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作者:羅青梅      更新:2020-07-10 23:48      字數:5464
  胡廣薇生怕自己被分到陰濕逼仄的地方住到了地方,卻發現是一排采光明亮、坐北朝南的房間,已經提前打掃過了,收拾得幹幹淨淨。她和黃司正的房間緊挨著。知道她們倆是讀書識字的女官,房間裏設了書架、書案、琴桌,壁上掛有畫軸,高幾上供了一瓶盛放的白蓮,房裏還熏了香。

  女官送來黃司正起居平日用的東西,內官幫著抬箱籠,一箱箱書送到偏殿,小宮女們圍在一邊幫忙,笑著道“姑姑好多書啊”

  黃司正坐在窗下吃茶,望著眼前好奇觀望的年輕少女們,麵容慈祥。

  她已經打算好趁著中秋的時候告老還鄉,之前她準備把讀過的書帶回家鄉去,現在看來,她還可以再在宮裏待幾年,她的書可以留給這些宮女。

  胡廣薇走進屋中,黃司正站起身,眼神示意她跟著自己。

  兩人走到一處偏僻的地方,黃司正問“阿薇,你知道太子妃為什麽會選你嗎”

  胡廣薇咬了咬唇。原因不難猜,因為她姐姐想把她送到太子床上。太子妃把她拘在這裏教小宮女,她不可能有機會接近太子。

  黃司正背對著她“我問過太子妃這個問題,太子妃回答說,因為你和宋宛才貌雙絕,熟讀詩書,一定會是女官中的佼佼者。她既然要選女官,自然隻選最好的。”

  胡廣薇麵露驚訝之色太子妃不止挑了她,居然還想請宋宛宋宛可是鄭貴妃的人呐黃司正轉過身,麵色沉靜,雙眸明銳“阿薇,你如今既然是司寶女官,那就得擔負起女官的責任,我不管你有什麽打算,一日為司寶女官,你就得勤勤懇懇盡到自己的本分,我會親自監督你。雖然我和你姐姐相識多年,但不會因私偏袒你但凡你有一點逾矩,我親自按宮規處置你”

  人到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胡廣薇被黃司正的眼神嚇得心驚膽戰,強自鎮定地道“請姑姑放心。”

  黃司正驀地一笑,“我有什麽不放心的阿薇,從你被老娘娘送到太子妃手上的這一刻起,你的生死就握在太子妃手中別犯傻。”

  胡氏姐妹從頭到尾隻是周太後用來惡心鄭貴妃的棋子罷了。太子妃入宮以後,周太後覺得太子妃比鄭貴妃聽話乖巧,又看到朱瑄很看重太子妃,認為暫時沒有必要和東宮生嫌隙,早已經放棄扶持胡氏姐妹的打算。反正還可以選秀等周太後想要往東宮塞人的時候,她可以再選其他人。

  胡廣薇臉色發白,點了點頭。

  杜岩安置好宮女和黃司正,回內殿複命“殿下放心,那邊安排了幾班人手,從早到晚十二個時辰輪班,不會出什麽岔子。”

  金蘭點點頭。

  周太後和鄭貴妃偃旗息鼓了,胡令真卻不會輕易死心,與其千防萬防,不如把人放到自己可以掌控的地方看著,順便還能多一個好老師。

  她低頭翻看司禮監送來的單子,想起一事,問杜岩“湖廣那邊有沒有書信”

  杜岩搖頭“小的問過了,這個月還沒有。”

  金蘭喔一聲。

  枝玉已經回湖廣老家了,之前每隔幾天就有她親筆寫的家信送到東宮,後來一個月一封前幾封信枝玉會詳細寫她在路上的見聞,寫她拿著那些銀兩置辦了多少田畝,寫她跟著祝舅父在北邊買了不少北貨,運到南邊販賣,小賺了一筆,連她路過南直隸時吃了什麽好吃的東西都會寫在信裏後麵的信隻簡單說一下他們的行程。這個月東宮還沒有收到湖廣的信。

  金蘭放下單子,讓小滿磨墨,提筆寫了封信,交給杜岩“送去湖廣賀家。”

  杜岩應喏。

  下午尚膳監果然派了兩個提督太監給金蘭請安,說是朱瑄吩咐的,他們以後跟著金蘭,幫她料理主持筵宴的雜務。

  金蘭不愛攬權,見兩個提督太監思路清楚、經驗老道,又是朱瑄找來幫她的,值得信任,當場把催辦酒水和造辦禮器的事交給二人。

  兩人立刻應承下來“能為殿下辦事,是小的有福氣,小的一定盡心盡力,不負殿下所托。”

