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節
作者:邈邈一黍      更新:2020-07-11 11:22      字數:4462
  可不就是亂了規矩嗎。

  魏時固然是庶長子,可他上頭還有個嫡姐,而且他的出生也是在父親和母親大婚多年以後,覺得嫡子無望了,才有了他這麽個庶長子。

  另一方麵,魏仁盡管是高娶,可並不是個吃軟飯的,魏時呢,算是吃了一段時間的軟飯,可緊跟著就拿了聖上的賞賜,如今也算是養家糊口之人。

  洪瑞是家中的長子、嫡子,自然不會像魏時一樣,分不到家中的東西,連日常的花銷所需都困難。

  可洪瑞的家境還真比不上魏時,父親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舉人,多年都未能再進一步,親眷族人也大都是普通人。

  不然的話,洪瑞也不至於娶商戶女子。

  娶了人家,才搬來了京城,而且是一大家子都搬來了京城,在沒有田產和鋪子的情況下,一大家子可都是靠著夫人的嫁妝生活,包括庶子和庶女。

  盡管洪瑞專心讀書,也沒有閑著,是為了一家人的前程在爭在奔,可在生活上確確實實是吃了夫人的軟飯,卻沒有維護人家的體麵。

  不管是在讀書人裏,還是普通百姓裏頭,這樣的做法都挺讓人不恥的。

  第87章 二更

  鐵一般的事實,又不是大家臆想出來的東西,在最初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魏時著實是挺驚訝的。

  洪瑞給人的感覺一直都是比較憨厚,不管是麵相,還是氣質,都比較偏憨厚那一掛,打眼一瞧就覺得是老實人的那種。

  可見不管是什麽時候都不能以貌取人。

  旁人的家務事,自然沒有他插手的餘地,不過因著這件事情,魏時在心裏頭對這位同窗和同年是敬而遠之,對妻子都尚且如此,難道還能指望對其他人有什麽道義可言嗎。

  魏時覺得大多數知道內情的人選擇應當都跟他差不多。

  趁著其他人都在外頭呢,劉夫人抱著小外孫也跟閨女說幾句貼心話。

  “縱然是時哥兒喜歡孩子,也不能什麽事情都親力親為,大好年紀正是做事的時候,哪能把時間都浪費在這些小事上,你是做妻子的,有時間好好勸勸他。”

  十七歲的正六品主事,前途一片光明,隻能做這些事情,抱抱孩子也就算了,可聽婆子說,連孩子的尿布都親自換。

  別說是朝廷官員了,就算是普通的百姓之家,也沒有男子做這種事情的。

  兩個孩子初為父母,很多事情不懂可以理解,但是做長輩的必須得把道理講明白。

  “我勸了,可是夫君說的也有道理,孩子一點點長大,可無論哪個時期,都是隻有一次不可能重來的,我們現在還能抱抱孩子,給他換換尿布,一兩年之後,兩三年之後,哪還有這樣的機會。再說了,衙門裏的事情夫君又沒耽擱,也沒把孩子抱到衙門裏頭去,既然沒有耽誤公事,多陪陪孩子又有何妨。”

