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節
作者:四眼娃娃一渡清河      更新:2020-07-11 15:14      字數:5111
  內堂裏,燃盡的佛香倒在香爐中,留下最後一縷青煙。

  索額圖坐在榻子的一側,挺直的身軀慢慢弓起,恍惚間竟像老了十幾歲。

  李光地坐在另一側,輕輕地歎了口氣,“索相不必太過憂心,聖上隻是防患於未然,並未有治太子於萬劫不複的心思,否則也不會讓晚生回京安排這些了。”

  “晉卿大恩,”索額圖頓頓地一垂首,聲音帶著無法忽視的蒼老,“老朽如今是強弩之末,若不是晉卿感念昔日之情,冒險前來相告,赫舍裏氏一族怕是要遭滅頂之災了。”

  “索相言重了,”李光地壓了壓嗓音,“當初蠟丸傳書一事,若不是有索相一力保奏,晚生怕是活不到今日。其實,這麽多年,索相於太子,晚生心裏是最清楚的。太子位居東宮,索相之舉無可厚非,隻是聖心變幻難測,也難為索相了。”

  索額圖輕輕地搖了搖頭,“老朽算計了一生,時至今日,才明白了一些。隻不過,怕是來不及了……”

  直郡王府

  夜色已深,書房裏還亮著燭光,大福晉在侍女的扶持下邁進門檻。

  “福晉?”直郡王從案牘中抬起頭,慌忙起身上前,半扶著大福晉輕責道,“你怎麽這時候過來了,身子不好還不早早歇著?”

  大福晉笑了笑,麵色卻越發蒼白,揚手打發了侍女出去,跟著大阿哥一同坐到榻上,“躺了一天了,身子都軟了,看見爺還沒睡,就過來瞧瞧。”

  直郡王彎了彎嘴角,拿起件長袍披在大福晉身上,“夜寒露重的,福晉要注意身子。”

  大福晉看著直郡王,輕抿唇角,伸手撫了撫直郡王眉心,“爺又有事憂心了,眉頭都皺到一起了。”

  直郡王輕輕地歎了口氣,“無礙的,爺都能處理,福晉不要擔心。”

  大福晉微微垂首,“我信爺,爺也要信我,咱們是夫妻,為妻者最大的幸福就是能替丈夫分擔煩心事。”

  直郡王輕輕笑了笑,“爺是一貫拿福晉沒辦法的,福晉的話總是有道理的。”

  大福晉微揚唇角,末了,斂了斂神色道,“是太子那兒又有什麽變故了?之前爺不是說,皇上派李光地回京了嗎?”

  “是,明相告訴我,李光地回京帶著皇阿瑪的密旨,各處安排,肯定是皇阿瑪知道了什麽,”直郡王神色暗了暗,“其實,爺也有所察覺,索額圖近來確實動作頻頻。不過,有一點,明相沒有提醒我,李光地在京任職時,與索額圖關係深厚。”

  大福晉秀眉微蹙,思索片刻道,“爺是懷疑,明相對您有所保留,是另有他圖?”

  直郡王冷冷一笑,“納蘭揆敘近來與佟佳氏鄂倫岱來往頗多,老八那裏定然是熱鬧非凡的。”

  “其實,”大福晉輕輕開口,“納蘭揆敘的心思活絡未必是明相的意思,李光地與索額圖的關係也不是多大的秘密,朝中的人應該有不少知道的,未必就是明相有心相瞞。隻不過,既然咱們都知道這二人私交甚篤,皇上為何要派李光地回京?會不會,有動作的不隻索額圖一派?”

  直郡王搖了搖頭,“福晉說的,本王也想過,但最近探查回來,確實沒發現其他人有大動作。現在,爺隻能等著,看明相那邊的試探,皇阿瑪有什麽反映了。”

  大福晉一愣,“什麽試探?”

