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節
作者:江楓愁眠      更新:2020-07-11 18:57      字數:4286
  王瑞眯著眼睛,似乎想從慕良臉上看出些什麽,可最後也隻能窺見這人謙卑恭順的臉色,別的再無半分。

  “慕公公幾時回來的?”他問。

  “剛不久,中午回來的。”慕良側了身,讓出正門的位置,“萬歲爺午睡剛起,進了一碗銀耳羹,您老快請進吧。”

  “多謝公公。”王瑞點了點頭,提起了自己那身全西朝最貴重的官袍,一步一步遲緩地走上了台階。

  他進了內裏,果然見皇帝心情還不錯,於是撩起了袍子跪在地上,“臣王瑞,叩請聖安。”

  “是王閣老?”皇帝放下了手裏的書,扭頭看他,“又出什麽事兒了?”

  這句話的語氣漫不經心,但是沒有不耐煩,王瑞便心安了。

  他這兩年在皇帝麵前很不受待見,因慕良和蘭沁酥的讒言使然,加之萬清總是一副清貧勤儉的做派,總是在他麵前伏小,所以皇帝便更喜歡萬清一些。

  王瑞心裏忍不住歎氣,外麵總是有人說他貪權斂財,可他都做到了首輔的位置,快入土的人了,再要那麽多的錢、那麽高的權勢做什麽呢。

  不過是想死前留個過得去的名聲,不要遺臭萬古罷了。

  “稟聖上,江蘇按察使今天上午送來了一道疏,臣看完後不敢私自定奪,懇請聖上過目。”

  慕良接了王瑞遞的奏疏,彎腰送到皇帝跟前。

  小皇帝掃了兩眼,見上麵寫的是檢舉蘭沁禾私挪公款、殺吏滅口。他放下紙張,抬眸去看王瑞,“這件事昨晚司禮監也報了,朕已經派人著手調查,這會兒正要問慕良是怎麽回事,他剛送江蘇回來,和蘭沁禾打過交道。”

  他說著去看慕良,“王閣老也在這,慕良你說說這是怎麽回事。朕和蘭沁禾交往不深,但也聽說是個穩重的人,怎麽會做出這種事情來?”

  慕良低頭回話,“奴才在江蘇隻顧著皇園,其他倒未注意,這件事奴才並不清楚內情,想來其中是不是有什麽誤會?”

  “朕也是這麽想的,不如等過兩日派去的錦衣衛查出結果了再說。”

  王瑞跪在地上,他忽然有一瞬寒顫,抬眸正巧看見了慕良那張卑順的臉。他眯了眯眼,嗅出了不對勁。

  “回聖上,臣以為,無須派錦衣衛前往。”

  這回輪到皇帝疑惑了,“怎麽?你要直接將她監送回京師問話?”

  “不,老臣以為……私挪公款、殺吏滅口這兩件事都同蘭沁禾無有關係。”王瑞垂著眼瞼,看著膝前的地磚,“這半年來江蘇動蕩不安,官員惶恐民心渙散,這樣的時候再派錦衣衛去調查江蘇巡撫,與官與民都有害無利。”

  “可這件事就擺在跟前了,閣老的意思是暫且壓下去?”

  “回聖上,六月江蘇反民鬧事,整個江蘇竟然無一人敢前往安撫,獨蘭沁禾一人以身犯險,這才平息了民怨。說句狂悖的話,臣為官四十年,像這樣身居高位卻能向百姓下跪的官員幾乎無從看見。這樣的人,且不說到底是不是真的犯了案,就算真的犯了,想必也是有天大的苦衷。

  王瑞兩手撐著麵前的地磚,顫巍巍地磕下了頭,“老臣鬥膽,請聖上不要追究。”

  小皇帝微訝,“朕還以為你和樓月吟一樣,都是來要求追查的呢。”他眉上露出了點欣慰,“本該如此,強敵在外,大家應該齊心合力,王閣老能說出這樣識大體的話,到底還是西朝的中流砥柱,堪當首輔之位。”

  這一席話讓君臣都很開心,唯獨慕良眸色微沉。

  王閣老不愧是坐到首輔之位的人,他今日本意是要倒萬,又是拿著檢舉蘭沁禾的奏疏過來的,就說明之前沒有走漏任何風聲,完全是在遞交奏疏後臨時改的口風。

  如此靈敏到了可怕的政治嗅覺,絕非普通的官員可以相比擬的。

  但是這件事娘娘是處心積慮謀劃的,他不能讓娘娘的心血都付之東流。

  待送走了王瑞,慕良立即揮退了宮殿裏的人,跪在了皇帝腳前。

  “嗯?怎麽了?”小皇帝不解,“這麽大的動作,你要同朕說什麽?”

