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作者:阮阮阮煙羅      更新:2020-07-11 12:10      字數:6047
  皇帝坐直身體,手接過那把匕首拔開,見其通體烏黑,刃光如雪,上飾雲雷紋古樸磅礴,刀柄處篆刻著四個小字——其利斷金。

  皇帝指腹拂過那四個篆字,嗓子也跟著有些發酸,“……多謝你……朕……很喜歡……”

  沈湛急著去見身在紫宸宮的妻姐,此間事了,朝聖上一揖道:“微臣想向陛下請個恩典。”

  皇帝知道他大抵要說什麽,輕道:“……你說……”

  沈湛道:“微臣想在宮中多留會兒,和姐姐說說話後,帶內子回家。”

  匕首雖是寒鐵打造,但因是沈湛貼身攜帶,上還留有餘溫,皇帝手握著匕首,竟隱隱感覺燙手,他不看明郎,隻將目光落在匕首上,道:“……好,你去吧……”

  沈湛謝恩告退,先往皇後娘娘所居的椒房殿,與姐姐相見,得知阿蘅原來早因貴妃一事、避嫌離宮。

  他與姐姐也有多時未見,說了小半個時辰的話後,皇後看出弟弟心不在焉,笑道:“好啦,姐姐不拘著你,快去見你的阿蘅吧。”

  沈湛有些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與阿蘅即將重逢的欣喜,初降的夜幕下,他腳步輕快地離了紫宸宮,馳馬回到京城。

  慕安兄昨日剛被釋放出來,愛重兄長的阿蘅,定在慕安兄府上,依他本心,自然是想先去青蓮巷與阿蘅相見,但母親的性情,他是了解的,若不先回府向她請安,而是先去見阿蘅,母親知道後,怕是要發作的,若到時將這閑氣算在阿蘅身上,又要無端生事。

  於是,沈湛人先回了武安侯府,陪著母親用了晚膳,膳後,母親拉著他的手,說了好一會兒話,沈湛耐著性子陪著,等母親回房歇下,方在夜色中騎馬出府,快馬加鞭,直往青蓮巷去。

  因心係著愛人,揚鞭策馬時撲在麵上的夏夜涼風,亦如柔煦春風,風中好似還有桃花芳香,像是他去年在青州時,忙碌數個晝夜處理完公務,騎著“紫夜”,趕往琴川見她,開得灼豔的桃林宛如雲霞,林中有女子姓溫名蘅,是他心之所向,愛慕難舍。和煦的春風中,他飛快縱馬、高聲喚她,她抱著滿懷的粉紅花枝,轉看過來,人麵桃花,傾國傾城。

  到達青蓮巷溫宅時,已近戌正,沈湛想,阿蘅或已睡了,前些時日,阿蘅為慕安兄的事,定是寢食難安,如今慕安兄無事,阿蘅也可安睡無憂了。

  他未讓人通傳,也未先去見慕安兄,而是在林伯的引領下,來到了她的房間前。

  靜室燈光黯淡,沈湛心道,若是阿蘅已睡下了,那他也不要為顧一己情思、打擾她的安睡,悄悄進去、輕手輕腳地在她身邊躺下,等她明早醒來,一睜眼即看到他,這樣一份驚喜,不也很有意思嗎……

  他如是想著,輕輕地推開房門,向裏走去,手撩開水晶珠簾,見阿蘅並未睡下,而是孤身坐在鏡台前,披散著如瀑長發,執著玉梳的手垂在膝處,一動不動,像是在長久出神。

  “阿蘅!!”

  沈湛熱切地喚她,妻子身子一定,卻不回頭。

  沈湛急切地走上前去,手攏住她的肩,“阿蘅,我回來了!!”

  她卻仍是低著頭不語,對此沒有任何反應,甚至都不抬頭看他一眼。

  沈湛滿腔歡喜,慢慢如冰凝住,暈黃黯淡的燭光下,他低下身子,半蹲在她身前,仰麵凝望著他日思夜想的麵容,輕輕地道:“我回來了,阿蘅……”

  他急切而又溫柔地握住她的手,緊盯著她低垂的雙眸,輕聲問道:“……你不想我嗎?”

  作者有話要說:  沈湛: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狗皇:豈曰無衣,與……與子同袍…………

  第40章 明珠

  妻子仍是低首不語,握著玉梳的手,緊緊攥著。

  沈湛設想過許多與妻子團圓的場景,可沒有一種,是像眼前這樣,他心慌地將妻子的手攥得更緊,“……阿蘅,你是不是生我的氣了……氣我離開得太久……氣我在你最無助、最需要我的時候,都不在你身邊……”

  “……對不起……對不起,阿蘅……”沈湛連連懇切道歉,“是我不好!是我不好!!”

