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作者:西蘭花炒蛋      更新:2020-07-08 11:49      字數:5407
  王瓊姿擔心李逸這個連玉米麵餅子都嫌糙的豌豆公主吃不下去,去了農戶家裏反而給人家添麻煩,正待拒絕,李逸拱手道:“多謝您。”

  老漢一家加上兒子媳婦,以及一對孫兒孫女,一共有六口人,住著普通的瓦房,籬笆糊的院子,屋舍儼然,雖不富貴,但是收拾得幹幹淨淨。

  老嫗與兒媳婦下廚做飯,殺了家中一隻大公雞,切了兩斤五花肉,家裏還有過年熏得的臘肉,做了一個野菌菇燉雞,一大海碗燒肉,一盤子蒸臘肉,其餘的清炒時蔬,涼拌黃花菜,林林總總,擺滿了一大桌子。

  老漢的小孫子與孫女,偷偷躲在門邊,嘴裏含著指頭,眼巴巴地望著桌子上的菜。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農家人樸實,確實拿出了自家最好的東西來招呼客人。

  王瓊姿衝那兩個孩子招手,兩個小孩先是害羞地往門後躲,被老漢叫出來,王瓊姿扯下兩隻雞腿,給他們兄妹一人一隻,兄妹倆拿了雞腿,害羞地笑了笑,飛快地跑了。

  老漢忙道:“小孩子不懂事,請客人見諒。”

  農家菜實在,用料足,沒有用多餘的調味品,原汁原味,滋味很不錯,李逸吃了兩大碗麥飯,還喝了老漢家自己釀造的高粱酒。

  吃過飯,他與老漢聊起了農事,問老漢家裏情況如何。老漢道:“這兩年風調雨順,家裏還過得去。”

  李逸問起本地的賦稅徭役,老漢道:“自新皇登基,賦稅有所減免,但是徭役不少。”

  李逸一一過問,一旁的張銳牢記在心。

  王瓊姿也凝神細聽,王家三代為官,不存在賦稅與徭役。徭役,實則是官府讓平民百姓免費做事,修路修橋,或者官府指派的其他差事,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征十萬百姓修長城。也可用錢代替,但是普通百姓饑飽都成問題,哪有錢代徭役。

  總之,不是什麽好事。是以曆代的賢臣多提倡輕徭役,薄賦斂。

  從老農家告辭出來,李逸這才想到忘記了一件事,忙派一位侍衛給老漢家送銀子。

  侍衛問:“送多少?”

  王瓊姿出門有帶錢的習慣,她才荷包裏掏了一貫錢出來交給侍衛,“將這個給那戶人家吧。”

  侍衛領命而去,李逸笑道:“你怎麽也小氣起來,隻送人家一貫錢?”

  王瓊姿正色道:“我這可不是小氣,你要是大手筆的給銀子反而容易給他家招禍,這樣的普通百姓是用不上銀子的,銅錢足矣,一貫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足夠他家一個月的飯錢。”

  李逸摸摸鼻子,“我說一句話,你就反駁這麽多,真說不過你。不過你說的有道理。今日聽這老漢之言,我倒覺得很多不必要的徭役完全沒有必要,待回宮後與朝臣們商議。”

  王瓊姿笑道:“說來說去還是一個錢的問題,官府有錢,直接出錢請人做多好。”

  李逸心裏估摸了一個數,道:“暫時還不行,以後或許有機會。”

  兩人逛到日落時分方才乘坐馬車回了東苑。

  想起一整日沒有去給太後請安,李逸與王瓊姿換過衣服後,打算去萱和堂。羅翔過來稟告道:“皇上,今日您與娘娘出宮後,太後娘娘派人去請了建昌伯與其夫人過來覲見。”

  建昌伯被削成白板,按理說不能再叫建昌伯了,但他畢竟是太後的親弟弟,皇帝的親舅舅,血脈關係親近,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又複起了。羅翔等人為了表示尊敬,仍舊以建昌伯呼之。李逸以往聽順口了,並不計較什麽。

  建昌伯近來時常出入東苑,李逸的眉頭皺起來。他對王瓊姿說:“你今日不必去給太後請安了,我一個人去。”

