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節
作者:四眼娃娃一渡清河      更新:2020-07-11 15:14      字數:4494
  “我知道,你不用擔心這些,”蘇偉抬手抹了把四阿哥頭上的汗,心裏多少有些心疼,正要讓門外的小太監再端碗新鎮的酸梅湯來,就被人捏住下巴,在嘴上啃了一口。

  “爺這些日子雖然忙,卻也不覺得累,就是總有些事兒讓爺心裏癢癢的。”

  蘇偉還有些茫然,四阿哥已經站起了身,挽在腰上的手稍稍往下,在那骶骨上一拍,蘇大公公臉上唰地一紅,四阿哥笑著走出了門。

  “不害臊……不要臉……老不正經的!”

  某人心裏抓狂的聲音很快被淹沒在了皇宮內忙碌的午後中。

  傍晚,

  十四阿哥從康熙爺的寢殿內退了出來,剛走到懋勤殿近旁,阿爾鬆阿悄無聲息地尾隨而至。

  “聽說,午膳後,萬歲爺傳了王掞覲見?”

  “皇阿瑪免了王掞的重責,”十四阿哥的神情掩在廊下的陰影裏,“兩人在殿內談了很久,沒人知道說了什麽。”

  阿爾鬆阿眉頭一蹙,稍斂了斂氣息道,“微臣聽說,王掞的密奏中,似乎提到了密建皇儲一說。”

  “密建皇儲?”十四阿哥腳下一頓,轉過頭。

  “是,”阿爾鬆阿麵帶憂色,“自太子被廢後,朝上關於如何立儲的議論就一直沒有停歇過。當初先帝爺突然離世,當今聖上就是由先帝遺詔冊立為皇太子,進而登基為帝的。是以,朝上不少老臣都逐漸動了效仿前朝的想法。像王掞這樣密奏進諫的,也許還有很多人。”

  十四阿哥一時沒有言語,皺緊眉心,緩步走到廊柱旁。

  阿爾鬆阿又上前兩步,壓低嗓音道,“萬歲爺這些年一直不肯再立太子,估計也是不想再重蹈當年的覆轍。為了以防哪位皇子又走上二阿哥的老路,秘密立儲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隻是,萬歲爺若真動了這個心思,咱們日後行事豈不就等同於盲人摸象了?”

  十四阿哥沉默良久,兩眼望著遠處的紅牆黃瓦,一隻手在廊柱上慢慢劃出一道淺痕,“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說是密建皇儲,實則總要有人做見證吧?”

  阿爾鬆阿眉頭一動,十四阿哥抿緊薄唇,嗓音清幽,“先找人接觸王掞,暫時不要打草驚蛇。我們手裏的籌碼還太輕,鎮不住場,等我拿下了邊關軍權,徹底掌握了八哥的勢力,這滿朝上下也就沒有什麽能瞞得住我的秘密了!”

  一連幾日的悶熱,天氣終於開始微微轉涼。

  四福晉從寧壽宮裏走出來時,守門的宮女連忙提燈上前,漸圓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宮牆之上,整座皇宮似乎都浸潤在一片碧瑩瑩的光輝中。

  詩瓏扶著四福晉的手臂,一直忍不住翹起的嘴角終是帶了一聲輕笑,“奴婢剛才瞧著宜妃娘娘的樣子可真是滑稽,如今都什麽時候了,還擺出輩分來給人看呢”

  四福晉偏頭掃了詩瓏一眼,詩瓏抿了抿嘴,見福晉沒有開口,想了想又壓低了嗓音道,“奴婢這幾天都聽去提膳的小丫頭們說了,如今禦膳房啊,除了乾清宮和寧壽宮,就緊著咱們王爺和永和宮啦——”

  “胡說!”

  四福晉一聲短促的嗬斥,冰冷的眸子一掃,詩瓏身上一抖,忙縮起脖子,垂下頭。

  “這種話再讓我從你的嘴裏聽到,你就給我自己滾到慎行司去,知道了沒有?”

