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鼎中玉球錯金虎鎮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3-01 23:53      字數:4413
  化肥表現出戀戀不舍的樣子,它知道門開不了,卻很想“出去”。

  吳奪想了想,蹲下身來,“肥哥,莫非,如果能開門進入通道,通道的出口,不在天坑?而你,就出生在那個出口附近?”

  化肥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卻表現出了一種茫然的眼神。

  從出生到遇上母狗的這個過程的事情,化肥基本都不記得了。

  它現在,仿佛是帶著一種本能的向往。

  “這樣,你出生的地方,應該是受到了豫州鼎安放於此、兩千年來所形成的地氣影響,等咱們見到了豫州鼎,你或許能想起什麽來。現在,我們先看看能不能打開青銅懸棺。”

  吳奪就像個老朋友一樣,輕聲說了幾句。

  化肥沒有踟躕太久,緩緩邁開了步子,跟著吳奪過去了。

  等他們過去,卻發現這裏高出地麵的結構是一口“井”。

  有高約一尺的井台,井台厚約半尺,中間圓形“井口”的直徑不大,一尺多點兒的樣子。

  井台,是石質的;井口,黑黝黝的。

  吳大誌默默注視著井口,仿佛陷入了沉思。

  吳奪沒去打擾他,先拿起手電,對著井口照射。

  卻發現,還是那樣。

  還是那樣的意思,就是依然黑黝黝。

  光照不下去······

  吳奪瞠目結舌。

  此時,吳大誌開口了:“你用手探探井口。”

  吳奪依言伸手。

  平掌心向下壓,居然壓不下去!

  手感,就如同碰上了一塊平整光滑的石頭!

  可是,這“井口”並不是嵌入了什麽黑色石材,看著就是一個“黑洞”。

  這個“黑洞”,就如同凝固的堅硬的黑色的空氣。

  “噝······爺爺······”

  吳奪自從知道了九鼎之事,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已經不那麽驚訝了,但是麵對這個“黑洞”,還是又被震了一下子。

  吳大誌深吸一口氣,“有墨家,有儒家,有道家······臭小子,這一點真是被你預測得太準了!他們,簡直像個諸子百家小分隊。”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兒?”

  “如果我看得沒錯,這應該是一道靈氣屏障,隔絕了下麵的空間,也隔絕了我們的視線!”

  “靈氣?兩千多年了,這靈氣毫無變化?”

  “這靈氣不是加注的,而是以陣法激發出來的;陣在,屏障就在。布陣之人,應該就是戰國時期的道門中人。”

  “爺爺,您能破陣麽?”

  “直接破肯定破不了,我和布陣的古人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吳大誌看向吳奪,“不過,既然是道門之術,原理還能捋順。這樣的陣法,必有陣眼。這個陣眼應該就在地下迷宮之中······找到陣眼,還有機會。”

  “陣眼會是什麽?”

  “什麽都有可能,比如一塊巨石,比如一顆小珠。不過,位置大概不會在迷宮通道;陣眼所在,需要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比如咱們還沒找到的那幾處‘地理模型’,應該重點關注探察。”

  “那如何確定什麽東西就是陣眼?”

  吳大誌想了想,“你勁兒比我大,對著‘井口’用力踹一腳。”

  “啊?”

  “你踹這道靈氣屏障,陣眼肯定會有反應,到時候我們發現什麽東西出現異常,那此物應該就是陣眼。”

  “這有用麽爺爺?如今陣眼又不在我們身邊。再說了,照您的說法,萬一陣眼是一塊巨石,能看出啥異常啊?萬一是一顆小珠,一下子崩飛了,反而找不到了。”

  吳大誌笑起來,“臭小子,你以為異常就是移位啊?異常有很多種表現形式的。同時,如何處理陣眼,也無常法。”

  “也無常法?就是說找到陣眼也未必能破陣?”

  “對。”

  “那我這一踹?”

  “雖無常法,卻應有心。我眼下能想到的,隻有這樣了,能有反應、出現異常最好;如若不能,我也盡力了。”

  “雖無常法,卻應有心。”吳奪默默在心裏重複了一遍。

  “那我就試試!”

