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八字機關內外不同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2-26 23:14      字數:4514
  這一次,化肥好像沒有那麽急了,而且在有些“岔口”,還會稍加猶豫。

  看來,他要走的路好像比較長。

  吳奪開口,“爺爺,這次化肥看來要直接先去‘豫州鼎’的目的地。”

  “有可能。”吳大誌應道,“正所謂雞犬不到頭,化肥先拿掉那隻雞,真有點兒解決後顧之憂的意思。”

  “根據您之前說的,豫州鼎的秘藏之處,以陽土辰龍地支的地氣為主,附帶陽土戌狗地氣,正是它最喜歡的地方。”

  吳大誌接口,“化肥肯定不是在孤丘墓葬中出生的,這一次,說不定還能把化肥的出生地一並搞明白了!”

  “哎呀。”吳奪忽然又道,“若是走到孤丘,這段路不近,來回耗費時間偏長,陳爺爺在外頭······”

  “老陳是老江湖了,給了他水晶雞,就是為了給他吃個定心丸,他會有足夠的耐心的。”吳大誌笑了笑,“你應該擔心連瓶水都沒帶進來。”

  “這倒沒事兒,半天之內我都忍得住,還能減少上廁所。”

  “我忍不住,現在就渴了。”吳大誌說著,從腰包裏掏出了一小瓶ad鈣奶,插上吸管喝了一口。

  吳奪:“還有麽?”

  “你不是不渴麽?還有一瓶,是給化肥準備的,它會用吸管你信不信?”

  “給化肥準備的?呃,化肥是神獸,它比我能扛······”

  吳大誌哈哈大笑,“好了,我準備了三瓶,有你的,渴了告訴我。”

  “不是,爺爺您什麽時候愛喝這個了?”

  “不是我愛喝,是這玩意兒止渴又止餓,而且方便攜帶。老陳也帶了三瓶。”

  “薑還是老的辣。”

  ······

  這迷宮裏總體還是比較幹燥的,也沒什麽異味,但是越往裏走,分岔越多。料想,這迷宮之中,是中央分叉多,四周分岔少。

  吳大誌不時會看一看指南針,吳奪則重點看時間。

  過了足足一個小時,他們終於跟著化肥拐上了一條比較寬的通道!

  這條通道,比最初進來的通道要寬得多,看起來差不多得有四五米。

  而且,這條通道,是斜著向上的。

  坡度也不小,得有三十度左右。

  沿著坡道又向上走了幾十米,他們的眼前,出現了一處半圓形平台。

  直徑大概十米。

  沒有路了。

  而是一道石門。

  石門高約兩米,寬約一米半。

  化肥並沒有跑到石門跟前,而是在平台上坐了下來,衝著吳大誌叫了兩聲。

  吳大誌便給了它ad鈣奶,安排停當之後,順手又掏了一瓶遞給吳奪。

  “我不渴,備用吧。”吳奪也有些渴,但還能忍;吳大誌自己的那瓶已經喝完了,還是盡量留給他吧。

  “那就渴了再喝。”吳大誌也不囉嗦,又裝進了腰包,來到了石門前。

  這扇石門有門柱。

  隻有一根,在左側,是一根粗大的石柱。

  這說明,這扇石門是推拉開啟的。

  沒有任何裝飾和附件。

  但是,在門柱上,有八處圓形的微微的凸起,直徑有個七八厘米,上下排列。

  每個凸起上,陰刻了一個字。

  而此時的化肥,喝完了ad鈣奶,居然趴下了,而且還伸了個“懶腰”,仿佛要小憩一下。

  “讓化肥先休息一下吧,它累了。”吳大誌對吳奪招了招手。

  吳奪便來到了吳大誌的身邊,祖孫兩人盯著這八個字看了起來。

  “爺爺,這字體······”吳奪根本不認得。

  “這是籀文,大篆的一種,周朝晚期,周王室為顯示國威,將原本的鍾鼎文,繁化而成籀文。”吳大誌撚動手指,“不太對啊······”

  “字不對?”

  “不是。”吳大誌解釋:“這扇石門背後,想必就是孤丘墓葬;那麽,對咱們來說是入口,但對於正常從孤丘秘藏進入迷宮的人來說,應該是出口。既然是出口,還設什麽機關?”