  劉楓已經完全被自家夫君說服了,她這是在月子裏使不上勁兒,等出了月子之後,也是打算要親自帶孩子的。

  反正平時的事情又不多,並非是真的沒有時間和精力自己帶孩子。

  她不是魏家的宗婦,甚至整個魏家就隻有她們這一個小家待在京城,人情往來是真不複雜,要管的事兒也不多。

  沒懷孕之前,她可是日日睡到自然醒,每天也就是有半個時辰的時間用來處理家事和賬目,剩下的全都自由安排了。

  養了那麽多孩子,劉夫人和自家老爺都沒想過這麽的親力親為,不過劉家跟魏家的情況確實不一樣,家大業大的劉家,光是在京城的分支就有好幾個,老家那邊更多。

  人情往來是麻煩事兒,要管理族人、提攜族人、幫襯族人也是麻煩事兒。

  不像自家閨女,閑的出嫁沒多長時間,就把這魏府裏裏外外改造了一遍。

  “你是沒什麽事兒,時哥兒在衙門裏忙了一天了能不累嗎,回到家裏頭不讓他好好歇著,還得照看孩子,有你這麽做人夫人的嗎。”劉夫人沒好氣的道。

  劉楓真不知道該怎麽跟自家娘親解釋,父愛如山,她從來沒覺得自己是沒爹娘疼愛的小可憐,但是爹爹對她、對哥哥們、對鈺哥兒的父愛,還真沒魏時對小家夥的父愛來的沉重。

  沉重到讓她這個做娘親的,都有些無所適從。

  “夫君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的原因吧,對這孩子相當看重,我懷孕那會兒,除了考試和不在家的時候之外,夫君日日都要對著肚子裏的孩子念書,孩子出生這幾日,晚上睡覺前,早上去衙門之前,夫君都得要過來看望孩子一眼,好似不看這一眼,就不安心一樣。”

  對孩子來說,這絕對是一份甜蜜的負擔,當年鈺哥兒出生那會兒,也沒見爹爹和娘親如此。

  這麽誇張,劉夫人不愛打聽小兩口的私事兒,懷孕期間日日念書這事兒,她還真是頭一次知道。

  哪個備考的舉子,不都得是恨不得頭懸梁、錐刺股,拚了命的擠出時間來讀書,這位居然還有心思給還沒出去的孩子念書。

  一方麵,這樣的自信心和能力是很讓人欽佩的,另一方麵,對於這個孩子,在沒出生的時候感情就已經如此厚重了,出生以後,較之以往,肯定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說是因為小時候的原因,那劉夫人倒是可以理解,在兩家定親之前,準確的說是自家閨女跟時哥兒見麵之前,那些過往,她就已經都打聽到了。

  即便是被充作嫡子教養的那十年,日子都不算好過,隻不過是吃穿不愁罷了,可照樣不得父母疼愛。

  而在十歲之後日子就更艱難了,哪怕是庶出,也不應當是這樣的待遇。

  小時候的經曆確實是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這應該也不算是一個壞影響吧。

  劉夫人在心裏自我安慰道,太多的精力放到孩子身上,也就意味著在朝事和人情往來上花不了太多的心思,仕途或許依然坦蕩,但同樣的路可能要花更久的時間。

  一得一失,總歸都是公平的。

  瞧著傻閨女,劉夫人就知道這孩子肯定沒想那麽多。

  送走了眾多的賓客,魏時瞧著睡得正香的小娃娃,又開始為起名字這事兒犯愁了。

  “要不然這樣吧,我來想大名,你來想乳名,今兒晚上咱就定下來,不能再拖了。”

  過了今晚,小娃娃出生都第四天了,總不能連一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一直‘小娃娃’、‘小孩子’的喊。

  已經入仕途的魏時,雖然還未到加冠之年,按理也該到了要起表字的時候,也方便與人來往。

  但他自個兒是一點兒都不著急,師伯是已經選好了好幾個表字,可這事兒上並不能越俎代庖。

  老師給學生起表字合理,父親給兒子起表字合理,可當師伯的總不能越過老師和父親去。

  魏時可沒指望父親能給他起表字,更不希望用來體現德行的字,讓不了解他的父親來取。

  老師這邊呢,真是太忙了,到現在都還在外麵呆著呢,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回京城,連孩子洗三禮都未能來參加。

  好在魏時不著急取表字,他現在著急的是給孩子取名。

  劉楓早就給孩子想了好幾個乳名,看哪個都覺得好,立馬就要決定的話,還真不知道怎麽取舍,索性就用了抓鬮的方式。

  當然了,是由她這個做娘親的抓鬮,孩子這麽小可不會抓鬮。

  阿鯉、福娃、盼盼、虎頭、醜奴。

  五個名字,最終被握在劉楓手心裏的是——醜奴。

  “那乳名就叫醜奴吧,看來是天注定,這孩子日後長得肯定好看。”

  現在是還沒長開呢,可依著她娘的意思,這孩子可是專挑父母的優點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麽簡單粗暴的方式,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魏時則是在十幾個名字裏來來回回的猶豫,最終還是選擇了當初寫下的第一個名字——魏遠。

  堂兄的兒子單名一個‘鵬’字,到了他兒子這兒也得順著這個來,隻能是取單字。

  魏鵬,裏麵的‘鵬’取自鵬程萬裏。

  魏遠,裏麵的‘遠’,則是取自寧靜致遠。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誡子書》裏,曾言,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他希望這個跟他血脈相連的孩子,性子平穩沉著,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事情,都可以專心致誌,終有一日可以厚積薄發,有所作為。