  他可以想象他不在的這些日子,妻子因為貴妃流產和慕安兄被冤這兩件要命的大事,是如何驚惶憂懼、寢食難安,心有愧疚的沈湛,親吻著妻子的手道:“都怪我!都怪我!!是我的錯,我不該離開你這樣久,你要是生氣,就打我罵我,但不要不理我……”

  “……我不怪你……”沈湛懇切的道歉聲中,妻子終於輕輕啟齒,“……不是你的錯……不是……”

  “……阿蘅……”沈湛急切地挨坐在妻子身邊,手攬著她腰、依著她道,“不會再有下次了,我再也不離開你這樣久了,再也不讓你一個人這麽難過了……”

  他喃喃傾訴著自己的思念,“離開你這樣久,我也每天備受相思煎熬,每一天,都想你想得寢食難安……阿蘅……”他小心翼翼地覷著妻子的神色問,“……你想我嗎?”

  妻子輕輕點了點頭。

  沈湛一顆懸著的心,終於略鬆了鬆,他將隨身攜帶的彩塑泥人取與妻子看,“記不記得成親那天晚上,我們一起抄錄過《我儂詞》,這次出京經過慶春城,我聽說城中有位擅捏泥人的老者,手藝極好,就親自畫了我們的畫像,請他照樣捏製了一個‘我’,一個‘你’,每次想你的時候,我就看看‘你’,略解相思之苦……”

  丈夫的動情訴說聲中,溫蘅手接過那兩隻彩塑泥人,成親那夜二人共寫共吟《我儂詞》的場景,仿佛又浮現在眼前。

  ……爾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撚一個爾,塑一個我……我泥中有爾,爾泥中有我。我與爾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那時在紫宸宮南薰館,她剛剛得知天子對她有意,驚慌失措地夜不能寐時,忽然想到這首《我儂詞》,所有的害怕不安,都因這短短的幾句話,暫沉了下去……

  如若真到絕境,那就以死殉情,寧死也不負明郎半分,她那時作如此想,可是……可是最終,是她主動爬上了天子的龍床……

  沈湛喃喃傾訴了一陣兒,忽地意識到妻子一直沉默不語,暈黃黯淡的燈光下,皎潔的麵容攏在光影中,神色瞧不分明,緊握著泥人的雙手,觸著,卻是冰涼。

  是這樣的夏夜天氣,不該有的冰涼溫度。

  沈湛心憂,他聯想妻子今夜的異常,握著她的手急問:“阿蘅,你的手怎麽這麽冷?!是不是身體不舒服?!”

  溫蘅默了默道:“……隻是女兒家的事罷了。”

  沈湛想了想妻子的月事日子,是每月這個時間沒錯,這也說明,妻子她,沒有懷孕……

  ……是啊,妻子之所以一直沒有回信告知她的近況,並不是因為她有孕在身、想要給他一個驚喜的緣故,而是現實中的種種險況,讓她沒有心情給他回信,縱是妻子寫信向他求助,他遠在千裏之外,根本來不及回京相救,若無陛下複妻子清譽、寬限慕安兄斬期,等他接信趕回京中,怕是要見到兩座墳頭……不,若真是謀害貴妃龍裔、侮辱太祖皇帝這樣的滔天大罪,妻子與慕安兄怕是要屍骨無存,連供人祭拜的一抔黃土,都不會有……

  如此一想,沈湛背後發寒的同時,對陛下更是心存萬分感激,他扶著妻子的手臂道:“既然身體不舒服,就別在這裏坐著了,我扶你上榻歇息。”

  他扶妻子上榻,將榻上的絲棉薄被揚展開,輕柔地攏蓋在妻子身上,看妻子手裏還攥拿著那兩隻泥人,勸道:“先把泥人放在一邊,把手放在被子裏捂會兒好不好?”

  妻子鬆開手,沈湛從妻子手裏取回那兩隻彩塑泥人,收回匣中,看妻子的目光一直追逐著這一對泥人看,含笑問:“喜歡嗎?”

