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作者:邈邈一黍      更新:2020-07-11 11:22      字數:4191
  這一路上雖然沒有耽擱,但是路途遙遠,也不能疲於奔命,所以用的時間也不短,正月末出發,到達京城的時候已經是三月份中旬了。

  會試又被稱之為是春闈,一般都是在二月份到三月份舉行。

  魏時到達京城的時候,這一屆的會試已經結束了,雖然榜單還沒出來,但是結果已定。

  大街上隨處可見穿著長衫的讀書人,魏時瞧著哪個,都像是此次參加會試的舉人。

  這種圍觀別人考試的感覺,對魏時來說還是挺新奇的,自從他參加縣試開始,中間就沒有耽擱過,府試、院試、鄉試,隻要考過了上一場,就立馬開始準備下一場。

  但是這次不一樣,他是主動放棄了今年的會試,下一次便要再等三年。

  如今圍觀前輩們考試,讓他不免聯想到三年後的自己,是不是在等待成績的時候,也如此焦灼,還是已經勝券在握了。

  因著有人來接,魏時隻能讓姨娘帶著下人先回自家的宅子裏,他自己則是跟著接人的家丁,去李家。

  李家,也就是母親的娘家,就算是知道大伯曾經寫信給李家,告知他要到國子監來進學。

  可他也沒想到,李家會被派人到城門口迎接,畢竟母親對他的態度可是相當強硬,李家應當是跟母親站在一條線上的才對。

  京城東富西貴南貧北賤,李家的祖宅在西城,不過已經賣出去了,如今的宅子是在東城。

  魏家置辦的宅子也在東城,不是不想在西城的地界買,而是根本就買不到,有錢也買不到。

  那地方不是誰都可以買的,就算是身份上夠了資格,也很少會有人往外賣。

  達官顯貴可都住在西城,能夠在西城居住,既是身份上的象征,同樣也有利於交際,同僚們都住在西城,交際圈子不外如此,誰還會想著往外邊兒搬。

  李家也算是難得一見的敗家子了,好好的祖產硬是賤賣給了旁人。

  說是‘賣’,都對不起‘賣’這個字兒,那宅子基本上就是送的,隻是象征性的收了幾個銀錢罷了。

  既不是送給皇親國戚,也不是送給哪個一二品的大元,更不是送給李家哪個人的頂頭上司。

  而是送給了在宮裏當差的副總管——崔太監。

  那會兒當今還是皇子呢,在位的是先帝。

  先帝性情寬和,兩邊一個買,一個賣,雖然把西城好好的宅子賣出了白菜價,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這事兒也就沒管。