  慕良叩首,壓低了聲音,“回萬歲爺,您今年五月派奴才去南直隸搜查王黨的罪證,除了蘭沁禾薦舉的官匪勾結一案,還有一件事,奴才不敢在外人麵前說。”

  “什麽事?”

  “萬歲爺,方才王閣老在,奴才沒有明說。但是為南京修園的銀庫少了的錢……錦衣衛在江蘇府南宮府找到了。”

  “什麽?”小皇帝大驚,“南宮是什麽人,朝中有哪位大臣姓南宮,朕怎麽不知道?他們怎麽有膽子去拿給朕修園的錢?”

  慕良頓了頓,閉上了眼睛,沉痛道,“回萬歲爺,蘇州府南宮氏同王家嫡係有兩門親事。”

  哢——

  皇帝手裏的茶盞倒翻在了地上。

  “他……他……”年輕的帝王怔在了座位上,他望著慕良,臉上不知是笑還是怒,許久才扯了扯嘴角。

  “王瑞……他把給朕蓋房子的錢,拿去當了自家的聘禮嫁妝?”

  他問著,聲音顫抖,眼睛泛紅。

  西朝已經連辦秋闈的錢都拿不出來了,他的首輔卻把君父的錢拿了當成自家聘禮。

  “哈、啊……”小皇帝捂住了臉,狠狠地閉上了眼睛。“閣老……閣老啊!”

  心寒莫過於此。

  慕良跪在地上,他麵色悲慟,心裏卻毫無波瀾。

  帝王身側,他沒有那麽富裕的情感,全身上下的所有情意,他已經獻給了娘娘,再容不得一絲多餘。

  這一次,王黨必倒。從今往後,西朝官場上的權力重新洗牌,娘娘的路再不會坎坷顛簸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以後大家如果有捉蟲請來微博找我,這邊評論不經常看了。

  第89章

  王瑞被抄了家。

  沒有明旨,甚至許多人都不明白怎麽王瑞突然就倒了。

  動蕩的環境之下,皇帝不能大肆查辦內閣首輔,否則會引起極大的恐慌。

  他讓慕良親自將查出的證據送去王瑞麵前。江蘇布政使衙門裏多出來的十萬兩經徹查,發現是蘭沁禾和九王爺湊出來的私款。蘭沁禾確實拿不出那麽多錢,其中七萬兩都是九王爺在江蘇的銀鋪支的。

  於皇帝而言,蘭沁禾拿自己的錢補貼衙門,更是讓人敬佩感慨,同時也愈加反襯了王瑞的小人之心。

  慕良在王瑞看完所有證據後,開口道,“萬歲爺說了,您到底是西朝的兩朝元老,又是他的教書師傅,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為父的有天大的不是,兒子也不能逼迫如斯。”

  他笑著,“京師裏的這棟王宅您可以照舊住著,每月給您撥三品大員的俸祿。隻是您也上了年紀,好好在府裏靜養,不要再為俗事勞累了。萬歲爺天般的仁慈,您老莫要辜負啊。”

  王瑞坐在椅子上,他一言不發,末了隻是點了點頭,表示知道,和之前“天降祥瑞”時的痛哭流涕不同,安靜得反常。

  “慕公公辛苦了。”老人臉上的肌肉牽動了一下,“喝碗茶再走吧。”

  到了這一步,慕良也樂得給王瑞最後的顏麵。他欠著身,道了句謝,便捧了侍女遞上來的茶喝了。

  “好了,宮裏還有事,我就不多留了,您自個兒保重身子,莫要再操勞了。”

  “我送送公公。”王瑞撐著兩邊的扶手起來,執意陪著慕良走出去。

  出了門,他忽然又站住了身形,細細地打量了幾番慕良。

  “閣老?”慕良疑惑。

  王瑞垂下了眼瞼,淡淡地笑了聲,“慕公公啊,我和你幹爹也是一輩子的老交情了。”

  慕良的幹爹,前任司禮監掌印林公公。

  他用懷念的口吻娓娓道,“當時我獨自前往北京科考,殿試麵聖的時候太緊張,渾身都是汗。林公公見了,便悄悄走到我跟前,遞了給了我一塊帕子,他用自己的身體擋在我麵前,直到我擦完了汗才走開,還笑著跟我說了聲別怕。”

