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節
作者:羅青梅      更新:2020-07-10 23:48      字數:3931
  當京師百姓迎來今年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時,鄭家兄弟拖家帶口,悄悄離開京城。

  過完年後,朝中大臣翹首以盼,等著嘉平帝恢複常朝。

  嘉平帝依舊住在風景秀麗的離宮裏,別說上朝,連折子都不看了,而且比以前愈發寵信傳奉官和道士。年初的時候為了祈福,更是一次性授予兩百多個和尚道士官職,司禮監寫冊封詔書都寫了一整天。

  大臣們失望透底:不管有沒有鄭貴妃,嘉平帝都會沉湎聲色,好逸惡勞。

  鄭貴妃和太監大肆搜刮,進獻珠寶珍奇以討好嘉平帝,隻是投其所好而已。

  這年開春,積雪融化,謝騫從裕陵返回京師,報告修墓之事,錢太後墓室的隧道已經成功和先帝的墓室打通,並未傷及地脈。

  朱瑄代嘉平帝祭拜奉先殿,奉上圖紙,以慰先帝在天之靈。

  錢興去世,鄭貴妃暴亡,元輔鄭茂心有餘悸,不敢越雷池一步。錢興散布在各地的黨羽屢遭彈劾,接連落馬。

  朝中太平了一段時日。

  櫻桃肥熟、芭蕉冉冉時節,金蘭接到湖廣那邊的家信,賀老爺病了,思女心切,請求入京和金蘭見一麵。

  家信先送到朱瑄手上,他猶豫了一會兒,讓掃墨將家信原封不動送去內殿。

  金蘭看過信後,立刻提筆寫了回信。

  下午朱瑄回東宮,金蘭給他倒了碗雪泡縮脾飲,和他說起這事。

  朱瑄佯裝不知情,喝了口縮脾飲,道:“我讓太醫去那邊照應,免得嶽父路上病情加重。”

  金蘭搖搖頭,笑了笑:“不必打發人接他們入京……派幾個太醫去湖廣就行了,我已經寫信回去,勸我父親不要進京。”

  朱瑄抬起頭。

  金蘭示意左右侍立的宮人出去,輕聲道:“父親就算來了京師,我也不會見他。”

  朱瑄放下茶碗,走到金蘭跟前,俯身抱起她:“那就不讓賀家人進京。”

  他本來就不想讓賀家人進京來打擾她,要不是怕她生氣,那些家信根本送不到東宮。

  金蘭蜷縮成一團,靠在朱瑄身上,抱住他的腰:“入則孝,出則悌……違父母之教,是謂不孝……五哥,我有違閨範,有違孝道。”

  朱瑄輕笑,低頭親她臉頰:“別胡思亂想,為人父母者不能盡責,做子女的難道要一輩子逆來順受?你出閣的時候已經和賀家兩清了,不見也好,我也不想讓你見他們。”

  最好一個都不見。

  金蘭抱緊朱瑄,臉埋進他懷裏蹭了蹭,這些話她也隻敢和他說,其他的人未必懂,即使懂,也未必會讚成她。

  她抬起臉,“我說什麽你都不反對,這樣不好。”

  朱瑄輕笑,吻她微紅的鼻尖,“我覺得很好,圓圓說什麽都是對的。”

  金蘭輕輕捶了他一下,他握住她的手腕,摟著她躺下。

  外麵侍立的宮人聽到裏間傳出隱隱約約的聲響,麵不改色地放下帳幔,退了出去。

  ……

  東宮的信使快馬加鞭,十天後,回信送抵湖廣江夏縣。

  賀枝堂拆開信,仔仔細細看了兩遍後,出了一會兒神。

  他這兩年正是長身體的年紀,見風就長,隔幾個月就變一個樣,又長大了一歲,個子更高了,瘦了,跟著先生讀了兩年書,舉止氣度和先前那個驕縱任性的小少爺判若兩人,眉眼五官越來越秀氣。

  前不久剪春平安產下一女,抱著孩子回祝家省親,祝家為外孫女慶生,辦流水席,請十裏八鄉的鄉親吃喜酒。

  賀枝堂去祝家送禮,剪春是祝舅父的幹女兒,賀枝堂管她叫表姐。

  剪春抱著女兒,盯著他看了半天,沒認出他來,笑著對旁邊的人道:“這是哪家的少爺?眉眼看著倒有點像太子妃殿下。”