  “是,是,奴婢不敢了,”詩瓏連連俯身,臉孔嚇得發白。

  四福晉卻也沒有再責備她,隻緩步向前走著,視線穿過一處處宮門,再拐過一個夾角,前方不遠處就要到坤寧宮了。

  八月初八

  一個平凡的早晨,一個眾人早有預料的日子,終於隨著一個老人咽下的最後一口氣姍姍來遲。

  報信的跑進乾清宮時,四阿哥正捧著一疊奏折坐在龍榻前。

  太後殯天,這些日子一直腳背腫脹,難於行走的萬歲爺被幾個皇子架著上了軟轎,一路奔至寧壽宮門前。

  早前侍疾的女眷們已經跪在了宮殿門前,哀哭聲四起。

  康熙爺步履蹣跚地進了宮門,四阿哥扶著他的胳膊,自己的手被攥的生疼。

  當今太後是皇帝嫡母,四阿哥並不知道自己的皇阿瑪與這位皇祖母有多深的感情,但康熙帝對這位母後皇太後的恭敬孝順卻是舉朝皆知的。

  如今,四阿哥離著康熙爺最近,他感受著那雙已經有些幹枯並微微顫抖的手,心裏一陣陣酸澀。

  他的皇阿瑪老了,人老多情,人老多懼。

  歲月的流逝,就是一朝之君也無法抗衡。

  第424章 徒弟

  康熙四十九年

  八月初八

  太後大喪,皇上持孝服、割辮以祭, 下旨舉哀二十七日。每日定時哭靈, 京城內外一片哀泣之聲。

  蘇偉跟著四阿哥前前後後的忙乎, 每逢大喪, 做奴才的都是最辛苦的。

  這一年的中秋, 宮裏也沒有慶祝, 隻是晚膳時,多給了幾塊兒果仁月餅。

  說起來,這一次八阿哥倒是撿了些便宜,除了出殯那天,八阿哥和福晉都是在府裏祭奠的。就是大阿哥、二阿哥,皇上也沒令他們親自送上太後一程。

  這一忙碌,日子倒是過的很快,八月末時,太後喪期未過, 邊關卻送來了拉藏汗親自書寫的求援書。

  事實與康熙爺之前預料的相差甚遠, 策妄阿拉布坦的遠征軍並未在西藏陷入苦戰,反而一路高歌猛進, 拉藏汗派人向大清求援時, 策淩敦多布已經帶人攻進了招地。

  軍情緊急, 四阿哥帶著主戰一派全力支持大清出兵, 十四阿哥這一次也跟四阿哥站在了一起。

  康熙爺沒有再多耽誤, 一連十幾封聖旨發往邊關。

  “令西寧、鬆潘、打箭爐、噶斯等處各預備兵馬, 並土司楊如鬆屬下兵丁一同前往。”

  “現今青海王、台吉等派兵六千與九月二十日起程。”

  “令侍衛色楞、侍讀學士查禮渾帶兵至青海地方, 會同青海王、台吉等商酌行事。”

  “青海王、台吉等發兵去後,伊等家口無人看守。行文國公策旺諾爾布、總督額倫特與青海王、台吉等妥議,屯兵形勝之處,用心守護。”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邊關軍事調動頻繁,康熙爺索性把糧草的問題一股腦地扔給了四阿哥。

  蘇偉在知道四阿哥又接了這麽一個如同燙手山芋的差事後,氣得差點要心肌梗塞了。現在滿朝上下,但凡有點腦子的,誰不知道各地的銀糧府庫大多都隻剩了個名不副實的數字而已。

  不過,四阿哥倒也算早有準備。

  年羹堯日前用來威脅川陝總督鄂海的賬簿一早就被送進了京城,川陝兩地目前的實際銀糧數目,四阿哥是一清二楚。

  九月十二,京城一片秋意。

  從十四爺府駛出的馬車,壓過一地落葉,最終停在了八爺府後頭的暗巷裏。

  八阿哥的身體還在調養,鄂倫岱、阿爾鬆阿等人還在“奉旨”為八阿哥延醫問藥。

  十四阿哥自是不止一次地走進八爺府,但從來沒有哪次,他走的這麽穩健,這麽從容。

  八阿哥坐在前院的正堂內,一身簡素的衣袍,臉色還有些蒼白,但卻一直麵帶笑意。

  大開的房門外,十四阿哥緩步而來。

  八阿哥率先起身,其餘人也一並跟著站了起來。

  “八哥,”臨到門前時,十四阿哥緊走了兩步,伸手攙住了八阿哥的手臂,“八哥身子才剛好,這時候應該在床上歇著。”

  “無礙的,又不是什麽大毛病,”八阿哥溫和地笑笑,轉頭指了指屋子裏的幾個人道,“今日難得幾個堂兄弟都來了,咱們正好說說話。”

  胤禵的眼睛往屋內一瞥,頓時微微一閃,今日來的人雖然大都在他意料之內,但也有幾個著實讓他吃驚。

  愛新覺羅保泰,已逝裕親王福全之子,現已承襲裕親王的爵位,平日在兄弟子侄中最得康熙爺關懷。

  愛新覺羅滿都護,已逝恭親王常寧之子,現襲貝勒爵,在宗人府供職。

  愛新覺羅延信,溫良郡王第三子,其兄長貝勒延綬,之前因為八阿哥求情,被皇上停了銀俸,今日倒沒有來。

  人都說八阿哥最得宗親權貴支持,但在眾人眼中的最多還是阿靈阿、鄂倫岱等一些人。

  胤禵雖然一直都清楚,八阿哥手裏一定還有未露端倪的籌碼,但到沒有親眼瞧見那天,總還有些含糊。

  直到今時今日,八阿哥看似萬分坦誠地遞出了手裏的這麵大旗,十四阿哥卻有些不敢輕易接了。

  他到底小看了他的這位八哥,就算走上了當初直郡王的老路,他卻並沒有真正的丟盔棄甲。

  “咱們也好些日子沒跟十四弟見了,”說話間,裕親王保泰與貝勒滿都護一起走到了門前,“這些日子,十四弟常伴在萬歲爺身邊,真是想親近都找不到機會。”

