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節
作者:四眼娃娃一渡清河      更新:2020-07-11 15:14      字數:5680
  何焯微微蹙眉,八阿哥抿著嘴角繼續道,“如今,幾經輾轉,明相的這一番心血,到了我的手裏才總算沒有白費……”

  “恭喜貝勒爺,”何焯沉吟片刻後,俯身拱手道,“也是太子殿下急於求成,太過魯莽。江南一事,關乎謀逆,皇上一經發現勢必不會輕縱。貝勒爺這時候將結黨證據呈上去,正合時機。”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八阿哥緩緩地吐出口氣,轉過頭看向何焯道,“胤禩能等到今天,也多虧先生規勸教導。無論結果如何,胤禩都銘記先生教誨之恩。”

  “卑職不敢,”何焯連忙行禮推拒,被八阿哥扶起後,緊抿唇角道,“卑職今日求見,其實是有一事想求貝勒爺援手。”

  “哦?”八阿哥眉梢輕揚,“有何事能讓先生為難?先生但說無妨。”

  “是,”何焯低了低頭,“不知貝勒爺可曾聽說,近來皇上將都察院左都禦史趙申喬的一封奏折下發給了刑部審理,這封奏折參的是翰林院編修戴名世私刻文集,語多狂悖。”

  “這個……”八阿哥思索了片刻,“我確實聽聞一二,戴名世也是世家出身,家學淵源,隻怕是年輕時有過一些狂傲之詞吧。”

  “確實如此,”何焯點了點頭,“卑職與戴名世是故交,此人年輕時頗有文名,舉止不羈,更有修史之誌。隻是,如今已然沉穩下來,年前入京供職,當年之言都已淪為笑談。不知為何,竟被都察院提了起來。”

  “先生放心,”八阿哥微微一笑,“都察院整天監察視聽,這種文禁之事上奏過不少,都被皇阿瑪輕輕放過了。畢竟,有明史案的慘烈在前,皇阿瑪也不想再疏離文人之心,這種小事想必不會重責的。”

  “卑職原也是如此之想,”何焯微微皺眉,“隻是,如今民間朱三太子之言盛行,而戴名世所著南山集正記載了不少前明之事。卑職私下裏打聽,刑部正打算以此大做文章,如此一來,卑職恐怕——”

  “前明,朱三太子……”八阿哥心頭猛然一緊,恍惚了片刻開口道,“先生可有南山集印本,拿來與我一觀。”

  四月十五日

  刑部上呈趙申喬彈劾戴名世一折的調查結果,查實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偶抄》卻有悖逆之處。

  其中,《與餘生書》一文中錄有南明三王年號,並將南明與蜀漢、南宋相比,認為未可以偽朝視之。

  在另一文《與弟子倪生書》一文中提到清開端應為康熙元年,順治朝不得為正統。

  而最令康熙爺變色的是,《南山集》中隱晦地記載了前明太子之死,雖將罪過推給了多爾袞。但康熙爺曾以相同手法,處決了崇禎皇帝的另兩位皇子,遂震怒不已。

  而有關《南山集》接下來的調查,卻不單單隻在戴名世一人身上了。

  《南山集》中記錄的南明三王年號及事跡是戴名世從方孝標一書《滇黔紀聞》處抄得的。而方家的另一位大學士方苞又為《南山集》做了序文。

  至此,家學淵源的世家大族,安徽桐城方氏也被卷進了這起文禁之案中。

  四月十八,雍親王府

  蘇偉一連幾天把這輩子讀的書都讀完了。

  正院藏書閣,四阿哥的書房,後院小主子們的書架都被一一翻檢查看。

  不隻是《南山集》,凡是與前明有關的書冊都被一一挑出或燒,或埋。

  這個時候,蘇偉也管不了什麽焚書坑儒對後世是多大的損失了。實在是明史案的風頭太盛。縱然蘇偉沒能趕上,但從宮中老人的講訴裏,也大概能想象出,當年那血染十裏是幅什麽模樣的人間慘劇。