  看他這樣子,八成又要跟太後吵架,王瓊姿樂得不淌這趟渾水,當下道:“那你記得跟太後說我身子稍有不適,明日再去看她。”

  李逸頷首,神色嚴肅,帶著羅翔等人去了萱和堂。

  王瓊姿安安穩穩地待在清涼殿。洗漱過後,葫蘆與小英替她擦頭發。小英擔憂道:“皇上肯定會與太後起爭執,到時候我們娘娘免不了被太後埋怨。”

  葫蘆並不在意,“太後本來就不喜歡我們娘娘,再多一件也無所謂。不過我真是不明白啊,明明是皇上跟太後鬧了矛盾,太後娘娘不去責怪皇上,每次都認為是我們娘娘的錯。”

  王瓊姿懶洋洋道:“這有什麽好想不通的,太後與皇帝是親母子,當娘的怎麽舍得怪兒子,但凡兒子不好,那就是身邊人的錯。”

  以前有孫忠羅翔等人背鍋,現在麽,王瓊姿就是最好的背鍋人選。

  小英道:“好在太後娘娘身邊的李嬤嬤很不錯,時常為娘娘在太後麵前說好話。”

  提起李嬤嬤來,王瓊姿想起了自己答應幫她尋女兒的事情,古代尋人可真是難啊,彭家以前的左鄰右舍都打探過了,隻說是突然發了一筆財,然後遠遠地走了,有說是去南京的,也有說是去福建的,反正如同一滴水匯入大海,音訊難尋。王瓊姿隻能叮囑了南京的家人,還有遠在泉州的俞賀儀慢慢打聽。

  內侍前來問是否要用晚膳,王瓊姿道:“先等會兒,皇上應該快回來了。”

  李逸對建昌伯這位娘舅厭煩得很,應當是不願意跟他一起吃飯的。

  115、第 115 章

  太後留李逸在萱和堂用晚膳, 李逸見到建昌伯恨不得隔夜的飯都能吐出來,還跟他一起吃飯?

  她黑著一張臉給給太後請完安, 就打算離開。白胖的建昌伯瘦了一些, 在袖子裏攏著手,彎腰垂背, 一雙細縫眼時不時地瞟一眼他大外甥,再低著頭裝鵪鶉。

  要說太後的樣貌確實是一等一的,而且為人伶俐,不然也不會討得先帝喜歡,獨寵後宮二十載。建昌伯卻與太後全然不同, 姐弟兩個的長相拿到外麵讓人評說, 不知情的人絕不會認為這是一對一母同胞的親姐弟,建昌伯長相中就透著一股子猥瑣勁,在先帝朝, 恩澤深厚,驕縱無知,一副無腦衙內樣兒, 待李逸登基後, 絲毫不給這娘舅的麵子,訓斥過幾次, 又虢奪了爵位,將他大部分的家產給充公了,近年來,建昌伯活得小心翼翼, 看到這大侄子無異於看到了活閻王。

  建昌伯心裏埋怨姐姐,他也不想同皇帝一起吃飯,不對,不是不想,是不敢。他現在看到李逸就怕得很。雖然沒了爵位,比起往日的風光得意來,算是落魄了,但建昌伯沒吃過苦,太後時不時的接濟弟弟,日子過得倒也不錯。建昌伯不想惹著皇帝,免得自己哪裏讓皇帝看不過眼,又被他削一頓,再削,他擔心自己沒命了。

  太後卻不這麽認為,她始終認為都是一家子至親骨肉,就是生天大的氣,如今這三兩年過去,皇帝也該消氣了,便想替李逸與建昌伯說和。

  哪曉得李逸一點也不給母後麵子,見到建昌伯便滿臉厭惡與嫌棄,一點也不掩飾,不但不肯留下來用飯,反而再離開後,又派了羅翔來萱和堂傳話。

  皇帝的意思是直接明白,那意思就是讓太後不要總是宣建昌伯覲見,其中還有不少貶低嫌惡建昌伯的話。

  羅翔接了這個苦差事,都沒辦法推給別人,隻得來萱和堂傳話。話肯定要說的委婉些,然而再委婉,話裏的意思還是得表達出來。

  把個太後氣得滿臉通紅,太後不便直接罵皇帝兒子,便隻指著羅翔罵,把個羅翔罵了個狗血淋頭。建昌伯見形勢不妙,在太後罵邱琰的那一刻就偷偷地溜出萱和堂大殿,躲到偏殿裏蒙頭睡覺。

