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界 幽冥界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4-21 16:17      字數:3386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壹】結界

  印度有一條十分有名的河流——恒河,傳說佛教曾興起於此地。

  所以在許多佛經中,都會提到“恒河”這兩個字,當需要以“多”來形容事物時,就會出現這樣一個詞組:恒河沙數。其大意就是:像恒河裏的沙子那樣的數目(自然是數不清了)。

  而常與“恒河沙數”連接的詞語是“世界”,即“恒河沙數世界”。

  在腦海裏一想到“恒河沙數的世界”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感歎這天地之間的“世界”究竟存在多少啊!

  也許佛教之所以偉大,其中之一的原因大概就是它所構建的宏觀論和微觀論吧。

  在兩千五六百年前,佛教的知識裏就涵泳著如此高遠的見識和境界,當真令我等後學隻有望洋興歎。

  但凡接觸過一點佛學譬如《覺海慈航》的人,都會知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句名言,而其實它真正的內涵也隻是說:無數的世界中有無數的菩提,有生命有靈氣的萬物都可以證得菩提(自然也包括我們人類還未知的生命)。

  證得菩提,

  說之十分易,行之萬分難,

  大聖在前,蕞爾在後,

  大多數人也隻不過是在誇誇其談而已。

  因有此感,才有了《山海經之三子傳說》中的開篇語:

  “古往今來曰世,上下四方曰界,二者合而為一,是為世界。

  傳說洪荒內外有無數的世界,如:濕生世界、卵生世界、胎生世界、化生世界;

  又如:仙族世界、神族世界、魔族世界、人族世界;

  又或如:花草木石世界、稻黍稷麥世界、士農工商世界、琴棋書畫世界……凡此種種,各依所因,無以盡表。

  並且世界有大有小,有實有虛,有間有合。

  大者如須彌昆侖,小者如米粒塵埃,實者如山川湖海,虛者如風雲雷電,間者如水火相克,合者如水融。

  其中所蘊藉的真正奧秘,玄之又玄,妙之又妙,除非聖賢一般的人物,不能語焉盡詳。”

  並且由此而引申出來另外一個詞語:結界!

  既然虛空之中有恒河沙數的世界,那麽每一個世界與每一個世界必定都會有界限,而世界與世界之間的界限,姑且叫作“結界”,好像正如現在人用什麽一次元二次元或者三維空間四維空間來說事,不過個人感覺“結界”更具有中國文化古典氣息,所蘊含的意思也更為深刻更為全麵。譬如,用維度來說事,一維二維三維還好詮釋,但是到了四維五維六維甚至更多的“維度”,就不知其所雲了。

  而用“結界”來說事,卻沒有這種設定障礙。

  結界也是真實存在的。

  有的是有形的,一眼可見,例如屋之牆門,園之籬笆,國之邊防。牆門、籬笆、邊防就是結界。

  有的是無形的,雖然無形,但可以預測,例如弓弩射程,核武器拒止,凡是這些武器所能控製的邊界,皆可稱之為可以預測的結界。

  還有一種無形結界,不可以預測,然而可以感應(有點玄了),例如盤伏的蛇,如果離有百米之外,它毫無察覺;如果進入它的感應帶,便會即刻發起進攻,如此蛇的感應帶就是它的結界。再如:人與人也是有結界的,便是通常所說的安全距離,好像是一米之內(或許不正確),一旦陌生人超越這個安全距離,馬上就有反應。

  結界的種類很多,大結界中有小結界,小結界中還有更小的結界,譬如國家之中有各個省市,各個省市還有鄉鎮一樣,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清楚徹底。

  並且有些結界會有某種內在的聯係,如水與冰,盡管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世界展現,彼此也有結界,但可以相互融合。書界與畫界也是如此。

  有些結界卻沒有內在聯係,如水與火,隻能相克,不能融入對方的結界。

  尤其玄妙的是:當一個人走在大街上,他(她)會莫名其妙的感覺,有的人看一眼便覺可惡,有的人看一眼便覺可愛,有的人看一眼便湧出想與他(她)接觸的念頭,此等結界的玄妙變化,當真非我等凡夫俗子可以解釋,隻有佛家以一個“緣”字來定義了。

  總之來說,結界是真實存在,隻是我們或許還沒有那種淵博的見識和知識來闡釋而已。

  虛空之中有無數恒河沙數世界,結界也有恒河沙數,此——古人不欺我也。

  【貳】幽冥界

  中國的神話紛繁雜亂,歸納起來大抵可分為三種:

  一、山海神話(先古神話),以《山海經》為主,諸子百家經典記載為輔,記載的都是有曆史依據的古代祖先的真人真事,但年代久遠,便歸於神話類了。

  二、道教神話,以道教創造的神仙為主,借引曆史人物為輔,服務於道教的宗旨,這類神話荒謬之處頗多。例如:玉皇大帝,傳說叫什麽張友仁,在薑子牙封神時,居然隨口一答就做了天宮的主人,統領天地神仙,當真是把人大牙都笑掉了。他憑什麽功德能統領天地神仙?能夠成為正神正仙,皆是有功德於世者。

  三、民間神話,以曆史真實人物為原型,服務於炎黃子孫黎民百姓。

  這一部分神話最為可貴,也是我們國家民族的脊梁和精神所在,應該抱有虔誠之心。

  先賢說:“國之大事,唯戎與祀”,其中“祀”的部分,應該指的就是民間神話中的那些曆史真實人物,固然山海神話中的祖先也有一大部分。

  這三類神話,無論怎麽說道,都會牽扯出一個去處,即平常人死後的歸宿——幽冥界!

  但在幽冥界內,誰是領導者呢?

  自古以來,眾說紛紜,模棱兩可,這大約與中國的神話太紛繁雜亂有關。

  據曆史可考稽的,起初應該是黃帝的屬座大神後土,掌管幽冥界,同時掌管山海界,也就是各處的土地山神衹,與此同時產生的神話還有土伯和神荼鬱壘,稍後才有宗布大神後羿。

  再接下來幽冥界局麵有些混亂,曆史時間點大約應該在漢朝或漢朝以前(沒有查資料),有酆都大帝說,有五方鬼帝說(共有十位),有太乙救苦天尊說。

  而隋唐以降,又出現了地藏菩薩,玉皇大帝,閻羅天子等十殿閻王以及各種判官鬼王鬼使等。

  到明季時複又出現了一本《玉曆寶鑒》(有偽借朝代嫌疑,估計應該在民國),這才將幽冥界的體製給整完善了。

  幽冥界的體製是盡管整完善了,但幽冥界裏誰才是真正的領導者呢?

  後土?宗布大神?太乙救苦天尊?酆都大帝?地藏菩薩?玉皇大帝?閻羅天子?

  當真是讓後人頭皮發炸,不知誰才是幽冥界的真正領導者!

  因此,我在《山海經之三子傳說》中,給幽冥界的領導者做了一個梳理。

  後土和太乙救苦天尊早已功德圓滿,可以當成我們現在所說的名譽主席一類,退居幕後,不輕易參入幽冥事務。

  玉皇大帝已擁有天庭,也可以作為名譽主席退居二線,有必要出手時也可以直接參與幽冥事務,屬於半隱半退狀態。

  酆都大帝幾乎沒有曆史時間段的記載,後人也多牽強附會,因此可以算做幽冥界的執行董事,掌管五方五帝和幽冥地府有限事務,名譽上歸儒道兩家高層管轄。而閻羅天子屬於舶來品,可以掌管沃焦十殿,名譽上歸佛家管轄。

  當然,酆都大帝和閻羅天子上麵還有一個直接上司——幽冥大教主!

  幽冥大教主誰來擔任,在地藏菩薩和宗布大神二人之間?

  地藏菩薩傳至如今,已經是幽冥大教主的地位,象征幽冥地府最高的道與法,這是現在不爭的事實。

  而在唐朝之前呢,誰是幽冥大教主?

  以我之見,應該就是宗布大神後羿,有書記載說:羿死,封宗布神,總領萬鬼。

  後羿的功德肯定比土伯和神荼鬱壘要高,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而且他的事跡時間段也僅在後土後麵數百年,所以說他是幽冥大教主也不為過。

  可是,這個幽冥大教主之位,宗布大神是如何失落的呢,而地藏菩薩又是如何接任的呢?

  在梳理我國傳說中的幽冥界時,我已經在《山海經之三子傳說》做出了個人認為合乎邏輯的演繹,如果讀者親們願意閱讀,我當榮幸之極。

  順便提醒一下:本小說的時間背景在五代十國到宋仁宗年間,如果以曆史為軸線,或許還有唐突之處,敬請海涵。

  俗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隻是個人的一點小小的觀點而已,但願這一點小小的觀點,可以幫助到喜歡這方麵知識的親們。

  書寫至此,忽然想起早年曾讀過的《閱微草堂筆記》中,紀曉嵐曾說過一段話,原文已記得不太清楚,大致文意如此:“上古無為而治;至中古無為而治而不能治,則輔之以道德治;以道德而治而不能治,則輔之以法治;道德與法皆不能治,則輔之以鬼神治。”

  鬼神通幽冥,隱遁莫測,無所不在,正所謂“暗室之中,神目如電”,以此來震懾那些踐踏道德與法的不良之徒。

  在那些不良之徒為非作歹而認為沒有人知道時,其實暗中早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盯視著。

  因此千萬不要認為說“鬼神”就是迷信,實則是聖人立教震懾不良之徒,勸人向善的方便法門而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