  隨後,吳奪便憋了口氣站在“井”邊,然後調整姿勢,發力猛踹一腳。

  吳奪的腳接著便“彈”了起來,吳奪早有心理準備,但反衝力太大,還是一個趔趄,後撤好幾步才穩住身形。

  於此同時,吳奪和吳大誌都聽到了“嗡嗡”之聲。

  這聲音,仿佛是從對麵的石壁中傳出來的。

  而且不是一下子停止,依稀有一個延續。

  其實聲音並不大,說隱隱約約也不為過;但這個空間極為靜謐,所以他們才得以聽到。

  “你等著!”吳大誌旋即便邁開了步子,從他們所在的三點鍾方向的石壁邊、走到了九點鍾方向的石壁邊,也就是秘藏豫州鼎的石門邊上。這裏還有一處“九宮”石台。

  吳大誌將耳朵貼上石門,而後大喊一聲:

  “再踹!”

  吳奪遵照先前的一踹,如法炮製。

  這下子,吳大誌聽清楚了。

  就是石門內部發出的聲音!

  這聲音,像是玉石類的球體,在金屬容器內滾動的聲音。

  徹底沒了聲音之後,吳大誌一邊走向吳奪一邊招了招手,吳奪和吳大誌最後在青銅懸棺附近“碰頭”。

  “陣眼,原來就在這裏麵,不在地下迷宮。高,實在是高!”吳大誌禁不住連連點頭,“陣眼就是豫州鼎內放置的球體!這個球體,應該是玉石質地,和豫州鼎位居五行方位的中央之位的土性相合!”

  “這個玉石球,就是應該放到秘藏青州鼎的那八處孔洞的最大的如同網球的那裏頭的?”吳奪心念所至,連珠炮一般說道。

  “對。想開啟青銅懸棺,須得去除‘井口’靈氣屏障;想去除靈氣屏障,就得將這個玉石球陣眼與豫州鼎分開。玉石球離鼎,靈氣屏障消失!”

  “也就是說,隻有先開豫州鼎之門,才能再開青銅懸棺!”吳奪緩緩又道,“這幫人,真是煞費苦心哪!都到這一步了,還不忘提醒一下,九鼎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說,他們是給有心之人準備的。”吳大誌抬腕看了看表,“時候不早了,走吧。”

  此時,外麵的天已經黑透。不過他們在地下,外麵的黑白對他們也沒啥影響。

  他們先退出了孤丘墓葬,從如同窨井的圓形洞口下到通道,又從通道走到“門口”,按動門柱下部的“開”字,門又開了。

  閃身出門,不多會兒門又開始自動慢慢閉合。

  “哎?”吳奪此時精神略略鬆弛,忽而想起一件事情來,“這穿山甲打通的孤丘墓葬的通道孔洞,或許因為太小或者它又覆蓋土石,我們一時沒有發現。但是,這石門,它是怎麽過來的?”

  “隻有一種可能。”

  “它也會按動‘開’字?”

  “這‘開’字在豎刻八字的底下,靠近地麵,位置很低,它不小心頂了一下也不是沒有可能。不過,它想回來是不可能了。”吳大誌道,“這是個既成事實,而且它已經掛了,多思無益。”

  “好吧。”吳奪略略一頓,又問道:“爺爺,我們是出去休息、明天再下來,還是一鼓作氣?”

  “現在休息略早了點兒,一鼓作氣精力和體力上也不太可能,這樣,我們再找一處‘地理模型’,而後出去和老陳會合,商量一下。”

  “行!”吳奪便又看向化肥,“肥哥,咱們再找一處行不行?然後再出去休息,以備明天再戰,如何?”

  化肥沒啥拖泥帶水的,直接點了點頭。

  “去最近最節省體力的地方吧!”

  反正沒去過的“地理模型”都得去,今天因為在孤丘墓葬中耗費了不少精力,所以得悠著點兒。

  化肥前頭帶路,吳奪和吳大誌跟著它又進入了迷宮通道。

  “爺爺,我有個想法。”吳奪一邊走一邊說。

  “你想明天我和老陳進來,你守在外麵?”吳大誌心領神會。

  “對,我們已經明確了豫州鼎和梁州鼎的‘地理模型’,眼下化肥再帶我們去一處,就是三處,還剩五處。明天您和陳爺爺主要就是探明這五處。這些地方,可能有寶貝,同時他也看不出和九鼎有什麽關係。”

  “嗯。”吳大誌應道,“我記好所有‘地理模型’的方位,如此一來,九宮小球的機關就可以破了。”

  “對,咱們用了他的地方,讓他自己去看一看,至於還有其他寶貝的話,也讓他挑。那咱們瞞著他九鼎之事,也算沒有對不起他。”

  “然後再休息一晚,最後一天還讓老陳守著,咱倆再來這豫州鼎的秘藏之處?”吳大誌眉頭微動,“接下來,若是得手豫州鼎,你還準備怎麽瞞他?”

