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
作者:邈邈一黍      更新:2020-07-11 11:22      字數:4333
  提前回兵部銷了假,照樣不怎麽忙碌,時間都花費在了上下扯皮上。

  哪怕適應了有一段時間了,這樣的氛圍也仍舊讓人待得不怎麽自在。

  閑著的人無聊,忙的人,幾乎連家都不回了。

  因為身在孝期的緣故,魏時這次回來並沒有去拜訪長輩親友,但是也知道老師離京已經一個月了,到現在都還沒回來呢。

  明明是京官,每年呆在外邊的時間倒比在京城更久。

  真是讓人既心疼又羨慕。

  已經一歲零三個月的遠哥兒,前麵的十幾顆乳牙都已經長全了,現在基本上已經不需要乳娘了,盛夏來臨,瓜果成了小家夥的最愛。

  打從娘胎裏就喜歡吃水果,出生以後這喜好也沒變,都不用人喂,自個兒抱著塊小甜瓜,就能一點一點的啃完。

  魏家基本上是不用從外邊買食材的,全部都是由自家莊子上供應,全都是挑精細的來,品種也頗為齊全。

  府裏頭也不缺果木樹,甚至正院還特意搭了個葡萄架子,不過多是圖這些東西好看,吃的話吃不了太多。

  除了天氣太熱,老天爺遲遲不下雨之外,今年的盛夏好像跟往年也沒什麽不同。

  魏時雖然喜吃葷腥,可這麽熱的夏天也沒什麽胃口,所以守孝期間忌口這事兒,在夏季還不算難熬。

  沒用上學步車的遠哥兒,已經學會走路了不說,小家夥還挺熱衷於往外跑的,穿著大紅肚兜,比誰都清涼,走起路來,腿肚子上的肉一抖一抖的。

  以至於老父親畫性大發,一連畫了十幾幅,給兒子的黑曆史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魏時光覺得可樂了,劉楓可是心疼兒子辛苦,自打回了府上以後,休整了沒幾日,夫君便又替遠哥兒規劃出了新的作息表。

  起床睡覺的時間,看圖學說話的時間,出去放風走路的時間,聽琴聽讀書的時間,連吃瓜果的時間都是特定的。

  兒子的時間安排,比馬上就要成親的小弟還要滿當,著實辛苦。

  劉鈺跟紀家姑娘的婚事一定下來,十六歲的少年就不能再當成個孩子看了,哪怕這人依舊是孩子心性,每次過來魏府,都能拿著玩具逗遠哥兒好半天,不知到底是陪孩子玩,還是自個兒玩。

  劉鈺的婚事就定在八月中旬,中秋節過後的頭一天,到時候天氣不冷不熱的,不管是新郎新娘,還是客人都不會遭罪,十足的好日子。

  漫長的七月,很是難熬,天氣有陰有晴,可偏偏就是不下雨。

  到七月末的時候,就連兵部裏的大老粗們,都覺出來有些不對勁了。

  “今年京城周邊該不會趕上大旱了吧,這麽多天都沒下雨,休沐日的時候去城郊,那莊稼好多都枯死了。”

  “可不是嘛,前年的時候也特別熱,可到底不跟今年似的,入了夏季就沒下過雨。”