  屋子裏的太太小姐們都笑了,指著賀枝堂說:“這是寶哥,以前胖乎乎的,比寶塔還敦實,長大了倒是出落得靈醒。”

  剪春一臉詫異,轉頭和其他人說話,她不喜歡祝氏,不喜歡賀老爺,也不喜歡賀枝堂,甚至不喜歡賀枝玉。

  她隻喜歡三小姐金蘭。

  旁人看她對賀枝堂冷淡,隻當沒看見的模樣,七嘴八舌岔開話題。她是太子妃托付給祝舅父的人,雖然隻是個丫鬟,太子妃卻待她和姐姐一樣,逢年過節一定會派人給她送綢緞麵料和北邊的吃食,她生了孩子,名字都是太子妃取的。

  祝家上上下下不敢得罪她。

  祝太太知道剪春不喜歡祝氏,幹脆沒給祝氏請帖,隻讓賀枝堂過來赴宴。

  宴席散後,祝舅父把賀枝堂叫到書房去,問他功課。

  他心不在焉地答了幾句,忽然道:“舅舅,我姐姐愛吃家裏的幹筍,前些天家裏曬了一些,我讓人收著了,您看什麽時候送到京師去?”

  祝舅父笑了笑,說:“這個月月底我正好要派人去京師……”

  話沒說完,祝舅父意識到自己說漏嘴了,笑容凝結在嘴角。

  賀枝堂站在書案前,望著花幾上一盆怒放的瑤台玉鳳,攥緊手指,閉了閉眼睛。

  金蘭愛吃筍,金蘭住在京師,金蘭是他的親姐姐。

  他早就知道答案了,隻是一直不敢麵對。

  祝舅父歎口氣:“寶哥,你不要怪你娘,你娘她也有苦衷,她這些年真的把你當親兒子疼愛。”

  賀枝堂微微一笑,睜開眼睛,麵上掠過一絲譏諷:“太太有苦衷,我姐姐又做錯了什麽,她活該受太太的磋磨?我呢?”

  祝舅父歎息:“你娘做錯了。”

  賀枝堂道:“不,是太太做錯了。”

  祝舅父眉頭緊皺,還想勸他,他朝祝舅父作揖,頭也不回地出了書房。

  從祝家回來以後,賀枝堂回到自己的屋子,躺了一天一夜才下床。

  門口響起急促的腳步聲,管家邁步進屋,小聲問賀枝堂:“少爺,太子妃殿下信裏怎麽說?”

  賀枝堂回過神,收起信,淡淡地道:“不必安排船了,太子妃會派宮中的太醫來家裏為爹爹看病。”

  姐姐不想見賀老爺和祝氏,信中勸他們不要進京。

  管家點頭應是,道:“大官人病著,確實不宜遠行,太子妃殿下想得真周到。”

  賀枝堂臉上閃過一絲沒有意味的笑,拿著信,轉過屏風,穿過穿廊,去了正院。

  一個頭發花白的婦人正好迎麵走過來,看到他,忙問:“京裏來信了?太子妃肯不肯見你爹?”

  賀枝堂搖搖頭。

  祝氏麵露失望之色,轉身回正院,進了裏間,對床上躺著的賀老爺道:“你死了心罷,太子妃不願見你。”

  賀老爺額前勒了包頭,半躺在枕頭上,神色萎靡,聞言,神情更加黯淡:“三姐還是不想見我……我是她爹啊……”

  他想彌補三女兒,想對三女兒好一點,三女兒卻不肯見他。

  賀枝堂冷笑了一聲:“爹,您隻是我和枝玉的爹。”

  賀老爺和祝氏都愣住了,同時抬起頭。

  賀枝堂站在門口,逆著光,麵容模糊,道:“從小到大,我和枝玉想要什麽就有什麽,太子妃隻能揀我們挑剩下的,一家人坐著吃飯,太子妃隻能動跟前兩盤菜,從頭到尾一句話不敢多說,出門見客,我和枝玉是少爺,是四小姐,太子妃隻能去陳家坐坐……”

  他頓了一下,看著賀老爺,眼圈發紅,“爹,您明明知道太太是怎麽對太子妃的,裝聾作啞,隻當不知道。太子妃是您的女兒,不是貓貓狗狗,給幾碗飯喂飽了就行!她現在嫁人了,過得比在家好多了,您何必要見她?給她添惡心嗎?”