  不過,這事兒這麽多人都知道了,等同於攤開來放在太陽底下,崔太監雖然占了大便宜,但是卻不敢給李家辦事兒。

  等到了當今繼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先帝時的宦官就更是給替換的沒影了。

  如今哪兒還有什麽崔太監呀,李家原來的那處宅子,也被作為無主之物,成了朝廷的。

  子孫不肖,祖上留下來再好的東西也能給敗壞了,這套祖宅倒還在其次,重點是祖輩積攢下來的名聲,那才是千金不換的好東西,都給一點兒一點兒的敗壞掉了。

  基於這些事兒,不管魏時同母親親近不親近,他對李家都沒什麽好感。

  不過李家雖然把祖宅給敗了,但是在城東的這座宅子,也是夠氣派的,整條街上,就沒有比李家的宅子更大的了。

  魏時先被領去見李家的當家人,母親嫡親的哥哥,朝廷從五品禮部員外郎——李子成。

  這位雖然做到了從五品,但卻不是進士出身,而是在考取了舉人之後,就直接進官場做官了。

  不過那會兒李家的氣勢要比現在強,哪怕不是進士,出入官場的李子成也是順風順水。

  隻是隨著李家江河日下,哪怕李子成不在衙門裏跟同僚們爭搶些什麽,日子照樣也不太好過。

  在六部最清閑的衙門裏頭,又沒有多少上進心,李子成的工作量就可想而知了,閑來無事,自然也就有時間,也有精力,親自瞧一瞧這魏家的麒麟兒。

  “你長這麽大,我這個做舅舅的還是頭一次見呢,頗有乃父之風,這塊玉佩你拿著,算是見麵禮。”李子成隨手從身上解下來一塊玉佩。

  這玉佩的品相還不錯,少說也得百十兩銀子,不過對於李子成來說,這隻是他眾多玉佩中的一塊兒,平日裏也就是係在腰上壓衣角,算不得什麽。

  不是什麽貴重的禮物,魏時也不忸怩,道謝後便接過玉佩,不過,‘頗有乃父之風’,這評價聽起來總讓人覺得怪怪的。

  無論是性格,還是長相,他同父親相像的地方實在不多,也不知道大舅舅是怎麽得出來的這個結論,還是隻是順口一說而已。

  “你父母和弟弟還好嗎?相隔甚遠,他們也沒法兒過來,等你日後出息了,在這京城定居,到時候也把他們接過來。”

  魏仁那個小小的七品縣令,不做也罷,這麽多年都沒能挪個窩,死守在那麽個小地方,讓他妹妹和外甥也跟著吃苦。

  李子成從未去過京城之外的地方,在他眼裏,除了京城,其他皆是貧寒之地,都是些小地方。

  “父親同母親一切都好,我來京城之前,特意回了燕縣一趟,給父親和母親請過安了,不過,小弟已經開蒙了,這次回去時間不湊巧,也就沒能見上麵。”魏時不卑不亢的道。

  自家妹妹是什麽脾氣性格,當哥哥的哪能不清楚,他要不是就這麽一個嫡親的妹妹,也早就厭了那臭脾氣了。

  肯定是妹妹攔著這兄弟倆見麵。

  愚蠢!

  這庶子要是沒什麽出息也就罷了,犯不著理會,可一個十四歲的解元,將來考中進士,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可不是拖後腿的累贅,這是日後的助益,不趕緊讓他們兄弟兩個培養培養感情,反倒是攔著兩個人見麵,這不是愚蠢是什麽。

  什麽都由著自個兒的小性子來,鼠目寸光,愚不可及。

  李子成氣到都想罵人了。

  他的舉人功名也是一步步考出來的,別看三年一個狀元、幾十個進士,可讀書科舉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

  他要早知道魏時有這個天分和能耐,絕對不會同意妹妹把養在膝下充作嫡子的庶子,給扔出去不管不問。

  那孩子可是從一生下來就養在妹妹膝下,可以說長到十歲,就不知道自己不是嫡出的。

  這和親生的孩子還有什麽兩樣,隻要能管住眾人的嘴,那就是自個兒親生的,再把孩子的生母了結了,這就是他李子成嫡親的外甥。

  這會兒來了京城,哪還用魏家再置辦什麽宅子,直接在他們家住下就成了。

  日後也是跟他們李家親近。

  好好的事情,就壞在妹妹的小心眼兒裏。

  還好當年分家那事兒,他在給魏成的信裏頭言語不詳,沒說的太明白,魏家二房也到底是沒有分家,兩邊這關係才沒有更遠一步。

  遠在千裏之外的妹妹做錯了事情,除了在信裏頭不痛不癢的罵幾句之外,李子成還真沒什麽旁的法子。

  不過,魏時既然來了京城,那兩邊的關係就還有彌補的可能。

  就算這魏家的麒麟兒,日後前程遠大,可現如今不還隻是一個舉人嗎。

  第37章 二更

  想要拉近關係的途徑有很多,送人、送錢、送物,甚至是送人脈,這些對李家來說並不困難。

  不過最長遠的路子,還是結為姻親,若魏時娶了李家的姑娘,那利益就綁到一起去了,若夫妻感情好的話,那枕頭風也足夠李家受益了。

  這事兒李子成琢磨了不是一時半會兒了,自打收到了魏時高中解元的消息之後,他就已經開始盤算了。

  李家人丁興旺,甭管是丫頭,還是小子,那都不去,多著呢。

  魏時如今眼瞅著是個有前程的,值得他們李家往上壓一注,即便是看走了眼,那李家也能輸得起。

  這也就是人丁興旺的好處了,雖說小子個個都不成器,可這麽多丫頭卻不是沒用的,嫁出去之後,那關係網可就織上了。

  李子成想著靠女兒,而不是靠男兒,雖說是有些歪門邪道,但是不得不說,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另辟蹊徑了,李家的男兒,這一代還真沒能拿得出手的。