  明史案從順治十八年起,到康熙二年才結案,千餘人入獄遭貶,七十幾人被處死,光受淩遲之刑的就有十四個。

  可惜,當時是奸臣鼇拜把持朝政,康熙爺未能力挽狂瀾,致使多年以後餘波猶在,文臣離心。不過,也間接致使,康熙爺親政後,文禁稍寬,江南學子得到頗多優待。

  不過,誰也不敢保證,明史案的慘劇會一直不再重演。眼下,刑部對南山案的調查,就讓沉浸多年的陰霾再次籠罩了京城上空。

  四月十九,八爺府

  刑部尚書齊世武親自帶人到了八阿哥府上。

  一眾人等堵住大門,齊世武向走出來的八阿哥微一拱手道,“微臣給貝勒爺請安,今兒微臣帶人來,隻是想請何編修入刑部配合調查,還請貝勒爺見諒。”

  八阿哥聞言一聲冷笑,揚著下巴對齊世武道,“齊大人這般架勢,爺還以為是我自己犯了什麽滔天大錯呢。看來,我這貝勒府的門庭是還不夠高啊,任誰想堵就能堵的?”

  “微臣魯莽,貝勒爺恕罪,”齊世武向屬下使了個眼色,眾人收起劍拔弩張的架勢,俱都退到門外,“聖上非常重視戴名世一案,何編修與戴名世是故交,微臣不能不查。還請貝勒爺恩準,讓何編修跟微臣走一趟。”

  八貝勒聞言一聲冷笑,“齊大人把皇阿瑪都搬了出來,我就是不恩準又能怎樣?隻是本貝勒尚且不知,何焯這一去,還能不能出得了刑部的大門了?”

  齊世武低著頭,嘴角微彎,“貝勒爺多慮了,隻要何編修與南山案無關,刑部自會立馬放人。”

  “貝勒爺,”何焯從內院而出,衝八阿哥拱了拱手,“請貝勒爺放心,卑職一向謹言慎行,斷不會與南山集一事多有牽扯。更不會因一己之私,連累貝勒爺聲譽。”

  “先生言重了,”八阿哥看了看換上一身布衫的何焯,微微抿起唇角道,“先生隻管與齊大人同去,相信用不了多久,胤禩便能親自接先生回來了。”

  第298章 大逆

  康熙四十六年

  四月十九,雍親王府

  齊世武帶著人從八爺府出來,又站到了四爺府門前。

  其屬下刑部司務魏和見狀,上前兩步輕聲道,“大人,咱們今兒已經抓了何焯,衙門裏正等著審訊呢。雍親王府也並沒有涉案嫌犯,更何況,殿下那兒早有交代……您看,咱們是不是——”

  “閉嘴!”齊世武打斷了魏和的話,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高揚起下巴朝迎上來的侍衛走去。

  刑部來人的消息一路飛快地傳進東小院。蘇偉正一腳蹬著軟榻的邊沿,一手使出吃奶的力氣搶著四阿哥手裏的明朝詩冊——《隱秀軒集》,聽了這話勁兒上一鬆,差點又摔個狗吃屎。

  “刑部?”四阿哥蹙起眉頭,及時扶住了自家蘇公公。

  “你看,我就說趕緊燒了吧,”蘇偉撲騰著站起來,又伸手去搶書,“這回頭要讓人查出來,咱們得多冤啊!”

  “好了,別鬧!”四阿哥把書放進抽屜裏,朝蘇偉額頭上敲了個腦瓜蹦兒,“皇阿瑪都還沒說怎麽處置南山案呢,哪裏輪得上旁人在爺的頭上耍威風?”

  蘇偉撇了撇嘴,看向來報信兒的小英子道,“刑部來了多少人,誰帶的頭,說來幹什麽了嗎?”

  小英子撓了撓後腦勺,“是那位姓齊的尚書大人,守門的進來通報後,長史就先迎出去了,沒看到外麵帶了多少人,好像是來搜什麽東西的。”

  “膽子倒不小,”四阿哥冷哼一聲,麵有怒色,“這個齊世武是被二哥慣出毛病來了,敢到本王的頭上撒野!”

  正院,

  納穆圖客氣地將齊世武及幾位刑部官員迎進大門,其餘隨從則被迫留在門房外頭。

  “我已經派人通報王爺,還請眾位大人等候片刻。”

  齊世武微微翹起唇角,負手而立道,“早聽說王爺平日裏最好收集古冊,今天我等前來也是為了防患於未然。若王爺府中還留有《南山集》一類的禁書,未免有損王爺聲譽。”

  “這點尚書大人大可放心,”納穆圖蹙緊眉頭道,“自南山集案發起之日,王爺已命下官們多次查檢府內藏書,絕不會存違禁之冊。更何況,”

