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節
作者:羅青梅      更新:2020-07-10 23:48      字數:3780
  老夫人一臉恍然大悟:“原來是她!怎麽老了這麽許多……”

  京師婦人有正月燈市“走百病”的習俗。記得那年錢太後還在世的時候,長興伯家的夫人為了給錢太後祈福,帶著頭梳鴉髻、簪珠翠、穿白綾衫裙的錢家小姐們夜遊燈市,從城南一直走到城中,又去寺裏上香,保佑錢太後無病無災。

  那時老夫人見過長興伯家的夫人,長興伯夫人相貌周正,為人爽朗,說話又快又清脆,一把烏溜溜的好頭發,看著不過三十多歲的樣子。

  一晃眼,長興伯夫人居然已經是滿頭白發。

  陸老夫人歎口氣。

  錢太後阻止嘉平帝廢後,同時得罪嘉平帝、周太後和鄭貴妃,晚景淒涼。錢家隻是外戚,失去依傍,門庭自然也衰落了。又有周太後在一旁虎視眈眈,京中人家哪個敢和錢家走得近?

  按規矩,錢太後是嘉平帝的嫡母,不管嘉平帝是否尊敬錢太後,錢家都應該加封侯爵,但是嘉平帝隻加封了周家,並未加封錢家。禮部官員曾經冒著得罪周太後的風險隱晦地提了一次,嘉平帝無動於衷,朝臣敏銳地猜到嘉平帝的心思,從此不敢再提錢家。

  所以長興伯家直到現在還隻是“伯”。

  錢家一蹶不振,錢家女眷已經很久沒出現在世家貴族彼此交際應酬的盛宴之中。

  陸老夫人明白家道中落的辛酸苦楚。陸家世代簪纓,根基深厚,即使最落魄的時候也好歹維持住了表麵的風光。錢家一夜之間失去最大的依仗,又被嘉平帝和周太後遷怒,昔日奉承討好的人家一轉眼全都冷臉相對,還有趁機落井下石的,長興伯夫人比當年苦苦支撐陸家的她要辛苦得多。

  昔日爽朗活潑的長興伯夫人,生生熬白了頭發。

  認出長興伯夫人的人越來越多。

  眾人深知周太後的脾性,不敢惹事上身,全都假裝沒認出來,繼續談笑風生,心裏卻暗暗著急,時不時偷偷看幾眼周太後的方向,怕老太後突然動怒。

  鄭貴妃將席間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嘴角斜挑,手中酒杯輕晃,看一眼金蘭:“太子妃這是打算氣死太後?”

  金蘭微微一笑,不接這話。

  鄭貴妃眉開眼笑,滿頭珠翠輕晃,斜睨金蘭一眼,輕斥了一聲:“小蹄子!”

  真是被太子寵壞了,這種事也做得出來,就不怕當場把周太後活活氣死?

  不過這樣才好呢,對別人狠毒一點,才不會被人當成軟柿子捏。

  池岸花香襲人,教坊司新譜了曲子,唱了今年流行的新詞,據說詞是狀元郎謝騫的新作,樂聲悅耳動聽。

  席間宮眷命婦們卻根本無心欣賞,一個個膽顫心驚,局促不安,等著周太後認出長興伯夫人。

  反倒是長興伯夫人一臉安然自若,偶爾還抬起頭對著以前相熟的命婦微笑致意。

  眾人不敢和她扯上關係,見她的視線看過來,立刻扭開頭和身邊的人說笑。

  長興伯夫人麵色如常。

  眾人坐立不安,隻等周太後發火。

  周太後卻遲遲沒有認出長興伯夫人,認出來的人又不敢吭聲。

  席間氣氛古怪。

  鄭貴妃等了半天,不耐煩了,酒杯往桌案上一擲,輕笑一聲,臉上盈滿笑意,正要叫出長興伯夫人的名號,曲橋另一頭傳來一串整齊的腳步聲。

  幾名司禮監服色的太監匆匆走過曲橋,站在石階下,和禮官耳語了幾句。

  禮官神色微變,轉身踏進亭子,先走到金蘭身後,小聲道:“殿下,前麵傳來旨意,司禮監的公公說請長興伯夫人去接旨。”