  夏日的天氣最是陰晴不定了,熱的時候,日頭是十足的曬,可轉眼之間,就能給你來上場狂風暴雨。

  所以眾人不怕夏天的日頭曬,怕的是雨,下的少了容易旱,下的太多了又會造成洪澇。

  想要風調雨順,那還得是看老天爺的心情,並非易事。

  好在是大靖朝國土遼闊,每年總會有地區收成不好,可也會有地方豐收,兩相平衡之下,每年朝廷還是能儲備下不少糧食的,以備戰爭和災情。

  所以提及京城周邊的旱情,這些大人們並不是特別的愁眉苦臉,畢竟他們又不是農人,不看這一畝三分地的收成。

  劉楓的嫁妝還是以良田為主,而良田又是以京郊的為主,京郊出現了旱情,就意味著這一年的收入大打折扣。

  好在是底子厚,承擔得起這樣的損失。

  可對於農人來說就不是這樣了,初春耕地、種地,伺候了土地半年,莊稼都已經長出來了,眼看著就要成熟,卻是遇到了旱天。

  原本長勢挺好的莊稼幹枯了,已經長了些糧食的穀穗就這麽完了。

  夏季的幹旱,往往又被稱之為是掐脖旱,沒有比這樣的旱情更讓人難受的,原本都要長成的莊稼,在臨近收成的時候出了問題。

  滿心的期待,半年的努力,埋進去的種子,全都成了泡沫。

  更重要的是沒了收成,接下來一年多的日子要怎麽過,家裏固然存著糧食,可普通的百姓之家,誰又會得存一整年的糧食在家裏頭。

  有那機靈的,已經趁著糧價沒上漲,開始偷摸的往家裏買糧了。

  可商人遠比農人要更精明,糧價未漲,人家把壓倉底兒的陳年舊糧拿出來賣,之前這可都是基本上賣不出去的糧食,近兩年收上來的新糧呢,則是壓著不賣,壓根就不在糧店上貨。

  八月初的大朝會上,各地的奏章都已經送到了,今年有可能遇到旱災的可不止京城,大靖朝有十三府,報上來要做旱災準備的已經有五府之多,牽扯到百十個縣。

  而且這些地方還都不是西南荒涼之地,人口密集,良田眾多,一旦真的顆粒無收,不光是這五府百十個縣的百姓要受到影響,整個大靖朝都要震一震。

  誰也不知道老天爺什麽時候會下雨,欽天監算不出來,隻能是把祈雨的儀式拿出來,能不能管用就沒人敢打保票了。

  旱災已經露出了端倪,究竟能有多大,就隻能取決於老天爺什麽時候下雨,下多大的雨。

  朝廷沒有降雨的能耐,如今能做的就隻有救災和預防,人為的對一小部分莊稼進行灌溉,或許可以搶回來一些收成,更多的精力還是要放在預防上,預防天災過後的人禍。

  大靖朝國庫豐盈,各地的糧倉不說全都是滿的,但也差不多都應該裝得七七八八了,本來就是為了戰爭和天災做的準備,等到了有需求的時候,自然要拿出來賑濟災民。

  可也要得保證這些糧食能到災民的肚子裏,不能中間被官員貪汙了去,更不能被暴民搶了去。

  糧價也要管製住,不能夠在這個節骨眼上上浮太多,商人重利,什麽樣的銀錢都能賺。

  糧食是重中之重,另一方麵,真的出現了大麵積的旱災,朝廷還必須要控製流民,不能讓其在整個大靖朝隨意流竄。

  麵對已經到來的旱災,整個朝廷都相當重視,但實際能參與到其中的隻有三個部門,掌管錢財和糧食的戶部,負責水利工程的工部,還有便是都察院。

  都察院的職責是督查百官,設有十三府監察禦史,官員貪汙受賄、徇私枉法、以逸待勞都歸他們管。

  兵部,還是老樣子,頂多也就是官員私底下討論討論,說幾句憂國憂民的感慨,賑災的事情實在是參與不進去。

  真有心要幫一幫災民,那就隻能等到最壞的結果出現之後,讓人給災民施粥了。

  魏時跟著老師學過很長時間的水利,水利工程不隻是治水,還要用水,河水泛濫的時候,要將河水阻隔,而當旱災來臨,又要把水引出去灌溉。

  是以,魏時對曆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旱災和洪災,也曾經簡略地翻閱過。

  大旱來臨,尤其是夏季的旱災,往往都會伴隨著蝗災。

  蝗蟲這小東西不起眼,可一旦泛濫成災,別說糧食莊稼了,所過之地,寸草不留。

  朝廷不乏有對旱災比較了解的能人,想必會提前想到這一點的,好歹做一些預防。

  當然了,旱極才會出現蝗災,如今旱災才剛剛開了個頭,未必就是大旱,也有可能天公作美,下上幾場甘霖,這災情也就解了 。