  妻子輕輕“嗯”了一聲。

  沈湛心中歡喜,“那我就把這匣子放在榻邊幾上,你想看時,就可以隨時打開來看看”,他在榻邊坐下道,“其實我這次出京,還買了許多有趣的風物特產,裝了滿滿兩箱,留待著回京送給你賞玩,但我是一個人提前回來的,帶不了那麽多箱籠,這兩隻箱子在後頭由長青保管,得等他抵京……”

  又是他絮絮低說許久,妻子隻是倚靠著榻壁、垂眼靜聽不語,沈湛漸止了話音,起身道:“你先歇著,我去沐浴更衣,很快就回來。”

  他原要低首吻下妻子的臉頰再走,這隻是從前夫妻二人之間的平常之舉,可這回妻子卻微微側首,避開了他的親吻。

  沈湛愣住,人僵在那裏,妻子垂著眼簾,微抿了抿唇道:“……我要睡了……”

  她抓著被子側身躺下,沈湛望著妻子側臥的背影,靜了靜,彎下身子,幫她把被角仔細掖好,輕道:“那你先睡,我待會沐浴回來,會放輕動作上榻,不會吵醒你的。”

  妻子仍是無話要對他說,沈湛在房中靜站了片刻,打簾出屋,見慕安兄就負手站在室外芭蕉旁,靜靜地看著他道:“明郎,我有話要對你說。”

  說是有話要對他說,可兩杯仆從呈上的熱茶,都快涼了,慕安兄仍隻是捧茶徐飲著靜默不語,反是沈湛先問起他這樁案子。

  慕安兄聞言抬眼看來,低低一歎,“我素日在翰林院與人為善,與那王士謙更無半點恩怨,他為何要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這樣害我?他一個翰林院下等官員,又是怎麽做到構陷地幾乎天衣無縫?”

  沈湛心中也正有此惑,一個小小的王士謙,哪來的能力去謀這樣的死局,又為何要如此費盡心機去害慕安兄,他問:“慕安兄這兩個月,可得罪過什麽人?譬如一些世家權貴子弟之類?”

  慕安兄靜望了他一眼,搖了搖頭,將杯茶放下,淡道:“說來這已不是我第一次遭險,今春在春風滿月樓那次,我與阿蘅的酒中,俱被人下了……毒藥,若非及時發現,那夜你去春風滿月樓,也許隻能見到兩具屍體了。”

  沈湛聞言悚然一驚,夏夜的天氣遍體生寒,驚問:“……此事為何不早對我說?!!”

  慕安兄隻是指拂著杯壁不語。

  沈湛又問:“可知是何人行此歹毒之事?!”

  慕安兄淡淡望了他一眼,端起茶盞飲了一口,低道:“在這京中,誰人會如此憎惡我們兄妹……”

  沈湛因慕安兄這似有深意的淡淡一眼、淡淡一句,心裏忽地浮起一個人。

  ……母親……他知道母親行事厲害,知道母親看不起出身寒微的阿蘅和她兄長,平日對阿蘅多有怨言,可是阿蘅是家人啊,是她的兒媳,是她兒子的妻子,是她兒子在這世上最愛的女子……那次阿蘅被推下階後,他曾言語暗示過母親,他與阿蘅同命,若母親再有傷害阿蘅之舉,若是危及到阿蘅的性命,他不會獨活,母親聽了他這話,還會堅持對付阿蘅,甚至用上這樣歹毒的手段嗎……

  ……不,春風滿月樓之事,慕安兄被冤一事,哪裏有母親的影子,母親都是遠遠地“置身事外”,若阿蘅與慕安兄真命喪在這兩件事中,他也尋不到因由去質問母親,甚至,所謂的貴妃流產一事,會不會也與母親有關,怎就那麽巧、怎就那麽巧是阿蘅惹上了謀害貴妃龍裔的嫌疑?!!

  ……他知道,自馮貴妃有孕以來,母親就一直擔心馮貴妃腹中的孩子是個男孩兒,擔心皇長子出生後,姐姐的皇後位置不穩,若是母親設計“阿蘅撞推貴妃下水”一事,蓄意“一箭雙雕”,到時候阿蘅死在陛下的龍顏大怒下,也是與母親半點幹係都沒有……

  ……是啊,怎就這麽巧,偏生在他不在京的這段時日,阿蘅與慕安兄都連遭大禍,幾乎丟了性命……

  夏風微涼,沈湛卻覺是呼嘯凜風徹骨吹過,他怔怔地拿起身前茶欲飲,未送到唇邊,即已因手滑跌落,摔在庭中石桌上。

  白瓷碎裂,茶水傾流下桌,沈湛聽慕安兄輕輕道:“我為人兄長,卻護不了心愛的妹妹,是我溫羨無能,可是明郎,你為人丈夫,曾向阿蘅、曾向我與父親承諾過的,我們琴川溫家是小門小戶,可阿蘅,是我與父親的掌上明珠,縱是皇家貴女也比不得,我千裏迢迢將她送嫁至京城,親手將她的手,交到你的手裏,不是由著你一個不慎失手,將她摔碎的。”

  慕安兄離開許久,沈湛方僵直著一雙腿,站起身來,他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妻子房前,一個簡單的推門動作,都像是耗盡了全身的氣力。

  他緩緩地走到榻前,妻子仍是背著身側臥,沈湛回想著今夜妻子的種種反常,一顆心像被人緊緊攥在手裏,幾要喘不過氣來。

  “……阿蘅……”