  金蘭嗯一聲,道:“你們去請長興伯夫人。”

  禮官應是,穿過擁擠的人群,走到長興伯夫人身邊。

  眾人安靜下來,亭子裏瞬時鴉雀無聲,完全不知道狀況的命婦也停下了說話聲。

  無數道視線匯集到長興伯夫人身上,她款款站了起來,朝周太後行禮,跟隨禮官退出宴席。

  周太後沒看清長興伯夫人,問身邊的宮人:“剛才那個起身的是誰?”

  宮人早已經汗流浹背,低著頭答:“老娘娘……那位,那位是長興伯夫人。”

  “長興伯?哪個長興伯?”周太後一時沒想起來。

  宮人硬著頭皮答:“就是長興伯錢家。”

  剛剛聽到一個錢字,周太後麵色陡然一沉。

  從長興伯夫人起身離開後,鄭貴妃就一眨不眨地盯著周太後看,見周太後臉上陰雲密布,整張麵皮不停打顫,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這一聲突兀的諷笑打破僵持壓抑的氣氛,周太後目光如電,陰冷的眼神立刻飛掃過來。

  鄭貴妃眼角斜挑,迎著周太後陰寒的視線,朝她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周太後氣得渾身發抖,臉色陰沉如水。

  鄭貴妃喝了酒,忽然反應過來。

  等等,周太後不會以為長興伯夫人是她安排的吧?

  她回過味來,怒視金蘭:“你居然敢利用本宮?”

  金蘭一臉莫名其妙。

  她一個字沒說,從頭到尾動都沒動一下,鄭貴妃自己非要笑得那麽大聲,成功吸引到了周太後的怒火和在場所有命婦的審視,關她什麽事?

  鄭貴妃攥緊手中酒杯,咬牙切齒。

  周太後額前青筋暴跳,渾身往外散發著陰冷之氣,再遲鈍的人也看得出她在盛怒之中,沒人敢大聲說笑。

  遠處教坊司的伎人還在奏樂,樂聲隨著滿蘊花草香氣的春風拂過曲橋,風吹枝葉沙沙輕響,花香陣陣。

  周太後強忍怒火,吩咐宮人:“去看看到底是怎麽回事!”

  宮人抖如篩糠,飛奔著出去,不一會兒折返回來,跪在周太後腳下:“老娘娘,陛下剛才在席間看到長興伯,想起好幾年沒見著了,問了幾句,得知長興伯家的大公子至今還是白身,加封他為從五品的副千戶,長興伯夫人也得了誥命……”

  宮宴之上,嘉平帝當眾賞封錢太後的娘家人。

  她養的好兒子!

  周太後猛地一拍椅靠,霍然站起身,頓覺頭暈目眩,踉蹌著撲向案桌。

  周圍宮人唬了一跳,忙七手八腳衝上前,扶住周太後。

  命婦們又驚又怕,躊躇著不敢靠近,宮人們叫的叫,喊的喊,人仰馬翻,亂成一團。

  滿座皆驚。

  宮人們手足無措。

  金蘭站起來,從容出列。一麵吩咐宮人送周太後回宮,讓太監去請隨行的太醫,一麵留下德王妃和慶王妃安撫宮眷命婦,一麵叫宮人進來打掃收拾,又叫人去前麵告知嘉平帝。

  眾人見她不慌不忙,頓時找到了主心骨,按著她的吩咐分頭去忙。

  陸老夫人等人不敢接著吃酒,跟在轎輦後麵,送周太後回宮。

  眾人陸續離去。

  鄭貴妃沒有跟著起身,仿佛眼前的雞飛狗跳和她一點關係都沒有,仍舊懶洋洋地靠坐在席位上,接過宮人重新斟滿的酒杯,聞了聞,酒香撲鼻。

  她喝了口酒,酒入喉腸,渾身舒坦。

  淑妃果然是周太後逼死的。

  難怪東宮近來對仁壽宮的態度越來越生硬冷淡。

  原來如此。

  她替周太後背了罵名,周太後還一口一個“寡廉鮮恥”“老婦”“妖婦”地罵她,真當她會當一輩子的替死鬼?