  “那時候的林公公連個稟筆都不是,隻是個五品的小太監,跟平喜公公一樣,個兒不高,但是隨和。”

  慕良聽著,他不明白王瑞想說什麽。

  王瑞抬眸,那雙蒼老但是並不渾濁的老眼看向了慕良,“他是個好人,你不該殺了他。”

  慕良臉上的笑意少了,他冷硬了語氣,“林公公一腔忠義,他是思念先帝爺過慟才病逝的,死了也是清清白白。咱家給閣老一份麵子,您不要逼我說出什麽難聽的話來。”

  王瑞笑了笑,“慕公公何必動怒呢。”他歎了口氣,扶著門前的柱子,“宮中事忙,公公回去吧。”

  慕良瞥了他一眼,坐上了門口的蟒轎。

  王瑞的意思他明白,隻是他和王瑞不一樣,從來沒有奢望過什麽善果,他是個沒有根的人,從不在乎什麽後代子孫,這輩子做的惡孽他都認,報應天譴自當承受。

  王瑞的老家抄沒了,莊子、商鋪、田地全部收歸國庫,秋闈的錢有了著落,甚至兩年的軍需也都有了著落,殷姮鬆了一大口氣,有了喘息,同時繼任了次輔。

  然而榮光萬丈的背後,又是一潭死水。

  萬清成了首輔,她成了第二個王瑞,而殷姮則又成了第二個萬清。朝堂政黨更迭交替,循環往複永無止境。

  倭寇大舉之時,太後不會有所動作,可等緩過勁來,她也將一如從前那樣,開始控製兩黨的平衡。

  很難猜測,王瑞沒有被關進詔獄、甚至沒有定罪,是不是太後的主意。除了穩定人心以外,她將王瑞這個隨時會炸的爆竹留在京城、留在了萬清殷姮麵前,以儆效尤。

  暫且不管這裏麵的波譎雲詭,起碼國庫有了王家的填充,兩年內可以稍作喘息。

  在解決了王瑞之後,殷姮收到了蘭沁禾的回信,信中蘭沁禾委婉地提到:江蘇戰況危及,將士日益艱難,倭患一時恐難肅清,希望朝廷能夠為江蘇增添銳器。

  殷姮看完忍不住失笑,沁禾從前對待身外之物從來都是可有可無的態度,再金貴的首飾她也能隨意賞賜給丫鬟。如今在江蘇當了半年官,都學會趁火打劫了。

  她回了信,允了蘭沁禾的請求,批了兵部購買新式戰船的票擬,由慕良批紅。

  倒王一事幾乎全是蘭家出力,特別是沁禾和慕良,殷姮這個時候不能推脫。

  想到慕良,她又一陣沉默。

  殷姮相信蘭沁禾不是為了權利才和慕良私通,那她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過了夏,天氣涼了起來。殷姮回想起去年的秋天,蘭沁禾因為給林公公探病,第一次碰見了慕良。

  這才一年不到的時間,他們到底發生了什麽。

  殷姮垂眸,千般的複雜情緒咽進了腹中。不管到底其中實情如何,這件事情她不能對外泄露一絲一毫。

  ……

  蘭沁禾在江蘇穩定了下來,戰事艱難,好在將士們英勇用命,省裏的武將們也極力維護著治安。

  江蘇的王黨官員被拔走了大半,剩下的也因為王瑞的倒台而紛紛轉變了態度,她辦起事來少了許多阻絆,輕鬆了很多。

  不管前路如何,起碼現在的局勢清明了許多,一切都在漸漸好起來。

  之後的日子過得較為平靜,蘭沁禾在江蘇巡撫兼布政使的職位上坐滿了三年。

  這三年裏她政績出色,竭力穩定江蘇的局麵,於是在倭寇肅清的第三個月、明宣九年的秋天,蘭沁禾被調入了京師,封內閣大學士,兼兵部侍郎。

  江蘇布政使是從二品的封疆大吏,兵部侍郎卻是正三品的官職。這是一道明貶實升的旨意,更別提從今往後她就將進入內閣,成為第五位內閣閣員。

  九月二十,受詔的蘭沁禾回京師了。

  北京的城門大開,正午時分,一輛藏青色的官車徐徐駛入,自安定門入城,沿順天府東行,過鼓樓、過海子橋、過北安門,穿內宮監與司設、尚衣監,駛至玄武門改換轎攆,再過順貞門東行至乾清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