  說了一會兒話,簾外內官說有事通稟,金蘭讓小滿送提督太監出去,“什麽事”

  杜岩領著內官進殿,道“昨天殿下問薛娘娘的事,千歲爺知道殿下擔心薛娘娘,就吩咐洗墨去打聽洗墨今天打聽著了。”

  金蘭一怔朱瑄吩咐的他還真是

  她暫且放下這事,讓洗墨走上前。

  洗墨垂著手上前一步,躬身答“小的是聽乾清宮那邊伺候筆墨的公公說的,晉府寧化王去世殉了兩位宮人,朝中大臣覺得人殉陰戾,應當禁止,萬歲爺爺卻讓羅統領擬旨加封兩位宮人為夫人。伺候薛娘娘和沈選侍的宮人說,她們聽說了晉府人殉的事,一時觸景傷情,又怕老娘娘怪罪,所以躲在屋子裏哭。”

  金蘭蹙眉,原來薛娘娘是為了這事傷心。

  先帝之前,皇帝駕崩,宮中無子的妃嬪都要殉葬,諸王逝世,同樣以宮女陪殉。後來先帝臨終前留下遺言,廢止了人殉。但是外藩諸王府仍然流行人殉,嘉平帝曾下旨嚴令禁止貴族用活人殉葬,可朝廷並沒有嚴格執行,所以禁而不止。這回寧化王去世,宮人被迫殉葬,嘉平帝居然不加以申斥,而是贈以夫人的封號這不是在縱容人殉麽難怪薛娘娘和沈選侍傷心,她們沒有生下皇子皇女如果山棱崩會不會有人逼她們“主動”陪殉金蘭命人送些糕點瓜果去看望薛娘娘和沈選侍,想了想,還是罷了。薛娘娘她們躲在屋裏哭,自然是不希望別人知道這事,陪殉是皇家的忌諱派人過去太招眼了。

  第二天,金蘭去仁壽宮給周太後請安,然後去看薛娘娘。

  薛娘娘怕周太後看出什麽來,告病在屋裏養著,見金蘭竟然親自來看望她,眼圈霎時紅了。

  金蘭打發走宮人,小聲勸薛娘娘“您往日最開朗的了,何苦為這個傷心”

  薛娘娘知道金蘭真心關心自己,也不遮掩,冷笑著說“我們都是人生父母養的,在家的時候哪一個不是爹娘的眼中珠宮裏選秀,抬了我們進宮,讓我們伺候貴人,我們不敢怠慢,盡心服侍可貴人死了,還叫我們陪殉,好好的大活人,生是他們皇家的人,死了還得伺候他們皇家生生世世不能解脫”

  她眼中閃過幾點冰冷的寒光,“我不甘心呐”

  薛娘娘年輕時是當地出了名的美人,周太後嫌兩任廢後不夠機靈,希望年輕活潑的薛娘娘能夠分走鄭貴妃的寵。嘉平帝當時確實寵愛了薛娘娘一段時日,但後來薛娘娘還是失寵了。宮裏的人說薛娘娘家境殷實,如果沒有被選入宮中,本可以嫁給門當戶對的富戶公子。

  金蘭端了杯茶給薛娘娘“您放心,宮裏沒有這個規矩。”

  薛娘娘冷冷地笑了一聲,“如果有人要效仿舊事呢當初太後和另一位太後”

  金蘭撩起眼簾。

  薛娘娘意識到說漏嘴了,臉色一變,緊張地掃一眼屏風,低頭喝茶。

  第49章 東宮折子

  東千步廊。

  朱瑄坐在窗前光線明亮的地方翻看《治河總考》和《治河通考》,屋中幾名年輕官員引經據典,正在激烈討論治河的事,有人說應該疏,有人說應該堵,他默默聽著,沒有插話。

  天色漸暗,遙遙傳來隆隆的鍾鼓聲,眾人這才暫且停下爭論,約好第二天再辯。

  朱瑄出了值房,發現窗前站了個人,麵闊耳大,鼻直口方,須發皆白,一身輕紗官袍,正是工部尚書,他身後的年輕官員細長眼,頜下短須,當風而立,氣度閑雅,乃最近剛剛升官的謝騫。

  工部尚書笑眯眯地看著朱瑄:“太子殿下對治河可有心得?”