  “幾位堂兄不也成日裏忙著自己的差事,畢竟皇阿瑪對兄長們都格外倚重,”胤禵笑著,心頭的不安被狠狠壓下,他一路十八彎都過了,這最後一道坎就是再深,他也要邁過去!

  傍晚,雍親王府

  西配院裏,詩玥站在窗前,全不顧已然微冷的夜風,直直地巴望著大門外。

  絮兒小心地邁進房間,有些不忍地看了自家小主一眼,上前兩步道,“小主別等了,奴婢剛聽掃地的丫頭說,蘇公公給兩位小格格送完東西就走了……”

  詩玥身體微微一晃,有些恍惚地轉過頭。

  絮兒抿住嘴角,攙扶起詩玥的手臂,“王爺剛從宮裏回來了,東小院正忙著呢。”

  “是嗎……”詩玥低下頭,聲音微弱的似乎連她自己都聽不真切了,“上次他回來好像還是半個多月前……”

  絮兒沒有接話,她一時拿不準小主說的是王爺,還是……

  “小主,別想這些了,您晚上想用點什麽?”絮兒擺出副笑臉,扶著詩玥坐到榻子上,“膳房最近都沒什麽新鮮的吃食,我看程太醫上次送來的醃魚倒是不錯。我到小廚房給您蒸了,再熬些小米粥,炒幾道小青菜,你看好不好?”

  “再加道燒鵝,並盤八珍鹵燴,”門外一道清亮的聲音加了進來。

  詩玥倒是不怎麽驚訝,苦澀的臉上勉強泛起了一點笑意,“你現在進我這門,是連個通報的都不用了。”

  鈕祜祿氏進了門,笑的嘴角彎彎的,讓身後兩個侍女把拎來的食盒擺到桌上,“我家裏送來了不少山珍,這不想著跟姐姐一塊嚐個鮮嘛,你倒還嫌棄我。”

  “我哪能嫌棄你啊,早盼著你來呢,”詩玥拉著鈕祜祿氏坐下。

  絮兒見自家小主總算有了笑模樣,也暫時放下了心,“兩位小主先坐著,奴婢去小廚房吩咐吩咐去。”

  “快去吧,”鈕祜祿氏也不跟詩玥多客氣,兀自倒了熱茶捧在手裏。

  絮兒利落地出了屋門,鈕祜祿氏感慨地道,“絮兒這丫頭也是越來越長進了,記得我剛入府時,還是個毛頭愣腦的呢。”

  “我不指望她多長進,”詩玥輕輕歎了口氣,“常伴在身邊的,隻要是個心地醇厚的就好。”

  “那怎麽行?”鈕祜祿氏擰起眉毛,“咱們身邊總還得有幾個伶俐,會辦事的。我見姐姐這些年也就重用絮兒一個,人總歸是少了些。這回新進府的太監們,姐姐不如再挑幾個好的。”

  詩玥拿起旁邊的繡繃,撫了撫上麵的圖樣,“我這院裏也沒什麽差事,要那麽多人做什麽?”

  鈕祜祿氏有些無奈地歎了口氣,一把搶過詩玥手裏的繡品,“姐姐還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啊,咱們王府日後是個什麽前程,姐姐難道一點都不知道嗎?”

  “什麽前程?”詩玥仍是沒太反應過來,這王府是翻天還是覆地,於她來說不都隻是這小小的一片天嗎?

  鈕祜祿氏直接被詩玥的反應逗笑了,她伸出一根指頭,點了點地下道,“姐姐沒發覺,近來咱們腳邊都熱鬧得緊嗎?不說別人,就說我家裏,幾百年沒見過麵的遠親戚、舊鄰居的一個個都跟哈巴狗兒似的趕都趕不走。人都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眼下,可不就應在這兒了嗎?”

  詩玥一時愣住,鈕祜祿氏的笑容在她眼前放大,又逐漸變得漆黑,“你是說?不,萬歲爺還正當盛年呢,哪能就——”

  “誒呀,”鈕祜祿氏一把按住詩玥的手,“這事兒要做不得準,我也不會跟姐姐說啊。如今太醫院裏,可是整天焦頭爛額的。你沒見著咱們王爺是越來越忙了嗎?”

  “可,可是,”詩玥總是下意識地拒絕相信,“皇上有那麽多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