  “不會可以直接推開吧?”吳奪將手放到了門的一側,但還未用力卻又縮手,“可不能亂推,萬一不知道從哪裏飛出什麽暗箭呢!”

  “沒有暗箭。”吳大誌笑了笑,直接移過去用力推了推。

  紋絲不動。

  “爺爺,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藝高人膽大?”

  “這時候還貧。”吳大誌擺擺手,“這一道機關,不可能有暗箭暗器什麽的,那是用來對付宵小之輩的,若是用來對付高手,自**份,還會貽笑大方。”

  吳奪一點就通,“噢!得換個角度想,按照這些奇人異士的設計,這道門,應從孤丘墓葬到迷宮之時從‘對麵’開過一次的,而現在則是從迷宮中順利回返。所以能到這一步的,算是和他們‘過招’之後,已被認定為高手。”

  “所以我才奇怪,怎麽回返還要再設一道機關?”

  吳奪想了想,“孤丘墓葬和地下迷宮,畢竟不算一處地方,小心從事,也在情理之中。”

  吳大誌沉吟片刻,“先不想了,看看這八個字。”

  “爺爺,看來您識得?”

  “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嗯?”

  這八個字若是用現代字體寫出來,或許吳奪還能琢磨出點兒意思來,但就這麽聽一遍,一頭霧水。

  吳大誌解釋,“這句話,出自《尚書·堯典》,準確地說,在他們戰國時期,應該叫《書》······”

  《尚書》本來是一本古代曆史文件和曆史事跡的匯編,戰國時期總稱為《書》,到了漢代,才改稱《尚書》。

  實際上《尚書》的構成古時就分《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而現存版本,更是真偽參半。

  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就幾乎焚毀了所有《尚書》抄本;後來西晉永嘉之亂,又幾乎全部散失。就這兩個“幾乎”下來,後果可想而知。

  但是這句話,應該是真的。

  因為是戰國晚期的人刻的。

  “靜言庸違,象恭滔天”的大致意思是: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敬,其實大惡。

  這句話,是堯評價共工的。這種上古時期的人物,有一些記載,也有神話傳說和諸家雜談,不太好考證;從這個評價來看,在堯的眼裏,共工就不是個好玩意兒。

  不過,這句話用來這裏,顯然不可能是為了評價共工。

  更像是對來人的一種提醒和警告。

  “我就說這些人裏頭,可能啥情況都有,您看,《尚書》是儒家五經之一,這裏頭可能還有儒家的人。”

  “嗯,這些人能抱成一團,實屬不易;是九鼎,讓他們摒棄了‘三觀’未必相合的情況。”

  “若是按錯了,會出現什麽情況呢?”吳奪看了看吳大誌,“照您說的,應該不會有什麽暗箭之類的。”

  吳大誌輕輕搖頭,歎了口氣,“我隻能看出,應該是按動其中一個。”

  “八選一。”吳奪又問,“您現在有思路了麽?”

  “也沒有。”吳大誌再度歎氣,“若是我們知道孤丘墓葬裏的情景,或許會多一些依據,但現在我們是機緣巧合之下從本該封閉的地方過來的。”

  “不能浪費太多時間。”吳奪看了看化肥,“外事不決,還是問化肥吧!”

  “也好。”吳大誌也看向了化肥。

  化肥此時已經坐起來了,好像精神恢複了一些。

  吳奪把它抱了起來,抱到了門柱麵前,“肥哥,再辛苦一下,看看應該按哪個字?”

  化肥卻沒有任何表示。

  “不會吧?還有你搞不定的?”

  吳奪退後一步,放下化肥,“你再看看?”

  化肥抖了抖身體,精神頭兒仿佛更好了,而後才又抬頭看向了石柱。

  看了一會兒之後,卻又看了看吳奪,又看了看吳大誌。

  吳奪再度將它抱起,它卻搖了搖頭。

  “你的意思是,讓我們自己選?”吳奪問道。

  化肥點頭了。

  “肥哥啊,若是選錯了,還不知道什麽後果;你要是知道,直接幫著選了不行麽?”

  化肥卻在吳奪懷中仰起頭,“歐——”

  “你到底知道不知道?”