  她沒有兒子,沒什麽指望,唯一的牽掛是鄭家一群不成器的蠢貨,好在這些年她和錢興大肆聚斂,搜刮的錢鈔寶貝多得數不勝數,足夠娘家人幾輩子吃穿不愁。

  眼看富貴日子要到頭了,她何必再受仁壽宮的氣?

  鄭貴妃挑起眼簾,視線在人頭攢動的人堆裏轉來轉去,最後落到了金蘭身上。

  宮人簇擁著她,七嘴八舌找她討主意,她不慌不忙,從容溫和,一句句交代下去,圓圓的小臉,唇紅齒白,烏溜溜的大眼睛,看人的時候眼珠子黑幽幽的,不笑的時候眸子裏也有浮動的笑意。

  仔細看還真有幾分伶俐可愛。

  鄭貴妃舉著酒杯,冷笑了一聲。

  周太後蠻橫固執,這會兒說不定還沾沾自喜,以為太子和太子妃沒有發現宋宛那晚出現在仁壽宮的真相。昭德宮送走了宋宛,周太後居然還假模假樣派人來問宋宛是因為什麽過錯被趕出去的。

  她以為誰都會像嘉平帝那樣礙於她的身份對她的所作所為裝聾作啞嗎?

  一如既往的愚蠢短視。

  正因為周太後不聰明,所以鄭貴妃這些年從來沒有怕過仁壽宮,她讓著仁壽宮,隻是為了哄嘉平帝罷了。

  既然周太後誤以為是長興伯夫人是她安排的,就讓周太後這麽以為吧,她正好樂得看周太後顏麵盡掃。

  反正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

  ……

  嘉平帝趁著天氣晴好宴請群臣。

  席上幾位內閣大臣都是人精,隻談風月和眼前風景,絕口不提朝政之事。

  大臣識趣,嘉平帝心情更好,多喝了幾杯酒,無意中看到席間一名衣著樸素、愁眉苦臉、渾身落魄氣的白發老者,覺得對方眼熟,問近侍這人是誰。

  近侍忙叫白發男人到禦前回話。

  白發男人走到嘉平帝麵前,行了禮,不等嘉平帝問話,眼圈一紅,嚎啕大哭。

  在座的朝臣全都看了過來。

  嘉平帝怔愣片刻,認出眼前大哭的人正是嫡母錢太後的親弟弟長興伯,心中自悔不該問起他,含笑示意近侍扶起長興伯,寬慰幾句,請他還席。

  長興伯哭得滿臉是淚,爬都爬不起來,絮絮叨叨謝恩。

  幾位內閣大臣在一邊看著,饒是嘉平帝這樣我行我素的人也不由得老臉微紅。

  薄待嫡母家人,可不是什麽好聽名聲。刻意忽略是一回事,人都哭到他跟前了,他還不理會,那就是刻薄了。

  嘉平帝心裏暗暗惱怒,隻得耐著性子和長興伯閑話家常,為了堵別人的嘴,當場加封長興伯的兒子為副千戶,封賞他的的夫人。

  但就是不提給長興伯封爵的事。

  長興伯跪地叩謝聖恩。

  內閣大臣見嘉平帝開口了,出來打圓場,拉著長興伯還席。

  宴席照舊,嘉平帝皺眉問近侍:“誰請的長興伯?”

  他已經好幾年沒見過錢家人了。

  近侍小聲答:“萬歲,這事說起來就話長了。錢家落魄,長興伯隻能變賣家藏古董度日。前不久謝太傅家的大孫子——就是謝侍郎逛早市,買了不少古董回去討好謝太傅,謝太傅一眼認出古董裏有隻定窯香爐是先帝禦賜的,勃然大怒。謝侍郎被罵了一頓,隻好把古董還回去,到了地方才知道那古董是長興伯家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