  朱瑄道:“略讀了幾本治河的書罷了。”

  司禮監太監錢興把持朝政,內閣元輔鄭茂和他沆瀣一氣,其餘內閣大臣渾渾噩噩,民間戲稱他們是“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工部尚書就是個明哲保身、從不得罪人的周全人,和朱瑄談笑了幾句,說了些治河的事。

  幾人走出回廊,互相謙讓了一會兒,朱瑄目送工部尚書離開。

  謝騫沒走,他剛到工部任職,急於做出一點成績,繼續和朱瑄討論剛才年輕官員爭吵的話題:“殿下覺得治河應該以決口合龍為先,還是疏浚為先?”

  朱瑄說:“大河綿延數千裏,支流眾多,以堵塞決口來治河,終究不是長久之法。”

  謝騫眼前一亮,讚道:“不錯!下官也是這麽想的。”

  近年來,大河幾乎連年決口,河道頻繁遷徙,每到汛期,洪水肆意,阻塞運道,淹沒農田,平地成湖,千村萬落漂於一空,水災之後又有病災,民情躁動,動亂頻生……總理河道的官員每年都更換,不過成效甚微。

  朱瑄道:“孤聽說山西宋素卿擅於治理河運,於疏浚河道頗有建樹。”

  謝騫挑了挑眉:“宋素卿?”

  宋素卿可是錢興一手提拔起來的,正兒八經的閹黨。之前有人推薦過宋素卿,說他多年來研究治河,曾經主持修建了橫截汶水的工程,成功整治了會通河,可以為治河總督,文官堅決反對,為了阻止嘉平帝啟用宋素卿,他們彈劾宋素卿在治理運河時壓榨民夫、收受賄賂、毀壞農田、縱容奴仆侵占良田,因為證據確鑿,嘉平帝大怒,罷免了宋素卿,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次嘉平帝命朝臣推薦治河總督的人選,沒有文官敢提宋素卿的名字。

  莫非太子想推薦宋素卿?他就不怕得罪文官,引發眾怒?

  謝騫眼神閃爍。

  ……

  金蘭從薛娘娘那裏回來之後,一直在想她的那句話。

  周太後和另一外太後……

  周太後不是先帝的原配,先帝的元後姓錢,先帝年輕時並不寵愛錢皇後,後來夫妻倆患難與共,貌美如花的錢皇後為先帝哭瞎了一隻眼睛,先帝悔恨交加。那時候周太後因為生養了嘉平帝而成為了貴妃,有太監建議先帝改立有子傍身的周貴妃為皇後,因為錢皇後既無子又是個殘廢,先帝斷然拒絕。駕崩前,先帝怕自己死後錢皇後孤苦無依,叮囑嘉平帝務必盡孝,嘉平帝滿口答應。

  等嘉平帝登基,生母周太後在堂,嫡母錢皇後也在世,按例應該尊兩宮為太後,周太後卻派人告訴嘉平帝:錢皇後乃殘廢之人,無子,不足稱太後。她要兒子廢了錢皇後。

  群臣反對,嘉平帝也認為母親無理取鬧,一邊敷衍周太後,一邊支持大臣,先帝元後錢皇後最後還是被尊為慈懿皇太後,周太後為皇太後。周太後十分不滿。

  ……後來,錢太後抑鬱離世。

  據說錢太後晚景淒涼。

  金蘭打發走其他宮人,問杜岩:“聽說先慈懿太後的族人沒有加封?”

  杜岩滿肚子八卦沒地方訴說,見金蘭問,立刻打開了話簍子:“沒有!萬歲爺爺悶著氣呢!”

  金蘭伸手夠攢盒,抓了把鬆子糖,問:“怎麽說?”