  李子成的子侄加起來有十多個,可是卻沒一個成器的,讀書讀書不成,庶務庶務不中,當然了還沒人往做生意和種地上使勁兒。

  不過就這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樣兒,除了在吃喝玩樂上精通些之外,其他的就別提了。

  男兒不能給門立戶,撐不起家業來,可不就得往女兒身上想辦法了。

  反正是孩子多,李子成一點都不帶心疼的。

  魏時瞧著是個有前程的,不過現在終究隻是一個舉人,李子成不打算把自己的嫡幼Ⅰ女許出去,庶女的話,又好似是怠慢了人家。

  好在,他的弟弟們還有未出嫁的嫡女,選出一個模樣和學問都好的來就是了。

  不是他自吹,他們李家的姑娘,他這一代雖然不怎麽樣,尤其是他那嫡親的妹妹,模樣、脾氣、品性都不行,但是下一代,那是個頂個的好。

  要不是李家已經敗落了,進宮做皇妃都使得。

  魏時還不知道他這個大舅舅打了什麽主意,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也不怯就是了。

  見過了一家之主,後邊兒就好說了,魏時名義上的外祖母已經去世了,外祖父就更不必說了。

  雖然兩位老人去世之後,李家並沒有分家,但是產業早就已經分了,雖在一處住著,可實際上跟分了家也沒什麽區別。

  他隻需要去見一見名義上的管家人——大舅母,其他人見不見那就無所謂了。

  所以這一躺倒是也輕鬆的很,隻要見了大舅和大舅母就行。

  魏時跟著仆婦去後院的時候,沒什麽心理負擔,不過到了地兒才發現,滿滿一屋子女眷,雖然都是已婚婦人,不過這輩子他還真沒見過這樣的‘大場麵’。

  除了舅母,就是姨母,再要不然就是嫂子,反正都是李家人。

  一圈的人認下來,魏時不得不承認,李家的確是人丁興旺。

  裏麵有長輩,也有平輩,一一見過之後,魏時實在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都是第一次見麵,兩邊的關係也可以說也挺尷尬的。

  畢竟他並非母親所出,跟李府的關係也不過是名義上的,並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

  這也不光代表著疏遠,也代表著很多地方都需要避諱。

  魏時覺得尷尬,李家的女眷好似並沒有同樣的體會,有湊在一塊兒說小話的,也有抬眼打量他的,還有緊盯著一處當擺件的。

  總歸是沒一個人搭理他。

  氣氛一下子就冷下來了,魏時也由尷尬變得羞惱。

  誰還沒點兒脾氣不成。

  “初到京城,宅子那邊還有不少事情要處理,我就不打擾了,改日再前來拜訪。”魏時不卑不亢的行了個禮道。

  說完,起身就要走。

  坐在上手的是李子成的夫人,也是整個李家名義上的管家人,剛剛把人晾在一邊兒不管不問,這會兒倒是出言挽留。

  “也不差這點兒功夫,你頭一次來李府,怎麽著也得留下來把午膳用了,你大舅舅那邊早就囑咐過我了,過會兒你們爺幾個就在前院用膳,我們就不去打擾了。”

  確實是一副好相貌,就算是沒有魏達,由小妹一直撫養著這孩子,怕是長大了以後,也會引起懷疑。

  畢竟這相貌上的差距太大了。

  小妹在李家,不管是跟男兒比,還是跟姑娘比,那都是墊底的。

  反觀這魏時,跟男兒比,俊秀非凡,風度翩翩,跟姑娘比,竟也不失精致,精致之外,又帶著一股子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