  直郡王看了看大福晉,在她耳邊耳語了一番。

  “王爺!”大福晉臉上褪去了所有血色,聲音帶著沙啞,“這可是滅九族的大罪啊,王爺太過冒險了。”

  “福晉放心,”直郡王握住大福晉的手,神態冷靜,眼中卻帶著一抹不易察覺的瘋狂,“明相那兒已經傳來消息,事情進行的很順利,皇阿瑪毫發未損。眾人未探明情況時,便朝拜新君,可謂精彩至極。”

  大福晉緩緩地垂下頭,身子不自覺地輕輕發抖,半晌沒有說一句話。

  城郊,八爺獵園

  幾匹駿馬在林間奔回,一隻血跡斑斑的母鹿被扔在路旁。

  “八阿哥的箭法愈發精進了,”鄂倫岱笑著下馬道。

  八阿哥彎起眉眼,搖了搖頭,“是兩位兄長讓著胤禩,若不是你們幫忙圍堵,胤禩哪獵得到這般輕快的獵物。”

  “八阿哥何須如此謙虛,”納蘭揆敘將馬交給下人,接茬道,“木蘭秋狩時,八阿哥該好好露上一手才是。”

  八阿哥笑了笑,轉身揚手道,“我特意讓人備了好茶,兩位兄長快來歇一歇。”

  “那我們便不客氣了,”鄂倫岱笑著道,與納蘭揆敘一起跟著八阿哥走進涼棚裏。

  幾人在陰影下品茶賞景,倒也愜意。

  眼看日頭西斜,納蘭揆敘揚手遣走了伺候的下人,“不知八阿哥、佟兄聽沒聽說直隸總督李光地回京了。”

  鄂倫岱彎了彎嘴角,“為兄自然是知曉的,李光地曾經拜訪我伯父。”

  “哦?”納蘭揆敘眯起眼睛,“李光地曾經見過佟老?不知,是否交代了什麽?”

  鄂倫岱搖了搖頭,“伯父諱莫如深,沒有跟我提起,但是言談間,也可以推斷一二,應當是與太子及索額圖有關。皇上南巡未歸,索額圖動作頻頻,怕是擾了聖心了。”

  兩人談話間,八阿哥低頭品茶,並未答話。

  納蘭揆敘皺了皺眉頭,開口道,“那李光地與索額圖素有交往,皇上派他回來,恐怕對索額圖造不成威脅,說不定還能讓索額圖及時自保。”

  鄂倫岱歎了口氣,向椅背靠了靠,“為兄也是這樣想的,可惜,伯父不肯幫忙,咱們一時也拿不出對策。”

  八阿哥默默低頭,輕輕刮著茶末,過了半晌後突然開口道,“我曾經聽師傅講過,三藩之亂時,李光地與編修陳夢雷陷於敵後,被耿精忠逼迫反清。兩人為了效忠朝廷,特製了蠟丸書,秘密為大軍傳信。可事後,李光地一人獨攬了蠟丸書的功勞,害的陳夢雷差點被流放致死。三十七年時,陳夢雷在盛京應召,向皇阿瑪闡述了李光地欺君賣友的行為,皇阿瑪雖未製裁李光地,但也留用了陳夢雷。如今,陳夢雷好像在三哥府上行走……”

  “陳夢雷……”鄂倫岱略一思索,看了看低頭飲茶的八阿哥,轉頭與納蘭揆敘相視一笑。

  南巡大軍出山東,入江蘇,駐蹕宿遷縣,而後登船渡黃河。

  一路上蹦蹦噠噠的蘇公公,在滿懷興奮上了禦舟的第二天,華麗麗的暈船了。

  四阿哥一臉無奈地看著癱在床上的蘇偉,伸手拉拉他的胳膊,“不要一直躺著,越躺越暈,跟爺到外麵站一站,吹吹風就好了。”

  “不去,”蘇偉往床裏蹭了蹭,他肚子裏的東西都吐光了,現在全身沒勁。

  “那爺讓張保給你準備點兒吃的?”四阿哥幫蘇偉揉揉胸口。

  “不吃,吃了又吐,累得慌,”蘇偉有點委屈,他現在十分想念現代交通工具的便利,什麽馬車、轎子、大木船的都弱爆了。

  “行啦,”四阿哥好笑地坐到床邊,“咱們到桃源縣就上岸了,你好好地適應、適應,暈船又不丟人,不許任性。”

  蘇偉扁扁嘴,“那之後還坐不坐船了?”