  杜岩站在她麵前,一口氣道:“當年萬歲爺爺要廢了吳皇後,錢太後說吳皇後年輕,難免犯錯,不至於就要廢了她……錢太後為吳皇後說情,老娘娘非要和她對著幹,和鄭貴妃聯手勸說萬歲爺爺,萬歲爺爺還是廢了吳皇後……自那以後,萬歲爺爺對錢太後有了疙瘩,封賞後族的時候次次漏掉錢家人……”

  嘉平帝為了鄭貴妃廢掉第一任皇後時,錢太後在世,她勸說嘉平帝不要輕易廢後。周太後聽說,立馬站在鄭貴妃一邊,和鄭貴妃一起慫恿嘉平帝廢後。

  所以嘉平帝才能輕而易舉地廢了吳皇後。

  為了廢後一事,嘉平帝對錢太後心存芥蒂。錢太後屢受欺淩,又是個半殘之人,哪是周太後的對手?不久就離世了。

  金蘭心道:原來勢如水火的周太後和鄭貴妃曾經是一對盟友。

  杜岩繼續道:“……等萬歲爺爺要廢王皇後的時候,老娘娘不答應了,王皇後可是她親自選的……朝臣也不答應,萬歲爺爺雖然還是廢了王皇後,不過金印、寶冊都沒收回去,還是在王皇後宮中,對外王皇後還是皇後,在宮裏就不一樣了,每次宮宴,鄭貴妃的鳳輦走在前麵,王皇後的反而在後麵……王皇後怕重蹈吳皇後的覆轍,幹脆閉宮不出,什麽事都不管……每天待在宮裏做針線……隻有過年的時候才出來……”

  金蘭問:“太後和鄭貴妃……怎麽就成了如今這樣?”

  從宮中傳言來看,鄭貴妃年輕時並不像現在這麽跋扈,她對嘉平帝了如指掌,知道嘉平帝孝順,一直很尊敬周太後,還曾經和周太後聯合起來促成第一次廢後。為什麽這幾年鄭貴妃突然忘了隱忍,明目張膽和周太後對著幹呢?

  杜岩想了半天,搖搖頭:“小的也不曉得……宮裏的人說可能是因為老娘娘喜歡王皇後,所以見不得鄭貴妃得寵……”

  金蘭若有所思。

  鄭貴妃能榮寵這麽多年,果然並不是單單靠嘉平帝的寵愛……早年的鄭貴妃並不出風頭,每次都能很好地利用嘉平帝、周太後、錢太後幾人之間的矛盾來為她自己謀求前程,她突然和周太後決裂,絕不可能僅僅是為了王皇後被廢的事……

  王皇後深居簡出,也可能不單單是為了躲避鄭貴妃的戕害……如果周太後非要她爭寵,她早晚會落得和第一任廢後一樣幽居冷宮的下場,她不願做周太後的棋子,幹脆自己閉宮不出。

  嘉平帝的後宮還真是劍拔弩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金蘭忽然想到一種可能:鄭貴妃這麽憎惡朱瑄,會不會是因為她看到錢太後的淒涼下場觸景生情,所以千方百計要阻止朱瑄即位?

  先帝還在世的時候,周太後已經藏不住她對錢太後的嫉妒憎恨,仗著自己生了嘉平帝,多次鼓動心腹上疏廢後,先帝擔心自己死後周太後加害錢太後,特意下旨廢除了殉葬製,將錢太後托付給兒子嘉平帝,還不止一次當著朝臣的麵囑咐他孝敬嫡母,嘉平帝口口聲聲答應會將錢太後視作親母……到頭來,先帝的一番苦心不過是徒勞而已……

  錢太後一生孤苦坎坷,成了殘廢,晚年還被周太後欺淩,堂堂元後都是這個下場……鄭貴妃不可能不擔心她自己的將來。

  說了會兒閑話,兩名提督太監捧著乞巧宴的賬本求見。

  金蘭接了賬本看,臉上表情微微一變。

  燕窩每兩售銀十兩……在老家隻要八錢……洋糖一斤五兩……市麵上的是五分……一隻活兔十兩……市麵上能買十幾隻肥的……

  她知道宮中采買總要比市價貴許多,這也不是提督太監故意隱瞞,鴻臚寺、司禮監、禦用監、尚膳監和宮外采買肯定會層層克扣,都是默認的規矩……她手中這份賬本並不出格,如果她較真的話,那就是大笑話了……她收斂了臉上表情,讓杜岩帶著兩名提督太監去吃茶。

  等朱瑄從外麵回來,金蘭忍不住和他算賬:“宮裏的瓜果肉菜動輒幾十兩……這要是在我們老家,幾十兩夠過一年。”

  朱瑄輕笑:“向來如此,要是沒有一點油水,誰願意搶差事?”

  金蘭也笑了。

  飯後禦醫按例來為朱瑄請脈,笑著道:“殿下脈象平穩,可以停藥了。”

  朱瑄麵色平靜,看了一眼金蘭,眼神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