  他低下身子,啞著嗓子輕輕地喚,手剛觸到她肩衣,即見她肩頭輕輕一顫,沈湛僵住的手,漸攥握成拳,死死負在身後,喉中酸澀,凝望著妻子清纖的背影,一句話也說不出,他從前說了那樣多,可又做到了多少,他自以為母親對阿蘅隻是日常閑氣發作,他在時可護著她,他不在時,將阿蘅送到姐姐身邊就好,他想得越是天真,阿蘅所受的苦楚,就越深越重。

  長久的靜室沉寂後,緊攥著雙拳的沈湛提步欲走,一直側臥不動的妻子,卻忽然坐起身來,緊緊撲抱住了他。

  “明郎!!”

  她語帶淒惶地喚,柔軟的雙臂用力地勾摟著他的脖頸,如連理纏枝,再也不要與他分開。

  沈湛亦緊緊地抱住妻子,心中愧疚痛苦,如翻江倒海。

  暈黃的靜室燈光下,夫妻二人沉默地擁抱著,人影交匯在地,宛如一人,許久,阿蘅的聲音輕輕在他耳邊響起,“……我想在哥哥家住幾日。”

  “好,都隨你,你想住多久都隨你”,沈湛低聲道,“我也這裏陪你,你在哪裏,我就在哪裏……”

  溫蘅在久違的溫暖懷抱中,闔上了雙眼,幾日,再讓她貪歡幾日的時光吧……她不能為一己私情,讓父兄一再陷入險境,今日,哥哥人在天子腳下,幸留一命,若明日遠在琴川的父親出事,哪裏來得及相救,她又如何,對著一而再加害他們兄妹的華陽大長公主,卑躬屈膝地低喚“母親”……還有,她與聖上做下了那樣的勾當,哪裏有臉麵,再做他沈明郎的妻子……永不相負,她已負了他了……幾日之後,一切合該有個了斷……

  沈湛不知妻子心中所想,待她倦困睡去,坐在榻邊,輕拂著她在夢中亦微蹙著的清淡眉眼,心中陰霾翻攪,如要將他整個人吞沒。

  他一夜未睡,天將明時,人回到武安侯府,華陽大長公主尚未下榻梳洗,聽侍女打簾報說侯爺人就站在門外,微微一愣,起身下榻透窗看去,見兒子明郎就站在廊外階下,將明未明的蒼茫天色中,凜如孤鬆,眉宇嚴寒。

  第41章 秘會

  華陽大長公主心中驚疑,草草梳洗更衣後,讓侍女傳明郎進來。

  她人坐在鏡台前,一邊由著數名侍女為她挽髻,一邊眼瞄著沉默走入的兒子道:“大半夜地不待在家裏跑出去,我還以為你要守著你那個寶貝妻子,不知道回來了呢!”

  兒子對她這話沒什麽反應,也沒有應聲辯解什麽,隻是吩咐室內侍女嬤嬤,“都出去”,嗓音寒涼無溫。

  華陽大長公主微擺手,室內侍女嬤嬤均垂首退了下去,她自己拈了妝奩盒中一支金鑲紅藍寶石長簪,邊綰發邊道:“人都走了,有話就說吧。”

  僅僅五六個時辰之前,與母親分別近三月的他,還在因歸家與母親團圓,而心生歡喜,母親對他噓寒問暖,他也細問母親身體如何等等,之前母子之間的隔閡,好像都因這長達三月的分離,而消解了不少,母子之間,氣氛融合,絲毫不知他與母親的笑語之後,隱藏著阿蘅多少淚水……

  藏於袖中的手暗暗握緊,沈湛沉聲道:“兒子有幾件事,要問問母親……”

  華陽大長公主對鏡插簪的手,微一頓,即繼續攏著長發道:“你說。”

  “……慕安兄無辜蒙冤一事、阿蘅撞推貴妃落水一事,還有今春的春風滿月樓”,沈湛緊盯著鏡台前的華陽大長公主,一字字凝聲問,“這三件事,與母親有沒有關係?!”

  華陽大長公主悠然地綰著青絲道:“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沈湛堅持問道:“與母親您有關嗎?!”

  鏡台前的華陽大長公主,依然是那般姿態驕華,神色不變地將寶石長簪插向高髻,並不回答親子的逼問。

  沈湛眸光複雜地凝望著自己的生母,仿佛在看一個不認識的中年婦人,許久,微暗了眸光,聲音沙啞道:“……對您的兒媳,對這樣一個弱女子,竟屢屢使出這樣的陰毒手段,太可怕了,兒子真的覺得母親好陌生,就好像不認識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