  四阿哥仰頭想了想,“咱們應該是在桃源縣換小船,然後順江而下,入清口,泊淮安府,可能路過山陽縣,然後——”

  “停!”蘇偉眼睛一亮,“山陽縣?”

  “是啊,”四阿哥點點頭,有點奇怪蘇偉的突然興奮,細一思索後,有些微惱,“你又想誰呢?爺太慣著你了是不是?”

  “不是,不是,”蘇偉掙紮著躲開四阿哥掐他腰的手,“我也是為了你嘛,外戚有點兒勢力,對咱們府上也有好處啊。再說,是你說,詩玥沒有家世、沒有背景,你要是不寵她,她在府裏就舉步維艱了。這回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要是詩玥家裏有勢力了,你們倆就不用逢場作戲了,那咱們三個不是都能輕鬆不少嘛。”

  四阿哥捏著蘇偉腰上的癢癢肉,繃著臉想了一會兒,突然低下身子,跟蘇偉鼻尖對著鼻尖道,“你是因為爺不跟她作戲輕鬆,還是因為她不跟爺作戲輕鬆啊?”

  蘇偉幹幹地咽了口唾沫,傻傻地咧咧嘴道,“不是都一樣嘛?”

  “恩?”四阿哥語調上揚,雙眼微眯,聲音微寒。

  屋子裏瞬時下降了十度,蘇偉一愣,利落地摟住四阿哥的脖子,吧嗒親了一口,另附送個大大的溫暖微笑道,“當然是因為你了,咱們都老夫老妻了,哦嗬嗬嗬嗬……”

  鑾駕渡黃河後,果如四阿哥所說,駐蹕桃源縣,後換乘小舟,順河而下,入清口後,致仕大學士張英,特奉召來朝拜聖上。

  張英亦是得康熙爺賞識的重臣,曾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曆史上有名的,“一紙書來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就是他的手筆。

  不過此時,蘇公公還沒太搞明白這位有名的人物到底是誰,隻是四阿哥告訴他這位張大人十分眷戀山水,幾經乞休後才被允準致仕回鄉。此次皇上南巡,又特招他迎駕,可見仍深得聖心。

  本來,張英的到來與蘇偉是沒什麽大關係的,但晚宴過後,張英竟帶著自己的兒子特意來拜見四阿哥。而張大人向四阿哥引薦的次子,正是蘇偉在大火那晚後,一直惦記的那位頗會審時度勢的年輕人。

  “臣張廷玉給四阿哥請安,”年輕人在父親張英身後向四阿哥一拱手,蘇偉站在一旁,呆住了……他果然是被曆史選中的人,眼光太XX到位了。

  第161章 煙雨南

  康熙四十二年

  三月末,禦舟過清口,泊淮安府。

  皇上召四阿哥陪同在堤岸邊溜達,蘇偉跟在皇主子們身後,一邊觀賞楊柳岸清風醉的曼妙春景,一邊暗暗感歎能腳踏實地的走在路上真好。

  “自古以來,江南就是魚米之鄉,咱們這才入江蘇,已能看出些富庶的樣子了,”康熙爺背著手,登上幾級台階,站到一處高岸上。

  四阿哥尾隨在後,低頭答道,“兒臣自幼多從詩詞中領略江南風貌,如今跟皇阿瑪出來,能親眼看看這煙雨繁華之地,實是不枉走這一遭了。”

  康熙爺彎彎唇角,“世人多看江南的柔順多情,卻不知江南也多英雄,多男兒氣魄。於天下形勢而言,江南更是兵家重地,得了江南就等於得了半邊河山。”

  “皇阿瑪聖言,”四阿哥略一思索,俯身拱手道,“兒子記得老子曾經說過‘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江南縱多煙雨,然水潤萬物、雨裹重山,這大概就是江南一地的特征吧。”

  康熙爺看了四阿哥一眼,似頗為欣慰地點了點頭,“世間萬物至柔即是至堅,反之亦然,事事都不能隻看一麵——”

  “皇上,”梁九功躬著身子上了高台,“京城有加急奏折呈上來。”

  康熙爺眯了眯眼,接過奏折看了看,片刻後將折子轉遞給了四阿哥。

  四阿哥一愣,俯身接過,“皇阿瑪,這是……陳夢雷參奏李光地?”