  納穆圖頓了頓,沉下嗓音道,“聖上也沒有旨意查抄各府藏書,尚書大人未免有些杞人憂天了。”

  齊世武麵上一寒,轉身看向納穆圖,“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屋內氣氛瞬間僵持起來,好在小英子帶著四阿哥的命令適時到了前院。

  “長史大人……”小英子走到納穆圖身側,小聲耳語了幾句。

  納穆圖微微翹起嘴角,衝小英子點了點頭,又轉身對齊世武幾人道,“我們王爺今天事情繁多,恕不能接見幾位大人了。王爺知道尚書大人的來意,特意吩咐下官,帶幾位大人到藏書閣看上一看。”

  齊世武與魏和對視一眼,得意地揚起唇角,衝納穆圖一擺手道,“那就有勞長史大人了。”

  納穆圖頭前引路,將幾人帶到了正院最後最後一進的藏書閣前。

  雍親王府的藏書閣自四阿哥出宮建府後就幾經擴修,如今已有三層高,內中藏書四千多冊。每次曬書整理,都要動用二三十個仆役。

  最近蘇偉在藏書閣中查檢,帶了識字的太監、差役近百之數,才在三天內勉強翻了一遍。

  進了藏書閣,納穆圖揚了揚手,讓院內的奴才盡數退到外間,又轉身衝齊世武幾人道,“王爺有令,既然尚書大人不放心雍親王府的藏書篩檢,就請大人親力親為,將這藏書閣中的書冊盡數查閱一遍,編成目錄匯冊,以便聖上驗收。匯冊未成之前,就請幾位大人屈尊在這藏書閣中,下官會為幾位大人安排好食宿。哦,對了,若要通知家人,也可書信一封,下官這就遣人替幾位大人送去。”

  齊世武、魏和俱是一呆,還未反應過來時,納穆圖已經讓人將兩大箱書冊搬到二人跟前,還命小廝擺好了筆墨紙硯,隨即又歉然一笑道,“接下來要辛苦兩位大人了,也是因我們王爺愛書如命,不願讓這些珍本幾經人手。所以,幾位大人的隨從恐怕不能來藏書閣幫忙了。至於我們王府的奴才,相信幾位大人也不願他們插手刑部公事,下官便將人都帶走了——”

  “等一下!”齊世武好不容易緩過神來,厲聲喝止納穆圖的舉動,言語間頗為氣憤道,“王爺這是要變向囚禁我等?鄙人好歹是刑部尚書,奉聖上之命調查南山集一案,怎可平白被拘禁在這書閣之中?既然王爺不願接見,下官們也不便久留,這便告退了。”

  “誒,”納穆圖一揮手,四名侍衛攔在幾人跟前,“尚書大人當雍親王府是什麽地方?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大人既是奉聖上之命調查南山集一案,闔該盡職盡責。今兒既然查到雍親王府頭上了,我們王爺也甘願配合,大人又怎能如此馬虎交差?”

  “你——”齊世武麵色鐵青,怒視著一派安然的納穆圖半天說不出話來,一身的殺伐之氣卻是愈發濃厚了。

  魏和見狀,慌忙上前圓場道,“長史大人見諒,不是我等馬虎交差,實是刑部事多,更有嫌犯等著被帶回審訊,著實不能太過耽誤。今兒到雍親王府來,下官們就是例行探問,也想給王爺請個安,絕沒有搜檢之意。王爺那兒,還請長史大人幫著說幾句好話,讓下官們先帶人回去,他日再來請罪謝恩。”

  “還是魏大人明事理啊,”納穆圖微微一笑,隨即瞥了一眼齊世武道,“隻不過,我們王爺一向言出必行,命令一下就沒有朝令夕改的道理。幾位大人既然冒然上門來了,今兒還是好好做事兒吧。趕上我們王爺心情好,念著幾位大人的辛勞,說不準用不了兩天就放你們出去了。反之,幾位大人要是抗命而去,不將我們王爺的話放在眼裏,今兒的事兒咱們就得到聖上那兒,好好掰扯掰扯了。”

  齊世武牙關一咬,握緊了拳頭就想上前,卻被魏和一把拉住,“大人想想殿下的話,還有鎮國公的折子,咱們不能招惹雍親王!”

  齊世武抿緊了唇,深深吸了兩口氣,低下頭未再說話。

  入夜,東小院

  四阿哥坐在書房看折子,蘇偉溜著牆邊一點一點往門口挪去。

  “你給爺站著!”