  賀老爺嘴唇哆嗦了幾下,雙手直顫。

  祝氏的反應更加劇烈,臉上沒有一絲血色,扶著額頭踉蹌了幾下,手撐著床沿,雙腿發軟,癱軟在腳踏上。

  丫鬟忙上前去扶她,被她一把推開。

  賀枝堂心口悶氣,不想再看祝氏一眼,轉身踏出房門。

  身後傳來祝氏一聲比一聲淒厲的呼喊聲:“寶哥!寶哥!我的兒……寶哥……”

  賀枝堂停下腳步。

  祝氏披頭散發地追出來,顫顫巍巍地走到他身後,“你……你都知道了?”

  她語氣陡然一變,“誰告訴你的?是不是太子妃?還是你舅舅?他為什麽要告訴你?你是我養大的兒子!你是我的!生恩怎麽比得上養恩?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為你熬了多少心血……”

  賀枝堂袖中的雙手緊握成拳,轉過身,看著雙目圓睜、神情瘋狂的祝氏:“沒有人告訴我,是我自己猜出來的。”

  小的時候,他嘲笑金蘭,對她吐口水。

  她皺著眉頭,一臉無奈地看著他,好脾氣地勸他:“寶哥,你不能這樣……”

  他才不會聽她的話,她隻是個丫鬟生的庶女,爹不疼她,娘不喜歡她,她和她娘一樣,就是賀家的丫鬟。娘說了,不能把她當姐姐,隻要把她當成丫鬟就好了。

  金蘭對誰都客客氣氣的,溫柔可親,親戚家的孩子喜歡和她玩,對著她撒嬌。

  賀枝堂很生氣,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氣什麽,反正看到金蘭和堂兄弟姐妹高高興興一起玩的時候,他就會很生氣。他故意去搗亂,追著堂弟堂妹揪他們的辮子。

  金蘭也生氣了,護在堂弟堂妹們跟前,輕輕地拍了他幾下:“你是哥哥,不要欺負弟弟妹妹。”

  賀枝堂偏不聽她的,她越護著誰,他越要欺負誰。

  後來他發現,金蘭對他格外寬容。

  年底闔家團圓,他和堂兄們打打鬧鬧,她坐在角落裏,含笑看他,目光溫柔。

  他覺得金蘭笑得古怪,惡狠狠地瞪回去,丫鬟生的,看什麽看?

  她笑著挪開視線。

  不一會兒,他發現金蘭又在看自己,一時走神,讓炮仗炸傷了手,疼得齜牙咧嘴。

  小廝們嚇得大叫起來,聲音傳到屏風後麵,祝氏拋下一屋子客人,跑出正廳,抓著他的手,急得眼淚都掉出來了,一疊聲讓人去請郎中。

  賀枝堂很疼,不過當著一院子堂兄弟們的麵,不想被人笑話,故意甩甩手,道:“沒事,我一點都不疼!”

  祝氏摟著他,又氣又心疼,“早和你說了不要玩!不要玩!就是不聽話!”

  賀枝堂抬起下巴,強忍著沒掉眼淚,目光掃過角落,金蘭站了起來,臉色蒼白,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他,雙手絞著衣角,很擔憂的樣子。

  祝氏一邊數落,一邊拉著他進屋,讓丫鬟給他包紮手指,屋子裏的堂姐妹們都圍了過來,問他疼不疼,在一旁端茶遞水,幫著拿東遞西。

  隻有金蘭沒有過來,她不知道什麽時候帶著剪春出去了。

  一個月後,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湯圓,賀枝堂嫌碗裏的湯圓太燙了,伸手夾桌上一盤炸湯圓吃。

  金蘭坐在一邊,抬頭看他的手指。她平時吃飯靜悄悄的,不怎麽抬頭,那天卻很專注地盯著他的手看。

  祝氏橫了她一眼。

  她低下頭,默默吃湯圓。

  歲月匆匆,一轉眼,她已經出閣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