  “若是不取走,自然好瞞。若是想取走,必然瞞不住。”

  吳奪接著說道,“想取走豫州鼎,最起碼要準備好各種工具,比如一輛小推車,比如繩索,比如防水包裝材料,等等吧;還有,雖然目前還不知道豫州鼎的體量,但憑咱倆,想搬走怕是不太可能······”

  吳大誌耐心聽完,又補充了一點,“秘藏豫州鼎的石門,高約兩米,寬約一米半,也就是豫州鼎的直徑要小於一米半,高度要小於兩米;但具體小多少,卻不得而知。同時呢,孤丘墓葬邊緣的圓形洞口,直徑隻有七八十厘米,說不定,想順利讓豫州鼎下來,還得擴大······”

  “所以啊!”吳奪歎了口氣,“想取走豫州鼎,不僅不能瞞陳爺爺,還得增加人手。”

  “這事兒,真真需要好好再討論再琢磨。”吳大誌清了清嗓子,“好了,這裏先別多說了,你也別想了;咱們先找到一處‘地理模型’,然後出去上了井再說。”

  “嗯。”吳奪點點頭,“回頭也得和權叔還有您孫媳婦說道說道。”

  ······

  化肥這次花費的時間確實也不長,帶他們來到的出口,和其他兩個出口是一樣的,也是出了“門”到了一處長方形的“平台”。

  走到邊緣,前方是個不規則的空間,地麵大概呈現一個橢圓形。最大直徑五六米,最小直徑也就兩三米。

  這裏,有一大兩小三座“山峰”,基底相連。

  最高最大的“山峰”高約兩米,居中;兩座小“山峰”一高一矮,高的有一米半,矮的有一米左右,分置兩側。

  就在居中“山峰”的山腰處,有一個直徑十幾厘米的不規則洞口,洞口裏麵,仿佛放著一件東西。

  吳奪先用手電筒照射,洞內居然反射出兩道血紅的光芒!

  這裏是“模型”,也不知實際地理位置上的“三峰”到底有多高。而這洞口,應該也是封閉的,也不知會有什麽機關。但最起碼先看看裏頭放了什麽東西,知道是哪一隻鼎。

  而這兩道血紅色的光芒,讓吳奪沒有輕舉妄動,他進一步上前,貼近洞口,繼續一邊照射一邊觀察。

  原來,裏麵是一隻“虎”,兩道血紅色的光芒,是“虎眼”發出的。

  虎身應該是金屬質地,虎眼應該鑲嵌了什麽紅色的寶玉石。

  “虎”在洞裏的位置不算很深,吳奪伸手能拿出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爺爺,我先把裏麵的東西拿出來吧。”吳奪觀察之後覺得沒問題,加上水晶“黑心雞”的先例,應該也沒啥危險。

  吳大誌“嗯”了一聲,吳奪便掏了虎穴。

  “原來是一件虎鎮。”吳奪托在手上,一邊給吳大誌看,一邊說道。

  青銅錯金虎鎮。

  這虎鎮高約六厘米,臥在圓形底座上,圓形底座的直徑大概將近十厘米。

  虎頭微微抬起,雙目前視,四肢彎曲。青銅虎身錯金裝飾了卷草花紋;而圓形底座的一圈,還錯金了鋸齒紋路。

  兩隻虎眼,鑲嵌了紅寶石。

  這兩顆紅寶石,顏色血紅,色澤均勻;質地純淨通透,沒有絲毫雜質。

  華夏使用紅寶石的曆史很早,戰國時期肯定早就有了,但是根據出土文物來看,如此質地和淨度的紅寶石,還是很罕見的。

  同時,這虎身上的錯金,是典型的戰國時期的鑲嵌手法。先鑄造青銅虎身,鑄造之時就得預留錯金的凹槽;但錯金之時,還需對凹槽進行鏨刻,這樣才能讓金絲金片鑲嵌得更為嚴絲合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