  這大概是一個父親對孩子最樸實、也最沉重的希望了。

  魏遠,醜奴。

  也不知道等這孩子長大了,會不會喜歡這兩個名字。

  既然已經把名字定下來了,在給燕縣和柳州城的信上,魏時便又多添了幾筆。

  自打這孩子出生,喜信還沒往兩邊送呢,一則是路途遙遠,早幾天和晚幾天沒什麽區別,二則,也是想著可以把名字一塊兒送過去,這才耽誤到了現在。

  不過頭幾日,在孩子沒有出生之前,魏時就已經收到了堂兄在燕縣寄過來的信。

  堂兄到底是去了燕縣,做了燕縣的正九品主簿。

  一個人一個想法,魏時也無從評價,更沒有辦法預言堂兄日後會不會後悔,不過從信上來看,堂兄對燕縣的一切還是挺滿意的,還去拜訪了他當初的開蒙先生何秀才。

  堂嫂和魏鵬也跟著搬去了燕縣,正是因為一家三口都搬過去了,所以才沒有住在知縣府,而是另買了處宅子,跟知縣府毗鄰。

  這麽近的親戚關係,按理來說就算是住到一塊去,那也是應當應份的,尤其是他在柳州城大伯府上住了好幾年,有這個情分在,堂兄一家就算是住在父親那裏,兩邊也沒什麽不好意思的。

  隻不過,他實在很難想象母親怎樣做一個好嬸母,真要是兩邊起了什麽摩擦,父親也不知道會不會拋棄一貫的原則,在其中調停。

  這兩者,都是他擔心的。

  第88章 一更√

  冬去春來,在魏遠滿月酒之前,做父親的總算是有了老師親賜的表字——子和。

  ‘子’在表字裏頭屬於尊稱,沒什麽特別的含義,‘和’則是代表了適中、怡當。

  這也算是沈舟給學生的寄語,仕途不比考科舉,一味的爭尖取上反倒不好,生活也是如此,能夠做到‘和’,也是為人處事的智慧之一。

  魏時還挺喜歡自己的表字,子和,還真符合他為人處事的一貫原則。

  兒子滿月酒的時候,羊豐府清吏司新記賬法的試用已經全部完成了。

  這件事情關係到整個戶部,所以是由戶部尚書和左右侍郎親自來檢查的,其餘十二府清吏司的官員也過來圍觀取經。

  如此浩大的陣勢之下,魏時在戶部的第一件差事總算是有了一個圓滿的結果。

  沒檢查出來什麽紕漏,而且新記賬法的確可以給戶部帶來極大的便利。

  “羊豐府清吏司已經帶了頭,其餘十二府清吏司和各局各庫也都照著這個來,爭取在六月份之前,改革全部完成。”沈濤撚著胡須甚是滿意的道。

  把這個差事交給魏時那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沒有人比這個師侄更了解新記賬法。

  不過,改革新記賬法的事情遠比他想象的要順利,速度也更快,這也就意味著他這把老骨頭很有可能待滿這一任的任期,就要換到別的部門去了,又或者是直接致仕。

  沈濤身子骨不錯,自覺再幹上幾年也沒問題,可若是當今真不讓他在戶部幹了,那去別的地方也沒什麽意思,養老他回家養就是了,何必待在清閑的衙門裏頭養老。

  瞧著嫩生生的師侄,這孩子不要看入了仕途,可還在長個子呢,年輕真好。

  羊豐府清吏司開始改革記賬法的時候,魏時沒閑著,作為裏邊唯一一個挑大梁的正六品主事,就算是對新記賬法足夠了解,可這些東西也得一點一點的做,賬目上的東西容不得出一點差錯,底下的人也得一點一點的教,好不容易這頭一件差事辦完了。

  可等到整個戶部都開始改革記賬法的時候,魏時反倒是比之前更忙了,沒法子,‘學生’太多,一撥又一撥都是過來請教問題的,有比他官職低的,有跟他同一個官職的,當然了,也有官職比他更高的。

  不過,不管官職高低,都比他年長,有的頭發都已經花白了,比師伯更像是需要致仕的人。

  好在是,大家不會跑到他府上來問問題,再怎麽忙碌,也是在衙門裏頭忙,頂多也就是當值的時間延長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