  眼看要大功告成了,蘇公公卻又被發現了,氣憤地踹了拉後腿的張起麟一腳,蘇偉癟著嘴蹭到四阿哥身邊,“我就是想去看看熱鬧,刑部尚書在後院幹苦力哎!那搬書、翻書、抄目錄的活我可是深有體會,這種場景百年難得一遇啊!”

  “你別跟著添亂了,”四阿哥瞥了蘇偉一眼,“齊世武那人心胸狹窄,做起事來又不擇手段,不懂輕重。爺今天也是仗著自己的身份,讓他漲點教訓。你別在這個時候晃過去,讓他把沒處撒的氣都記在你身上。”

  “我又不怕他,”蘇偉回身坐到榻子上,“當初,你重病臥床時,刑部那幫人還借著太子的威風在咱們王府裏殺人滅口。當時我就想好整一整這幫仗勢欺人的東西了!不過,”

  蘇偉想起什麽似的眨眨眼道,“這個齊世武也真奇怪,明知道是主子幫他按下的彈劾奏章,他怎麽還敢到王府裏來搗亂?”

  四阿哥聞言冷笑一聲,搖了搖頭道,“這個齊世武不僅驕傲自大,目中無人,還一向不會顧全大局。來爺這兒找麻煩,估計是因為年羹堯參讚四川軍務一事。這人雖然回了京城,卻還惦記著西北軍權,妄想隔了千裏,還重兵在握呢。”

  蘇偉砸了咂嘴,默默地搖了搖頭,又因為有熱鬧不能看,大字型地躺到軟榻上,懊惱地踹飛了兩隻靴子。

  齊世武、魏和幾人當真在雍親王府理了一天一夜的書冊,四阿哥時時命人盯著,不準他們偷懶。

  待記錄了一千本書冊的匯編名錄被送到東小院後,四阿哥才下令,讓幾人回了刑部。

  四月末,刑部對於南山集一案的調查總算告一段落。

  主要涉案人員有《南山集》、《孑遺錄》作者戴名世、《滇黔紀聞》作者方孝標、為《南山集》作序的方苞、汪灝,為《孑遺錄》作序的王源、汪灝、方正玉等人。

  刑部將南山集一案擬定為大逆之罪,戴名世應淩遲處死,已故方孝標銼其屍骸;汪灝、方苞立斬,方正玉、尤雲鶚發往寧古塔,劉岩革職,其族人都應按律論處。

  齊世武還上書言,“案內方姓人,俱係惡亂之輩。方光琛投順吳三桂,曾為偽相;方孝標亦曾為吳三桂大吏。伊等族人,不可留本處也,”方氏族人擬發往烏喇、寧古塔……

  除主要人員外,還有不少傳印及收藏《南山集》的學士官員被檢舉揭發,刑部均上書擬罪論處,一時間受牽連之人愈達百數。

  然,刑部擬罪的折子上交內閣後,卻被暫且壓下。不等刑部接連上書,康熙爺便搬進了暢春園休養五月初,幾位皇子被召進了暢春園。

  蘇偉因吉盛堂忙碌沒有跟著四阿哥出京,五月初三,又如約往平安麵館,與繡香碰麵。

  嘉怡晉封側福晉,八福晉以退為進,毛氏和張氏成了二人博弈的棋子。如蘇偉所料,當初讓嘉怡撿了一條命,如今八阿哥的後院,果然再難恢複平靜。

  “既然有現成的筏子送上來,小主也是不用白不用,”蘇偉彎著唇角道,“隻不過八福晉可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姑娘還是提醒你們家主子,平日要多小心些。”

  “奴婢明白,”繡香低著頭,坐在蘇偉對麵,一手緊緊攥著袖中的東西,心裏不住打鼓。

  蘇偉喝了一盅茶,該打聽的都打聽完了,便站起身道,“那今天就這樣,我先回去了,姑娘也別在外耽擱太久了。”

  “公公,請留步,”眼見著蘇偉向外走去,繡香一時情急,騰地站了起來。

  蘇偉略帶茫然地轉過頭道,“姑娘還有什麽事兒嗎?”

  “我……”繡香羞紅了臉頰,抿著唇角支吾了半天,從袖子裏掏出個碧綠的如意八寶絡子塞到了蘇偉手裏,“我給蘇公公打的,額,可以掛到玉佩下麵,還請公公不要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