,因為通道直接塌方了,連門都出不了。

  “罷了爺爺,我們本來也得原路返回。豫州鼎還在,就是最好的結果。”吳奪開口道,“先去看看三點鍾的方向吧,那裏,應該就是開啟青銅懸棺的機關了。”

  吳大誌點點頭,“走吧。”

  兩人往三點鍾方向走去,化肥卻站在原地,身形晃動,衝著石門叫了兩聲。

  吳奪不由回身,“走了肥哥,門打不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