  羅翔來之前,已經做好了挨罵的準備,但是真聽到太後毫不留情麵的罵他,心裏還是很不舒坦,隻因太後是皇帝的親娘,他也無可奈何。待回去複命了,心中怨恨不已,添油加醋說了太後與建昌伯許多壞話。

  李逸聽了對太後的不滿更添加了一層,本來逐漸緩和的母子關係又陷入僵持。

  兒子日益冷淡的態度,太後怎麽能不知道,她隻把這些歸咎於王瓊姿,認為是王瓊姿挑撥母子關係。每日王瓊姿去給她請安,她理也不理,甚至半日才出來,讓王瓊姿在萱和堂枯坐等候。

  這不免讓李逸更加不滿,親自下詔,太後身子不適,未免打擾太後的休息,改每日一請安,為五日一請安,其他時候隻傳太後身邊親近服侍的人去詢問太後的起居狀況。

  王瓊姿又不是受虐狂,太後不待見,她也懶得去找不自在。好在太後身邊的李嬤嬤偏向她,給她傳了太後的許多消息。

  王瓊姿也知道太後不待見她的原因,但是知道了原因,卻也沒法改變。太後因小皇帝而遷怒她,要想改變小皇帝的態度難上加難,除非太後徹底不再管建昌伯了,可建昌伯又是太後的心肝寶貝,何其難哉?

  帝後二人對太後的冷淡分為明顯,宮女太監不乏踩高捧低的人。太後本人畢竟是皇帝的親娘,無人敢刻薄虧待她,但是太後身邊的宮人太監的日子很不好過,在宮裏很沒有體麵。

  這麽一來更加增添了太後的怒火,因著李嬤嬤時常為皇後說話,太後有時候連李嬤嬤都不搭理。她與弟妹建昌伯夫人抱怨宮裏的情形。

  建昌伯夫人“唉喲”一聲,似乎與太後找到了共同語言,開始說起自己兒子來,“大郎小時候也是個疼人的,有什麽事都不瞞著爹娘,娶了媳婦,一切都變了,有事隻管跟自己媳婦說。不滿您說,禦史彈劾我們老爺的那幾樣事,又不少是大郎替他屋裏人做的。我們做父母還不能管教,不然就生氣,幾日不回家也是有的,要我說都是他屋裏人的錯。”

  她歎了口氣,又道:“後來家裏落難,也養不起那許多人,遣散了許多了,大郎屋裏的人也走的差不多了,家裏這才算安靜下來。”

  其實建昌伯內寵不少,建昌伯夫人也趁此機會,將她看不順眼的一些妖嬈女子都給發賣了,建昌伯雖然不舍但也無可奈何。

  太後知道這事,沒說什麽,建昌伯年紀大了,也該修身養性,一味的往屋裏拉女人,不管是對於身子,還是名譽都是不好的。

  太後瞧了一眼李嬤嬤,吩咐她去廚房看著膳食,然後對建昌伯夫人說:“你如今要管著他,在那鄉間,切勿做一些強占人子女的事情,屆時傳到皇帝的耳中,他想要起複更難了。”

  建昌伯夫人道:“知道了,妾會盡力勸著老爺。”

  她瞧著李嬤嬤心裏不太舒服,勸道:“太後娘娘,這李嬤嬤年紀大了,做事想來也沒有那麽多精力,何不再挑了年輕的過來使喚?”

  太後並不在在乎,道:“陳年舊事,你還記到現在?她從我進宮就在身邊伺候,別人不如她想的周到,也不如她貼心。”

  建昌伯夫人這才不說什麽了。

  太後此次召建昌伯夫人覲見,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吩咐她。

  “皇上對自己的親舅舅不聞不問,反而把王家那群人當做至親對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在東苑款待王家人,對皇後的母親,侍奉若親母,我這個親娘卻被他拋到腦後,實在可恨。”

  建昌伯夫人勸道:“皇上內心必定不是這樣想的,可能是皇後手段了得,把皇上給迷住了。您以前還說過,那皇後娘娘根本就不是給端莊的好女子,在南京時就使出百般手段勾搭皇上。”

  太後認為她說的很有道理,恨恨地道:“皇後本就是狐媚子!我手中無人可用,你此番回家後,讓三弟派人去查皇後娘家是否有做違紀犯法的勾當!”