  康熙爺抿了抿唇角,麵上未有任何變化,負手望向遠方,“老四可聽說過李光地與陳夢雷往日的恩怨?”

  “兒臣有所耳聞,”四阿哥微微垂首,“李大人獨占了蠟丸傳書的功勞,害得徐編修落了三藩反賊的罪名,差點被流放。三十七年,皇阿瑪在盛京召見了他,還了他清白,召他入京任職,如今似乎在三哥府上行走。”

  康熙爺點了點頭,低頭挽起袖口,“那你知道,朕當初留用了陳夢雷,卻為何沒有治李光地的欺君之罪?”

  四阿哥略一征愣,低下頭道,“兒臣不敢胡亂揣測,皇阿瑪的決定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康熙爺彎了彎唇角,“其實不難琢磨,李光地是治世能臣,陳夢雷有文家工筆,如今是各行其事、各盡其才,於朕於朝堂都是最好不過的。”

  “可,”四阿哥微蹙眉梢,“李大人曾欺君判友,皇阿瑪難道不——”

  “胤禛,”康熙爺打斷四阿哥的話,“再能幹的臣子都不過是普通人,是人就會有欲望、有貪念,一個無欲無求的人是不堪為用的。為君為主,要做到的是善用,不是苛求。”

  四阿哥神色恍然,躬下身子道,“皇阿瑪慧言,兒臣受益匪淺。”

  康熙爺點了點頭,往台階下看了看,“你建府也有一段時日了,身邊使喚的人不少,不過這跟著你的公公,倒是個老麵孔,似乎在阿哥所時就在你身邊了吧。”

  “是,”四阿哥抿了抿唇角,“蘇培盛是皇額娘賜給兒臣的,自承乾宮時就在兒臣身邊了。”

  “原是如此,”康熙爺斂了斂眉目,“你皇額娘的眼光一向是好的,那太監跟了你這麽久想必差不了。”

  四阿哥未答話,隻是略略地點了點頭。

  此時,台階下的蘇公公,貓著腰站的異常標準,眼睛卻控製不住地四處亂飄,直到不遠的甬路上,兩位公公引了幾位官員走來,才暗暗地吐了口氣。

  淮安渡口

  數艘龍船停泊,南巡大軍換乘小船後,幾位隨扈阿哥各自分乘,四阿哥的船停在太子禦舟之後。

  船腳處,一扇木窗半開,紗簾後站著一抹倩影。

  “小主,”絮兒好奇地向外張望著,“這裏是你的家鄉嗎?我聽丫頭們說,小主的父親在淮安府山陽縣任職。”

  詩玥彎了彎唇角,看著不遠處岸上的楊柳,聲音輕柔,“我很小就隨父母進京了,對於家鄉沒有什麽印象,不過從前父親總是提起,長長的小巷,漲滿青苔的石板路,大約也是江南的某個小鎮吧。”

  絮兒恍然地點點頭,眼睛放著光亮,“奴婢要是能陪著小主出去走走就好了,這裏四處都水水潤潤的,從窗子往外看都好漂亮,房子、小橋和京城一點都不一樣。”

  “你就是貪玩,”詩玥好笑地戳戳絮兒的額頭,“咱們是府上內眷,怎麽能隨意出去走呢,更何況是跟隨皇上出巡,還是老老實實的好。”

  “是,”絮兒吐吐舌頭,衝詩玥揚起笑臉,“不過,雖然不能出去,奴婢還是能托侍衛上岸一趟的。小主想不想給家裏去封信,或送些什麽東西?這裏離山陽應該很近,讓侍衛去跑一趟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