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08-19 10:07      字數:2198
  “不對啊兄弟,就算是這樣,可你看不到露胎的碗口啊,你是怎麽判定的?難道有透視眼不成?”羅宇澤反應卻不慢。

  “我靠的是感覺,說不清楚,所以才說找破綻可能就得靠露胎的碗口突破。”吳奪應道,“你讓我說,我就實話實說而已,未見得準,你自己考量吧。”

  “好吧!我再想想。”羅宇澤沉吟。

  寧霜若有所思,沒有再說話。

  吳奪和寧霜離開羅宇澤的房間之後,分別之時相互點頭說了聲再見;吳奪就住隔壁,也不知寧霜住哪裏,但肯定不是三樓,因為吳奪聽到了下樓的腳步聲。

  回到房間稍事整理,便也該參加交流會了。

  交流會不在客房主樓,在副樓二層的會議室裏。

  而且,這會議室布置的也不是那種一張大會議桌的形式,而是四張八仙桌,居中一個圓桌。

  正好十六個人,正如章成錦所說,隻有四個年輕人。

  其中,羅宇澤和吳奪坐在了一桌,這桌上還有胡允德和陳永鈞,好似當時文古堂拍賣會的場子四人坐在一起一般。

  寧霜和寧元祺坐在一桌,這桌上,還有章成錦和金聲振。

  還有一個年輕人,理了個圓寸,襯著古銅色的皮膚、棱角分明的五官,有點兒功夫硬漢的感覺。這個人,想必就是章老說的金聲振的外孫。

  他和三個老先生坐在一桌,開場前談笑風生,似乎還和老先生們打成了一片。

  寧元祺搞了個開場白,然後又說在座的都是老朋友了,今天有幾個年輕人增添了新鮮血液,那就讓他們先自我介紹一下吧。

  “小女寧霜今天也湊了個熱鬧,她在外地工作,這次借著假期,來跟各位前輩長長見識。”

  寧元祺說完,寧霜便就此起身自我介紹了一下,很是簡單,不卑不亢。

  吳奪和羅宇澤都沒跟上。羅宇澤還在琢磨著鑲口定窯大碗待會兒該怎麽說呢。

  而那個圓寸頭年輕人看了看吳奪和羅宇澤這桌,見他倆沒反應,便站了起來。

  “各位前輩,我就腆著臉跟在美女後頭自我介紹吧!在下葛亮,諸葛亮的葛亮。”

  這名字本來平平無奇,可讓他這麽一介紹,現場不由傳出了一陣笑聲。

  葛亮說的也不多,但出乎吳奪意料,他說準備在齊州創業,卻並不是古玩,而是風水法器。

  吳奪一聽,不由自主想到了那些什麽高仿的五帝錢、人工拚裝的招財水晶洞之類的,總之就是騙錢玩意兒的感覺。

  當然,感覺是感覺。葛亮到底什麽成色,不能靠感覺。

  葛亮坐下之後,羅宇澤便朝吳奪示意,讓他先說。

  吳奪便就站了起來。

  “各位前輩,我叫吳奪,現在是一個無業遊民,不過,我一直想在古玩行安身立命。今天很榮幸能參加這個交流會,也懇請各位前輩多多指點。”

  吳奪就說了這一句就坐下了。

  “如果不想當無業遊民,明天就可以到我的大雅齋來嘛!”章成錦笑嗬嗬接了一句,現場又起了一陣笑聲。

  “老章,能讓你如此看重,這個年輕人看來有兩把刷子啊。”同座的金聲振笑著低語一句。

  羅宇澤最後一個起來,笑嘻嘻說道,“各位大佬,其實我就算個熟臉兒了,多了不說少了不嘮,先看看我今天帶來的東西吧!”

  說著便捧著木盒來到了居中的圓桌邊,將木盒放到了圓桌上。

  “小羅是個實戰派。”寧元祺起身應道,“那行,就從他開始吧,先讓年輕人展示下他們收藏的好東西。”

  羅宇澤比較賊,擺出一副求教的態度,說自己覺得是北宋定窯的真品,但總歸眼力不到位,希望前輩們給吃個定心丸;同時,他也把覺得紫銅鑲口是民國做的先給點出來了。

  畢竟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亮出來很吸引人,羅宇澤介紹之後,大家都輪番上前看了看。

  吳奪沒有上前,自己坐在桌邊,悠閑地剝了些瓜子吃。

  胡允德和陳永鈞看完一起回來,結果他倆居然一致認定,這就是到代的北宋定窯大碗!隻不過是民國加了紫銅鑲口做舊。

  雖然吳奪也看不出破綻,但還是有些吃驚,這兩位,難道也一點兒破綻也看不出來嗎?

  更讓吳奪吃驚的還在後頭,幾乎所有人都認定這大碗是到代的!

  這碗做得這麽牛逼?

  不過,之所以說“幾乎”而不是全部,是因為有人並沒有發表意見;同時,還有一個人,明確表示不到代。

  這個人是章老。

  章老的地位很高,但是在座的不少人也都頗為自負,不可能因為一句“不到代”就苟同。

  既然說“不到代”,章老在最後是要做闡釋的。

  章老好整以暇,居然先吟了兩句詩: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在座的都是高手,一聽這個,便知道章老要從這隻大碗的“淚痕”上做文章。

  定窯白瓷的釉很薄,加上獨特的覆燒之法,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流釉的現象,燒成後會形成流釉的痕跡,這種痕跡如同淚珠,故被稱為淚痕。

  獨特的流釉淚痕,隻在北宋的定窯白瓷上才有。

  章老這兩句詩,成功讓現場安靜下來,他接著說道:

  “本來我也不能認定不到代,但在很多年前,曾經有一個絕頂高手和我探討過,讓我受益匪淺。

  北宋中期以後覆燒的定窯白瓷,基本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白中微微泛黃,俗稱象牙白;一種釉內調粉,更加雪白,俗稱粉定。

  這位高手告訴我,同樣大小的器物,象牙白的淚痕,絕不會比粉定的淚痕小。這一點,我後來研究過,果然如此。不管是通過觀摩博物館的、藏家的實物,還是參研大量的資料、圖片。

  巧得很,我有一件粉定碗,比這件象牙白大碗還要小一圈,但是淚痕卻要更大。換句話說,這件象牙白大碗的淚痕,偏小了!

  眾所周知,高仿北宋定窯,淚痕是個極大的難點,做出來就不容易。這一件,的確是超一流的工手,但因為淚痕偏小這一點,我才認為不是北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