  天公也有打瞌睡的時候,旁的地方魏時不知道,但是京城一直到中秋節,也就隻下了一場小雨而已,用農人的話來說,不過是下了個地皮濕。

  就像是極度幹渴的人,用水沾了沾嘴唇而已,幾乎起不到什麽作用。

  今年的中秋節壓根就沒有豐收可慶祝,但,到底還是要過的。

  魏時為了哄兒子,頭一個月前就已經畫好了圖紙,讓工匠專門做的月團模子。

  都是食物卡片上的東西,有鮮花狀的、有小兔子型的、小狗型的、胡蘿卜樣子……

  五花八門,反正都是用來哄孩子的東西。

  孩子會不會被哄到,尚且不知,但孩子娘是被哄到了,看見這些模具,基本上沒怎麽下過廚房的人,居然要親自動手做月團。

  這跟小學生做高考題有什麽區別,都是越級挑戰。

  魏時並沒有提醒,樂嗬嗬的打算在一邊看熱鬧,跟兒子的黑曆史一樣,他還打算給夫人畫一幅作月團的場景圖出來,以作見證。

  第104章 二更

  筆墨都已經準備好了,魏時打算就在夫人動手的時候作畫,以捕捉到手忙腳亂的‘靈氣’。

  不過在看到廚房端上來的東西之後,魏時就知道不成了,他想象中的做月團,跟夫人的做月團顯然是不一樣的。

  廚房呈上來的是已經調好的餡料,夫人要做的不過是把這些東西放到模具裏頭,壓成形,再讓人端下去弄熟。

  這麽簡單的事情,三歲的小孩都會,夫人又哪裏會手忙腳亂。

  遠哥兒離三歲還差一半,所以他現在隻能拿著模具玩兒,沒法兒像夫人一樣‘親手’做月團。

  不過兩個人坐在一處,一個玩的開心,一個仔仔細細往模具裏放餡兒料,還得分心看著旁邊的孩子。

  魏時整顆心都化成了一灘水,如水一般平靜又壯闊。

  畫不成夫人的黑曆史,畫一畫母子二人的同框圖也挺好。

  一個人的心情真能夠體現到畫作上,事後再看這張圖,連魏時都能夠感覺到那筆觸裏的溫柔。

  月團之所以被稱之為月團,很大一方麵原因就是因為這東西是圓的。

  但一家三口今年吃的月團,那可就是奇形怪狀的了,什麽樣子的都有,少數能跟圓扯上關係。

  兒子的口味隨了夫人,喜歡吃鹹口,對甜膩一些的食物倒不怎麽喜歡。

  小家夥尚在孝期,還不能吃葷腥,這段時間雖然用了不少的豆製品和奶製品,可跟之前比起來,還是不夠胖乎。

  中秋夜的月團也沒吃多少,光拿在手裏玩兒了。

  各種形狀的月團,沒讓兒子食欲大開,但在夫人這兒是成功了。

  半個手掌大小的月團,整整吃了四個,這裏邊兒好多都是不容易消化的食材,大晚上的,也不怕積食。

  魏時一個大男人,也才隻吃了兩個而已,剩下的全都分給下人了。

  “去院子裏看看月亮,八月十五不出去看看月亮怎麽行。”魏時把小家夥抱到推車裏,跟夫人一塊兒推著往外走。

  八月十五的月亮,跟其他月份也沒什麽不同,主要還是出來溜達溜達,消消食。

  吃的時候還不覺得,這會兒劉楓倒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吃撐肚子是小孩子才會做的事兒,她一個做了娘的人,怎麽算都不是小孩了。

  “明兒就是鈺哥兒大婚的日子了,咱們雖然不能過去,可也得派人送份禮。”

  說起來也是夠遺憾的,孝期裏,既不能走親訪友,也不能參加喜事,穿紅帶綠那也是不成的。

  劉鈺大婚這樣的事情,他們一家三口也沒法參加。

  魏時都已經覺得如此遺憾了,當姐姐的,心裏頭這個鬱悶勁兒就更別提了。

  一輩子就隻有一回的大事兒,錯過了可沒有再來的機會。

  “趕上旱天,原本還準備大辦的,這回算是不行了,鈺哥兒要是能早一點回來,也就不至於拖到現在了。”

  非要在回來的路上耽誤那麽久,婚事往後拖,就趕上今年夏天這麽個情況,誰也不知道旱情會怎麽樣,可在這樣的節骨眼上,婚事大辦肯定會惹人非議。

  不管是為了劉家,還是為了紀家,都不能出這個風頭。

  八月十六是劉鈺跟紀家姑娘大婚的日子,八月十七,京城就迎來了一批蝗蟲。

  烏壓壓的一大片,速度極快,而且圍牆是擋不住這些小東西的,人隻能是退到屋子裏頭去。

  一隻兩隻的蝗蟲,並不可怕,小孩子抬腳也能將其碾死,但是這數以萬計的蝗蟲同時飛過來,就真拿它們沒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