  化肥卻掙紮著想要落地的樣子。

  “放下化肥吧,可能它真的選不了。”吳大誌在旁說道,“化肥的心智並未全開,有時候靠的更像是直覺,這種複雜文字背後的東西,它或許真的力有不逮。”

  吳奪隻好將化肥放下了。

  “實在不行,我們就得先行返回,合計好了再來。”吳大誌開口道。

  此時,落地的化肥卻又衝著石門叫了兩聲,又扭頭看了看吳奪。

  “你的意思是,我能打開?”

  化肥認真點頭!

  “它不能選,卻認為你能選,有意思了!”吳大誌捏了捏下巴,問吳奪,“那,你有想法了麽?”

  “還真有。”

  “怎麽想的?”

  “我想選這個字!”吳奪抬手指向“象”字。

  “說說看。”

  “豫州鼎,也帶象字,對應了。而且,這個象字,是這句話的第五個字,五為九數之央,也能對應九鼎之中的豫州鼎。”

  吳大誌眉頭舒展,“還有嗎?”

  “我們是為了豫州鼎,也是為了九鼎。九鼎之事,事關重大。這句話除了利用‘豫’字暗指,也利用字麵意思提醒和警告來人,不要隻在表麵上對九鼎恭敬,要做到真正的表裏如一;要知道九鼎所代表的意義,要讓九鼎發揮真正的作用!”

  “好!很好!”吳大誌大笑著看向化肥,“你覺得呢?”

  化肥居然也露出了一個類似“笑”的表情。

  “那就沒錯了。”吳大誌接著說道,“我也明白了,為什麽‘回去’還要設置機關,至少其中有一個目的,是為了提醒和警告。”

  “那我就按了?”吳奪上前一步。

  吳大誌鄭重點頭,“按!“

  吳奪按下了刻有“象”字的圓形凸起。

  一陣沉悶緩慢的咯吱吱的聲響之後,石門自動開啟,緩緩向內轉動。

  隨著石門的開啟,吳奪看到,石門的厚度並沒有想象得厚,也就十厘米左右;而石門背後,好像並不是什麽很大的空間,更像是一條通道。

  石門和門的橫邊,並沒有完全開成九十度角,而是開成了四十五度角左右就晃了晃,而後停了。

  石門開後,內部並沒有什麽不良氣息,也沒有什麽動靜。

  “爺爺,您和化肥先進去,我在外麵等會兒,照應著以防意外。”吳奪說道。

  吳大誌點點頭,並不廢話,牽著化肥先行進入。

  轉到開了四十五度角的石門之後,化肥仿佛又有點兒興奮,又要往前走,吳大誌收緊了繩子,“化肥,稍安勿躁。”

  吳大誌拿起手電往前照了照。

  果然是一條通道,寬度和高度隻比石門略大,有個十米左右的長度,盡頭處,變成了向上的斜坡,站在這裏,看不清斜坡的頂部的情況。

  吳大誌又轉身看了看石門背後,和剛才他們看到的差不多,石門上沒什麽,但是在門柱上,依然刻了個八個字:

  義人在上,天下必治。

  同樣是籀文,但是這八個字,比剛才那八個字容易辨認。

  這句話,出自《墨子·非命》,大致意思是:有道義的人高高在上,天下必將長治久安。

  正在此時,石門突然又晃了晃,接著緩緩動了,朝著閉合的方向。

  “爺爺,這石門會自動關閉!”吳奪連忙喊了一聲。

  “看到了!”吳大誌卻並不出來,“這邊門柱上也有八個字!你進來吧,我知道怎麽開了!”

  吳奪聽後,便立即閃身進去了,這時候石門和門邊之間還有不小的空兒呢。

  “原來這石門隻能開啟四十五度角,就是有一定蓄力啊,不管從哪邊到哪邊,都會自動關閉的!”吳奪站定,“不過,爺爺你怎麽這麽快就有了把握?”

  “你自己看!”

  而吳奪看了門柱上的刻字之後,不由啞然失笑。

  原來如此。

  這邊門柱上刻的八個字,不是“活”的,就是直接刻在門柱上的。

  機關,在最下麵一個字的底部,也隻有這一處圓形的微微凸起。

  這個圓形凸起上,也刻了一個字。

  這是個“開”字。這個“開”字吳奪也能認出來,因為太形象了,有“門框”,有“門栓”,有兩隻“手”。

  吳奪明白了,“根據他們的設計,想由此進入迷宮之中,並不需要費思量,直接按‘開’即可。因為,迷宮本身,就是個‘機關’啊!想要找到九處‘地理模型’,委實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