  自大周建國,確有不惹事的外戚,但是極少極少,國朝昌盛,到了這幾代,後妃出自民間,窮人乍富,又沒個森嚴的家風,外戚一代比一代糜爛。太後心裏清楚得很,建昌伯的所做作為,雖然上不得台麵,但是與其他外戚也差不多,這也是她深覺李逸虧待建昌伯的原因所在。

  其他朝代的外戚犯法的事情也沒少做啊,還不是安安穩穩當著爵爺,過得養尊處優的好日子,偏偏到李逸這裏就不行了,拿自己親舅舅開刀。

  “我就不信他王家沒有一點半點違法的事情,你讓三弟找人好好的查!”

  彼時建昌伯鼎盛時期,人人巴結討好,這事好查,現在別人都對建昌伯避而遠之,家裏的生計全賴太後,怎麽查?

  建昌伯夫人表示為難。

  太後有錢,先帝對她的賞賜數之不盡,李逸也沒虧待她。太後的錢養十個建昌伯都沒問題,“我讓黃倫送銀子過去,錢不是問題,這事兒盡可能的給我辦好。”

  建昌伯夫人歡喜地答應道:“娘娘請放心,老爺一定會把事情辦好的。”

  李嬤嬤被太後故意支開,因此太後與建昌伯的密談她並不知道。而且她對太後忠心耿耿,一些小事上願意提點皇後,或許為皇後在太後麵前說好說,但是讓她背叛太後,這是她絕對做不到的事情。

  王瓊姿對此事無知無覺。東苑的日子過得很快活,不比宮中,要是常常召親人進宮,肯定會惹出不少閑言碎語來,但是在這東苑,很多事情無須孤寂,王瓊姿時常接了俞氏過來小住。

  遊湖賞花設宴,每日好玩的事情太多了。快活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好像眨眼間就到了八月底,該回皇宮了。

  近了秋季,雖然秋老虎依然勢猛,但是早晚已經能感受到涼意了,王瓊姿早晚也會多穿一件衣服。

  她與李逸在東苑,沒有了紫禁城宮規的束縛,兩個越發親密。成婚一年,王瓊姿總算有了一點新婚燕爾的感覺。

  李逸今日在武英殿宴請英國公等勳貴,王瓊姿獨自用了晚膳,帶著葫蘆、小英等人去禦花園逛了逛,回來洗漱後,躺在床上看書。

  到了很晚,李逸才回來,除了眼神稍微有點迷糊,身上一點都不帶酒味,他湊過去想親王瓊姿。王瓊姿躲閃,“有酒味,臭!”

  李逸抬起袖子聞了聞,“沒有啊。”

  王瓊姿道:“你洗澡了,身上沒有,可是嘴巴裏有。”

  於是乎,李逸又去漱口,嘴裏嚼茶葉,務必把自己弄得口吐芳香.

  王瓊姿專心看書,李逸在她身邊坐下,笑道:“這下子從裏到外都沒有酒味了吧!”

  王瓊姿“嗯”了一下,眼睛仍然盯在書上。

  李逸一把奪了書,隨手往大案上了一扔,道:“晚上燈光黯淡,別看啦,傷眼睛。”

  王瓊姿從善如流地躺在床上,眼波流轉望著他。

  李逸心中激蕩,輕聲道:“不如我們看書?”

  “看書”並不是真正的看書,實乃比閨房畫眉更有樂趣的一件事。但是王瓊姿偏偏要逗逗他,故意道:“你剛才還說晚上看書傷眼睛,讓我別看了!”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明天見。

  116、第 116 章

  李逸心裏急, 偏偏喝了酒,腦子沒法像平常轉的那麽快。他緊靠著王瓊姿躺下, 耍賴:“那就看不傷眼睛的書。”

  最後這書看沒看不知道, 隻知道次日兩人起來的很晚,天色已經大亮了。

  李逸喃喃道:“從此君王不早朝。”