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之燭龍篇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4-21 16:25      字數:2273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在淺說燭龍之前,先簡略說說《山海經》這部奇絕之著。

  《山海經》是一部中國誌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

  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和神話知識,包括山川、道裏、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涿鹿大戰、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其實細心的研究者或閱讀者應該會發現:《山海經》所記敘的內容,主要在神話傳說這一部分裏遠遠不止上麵所敘的那些,實輒是華夏種族和文明的延續記載,是中華民族祖先的奮鬥史、戰爭史和吞並史,清晰的脈絡有軒轅族,神農族、祝融族,蚩尤族,九黎族等各族種種事跡。

  或許囿於古時文字的不完善,這些事跡才顯得十分言簡意賅,有的還有些模棱兩可,但遠非某些“磚家”所說的荒誕不經。

  至於《山海經》中說到的各處地理,因為存在史前,且經曆過無數次地殼運動,自然不能用現在的地理來定位,如果用現在的地理來定位那將無異於刻舟求劍,據說其中有一場“燕山運動”或許較大的改變了《山海經》中的地理位置(聽說而已)。某些物產和藥物隨之滅絕,亦有可能。

  無論怎麽說,毋庸置疑,《山海經》就是一部偉大的經書!

  在某種傳承意義上來說,遠比《四書五經》更要令人崇拜和信服。

  更要令人容易產生浪漫的遐想,從而引發無比美妙的憧憬。

  設想:幾千年過去以後,我們現在的文明在後人的眼裏看來,不也是荒誕不經嗎?

  華夏曆史(神話)的斷層,大約歸罪於曆代帝王的政治手段,既然要統一思想,建立集中統治,那麽就一定有取有舍,與我異類,定當除之,漢之前的百家爭鳴和漢之後的獨尊儒術就是其中一例。

  在這些偉大的政治運動中,秦始皇是罪不可赦之人(個人感覺),因為他的焚書導致各國的神話和曆史斷層,後人不得不重新塑造史前文明,但是又和僥幸遺留下來的史前文明記載有較大衝突(中國地大物博之故),這才讓後人對祖先的曆史(神話)一頭霧水,茫然不知其可。

  《山海經》雖然隻有零零碎碎的記載,但總有人能夠探查出其中隱藏的奧秘。

  有人說:《山海經》是曆史之秘轍,神話之蔽府。

  我深有感之,且信以為然。

  因為喜歡探查《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所以不慚學識和筆力撰寫這部正在發表中的《山海經之三子傳說》,試圖給那些隱藏在《山海經》中的神話人物作最後的延續,而非生搬硬套把那些神話再演繹一遍,對我來說那將毫無意義。

  當然,也隻能按照個人合理的邏輯來補續那些即將消失的神話人物傳說,便是:這些偉大的神靈終究去了哪裏?身為炎黃子孫,華夏貴胄之一名,自然不希望他(她)們在曆史的長河裏漸行漸遠,終斯煙消雲散。

  怪怪不才,打算在接下來的時間,陸續的有選擇性的來介紹這些《山海經》中的偉大神靈。

  今日整理和介紹的就是鍾山大神燭龍。

  在《山海經之三子傳說》中,燭龍的封號是:山海鍾山大神靈台督府尊主。

  武器法寶:一、赤虹寶劍;二、六陽元珠。

  駕座:雙獅華蓋車。

  《山海經》有記載:"鍾山之神,名日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裏,在無啟之東。其為物。,人麵蛇身赤色,居鍾山下。西北海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麵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淮南子?地形訓》有記載:"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麵龍身而無足。"

  郭璞注《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燭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

  《山海經?西次山經》有雲:鍾(鍾)山之神(鍾山大神燭龍),其子曰鼓……是與欽丕殺葆江於昆侖之陽,帝(黃帝)乃戮之(鼓)於鍾山之東曰瑤崖……

  《山海經?海內西經》有雲: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黃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於發,係於山之木。

  以上是引用《山海經》和其他古籍的部分內容,正是《山海經之三子傳說?鍾山秘史》的精彩故事演繹的依據。

  按照資料記載可以看出:燭龍曾經與黃帝發生過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估計應該在涿鹿大戰之前,或許是在人族崛起生存空間受製之時,而且應該就是爭奪地盤,最終自然以燭龍率領的龍族大敗而告終,其子鼓被戮於鍾山之東的瑤崖,而他自己也遭受懲罰,銜火精(六陽元精)以照天門中。

  網絡神魔或者玄幻小說中,一定有許多作者寫過燭龍,但無論怎麽演繹,最後一定會止筆於“銜火精以照天門中”,因為有書記載這是燭龍最後的歸宿。

  而我與眾不同,卻要以此為伊始,來寫鍾山龍族的最後歸處。

  許多專家譬如袁珂先生等都認為鍾山大神燭龍應該屬於開辟大神之列,可惜最後七篡八改,麵目全非,淪為了銜精服役的跑腿小神,所以比較為其鳴不平,《靈台封神》封燭龍為“靈台督府尊主”。

  有人以科學的態度說:燭龍就是北極光。這與神話無關,遂棄之不用,但我也構思了一個燭龍次子虹光來隱喻此點。

  燭龍以後行職靈台時,下轄正神共二十九位:

  (1)五命:常斨、玄殊(女)、夭俞、夭陽關、命蒙;

  (2)八靈:季忠、鍾肅、金縮、至陽、寧台、升道、升柱、陶道;

  (3)六麵:遼豎、任忠、端兌、殷峧、承漿、廉泉;

  (4)十會:亞猛、風府、嫪護、簡嬙玉(女)、後/庭/、白燴、錢丁、魯會、尚辛、申挺。

  如此——方不辱沒鍾山燭龍的昔日山海大名!

  於我戚戚之心,亦得釋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